【大单元】统编版语文六下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作文上的红双圈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统编版语文六下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作文上的红双圈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14:20:3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六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作文上的红双圈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6-3
内容分析 《作文上的红双圈》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回忆往事的第二课,作者是黄蓓佳。文中提到的《补考》是她的代表作,由于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了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
课标分析 学段分析: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能有一定的速度。 3、能运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4、写字姿势正确,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1、默读每分钟能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4、具有阅读叙事性作品 、诗歌、说明性文章的本学段相关能力。5、学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6、能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5、习作要具有一定速度。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能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1、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单元分析:1、学会收集、筛选成长资料,并根据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学会编排纪念册。2、综合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取典型案例,感受主人公对老师的尊敬与怀念。3、回忆六年成长的点点滴滴,用各种节目形式大胆展示自我,表达内心对母校、老师、同学,对童年、未来的感情。4、养成文明上网的好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5、学会写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
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 1.识字量基本达标;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2.有一定的阅读量和语言积累,能运用默读和略读的方法来读懂文章大意。 3.能正确使用普通话与周围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4.通过习作能简单表达出自己的心声。生活经验 1.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进行想象和联想,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2.文本主题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大部分能涉及到学生生活中的素材。策略经验 1.能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进行自主识字; 2.能通过网络、书籍、调查和访问等资源和渠道来搜集信息。 3.能运用所学的抓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联想和想象等方法来读懂文章中的重要句段和文章表达的中心。 4.能借助课外阅读、笔记摘抄等多种形式进行语言积累。
学习目标 正确理解并识记下列词语:偶然、必然、刊物、矜持、赫然、折腾、迫不及待。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取典型案例感受主人公对老师的尊敬与怀念。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取典型案例感受主人公对老师的尊敬与怀念。
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2、预习要求:搜集作者资料;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写作文吗?你的作文获得过老师的鼓励吗?老师平时是怎样评价你的作文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作文上的红双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惑? (什么是红双圈?作文上的红双圈有什么作用?)(板书:红双圈) 能说出红双圈是什么意思,它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读课文,得知意思和作用
二、检查预习(目标1、2) 关于作者:黄蓓佳介绍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矜持 赫然 折腾 偶然 必然 刊物 迫不及待 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过渡: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棒,作文中普普通通的红双圈,我们平日习作里也经常能看到,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这红双圈到底有什么不平凡的地方。) 大体了解作者生平,重点抓住作者的代表作和主要荣誉。在文中划出这些词语,揣摩在文中的意思。会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陆续刊载。在这次成功的激励下,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 学生可能搜集的资料很多,一定要整理有用资料。不懂词语意思可以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方式 解决。抓住记叙文六要素,串联起来就是故事内容。
三、品读“不平凡”的红双圈(目标2、3) 品读“不平凡”的红双圈1.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2. 谁来说一说,这篇作文不平凡在何处? (预设:从小小的校园出发,一路往外,甚至走出了小县城,走出了江苏省,传到了大城市上海)3.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不是一篇普通的作文,它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赏,这其中有——…… 4. 是的,这不平凡的一篇文章,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能针对问题做出回答。校园报栏——县办刊物——扬州区刊物——上海正式刊物预设:老师的认可、县文化馆同志的欣赏、县办刊物编辑的欣赏、扬州区刊物编辑的认同、上海正式刊物编辑的)其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腾”,后来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有难度的同学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来完成。我的一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首先被贴在( ),然后又发表在( ),接着又发表在( )上,最后发表在( )上。不平凡的经历,可以用“先……接着……,再……最后……”,来连接从文中找相关关键句子
四、赏析“作文的第一次发表”,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目标3) 问题: 当作者得知自己的作文贴在报栏里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圈出相应的词语,写一写你的阅读体会为什么会感到兴奋呢?从哪里看出了兴奋?你从哪些细节看出作者的迫不及待?3. 你平时发下来的作文上,老师也会画双红圈,你是否和作者一个细致得将个数都数出来,从这个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4. 这是作者第一次获得老师的赞许吗?5.为什么这一次如此激动? 学生能针对问题作答。预设:(1)兴奋:为自己作品能够张贴而感到喜悦和激动。——同学说上面打满了双圈,说明作文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认可。——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双红圈。(2)矜持但又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时间过得很慢,是一种煎熬。)(溜过去——速度很快地冲到报栏前)(作者对老师的评价很在意)(不是——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平时的习作中也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征文比赛,很多人参加,能张贴说明已经获奖了,这是更多人对作者写作能力的认可。) 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思考:1、抓关键词,勾画表示心理活动的关键句子;2、反复读,体会心理活动
五、品读作者的“感恩之情”(目标3) 1. 作者在写作方面获得如此大的收获,你觉得这里面有谁的功劳?2.是的,于是作者充满感激之情,写下了这样的语句: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该如何理解?(板书:鼓励、认可)3. 联系生活实际,你的生命之树上是否也有令人记忆深刻的“红双圈”一直激励着你呢?(红双圈,可以是____________,可以是_______________,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总结一下怎样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抓住典型事例,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方法,以小见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留心生活。 ——老师的鼓励——母校创设征文机会,让作者崭露头角——作者自己不断折腾——双红圈作文给作者带来的信心和勇气(红双圈指的是他人对我的鼓励和认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会遇见许多这样的事例)—跑道上不停歇的加油呐喊—课堂上响亮的掌声—做好事后绽放的笑脸感谢您,亲爱的老师!感谢您,那些曾经在我生命之树上挂满红双圈的人! 从内到外,即从自己到外部力量几方面的因素去考虑。思考“红双圈”可以从表面意思到整个生命过程中“红双圈”,即鼓励和认可联系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鼓励,如运动会、课上的掌声、困难中……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四、作业布置 摘抄人物描写的优美句段。 巩固性 目标1、3 10分钟
选择一部电影书写自己的感受。(《地球上的星星》《一个都不能少》《放牛班的春天》《美丽的大脚》《老师好》《阿甘正传》) 拓展性 目标3 30分钟
板书设计 作文上的红双圈 红双圈 鼓励、认可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