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统编版语文六下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统编版语文六下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14: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内容分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词句段运用:通过出示例句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日积月累:积累名言警句。
课标分析 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个,能够正确认读29个词语。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细节、场景,说出自己的喜爱与憎恶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与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优秀作品的内容和情感。7.扩展阅读面。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对大部分生字都能独立识记,能通过词典解决问题,但本单元中瞅,靴,魔,刑,哼,峻等在书写时容易出错。已有策略经验:能够运用默读、圈划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作批注等方式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听说过革命的相关情况,对革命有一定程度了解。存在困难与障碍:1.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在搜集资料时,目的性不强,也不会筛选相关资料。2.学生不能够抓住关键场景分析人物形象。3.学生不能借助关键词句,感受作者感情。突破措施:1.在字词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2.在学生搜集资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彼此分享资料,学习如何搜集资料。3.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带领学生梳理总结方法。4.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调动学生感情,激发学生真情实感。
学习目标 1.学习文字中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并在习作中能加以运用,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2.了解古诗词中借它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写法----“托物言志”,并加以运用。3.学习课文中主人公外貌描写跟文章主题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4. 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 1.梳理学过的课文,体会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 2.回忆学过的古诗,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细读语句,品一品对应目标1 1.回顾前面所学课文的开头与结尾,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由交流。 (1)预设一:关注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 ①自由朗读,说说你的发现。文章的结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十六年前的回忆》 ②联系前文的开头,说说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③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更突出“我”和母亲对父亲的怀念,牢记父亲的被难日,使文章结构篇幅紧凑。(2)预设二:关注设问式开头。 文章的开头: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藏戏》①指名学生朗读。 ②这样的开头又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③交流体验妙处:这个开头表达方式新颖独特,用反问、排比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下文的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3)预设三:关注开门见山式开头。 文章的开头: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草原》 ①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②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开头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的草原而感到自豪。通过景物描写,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宽广的特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4)预设四:以景烘情式结尾。 文章的结尾: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 ①读一读,说说这个结尾的特点。 ②交流这种结尾的好处:借助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如描写光线的消逝其实就是表达男孩的期盼彻底破灭。(5)预设五:侧面描写式结尾。 文章的结尾: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八粥》 ①同桌交流这段结尾的特点。 ②学生交流:通过侧面描写,如“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来体现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也给我们传递了一份如腊八粥一般甜蜜的浓浓亲情。 3.交流所学,探寻规律。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那么除了上面列举的这些,你还发现了哪些很好的开头或结尾呢? 4.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能够关注到收尾呼应的写作方式学生能够初步答出设问式开头的写作优点。学生能够自主点明这是开门见山式写作方式,并能够说出这样写的好处。能够自主说出写作特点,并说出好处。能够自主理解侧面式描写并能够与同桌进行交流 再次回顾之前学过的 《窃读记》、《落花生》、《桥》等课文的写作方式,加深对首位呼应的理解出示相关例文反复朗读并重点进行讲解。运用所学课文重点讲解,加深印象。运用所学课文重点讲解,加深印象。运用所学课文重点讲解,加深印象。
二、联系课文,想一想对应目标2 1.下面的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词句段运用”中的3句话) 2.分男女生对比朗读相关语句。 3.边读边想,请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感想。 4.结合语句,议一议。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我看到了他的脸。 ——《十六年前的回忆》 预设一:“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扁鼻子军官向前伸出两只大手,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小英雄雨来》 预设二:通过“扁鼻子”“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等对军官的外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军官心狠手辣,非常残忍。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他没有什么模样。 ——《骆驼祥子》 预设三:通过外貌描写,把祥子这一普通但又有自己特点的北京劳动人民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脸上的精神”“头上永远剃得发亮”等描写,也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 5.师生共同总结。 (1)学生发言。 (2)教师相机补充。 外貌描写在人物刻画时能起到加强的作用,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并运用关键词来理解句式的含义 反复朗读语句,指导学生如何确定关键词,循序渐进理解语句,并体会写作的好处。
三学习诗句解诗意对应目标3.4 1.学生交流。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景文》 2.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同桌交流诗句的意思。 3.以上诗句中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4.学生交流,全班补充。 (1)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作者要像石灰一样,坚守清白,报效国家。 (2)墨梅反映了诗人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操守。 (3)“菊残犹有傲霜枝”反映了作者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秋菊也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5.指名读、分组读诗句,读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拓展延伸:联系读过的古诗,说说还有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7.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8.教师小结,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骆宾王《咏蝉》 9.学生自由朗读熟记。 能够背诵诗句并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式。 默写检查出示相关例句,学生谈理解。
四、学习寓意深刻的谚语对应目标4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名言警句,句句都是精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句能使我们受益一生的名言。 1.读名言警句。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同桌互读,正音。 (2)指名读。 2.悟名言警句:这些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1)学生尝试回答,同桌互相补充。 (2)查找资料补充。 (3)教师重点指导。 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意思是: 树希望静止不摆动,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反映了“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②“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在过富有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还像过富有生活时那样铺张浪费。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节约,不要浪费。 3.背诵名言警句。 (1)教师引读。 (2)男女分组比赛读。 (3)指名背诵。 4.阅读古文长知识。 推荐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与启迪还有很多,《增广贤文》中有大量篇幅叙述了如何待人接物,希望大家课后有机会去阅读此书。 学生能力流畅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能够初步说出句子的含义。 重点字讲解含义,学生根据字的含义来翻译句子。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四、作业布置 背诵与抄写日积月累与词句段运用诗句 背诵及抄写 目标四 20分钟
板书设计 首尾呼应设问式开门见山以景烘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