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演练《石钟山记》《书愤》(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真题演练《石钟山记》《书愤》(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0 08:44:31

文档简介

石钟山记(教师版)
1.(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二模)在《石钟山记》中,苏轼指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错误的做法,要了解事物的真相必须实地考察。
【答案】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2.(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据《石钟山记》所述,唐代李渤在石钟山敲击石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继续的情形。
【答案】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3.(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苏轼《石钟山记》中,人们把钟磬放在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质疑郦道元关于石钟山由“水石相搏”得名的说法。
【答案】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4.(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押题)苏轼在《石钟山记》第二段记叙了自己实地考察石钟山的经过,其中对各种声音都作了精准的描述,如栖鹘被人声惊起后的叫声“____________”;水面发出的巨大声响“____________”。
【答案】磔磔云霄间/噌吰如钟鼓不绝
5.(2024届湖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仿真二联)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乘小舟来到绝壁下,听到了山上栖息的鹘鸟“_____________”的惊叫声以及“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声音,渲染了石钟山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氛围。
【答案】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6.(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释了自己对唯独此山以钟命名的疑虑,否定了唐代李渤的观点。
【答案】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7.(2024年哈师大附中高三三模)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指出,下判断要亲自探究、以事实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是绝对不可以的。
【答案】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8.(2024辽宁大连高三三模)苏轼写文章善于绘声,《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一句描写轰鸣不止的声音,足以令船夫惊恐;《赤壁赋》中所描写的幽咽不绝的洞箫声,既能“____________”,亦能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而落泪。
【答案】噌吰如钟鼓不绝/舞幽壑之潜蛟
9.(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高三二模)《石钟山记》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强调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答案】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10.(2024届河北省保定名校协作体高三三模)苏轼《石钟山记》不只是游记,在登山临水兴致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事理,然后再加以反问,语气强烈,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心得。
【答案】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11.(雅礼教育集团2024届高三三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明确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错误的做法,表现出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
【答案】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12.(2024重庆荣昌三模)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自己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和同游者。
【答案】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
13.(2024吉林三模)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苏轼践行着这样的读书方法,《石钟山记》中,他质疑李渤对石钟山名字由来的说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4.(2024湖南三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明确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错误的做法,表现出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
【答案】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15.(2024河北保定二模)苏轼《石钟山记》中,表现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6.(2024山东潍坊模拟预测)苏轼《石钟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
【答案】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17.(2023云南一模)《石钟山记》中,苏轼和长子苏迈乘小舟月夜考察石钟山,在其“心动欲还”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舟人大恐”。
【答案】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18.(2023广东佛山三模)《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答案】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19.(2023辽宁大连期中)苏轼在《石钟山记》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答案】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20.《石钟山记》里,苏东坡对和尚与小童的展示“笑而不信”,晚上趁着月光,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大石,闻鹘鸣,置身现场,想要用行动寻找答案。
【答案】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21.苏轼在《石钟山记》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答案】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22.苏轼《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嘲笑了李渤和寺僧这类人的浅陋和自以为是。
【答案】(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书愤(教师版)
1.(2023新高考1卷)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答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2024届重庆市高三三模)陆游《书愤》中,他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作对比,早年是“ ”,而到了晚年却“ ”,表明自己想有心报国而难得机会的悲愤。
【答案】中原北望气如山/镜中衰鬓已先斑。
3.(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陆游《书愤》中“ , ”两句,表达自我期许落空、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
【答案】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三模)《书愤》中陆游运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 , ”,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恢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形象化。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5.(武汉市2024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在《书愤》中,陆游通过“ , ”两句,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赞颂。
【答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6.(2024辽宁大连高三三模)小明在写作以保家卫国为主题的征文时,引用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克敌制胜的豪迈之情。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7.(2024河北保定一模)在《书愤》中,陆游借“ , ”两句,书写自己年轻时的满腔愤恨和收复中原失地的豪情壮志。
【答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8.(2024湖南二模)陆游《书愤》中,“ , ”两句是对抗金壮举的回忆。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9.(2024湖南衡阳三模)陆游《书愤》中,在今昔对比中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0.(2024北京海淀二模)陆游《书愤》中“ , ”两句,追忆了征战生活,意境开阔雄壮,情感昂扬豪迈。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1.(2024江苏模拟预测)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年轻时希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而在《示儿》中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了至死也未能见到国家统一的遗憾。
【答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2.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中留下“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名句,陆游在《书愤》中也留下了与此内容相关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3.《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叙述两次抗金胜仗,构成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4.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慨。
【答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5.《书愤》中的“ , ”两句,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作者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答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6.陆游的《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7.《书愤》中,颔联“ , ”两句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8.《书愤》中,写诗人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的两句是“ , ”。
【答案】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9.《书愤》中,诗的开头“ , ”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
【答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0.《书愤》中最能体现陆游诗作“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个特点,且展现了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面的两句诗是“ , ”。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1.陆游的《书愤》中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两句是“ , ”。
【答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2.陆游《书愤》中,“ , ”两句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
【答案】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3.《书愤》中的“ , ”两句,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豪情满怀,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的早年的自我形象。
【答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4.《书愤》中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的句子是: , 。
【答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5.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 ,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6.陆游在《书愤》中,借用檀道济的故事,“ , ”,写出了壮志未酬的苦闷。
【答案】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7.《书愤》中的“ , ”两句,指的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
【答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8.陆游《书愤》中“ , ”两句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9.陆游在《书愤》“ , ”一联中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答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0.《书愤》中的“ , ”两句,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
【答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31.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2.《书愤》中,以武侯自况,表明自己鞠躬尽瘁,收复失地的句子是“ , ”。
【答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3.《书愤》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 ”之理想与“ ”之现实对比。
【答案】塞上长城空自许/早岁那知世事艰 石钟山记(学生版)
1.(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二模)在《石钟山记》中,苏轼指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错误的做法,要了解事物的真相必须实地考察。
2.(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据《石钟山记》所述,唐代李渤在石钟山敲击石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继续的情形。
3.(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苏轼《石钟山记》中,人们把钟磬放在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质疑郦道元关于石钟山由“水石相搏”得名的说法。
4.(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押题)苏轼在《石钟山记》第二段记叙了自己实地考察石钟山的经过,其中对各种声音都作了精准的描述,如栖鹘被人声惊起后的叫声“____________”;水面发出的巨大声响“____________”。
5.(2024届湖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仿真二联)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乘小舟来到绝壁下,听到了山上栖息的鹘鸟“_____________”的惊叫声以及“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声音,渲染了石钟山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氛围。
6.(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释了自己对唯独此山以钟命名的疑虑,否定了唐代李渤的观点。
7.(2024年哈师大附中高三三模)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指出,下判断要亲自探究、以事实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是绝对不可以的。
8.(2024辽宁大连高三三模)苏轼写文章善于绘声,《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一句描写轰鸣不止的声音,足以令船夫惊恐;《赤壁赋》中所描写的幽咽不绝的洞箫声,既能“____________”,亦能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而落泪。
9.(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高三二模)《石钟山记》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强调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10.(2024届河北省保定名校协作体高三三模)苏轼《石钟山记》不只是游记,在登山临水兴致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事理,然后再加以反问,语气强烈,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心得。
11.(雅礼教育集团2024届高三三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明确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错误的做法,表现出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
12.(2024重庆荣昌三模)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自己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和同游者。
13.(2024吉林三模)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苏轼践行着这样的读书方法,《石钟山记》中,他质疑李渤对石钟山名字由来的说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24湖南三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明确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错误的做法,表现出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
15.(2024河北保定二模)苏轼《石钟山记》中,表现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24山东潍坊模拟预测)苏轼《石钟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
17.(2023云南一模)《石钟山记》中,苏轼和长子苏迈乘小舟月夜考察石钟山,在其“心动欲还”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舟人大恐”。
18.(2023广东佛山三模)《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19.(2023辽宁大连期中)苏轼在《石钟山记》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20.《石钟山记》里,苏东坡对和尚与小童的展示“笑而不信”,晚上趁着月光,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大石,闻鹘鸣,置身现场,想要用行动寻找答案。
21.苏轼在《石钟山记》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22.苏轼《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嘲笑了李渤和寺僧这类人的浅陋和自以为是。
书愤(学生版)
1.(2023新高考1卷)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2.(2024届重庆市高三三模)陆游《书愤》中,他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作对比,早年是“ ”,而到了晚年却“ ”,表明自己想有心报国而难得机会的悲愤。
3.(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陆游《书愤》中“ , ”两句,表达自我期许落空、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
4.(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三模)《书愤》中陆游运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 , ”,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恢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形象化。
5.(武汉市2024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在《书愤》中,陆游通过“ , ”两句,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赞颂。
6.(2024辽宁大连高三三模)小明在写作以保家卫国为主题的征文时,引用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克敌制胜的豪迈之情。
7.(2024河北保定一模)在《书愤》中,陆游借“ , ”两句,书写自己年轻时的满腔愤恨和收复中原失地的豪情壮志。
8.(2024湖南二模)陆游《书愤》中,“ , ”两句是对抗金壮举的回忆。
9.(2024湖南衡阳三模)陆游《书愤》中,在今昔对比中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24北京海淀二模)陆游《书愤》中“ , ”两句,追忆了征战生活,意境开阔雄壮,情感昂扬豪迈。
11.(2024江苏模拟预测)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年轻时希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而在《示儿》中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了至死也未能见到国家统一的遗憾。
12.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中留下“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名句,陆游在《书愤》中也留下了与此内容相关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叙述两次抗金胜仗,构成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慨。
15.《书愤》中的“ , ”两句,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作者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16.陆游的《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书愤》中,颔联“ , ”两句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18.《书愤》中,写诗人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的两句是“ , ”。
19.《书愤》中,诗的开头“ , ”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
20.《书愤》中最能体现陆游诗作“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个特点,且展现了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面的两句诗是“ , ”。
21.陆游的《书愤》中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两句是“ , ”。
22.陆游《书愤》中,“ , ”两句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
23.《书愤》中的“ , ”两句,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豪情满怀,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的早年的自我形象。
24.《书愤》中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的句子是: , 。
25.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 ,

26.陆游在《书愤》中,借用檀道济的故事,“ , ”,写出了壮志未酬的苦闷。
27.《书愤》中的“ , ”两句,指的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
28.陆游《书愤》中“ , ”两句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29.陆游在《书愤》“ , ”一联中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30.《书愤》中的“ , ”两句,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
31.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32.《书愤》中,以武侯自况,表明自己鞠躬尽瘁,收复失地的句子是“ , ”。
33.《书愤》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 ”之理想与“ ”之现实对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