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教师版)
1.(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看出,王安石作为改革者对变法招来的非议早有预料。
【答案】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驳斥“生事”之说,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天下苍生。
【答案】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3.(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考适应性演练三)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认为盘庚迁殷之所以坚定不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4.(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来信中的“生事”之论时,先指出变法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然后阐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5.(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监二)司马光引用老子的“我无事而民自富”来批评新法“生事”扰民,王安石则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有力回击。
【答案】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6.(青州一中2024年适应性检测)青年贵在创新,要有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____________,则非某之所敢知”那样锐意改革的坚定态度;创新也要筑牢基础,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言“____________”,固本培元,才能根深叶茂。
【答案】守前所为而已/(臣闻)求木之长者
7.(2024云南模拟预测)《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表明自己改革的力度和决心之前,先以让步的方式说,如果司马光指责自己在位时间很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自己知罪。
【答案】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8.(2024江西九江二模)《答司马谏议书》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盘庚成功迁都的原因,也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是历史上无数改革家刚直果决精神的概括。
【答案】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2024福建泉州二模)司马光引用老子的“我无事而民自富”来批评新法“生事”扰民,王安石则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有力回击。
【答案】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10.(2024河南濮阳二模)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点明不同人的态度,指出商代盘庚迁都同样遭到了许多人反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11.(2024四川成都二模)宋人曾批评王安石“偏执己见,凡诸君子之论,一切指为流俗”,拒绝他人意见,对此,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回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算拒谏。
【答案】辟邪说,难壬人。
12.(2024河南开封三模)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____________”,如果名实的关系明确了,“____________”。
【答案】尤在于名实,而天下之理得矣。
13.(2024黑龙江牡丹江一模)《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既是书信常见的情感用语,也是王安石与司马光私交的真实反映;接着用“____________”直接点明自己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是由于政治见解或治国方略不同之故。
【答案】(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14.(2024湖南永州一模)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大凡读书人要争的,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后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5.(2024湖南怀化二模)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确认自己做得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
【答案】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6.(2024·陕西西安·三模)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提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大罪状进行了回应。其中,王安石强调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有据可查,并非妄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17.(2024湖南衡阳二模)《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力地驳斥了司马光关于“拒谏”的指责。
【答案】辟邪说,难壬人。
18.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怨诽”的来历。
【答案】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
【答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2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2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道,盘庚迁都之时,虽然“____________”,且“ ____________”,但他并不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答案】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2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3.(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
24.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开篇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说明上一次回信简略,不多辩解的原因,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理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26.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开篇中说道,因和司马光政见不同,恐怕多作解释也不被理解,因此针对司马光反对变法的书信上次只是简略地写了回信。但是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次详细说明变法的缘由,希望司马光原谅自己。
【答案】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27.在的《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指责王安石变法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的句子是:君实所以见教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2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认为读书人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
【答案】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2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迎和世俗表示不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3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众官反对自己变法之“汹汹然”的原因是: 世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媚众,皇上想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而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3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直接表明自己不愿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
【答案】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3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即使王安石与司马光政见不同,但从始至终,王安石对司马光都是不失礼节的,结尾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登高(教师版)
1.(2022年全国甲卷)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2024年石家庄市高三三测)“落木”作为中国诗歌中的经典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诗圣”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秋景的萧瑟,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秋景的辽阔。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千山天远大
3.(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毕业班最后一卷)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诉说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断酒之愁,抒发忧国伤时之思。
【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杜甫《登高》中直接描写了诗人一生常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的生活状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8.《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2024安徽安庆三模)在《登高》中,杜甫面对萧萧落木与滚滚长江,霎时百感交集,描述自己的境况:“ , 。”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2024四川成都二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杜甫《登高》中也抒发了类似的感慨的句子是:“ , 。”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2024四川雅安三模)杜甫《登高》中“ , ”两句,以密集的意象描绘登高的见闻,为抒发深沉丰富的情感做了充分铺垫。
【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2.(2024四川资阳一模)杜甫《登高》中描写秋声肃杀、江水雄迈的两句是“ ,
”。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3.杜甫的《登高》以“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4.《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5.《登高》中,写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6.《登高》中,道出了郁积诗人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家国之恨,表达了无限悲凉之意的句子是“
, ”。
【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
。”
【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8.杜甫的《登高》诗中,“ ”写出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时长的境况,“ ”更显得诗人形单影只,老病孤苦。
【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9.“猿啼”在古诗中多为哀音,甚是“凄凉”,如杜甫《登高》里“ ”一句;“猿啼”也不总是哀音,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 ”一句。
【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渌水荡漾清猿啼
20.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 , 。”
【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1.杜甫的《登高》中,“ ”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 ”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百年多病独登台
2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 ”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往往取酒还独倾”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答案】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尊还酹江月
23.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自己老病缠身的悲情紧密联系,高度概括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境遇的名句是“ , ”。
【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4.古诗中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如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5.杜甫《登高》中“ ”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 ”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6.《登高》中杜甫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的羁旅之苦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7.清人王士禛的《带经堂诗话》上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登高》“
, ”两句为例证明。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8.杜甫《登高》中“ , ”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9.杜甫的《登高》中,“ , ”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0.在杜甫的《登高》中,“ , ”两句通过环境描写,以猿与鸟的活动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无限悲凉。
【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1.杜甫《登高》中“ ”一句,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 ”一句,写出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
【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万里悲秋常作客答司马谏议书(学生版)
1.(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看出,王安石作为改革者对变法招来的非议早有预料。
2.(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驳斥“生事”之说,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天下苍生。
3.(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考适应性演练三)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认为盘庚迁殷之所以坚定不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来信中的“生事”之论时,先指出变法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然后阐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
5.(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监二)司马光引用老子的“我无事而民自富”来批评新法“生事”扰民,王安石则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有力回击。
6.(青州一中2024年适应性检测)青年贵在创新,要有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____________,则非某之所敢知”那样锐意改革的坚定态度;创新也要筑牢基础,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言“____________”,固本培元,才能根深叶茂。
7.(2024云南模拟预测)《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表明自己改革的力度和决心之前,先以让步的方式说,如果司马光指责自己在位时间很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自己知罪。
8.(2024江西九江二模)《答司马谏议书》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盘庚成功迁都的原因,也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是历史上无数改革家刚直果决精神的概括。
9.(2024福建泉州二模)司马光引用老子的“我无事而民自富”来批评新法“生事”扰民,王安石则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有力回击。
10.(2024河南濮阳二模)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点明不同人的态度,指出商代盘庚迁都同样遭到了许多人反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24四川成都二模)宋人曾批评王安石“偏执己见,凡诸君子之论,一切指为流俗”,拒绝他人意见,对此,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回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算拒谏。
12.(2024河南开封三模)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____________”,如果名实的关系明确了,“____________”。
13.(2024黑龙江牡丹江一模)《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既是书信常见的情感用语,也是王安石与司马光私交的真实反映;接着用“____________”直接点明自己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是由于政治见解或治国方略不同之故。
14.(2024湖南永州一模)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大凡读书人要争的,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后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24湖南怀化二模)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确认自己做得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
16.(2024·陕西西安·三模)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提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大罪状进行了回应。其中,王安石强调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有据可查,并非妄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24湖南衡阳二模)《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力地驳斥了司马光关于“拒谏”的指责。
18.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怨诽”的来历。
1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
2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道,盘庚迁都之时,虽然“____________”,且“ ____________”,但他并不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2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开篇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说明上一次回信简略,不多辩解的原因,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理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开篇中说道,因和司马光政见不同,恐怕多作解释也不被理解,因此针对司马光反对变法的书信上次只是简略地写了回信。但是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次详细说明变法的缘由,希望司马光原谅自己。
27.在的《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指责王安石变法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的句子是:君实所以见教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认为读书人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
2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迎和世俗表示不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众官反对自己变法之“汹汹然”的原因是: 世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媚众,皇上想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而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直接表明自己不愿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
3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即使王安石与司马光政见不同,但从始至终,王安石对司马光都是不失礼节的,结尾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学生版)
1.(2022年全国甲卷)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2.(2024年石家庄市高三三测)“落木”作为中国诗歌中的经典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诗圣”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秋景的萧瑟,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秋景的辽阔。
3.(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毕业班最后一卷)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诉说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断酒之愁,抒发忧国伤时之思。
7.杜甫《登高》中直接描写了诗人一生常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的生活状况的两句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9.(2024安徽安庆三模)在《登高》中,杜甫面对萧萧落木与滚滚长江,霎时百感交集,描述自己的境况:“ , 。”
10.(2024四川成都二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杜甫《登高》中也抒发了类似的感慨的句子是:“ , 。”
11.(2024四川雅安三模)杜甫《登高》中“ , ”两句,以密集的意象描绘登高的见闻,为抒发深沉丰富的情感做了充分铺垫。
12.(2024四川资阳一模)杜甫《登高》中描写秋声肃杀、江水雄迈的两句是“ ,
”。
13.杜甫的《登高》以“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14.《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
15.《登高》中,写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16.《登高》中,道出了郁积诗人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家国之恨,表达了无限悲凉之意的句子是“ , ”。
17.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 。”
18.杜甫的《登高》诗中,“ ”写出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时长的境况,“ ”更显得诗人形单影只,老病孤苦。
19.“猿啼”在古诗中多为哀音,甚是“凄凉”,如杜甫《登高》里“ ”一句;“猿啼”也不总是哀音,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 ”一句。
20.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 , 。”
21.杜甫的《登高》中,“ ”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 ”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2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 ”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往往取酒还独倾”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23.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自己老病缠身的悲情紧密联系,高度概括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境遇的名句是“ , ”。
24.古诗中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如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5.杜甫《登高》中“ ”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 ”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26.《登高》中杜甫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的羁旅之苦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27.清人王士禛的《带经堂诗话》上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登高》“ , ”两句为例证明。
28.杜甫《登高》中“ , ”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29.杜甫的《登高》中,“ , ”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0.在杜甫的《登高》中,“ , ”两句通过环境描写,以猿与鸟的活动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无限悲凉。
31.杜甫《登高》中“ ”一句,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 ”一句,写出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