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15:04:50

文档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4·遵化)根据语境写汉字。
(1)六年前,我们是依wēi   在妈妈身旁的zhì   嫩孩童,如今,我们qià   是风华正茂的少年,即将步入新的人生jiē   段,迎接新的挑战。
(2)运动健儿面对压力“tài   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他们tī   除杂念,不jù   困难,以高难度动作逆xí   夺冠。
【答案】(1)偎;稚;恰;阶
(2)泰;剔;惧;袭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1)不要把“偎”多加一撇。
(2)不要把“泰”写成“秦”,不要把“惧”少写一横。
故答案为:(1)偎、稚、恰、阶;(2)泰、剔、惧、袭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 ,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2024·遵化)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掺和(cān) 炽热(chì) 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B.僻静(pì) 徘徊(huái) 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擅长)
C.间断(jiān) 坚劲(jìng) 粉骨碎身浑不怕(天然的)
D.蜜饯(qiàn) 账簿(bù) 游园不值(遇到)
【答案】B
【知识点】字义;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掺和”的“掺”应读“chān”。
B.正确。
C.有误,“间断”的“间”应读“jiàn”,指(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读“jiān”时,意思为两段时间相接的地方,或介于两桩事物当中及其相互关系;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会儿,顷刻。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浑:全。
D.有误,“蜜饯”的“饯”应读“jiàn”。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字音及字义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3.(2024·遵化)“戣”这个字我不认识,但我猜它的意思最可能跟(  )有关。
A.姓名 B.兵器 C.花名 D.玉器
【答案】B
【知识点】字义;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戣”字的部首是“戈”,因此它的意思可能与武器有关。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偏旁部首。部首是汉字的第一笔画或形旁,对于独体字来说,部首是第一画;对于合体字来说,部首是用于归类的表义的“部件”,也就是“形旁”,
4.(2024·遵化)小涛参加古诗词“飞花令”游戏时,多次不能背诵出恰当的诗句,他很后悔平时没有好好积累。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他,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好歹。该选项合适。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该选项合适。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该选项不合适。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不断革新。该选项不合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只要平时认真积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就能很好完成题目。
5.(2024·遵化)下列情景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结识新朋友时的自我介绍:我贵姓张,你姓什么?
B.预祝朋友乔迁之喜:我到时一定光临,一定让你的寒舍蓬荜生辉。
C.写寻物启事:我昨天在教室丢失了一本语文书,如有拾获,务必从速上交。
D.作报告时最后总结:这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不得体,问别人的姓时,为表示尊重对方,应问:您贵姓?即:我姓张,您贵姓?
B.不得体,“蓬荜生辉”是主人的谦词,应改为:不论多忙,我到时一定会到贵府祝您乔迁之喜的。
C.不得体,没有说明具体是谁,表述不清。“务必从速上交”语气生硬,不易让人接受,可改为:我昨天在教室丢失一本《新华字典》,如有拾获,请您交还给本人,谢谢。
D.得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得体。作答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以符合特定的表现方法、场合、对象、语气等表明自己的目的,获得最佳效果。
6.(2024·遵化)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一文详细描写了“除夕”“小年”“正月初五”的习俗。
B.“春城无处不飞花”中的“春城”指的是云南昆明。
C.一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
D.《为人民服务》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答案】C
【知识点】文章主旨理解;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有误,《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北京地区在春节期间的各种传统习俗和活动。确实,文章中详细提到了除夕、小年(腊月二十三)和正月初五等重要日子的习俗。
B.有误,“春城无处不飞花”中的“春城”指的是云南昆明。“春城无处不飞花”是一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这里的“春城”并非特指某个城市,而是泛指春天的京城长安。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C.正确,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成长纪念册通常包括封面、扉页、正文等内容。封面上一般会有标题和装饰图案;扉页上可能会有献词或前言;正文部分则记录了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回忆。
D.有误,《为人民服务》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的一篇文章,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并非《为人民服务》一文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实践作业、诗歌词句理解和文章结构详略安排,需要学生掌握文章结构及详略得当的内容。
7.(2024·遵化)词句段运用。
(1)续写句子。
六年过去了,六年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不论是鸟语花香的清晨,还是夕阳临窗的黄昏;不论是   ,还是   ;不论是   ,还是   ……对于母校的每一处风景,我都充满了眷恋之情。
(2)跑完步后,我渴得嗓子直冒烟。(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特点,仿写句子)
写写“酸”:   
(3)下面的语段中共有四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教我们耐心地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尝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下午,她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
【答案】(1)安静无声的图书馆;熙攘攘的运动场;书声朗朗的教室;花草婀娜多姿的花坛
(2)这山枣太酸了,酸得我的牙快掉了。
(3)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下午,她给小林补了半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她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
【知识点】修改病句;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续写写话。注意“不论是......还是......”。
如:六年过去了,六年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不论是鸟语花香的清晨,还是夕阳临窗的黄昏;不论是安静无声的图书馆,还是熙熙攘攘的运动场;不论是书声朗朗的教室,还是花草婀娜多姿的花坛……对于母校的每一处风景,我都充满了眷恋之情。
(2)考查句子的仿写。作答时注意例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如:酸:这山枣太酸了,酸得我的牙快掉了。
(3)考查修改病句。该语段有四处语病。
①语序颠倒。将“耐心地”移到“教我们”前,即: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
②错别字。将“尝”改为“常”。
③前后矛盾。去掉“下午”或将“一天”改为“半天”。即:周六下午,她给小林补了半天的课。/周六,她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
④标点符号错误。“和蔼可亲呀”后面的逗号改为感叹号。
即: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下午,她给小林补了半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她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
故答案为:(1)安静无声的图书馆 熙攘攘的运动场 书声朗朗的教室 花草婀娜多姿的花坛;(2)这山枣太酸了,酸得我的牙快掉了。(3)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下午,她给小林补了半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她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
【点评】本题考查续写写话、句子仿写、修改病句。作答续写写话要紧扣主题,符合情景,用词要恰当,语句要通顺,不要出现语病和错别字。句子的仿写。作答时要注意例句的句式、写法等特点。修改病句先找出病因再做修改。
8.(2024·遵化)日积月累。
(1)古人认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只有“   ,莫把无时当有时”,子孙后代才能常享温饱。
(2)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寄情》的节目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与浪漫。柳树易活,随处可见,处处成荫,因此民间有“   ,   ”的谚语;古时风俗,寒食节要折柳插门   ,   ;“柳”与“留”谐音,古人常用离别折柳表达相思之意或相见之愿,如《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   ,   。
(3)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这样的疑问:“聪明的,你告诉我,   ?”,而苏轼却发出了“   ?门前流水尚能西!   。”的激励之语。
【答案】(1)常将有日思无日
(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由下句“莫把无时当有时”可知上句是“常将有日思无日”。
(2)比如,由“柳树易活,随处可见,处处成荫”可知对应的谚语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3)比如,由下句“门前流水尚能西”可知上句是“谁道人生无再少”下句是“休将白发唱黄鸡”。
故答案为:(1)常将有日思无日;(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的积累和运用,学习古诗,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二、阅读。
(2024·遵化)小古文阅读。
怕后生笑
欧公①晚年,尝②自窜定③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④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⑤,却怕后生笑。”
【注释】①欧公:指欧阳修。②尝:曾经。③窜定:刪正、改定。④尚畏:还害怕。⑤嗔:怒,生气。
9.“晚年”的意思是(  )
A.傍晚的时候 B.年末的时候 C.年老的时候
10.本文写欧阳修晚年做的事是(  )
A.到处游玩 B.改定自己平生所写 C.修改别人的文章
11.“自苦如此”的意思是(  )
A.像这样自讨苦吃 B.自己如此苦闷 C.自己尝到如此苦味
12.欧阳修“自苦如此”的原因是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1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答案】9.C
10.B
11.A
12.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13.欧阳修是一个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的人。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9.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作答,晚年:年老的时候。
故答案为:C
10.考查了内容理解。从“欧公晚年,尝自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可知本文写欧阳修晚年做的事是改定自己平生所写文章。
故答案为:B
11.考查了句子翻译。结合译文作答,“自苦如此”意思是像这样自讨苦吃。
故答案为:A
12.考查了内容理解。欧阳修往年改定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自苦如此”是因为他“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故答案为: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13.考查了形象分析。从欧阳修晚年改定文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文学创作充满尊重、严谨负责的人,同时也体现出他对自己的高要求,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故答案为:欧阳修是一个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的人。
(2024·遵化)我们一样爱他们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方校长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校长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方校长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校长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方校长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当然!”方校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以往的成绩单!”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校长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校长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方校长着急地说:“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么?”方校长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校长的推荐之列。方校长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方校长满脸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1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倾巢而出:   
15.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16.第二段写到“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读完全文,请写出这位客人的“特别”之处。(至少写出三点)
①   
②   
③   
17.在确定“资助名单”上,方校长和年轻人的标准和方式有什么不同?
方校长的标准:    方式:千挑方选
年轻人的标准:    方式:   
18.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多次变化,请从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有点尴尬→   →   →笑了→   →满怀歉意
【答案】14.全体出动。
15.年轻人抓阄资助贫困生。
16.①独自走路上山;;②不要欢迎仪式;;③不要捐赠仪式。
17.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所有贫困生;抓阄儿决定
18.慌乱;沉默;坚定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1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倾巢而出”意思是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侵扰。结合“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可知文中指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全校师生会全部出去迎接慈善家,表达他们对慈善家捐款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全体出动。
15.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文章记叙了15年前一个穷山沟的年轻人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15年后年轻人来到天堂村小学同样以抓阄的方式选择捐助了10名学生的事。仔细阅读全文,找到主要人物“年轻人”和主要事件“捐助贫困生”,不需要叙述细节和评价。如可概括为:年轻人抓阄资助贫困生。
故答案为:年轻人抓阄资助贫困生。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句子“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可以看到“客人”的“特别”之处表现在:独自走路上山。从“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可以看到“客人”的“特别”之处表现在:不要欢迎仪式。从“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可以看到“客人”的“特别”之处表现在:不要捐赠仪式。从“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阉决定资助的对象?’年经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可以看到“客人”的“特别”之处表现在:抓阄决定资助对象。从“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可以看到“客人”的“特别”之处表现在:向没受到资助的贫困生表示歉意。
故答案为:①独自走路上山;②不要欢迎仪式;③不要捐赠仪式。
17.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从文中“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和“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可以看出:方子儒选择标准是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成绩好的贫困生);方式:千挑万选。从文中句子“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和“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可以看出:年轻人选择的标准事所有贫困生,包括那些生性顽劣,调皮捣蛋的贫困生,方式是抓阄决定。
故答案为: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所有贫困生;抓阄儿决定
18.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由“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可知,年轻人的神情是“慌乱”。由“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可知,年轻人的神情是“沉默”。由“年轻人坚定地说”可知,年轻人的神情是“坚定”。由“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可知,年轻人的神情是“满怀歉意”。
故答案为:慌乱、沉默、坚定
19.(2024·遵化)同学们即将告别小学生活,走进中学的大门。为此六年级准备开展以“纪念小学生活”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帮忙写出下面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讲词。
节目4:诗朗诵《老师,您辛苦了》
节目5:小品《校园的美好时光》
(2)下面是诗歌小组收集的诗句,不适合用来赞美老师的一项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活动中,有大家期待的“毕业赠言”环节,请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写在下面。
致A老师:   
【答案】(1)诗朗诵《老师,您辛苦了》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六年来对我们的关心、照顾、教育,更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因为有了老师辛勤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在校园的美好时光,接下来请欣赏小品《校园的美好时光》。
(2)C
(3)致A老师:您的爱,如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六年的谆谆教诲,我会铭记在心,您的言行将影响我的一生,感谢您我的灵魂的塑造者。您的学生:XX2024年6月30日
【知识点】畅谈想法;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考查解说词,注意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讲词衔接要自然。
如:诗朗诵《老师,您辛苦了》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六年来对我们的关心、照顾、教育,更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因为有了老师辛勤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在校园的美好时光,接下来请欣赏小品《校园的美好时光》。
(2)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
A.适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这首诗句是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形容老师等传授或教会别人一些东西,在不自不觉中就完成了。
B.适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用来形容老师的敬业精神。
C.不适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用来形容朋友间的情谊。
D.适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飘落的花朵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会培育花朵的成长。用来形容老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考查赠言的拟写,作答时要突出对老师的感谢之意。
致A老师:
您的爱,如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六年的谆谆教诲,我会铭记在心,您的言行将影响我的一生,感谢您我的灵魂的塑造者。
您的学生:XX
2024年6月30日
故答案为:(1)诗朗诵《老师,您辛苦了》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六年来对我们的关心、照顾、教育,更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因为有了老师辛勤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在校园的美好时光,接下来请欣赏小品《校园的美好时光》。(2)C;(3)
致A老师:
您的爱,如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六年的谆谆教诲,我会铭记在心,您的言行将影响我的一生,感谢您我的灵魂的塑造者。
您的学生:XX
2024年6月30日
【点评】本题考查赠言祝福、诗歌情感主旨、解说词。作答赠言祝福、解说词要要紧扣主题,符合情景,用词要恰当,语句要通顺。诗歌情感主旨要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的基础上完成。
三、快乐习作。(30分)
20.(2024·遵化)题目:有 真好
提示:“真好”是目之所及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当父母用慈爱的大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为你打开智慧的大门,你会感叹“有书真好”……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选择合适的内容,表达出真情实感。
【答案】有爱真好 爱,不一定是在我们发烧时的呵护,有时候在我们不留意之中,比如:教我们做人、做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翻开相册,找出我学走路时的照片,当时的我是那么可爱,那么好玩,穿着黄色的背带裤,红色的米老鼠鞋,戴着黄白相间的花边帽,拉着一个卡车一个劲儿向前跑,大人们左一个手,右一个手的护着我,好像我每走一步都会摔倒似的。妈妈的手一前一后地护着我,我手里拿着一个铲子向前一扑,妈妈准会抱着我,我想那时的我一定很幸福很幸福。再看看照片上的我,朝向挥挥手,像对前面的人说;“我来了!等等我!……”我想前面一定有一双大手等着我,我一直向妈妈走去,每当我走一步妈妈就会退一步,是为了让我多走几步呀!当时可能我想:妈妈怎么离我那么远呀?现在我长大了,看着小时候我的一张张照片,再看看我现在,我懂事了,我在爸爸妈妈的宠爱下茁壮成长,他们给了我很多的爱,很多幸福,很多温暖……
我爱我家,爸爸妈妈相敬如宾,我们的生活幸福美满,日子甜甜美美,我有这样的家庭真幸福!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有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此文,要写出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写出因一件事情而得到的收获。写作时要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作者描述了一张学走路时的照片,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爸爸多年来呵护的感激和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文章语言富有儿童情趣,是一篇优秀之作。
1 / 1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4·遵化)根据语境写汉字。
(1)六年前,我们是依wēi   在妈妈身旁的zhì   嫩孩童,如今,我们qià   是风华正茂的少年,即将步入新的人生jiē   段,迎接新的挑战。
(2)运动健儿面对压力“tài   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他们tī   除杂念,不jù   困难,以高难度动作逆xí   夺冠。
2.(2024·遵化)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掺和(cān) 炽热(chì) 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B.僻静(pì) 徘徊(huái) 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擅长)
C.间断(jiān) 坚劲(jìng) 粉骨碎身浑不怕(天然的)
D.蜜饯(qiàn) 账簿(bù) 游园不值(遇到)
3.(2024·遵化)“戣”这个字我不认识,但我猜它的意思最可能跟(  )有关。
A.姓名 B.兵器 C.花名 D.玉器
4.(2024·遵化)小涛参加古诗词“飞花令”游戏时,多次不能背诵出恰当的诗句,他很后悔平时没有好好积累。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他,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5.(2024·遵化)下列情景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结识新朋友时的自我介绍:我贵姓张,你姓什么?
B.预祝朋友乔迁之喜:我到时一定光临,一定让你的寒舍蓬荜生辉。
C.写寻物启事:我昨天在教室丢失了一本语文书,如有拾获,务必从速上交。
D.作报告时最后总结:这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6.(2024·遵化)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一文详细描写了“除夕”“小年”“正月初五”的习俗。
B.“春城无处不飞花”中的“春城”指的是云南昆明。
C.一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
D.《为人民服务》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2024·遵化)词句段运用。
(1)续写句子。
六年过去了,六年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不论是鸟语花香的清晨,还是夕阳临窗的黄昏;不论是   ,还是   ;不论是   ,还是   ……对于母校的每一处风景,我都充满了眷恋之情。
(2)跑完步后,我渴得嗓子直冒烟。(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特点,仿写句子)
写写“酸”:   
(3)下面的语段中共有四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教我们耐心地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尝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下午,她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
8.(2024·遵化)日积月累。
(1)古人认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只有“   ,莫把无时当有时”,子孙后代才能常享温饱。
(2)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寄情》的节目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与浪漫。柳树易活,随处可见,处处成荫,因此民间有“   ,   ”的谚语;古时风俗,寒食节要折柳插门   ,   ;“柳”与“留”谐音,古人常用离别折柳表达相思之意或相见之愿,如《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   ,   。
(3)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这样的疑问:“聪明的,你告诉我,   ?”,而苏轼却发出了“   ?门前流水尚能西!   。”的激励之语。
二、阅读。
(2024·遵化)小古文阅读。
怕后生笑
欧公①晚年,尝②自窜定③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④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⑤,却怕后生笑。”
【注释】①欧公:指欧阳修。②尝:曾经。③窜定:刪正、改定。④尚畏:还害怕。⑤嗔:怒,生气。
9.“晚年”的意思是(  )
A.傍晚的时候 B.年末的时候 C.年老的时候
10.本文写欧阳修晚年做的事是(  )
A.到处游玩 B.改定自己平生所写 C.修改别人的文章
11.“自苦如此”的意思是(  )
A.像这样自讨苦吃 B.自己如此苦闷 C.自己尝到如此苦味
12.欧阳修“自苦如此”的原因是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1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024·遵化)我们一样爱他们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方校长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校长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方校长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校长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方校长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当然!”方校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以往的成绩单!”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校长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校长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方校长着急地说:“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么?”方校长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校长的推荐之列。方校长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方校长满脸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1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倾巢而出:   
15.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16.第二段写到“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读完全文,请写出这位客人的“特别”之处。(至少写出三点)
①   
②   
③   
17.在确定“资助名单”上,方校长和年轻人的标准和方式有什么不同?
方校长的标准:    方式:千挑方选
年轻人的标准:    方式:   
18.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多次变化,请从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有点尴尬→   →   →笑了→   →满怀歉意
19.(2024·遵化)同学们即将告别小学生活,走进中学的大门。为此六年级准备开展以“纪念小学生活”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帮忙写出下面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讲词。
节目4:诗朗诵《老师,您辛苦了》
节目5:小品《校园的美好时光》
(2)下面是诗歌小组收集的诗句,不适合用来赞美老师的一项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活动中,有大家期待的“毕业赠言”环节,请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写在下面。
致A老师:   
三、快乐习作。(30分)
20.(2024·遵化)题目:有 真好
提示:“真好”是目之所及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当父母用慈爱的大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为你打开智慧的大门,你会感叹“有书真好”……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选择合适的内容,表达出真情实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偎;稚;恰;阶
(2)泰;剔;惧;袭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1)不要把“偎”多加一撇。
(2)不要把“泰”写成“秦”,不要把“惧”少写一横。
故答案为:(1)偎、稚、恰、阶;(2)泰、剔、惧、袭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 ,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答案】B
【知识点】字义;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掺和”的“掺”应读“chān”。
B.正确。
C.有误,“间断”的“间”应读“jiàn”,指(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读“jiān”时,意思为两段时间相接的地方,或介于两桩事物当中及其相互关系;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会儿,顷刻。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浑:全。
D.有误,“蜜饯”的“饯”应读“jiàn”。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字音及字义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3.【答案】B
【知识点】字义;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戣”字的部首是“戈”,因此它的意思可能与武器有关。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偏旁部首。部首是汉字的第一笔画或形旁,对于独体字来说,部首是第一画;对于合体字来说,部首是用于归类的表义的“部件”,也就是“形旁”,
4.【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好歹。该选项合适。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该选项合适。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该选项不合适。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不断革新。该选项不合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只要平时认真积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就能很好完成题目。
5.【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不得体,问别人的姓时,为表示尊重对方,应问:您贵姓?即:我姓张,您贵姓?
B.不得体,“蓬荜生辉”是主人的谦词,应改为:不论多忙,我到时一定会到贵府祝您乔迁之喜的。
C.不得体,没有说明具体是谁,表述不清。“务必从速上交”语气生硬,不易让人接受,可改为:我昨天在教室丢失一本《新华字典》,如有拾获,请您交还给本人,谢谢。
D.得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得体。作答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以符合特定的表现方法、场合、对象、语气等表明自己的目的,获得最佳效果。
6.【答案】C
【知识点】文章主旨理解;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有误,《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北京地区在春节期间的各种传统习俗和活动。确实,文章中详细提到了除夕、小年(腊月二十三)和正月初五等重要日子的习俗。
B.有误,“春城无处不飞花”中的“春城”指的是云南昆明。“春城无处不飞花”是一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这里的“春城”并非特指某个城市,而是泛指春天的京城长安。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C.正确,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成长纪念册通常包括封面、扉页、正文等内容。封面上一般会有标题和装饰图案;扉页上可能会有献词或前言;正文部分则记录了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回忆。
D.有误,《为人民服务》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的一篇文章,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并非《为人民服务》一文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实践作业、诗歌词句理解和文章结构详略安排,需要学生掌握文章结构及详略得当的内容。
7.【答案】(1)安静无声的图书馆;熙攘攘的运动场;书声朗朗的教室;花草婀娜多姿的花坛
(2)这山枣太酸了,酸得我的牙快掉了。
(3)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下午,她给小林补了半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她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
【知识点】修改病句;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续写写话。注意“不论是......还是......”。
如:六年过去了,六年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不论是鸟语花香的清晨,还是夕阳临窗的黄昏;不论是安静无声的图书馆,还是熙熙攘攘的运动场;不论是书声朗朗的教室,还是花草婀娜多姿的花坛……对于母校的每一处风景,我都充满了眷恋之情。
(2)考查句子的仿写。作答时注意例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如:酸:这山枣太酸了,酸得我的牙快掉了。
(3)考查修改病句。该语段有四处语病。
①语序颠倒。将“耐心地”移到“教我们”前,即: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
②错别字。将“尝”改为“常”。
③前后矛盾。去掉“下午”或将“一天”改为“半天”。即:周六下午,她给小林补了半天的课。/周六,她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
④标点符号错误。“和蔼可亲呀”后面的逗号改为感叹号。
即: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下午,她给小林补了半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她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
故答案为:(1)安静无声的图书馆 熙攘攘的运动场 书声朗朗的教室 花草婀娜多姿的花坛;(2)这山枣太酸了,酸得我的牙快掉了。(3)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下午,她给小林补了半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王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学习。课余时间,她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周六,她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特别感动。
【点评】本题考查续写写话、句子仿写、修改病句。作答续写写话要紧扣主题,符合情景,用词要恰当,语句要通顺,不要出现语病和错别字。句子的仿写。作答时要注意例句的句式、写法等特点。修改病句先找出病因再做修改。
8.【答案】(1)常将有日思无日
(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由下句“莫把无时当有时”可知上句是“常将有日思无日”。
(2)比如,由“柳树易活,随处可见,处处成荫”可知对应的谚语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3)比如,由下句“门前流水尚能西”可知上句是“谁道人生无再少”下句是“休将白发唱黄鸡”。
故答案为:(1)常将有日思无日;(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的积累和运用,学习古诗,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答案】9.C
10.B
11.A
12.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13.欧阳修是一个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的人。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9.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作答,晚年:年老的时候。
故答案为:C
10.考查了内容理解。从“欧公晚年,尝自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可知本文写欧阳修晚年做的事是改定自己平生所写文章。
故答案为:B
11.考查了句子翻译。结合译文作答,“自苦如此”意思是像这样自讨苦吃。
故答案为:A
12.考查了内容理解。欧阳修往年改定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自苦如此”是因为他“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故答案为: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13.考查了形象分析。从欧阳修晚年改定文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文学创作充满尊重、严谨负责的人,同时也体现出他对自己的高要求,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故答案为:欧阳修是一个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的人。
【答案】14.全体出动。
15.年轻人抓阄资助贫困生。
16.①独自走路上山;;②不要欢迎仪式;;③不要捐赠仪式。
17.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所有贫困生;抓阄儿决定
18.慌乱;沉默;坚定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1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倾巢而出”意思是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侵扰。结合“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可知文中指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全校师生会全部出去迎接慈善家,表达他们对慈善家捐款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全体出动。
15.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文章记叙了15年前一个穷山沟的年轻人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15年后年轻人来到天堂村小学同样以抓阄的方式选择捐助了10名学生的事。仔细阅读全文,找到主要人物“年轻人”和主要事件“捐助贫困生”,不需要叙述细节和评价。如可概括为:年轻人抓阄资助贫困生。
故答案为:年轻人抓阄资助贫困生。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句子“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可以看到“客人”的“特别”之处表现在:独自走路上山。从“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可以看到“客人”的“特别”之处表现在:不要欢迎仪式。从“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可以看到“客人”的“特别”之处表现在:不要捐赠仪式。从“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阉决定资助的对象?’年经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可以看到“客人”的“特别”之处表现在:抓阄决定资助对象。从“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可以看到“客人”的“特别”之处表现在:向没受到资助的贫困生表示歉意。
故答案为:①独自走路上山;②不要欢迎仪式;③不要捐赠仪式。
17.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从文中“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和“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可以看出:方子儒选择标准是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成绩好的贫困生);方式:千挑万选。从文中句子“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和“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可以看出:年轻人选择的标准事所有贫困生,包括那些生性顽劣,调皮捣蛋的贫困生,方式是抓阄决定。
故答案为: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所有贫困生;抓阄儿决定
18.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由“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可知,年轻人的神情是“慌乱”。由“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可知,年轻人的神情是“沉默”。由“年轻人坚定地说”可知,年轻人的神情是“坚定”。由“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可知,年轻人的神情是“满怀歉意”。
故答案为:慌乱、沉默、坚定
19.【答案】(1)诗朗诵《老师,您辛苦了》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六年来对我们的关心、照顾、教育,更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因为有了老师辛勤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在校园的美好时光,接下来请欣赏小品《校园的美好时光》。
(2)C
(3)致A老师:您的爱,如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六年的谆谆教诲,我会铭记在心,您的言行将影响我的一生,感谢您我的灵魂的塑造者。您的学生:XX2024年6月30日
【知识点】畅谈想法;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考查解说词,注意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讲词衔接要自然。
如:诗朗诵《老师,您辛苦了》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六年来对我们的关心、照顾、教育,更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因为有了老师辛勤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在校园的美好时光,接下来请欣赏小品《校园的美好时光》。
(2)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
A.适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这首诗句是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形容老师等传授或教会别人一些东西,在不自不觉中就完成了。
B.适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用来形容老师的敬业精神。
C.不适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用来形容朋友间的情谊。
D.适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飘落的花朵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会培育花朵的成长。用来形容老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考查赠言的拟写,作答时要突出对老师的感谢之意。
致A老师:
您的爱,如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六年的谆谆教诲,我会铭记在心,您的言行将影响我的一生,感谢您我的灵魂的塑造者。
您的学生:XX
2024年6月30日
故答案为:(1)诗朗诵《老师,您辛苦了》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六年来对我们的关心、照顾、教育,更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因为有了老师辛勤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在校园的美好时光,接下来请欣赏小品《校园的美好时光》。(2)C;(3)
致A老师:
您的爱,如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六年的谆谆教诲,我会铭记在心,您的言行将影响我的一生,感谢您我的灵魂的塑造者。
您的学生:XX
2024年6月30日
【点评】本题考查赠言祝福、诗歌情感主旨、解说词。作答赠言祝福、解说词要要紧扣主题,符合情景,用词要恰当,语句要通顺。诗歌情感主旨要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的基础上完成。
20.【答案】有爱真好 爱,不一定是在我们发烧时的呵护,有时候在我们不留意之中,比如:教我们做人、做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翻开相册,找出我学走路时的照片,当时的我是那么可爱,那么好玩,穿着黄色的背带裤,红色的米老鼠鞋,戴着黄白相间的花边帽,拉着一个卡车一个劲儿向前跑,大人们左一个手,右一个手的护着我,好像我每走一步都会摔倒似的。妈妈的手一前一后地护着我,我手里拿着一个铲子向前一扑,妈妈准会抱着我,我想那时的我一定很幸福很幸福。再看看照片上的我,朝向挥挥手,像对前面的人说;“我来了!等等我!……”我想前面一定有一双大手等着我,我一直向妈妈走去,每当我走一步妈妈就会退一步,是为了让我多走几步呀!当时可能我想:妈妈怎么离我那么远呀?现在我长大了,看着小时候我的一张张照片,再看看我现在,我懂事了,我在爸爸妈妈的宠爱下茁壮成长,他们给了我很多的爱,很多幸福,很多温暖……
我爱我家,爸爸妈妈相敬如宾,我们的生活幸福美满,日子甜甜美美,我有这样的家庭真幸福!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有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此文,要写出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写出因一件事情而得到的收获。写作时要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作者描述了一张学走路时的照片,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爸爸多年来呵护的感激和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文章语言富有儿童情趣,是一篇优秀之作。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