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二课《坐井观天》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作为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生动形象的对话,向学生们展示了不同视角对事物认知的差异。教材通过小鸟与青蛙之间关于天空大小的争论,巧妙地揭示了“视野决定认知”的深刻道理。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童趣,易于被二年级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拓展讨论以及写作练习等环节,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坐井观天》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自主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然而,他们对于寓言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讨论、复述、写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复述故事。 认识到不同视角对事物认知的影响,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写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故事寓意,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进行阐述。 提升学生的复述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整体感知,导入课题(2分钟) 教师活动: 开场白:“同学们,欢迎来到我们第五单元的奇妙旅程!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通过几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起探索世界的广阔与智慧的奥秘。今天,我们的第一站是《坐井观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它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板书课题,同时用生动的语气说:“请大家跟我一起,大声读出我们的课题——《坐井观天》。” 质疑引导:“看到这个题目,你们的小脑袋里是不是已经充满了问号呢?比如,有谁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或者,你们想知道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坐在井里看天吗?别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学生活动: 齐声朗读课题《坐井观天》。 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如:“坐井观天是不是说一个人很傻?”“井里的天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小红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坐在井里看天呢?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集中识字,自主识记(7分钟) 教师活动: 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坐井观天》这一课。我们先来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遍。要求大家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提示易错字:“在读的过程中,请特别注意这几个字,‘哪’是多音字,在这里读nǎ;‘沿’的声母是y,不要读成l了。” 引导识字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生字。比如,‘沿’字,大家看课文中的插图,小河是沿着岸边流的,所以‘沿’就是沿着的意思。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结合插图或者生活中的场景来记生字。” 学生活动: 按照教师要求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 注意易错字的读音,并尝试用不同方法识记生字,如借助插图、联系反义词、结合生活情境、做动作等。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能用编故事的方法来记住‘信’这个字?” 学生(举手):“我来!一个人说要给我寄东西,我收到后要给他回信,所以‘信’字就是一个人在说,旁边有个言字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教师活动: 自由朗读:“现在,请大家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看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学习第一自然段:“读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这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引导发现:“从第一自然段中,你们能发现小鸟和青蛙分别在哪里吗?它们之间有什么特别的联系吗?” 学生活动: 自由朗读课文,观察插图,尝试复述故事。 回答问题,如:“小鸟在井沿上,青蛙在井里。”“它们开始了一段对话。”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小杰说得很对,小鸟在井沿上,青蛙在井里。那么,它们之间为什么会开始对话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四、指导书写、自主评价(10分钟) 教师活动: 观察字形:“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书写‘井、观、沿、答’这四个字。请大家先观察字形,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示范书写:“现在,老师来示范一下这几个字的写法,请大家注意笔顺和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自主书写:“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头正、身直、脚放平。” 评价反馈:“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作业,看看对方的字写得怎么样,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轻轻地给对方指出并鼓励对方修改。”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字形,注意笔顺和占位。 观看教师示范,学习书写方法。 在练习本上自主书写,并接受同桌的评价和建议。 五、深入研读,理解对话(此处简化处理,因第一课时主要侧重于识字与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简要引导:“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先不深入研读对话部分。但大家可以在课后预习时,试着理解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内容,思考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学生活动: 课后预习课文,尝试理解对话内容。 六、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简短提及:“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深远。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小鸟和青蛙的故事,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种提醒。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更深入地探讨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不过,现在我想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 学生活动: 课后思考并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情景,可以通过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象。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活动: 总结回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坐井观天》这个故事,不仅学习了生字新词,还通过朗读和观察插图,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小鸟和青蛙的不同位置,也感受到了它们之间即将展开的有趣对话。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继续预习课文,特别是关注小鸟和青蛙的对话部分,思考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布置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本课生字的书写练习;2. 预习课文剩余部分,尝试理解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内容;3. 想象并写下或画出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感。” 学生活动: 认真听取教师总结,明确课后作业内容。 课后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准备。 八、结束语(温馨寄语) 教师活动: 温馨寄语:“同学们,世界就像一口大大的井,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只‘青蛙’。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勇敢地跳出自己的‘井口’,我们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更深刻的见解。希望大家都能成为那只勇于探索、不断进步的‘青蛙’!” 学生活动: 感受教师的寄语,激发学习动力和探索欲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不仅完成了识字教学和整体感知的任务,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 复习生字:“同学们,我们先来快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请大家看屏幕上的生字卡片,一起大声朗读。”(教师逐一展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 故事回顾:“非常好!接下来,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坐井观天》的主要内容呢?”(教师请一位学生回答,并根据回答给予正面反馈。) 导入新课:“看来大家对故事内容已经有了很好的把握。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这个故事,不仅理解它的表面情节,更要挖掘它背后的深层含义。让我们一起探索吧!” 学生活动: 齐声朗读生字。 积极思考并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生字?”
学生:“我们学习了‘沿、答、际’等生字。” 二、深入解析,理解寓意(10分钟) 教师活动: 提问引导:“在小鸟和青蛙的对话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它们对天的不同看法?请大家翻开课本,找一找并大声朗读出来。”(学生寻找并朗读相关句子。) 对比分析:“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小鸟会说天无边无际,而青蛙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它们的生活环境、活动范围、认知局限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活动: 找出并朗读相关句子。 小组讨论,分析原因,并推选代表发言。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小鸟为什么能说出天无边无际这样的话?”
学生:“因为小鸟可以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看到很远的地方,所以知道天很大。” 三、拓展讨论,联系实际(15分钟) 教师活动: 提出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因为视野受限而误解事物的情况?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 小组分享:“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分享。注意,要说明这个例子是如何体现视野受限导致误解的。”(教师巡视指导,确保讨论有序进行。)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小组讨论,准备分享内容。 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有一次,我以为学游泳很难,就一直没敢尝试。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去游泳池试了试,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教师:“这个例子非常好,它说明了我们不能因为初步的印象或恐惧就放弃尝试,要勇于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经历。” 四、复述故事,提升表达(10分钟) 教师活动: 复述要求:“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故事的场景。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教师提供关键词或图片作为提示。) 个别展示:“请几位同学上台,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并在他们讲完后给予评价和建议。”(教师适时点评,鼓励学生表达。) 学生活动: 认真准备复述内容,尝试加入个人情感和想象。 勇敢上台复述,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倾听其他同学复述,并给予积极评价和建议。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复述):“在遥远的村庄里,有一只青蛙住在深深的井里……”
教师:“你复述得非常生动,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让故事更加有趣了。大家觉得他哪些地方讲得特别好?” 五、写作练习,巩固所学(10分钟) 教师活动: 写作任务:“现在,请大家以‘我的视野’为题,写一篇短文。在文章中,你可以谈谈自己是如何拓宽视野的,看到了哪些以前未曾见过的世界,以及这些经历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师提供写作框架和关键词作为参考。) 写作指导:“在写作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或观察所得来展开论述。注意要条理清晰,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困难。) 学生活动: 认真审题,构思文章结构。 动手写作,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阅读,提出修改建议。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活动: 总结回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认识到视野的局限性对我们认知的影响。小鸟的自由飞翔象征着开阔的视野和无限的探索精神,而青蛙的井底之蛙则提醒我们要警惕自己的认知偏见。希望大家都能像小鸟一样,勇于跳出舒适区,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情感升华:“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拓宽视野不仅仅是通过旅行或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好奇和开放的心,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尊重多元的观点。这样,我们的心灵和认知才能真正地宽广起来。” 作业布置:“为了巩固今天所学,我给大家布置两个作业。第一,请大家回家后,将《坐井观天》的故事以绘画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在旁边附上自己的感悟或启示,第二天课堂上进行展示。第二,结合今天的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写一篇题为‘拓宽视野,拥抱世界’的小论文,谈谈你对拓宽视野重要性的理解,以及你打算如何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实践这一点。” 学生活动: 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记录作业内容,准备课后完成。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同学们,记得要认真完成这两个作业哦,特别是小论文,我期待看到你们每个人独特的见解和行动计划。”
学生:“好的,老师,我们会认真完成的,谢谢您今天的教导!” 结束语: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希望你们能够带着今天的收获,继续探索未知,拓宽自己的视野。记住,世界很大,我们的梦想和追求也应该同样宽广。我们下节课再见!”
学生:“老师再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作业的布置,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所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