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砖、蚁”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翻箱倒柜、念叨、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砖、蚁”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翻箱倒柜、念叨、惊惶、依偎”等词语。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执教时间 _______年 _____月 _____日
前置学习 1.注意易错音。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绊倒( ) 绽开( ) 搓衣服( )惆怅( ) 依偎( ) 耽误( )2.读句子,用“√”选出括号中最恰当的字词。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剧 急遽)的变化。
(2)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搁置)。
(3)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阵 派)荒凉。3.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回顾所学,质疑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针对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4.“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5.简介作者。史铁生(1951—2010年),中国作家、散文家。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 ( http: / / www. / s q=1969%E5%B9%B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 http: / / www. / s q=%E5%8A%A1%E8%99%9A%E7%AC%94%E8%AE%B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 ( http: / / www. / s q=%E6%95%A3%E6%96%87&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 ( http: / / www. / s q=%E5%A5%B6%E5%A5%B6%E7%9A%84%E6%98%9F%E6%98%9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分别获1982年 ( http: / / www. / s q=1982%E5%B9%B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 http: / / www. / s q=%E7%9F%AD%E7%AF%87%E5%B0%8F%E8%AF%B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奖,《老屋小记 ( http: / / www. / s q=%E8%80%81%E5%B1%8B%E5%B0%8F%E8%AE%B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 http: / / www. / s q=%E9%B2%81%E8%BF%85%E6%96%87%E5%AD%A6%E5%A5%9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 齐读课题,针对课题质疑。
二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盼望:殷切的希望。明媚:(景物)鲜明可爱。吓唬:使害怕,恐吓。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耽搁:拖延时间。沉郁:低沉郁闷。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急遽:急速。惊惶:惊慌。依偎:亲热的靠着,紧挨着。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查工具书的形式弄懂意思,不懂之处及时请教他人。
三再次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2.那课文是按怎么的顺序来写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概括。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3.教师追问: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我”的心情。4.是的,本文主要写了“我”在这一天里等候母亲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那么课文的抵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对比句子:(1)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2)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通过罗列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四重点研读,体会心情 1.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的变化。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预设:(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我”的兴奋。(3)“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5)“男孩儿蹲着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里写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5.总结: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板书: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小组展开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的变化。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2.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熟读课文。 熟读课文,理清“我”心情的变化。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执教时间 _______年 _____月 _____日
前置学习 1.比较《那个星期天》与《匆匆》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之处。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史铁生,推荐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失败有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1.回忆上节课所学,指名学生说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这节课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学习作者是如何真实表达内心感受的。 思考: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二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1)出示: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的焦急无奈。(4)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学生自主交流:这段话写出了什么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我”的怅然失落。(5)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交流:为什么这里要写母亲的反应?侧面描写表现出“我”当时的失望委屈。(6)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蹲”“依偎”“闭上眼睛”)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 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我”的心理,在旁边做好批注。
三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2.小练笔: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四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讨论。3.全班交流。(1)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则是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4.总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讨论。
教学设计尾页
作业设计 1.基础题:我是如何打发这段不好挨的时光的 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画报。
2.提高题: “去年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对这句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写出了“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用环境描写说明“我”知道妈妈不会带“我”出去,所以“我”放弃了。写出了等待过程既漫长又孤独。3.拓展题:课文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一位母亲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9.那个星期天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