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文言文二则(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文言文二则(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0 18:05: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设计: 审核: 执教: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子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这些课文,有的是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认识和解释,有的是对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或身边的事物展开的探究,有的则是对未来科技展开的奇特想象,呈现了人们不同的思考和探素。
单元核心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二则》。
2.能概括文中事例,体会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3.能根据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探索精神。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14.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朗读和背诵课文。
2.品读分析两人不同的学弈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
教学难点:
根据注释读懂每句话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弈》,并背诵。2.学习课文《学弈》中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善”“之”“决”等字词的意思。3.对照注释,理解句意,能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4.体会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执教时间 ____年 _____月 _____日
前置学习 预习:初读课文、突破字词1.读课文3遍,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2.给加粗字注音。学弈( ) 惟有( ) 鸿鹄( ) 俱学( )3.写出加粗部分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2)惟弈秋之为听( )
理解课文内容
《学弈》先讲述了 ,接着讲述了两人学习的态度,最后讲述了两个人学习的 的原因,告诉我们 的道理。查阅资料搜集《孟子》的相关资料。 我的疑问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书上写一写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课堂导入 1. 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叫孟子。他说过的许多话让我们受益匪浅,一年级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很多名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课件出示孟子名言,学生齐读。)2.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与这位伟人进行对话,来共同学习一篇文言文。(学生齐读课题)。谁知道学弃是干什么?(指导书写: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1.学生齐读。2.思考,质疑。
二、探索新知 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字正腔圆,读古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了。(着重强调“诲、鸿鹄、缴、弗”的读音。)学生展示字词掌握情况,生生互评。特别注意字音读正确。2.有板有眼,诵古文:读文言文讲究断句,有标点处我们一定要停顿。但这样还不够,句中有些地方根据词意还需停顿。听老师对一遍,停顿也可以帮助自己理解。(出示标有停顿的原文,引导学生把古文的节奏读出来。)3.潜心吟咏,叹古文:古文讲究吟咏,读出文章的节奏,如果现在已经能做到根意思来断句,那有些地方拖长一点儿,感觉会更好,自己练习练习。(学生评价;学生展示,生生评价。)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方法引路,自主学文: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了几篇文言文,你觉得读懂文言文有哪些好方法?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查看资料、借助关键句理解。2.释疑探究,揣摩词句。过渡:下面我们就借助刚才的几个问题走进这篇文言文,用上你已经掌握的方法来试着理解。(1)谁学弈?向谁学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相机出示“使弈秋诲二人弈”)师:哪个字是教导的意思?《论语》里有句话“诲人不倦”,就是讲教育人要耐心,不感到疲倦。这个“诲”也是教导。(2)弈秋,何许人也?(相机出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何为善弈者?(3)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表演读:师问:弈秋,何许人也?生答: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4)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夸一夸:(《俗世奇人》)例:“刷子李,通国之善刷者也。”。“泥人张,通国之善捏者也。”。)夸一夸同学。 ,通班之善 也。潜心涵咏,文理共生1.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弈秋是否教出了两个棋艺高超的学生呢?他们两个学弈的结果怎样?(从而出示句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学弈结果这一环节。)2.师:两人一起学习,第二个人和第一个人相比较,怎么样?那“弗若”什么意思?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相机板书:成功;失败)3.质疑:师:同样是学弈,同样的老师,学习的结果却如此不同。不由得让人发出疑问:相机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理解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4.探究俩人学弈的态度:(1)师:其一人如何学弈的?你还能用哪些词表达出与专心致志一样的意思?再看看,哪个小句具体表现了他的专心致志?相机品读句子“惟弈秋之为听”。(2)图文结合,感受其一人专心致志(课件出示插图)师:看看,图上哪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引导学生从人物动作、神态等方面仔细观察)想想,也许在他身边的树上正有一只鸟儿在尽情地歌唱,他听见没有?因为他正在惟弈秋之为听。也许身边草丛中有一只小虫在弹奏乐曲,他听见没有?他正在惟弈秋之为听。也许身边的小河正哗哗地流淌,他听见没有?他正在惟弈秋之为听。(3)师:其一人如此学弈,另一人呢?谁读给大家听听?(相机出示“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4)图文结合,感受其一人的三心二意。师:尽管这个人想得专心,可学弈时一心想其他的事,不是一心一意,那是三心二意。(板书:三心二意)。(5)对比朗读。师:现在,男女生比赛着读读这一整句话。男生读其一人学习情况的句子,女生读另一人学习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读得专心致志?(6)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字在课文中多次出现,是哪个字?一共出现了多少次?为了帮助同学们比较准确地理解“之”的意思,老师把这篇文言文中含有“之”字的句子集中在一起,同桌讨论讨论这些“之”的意思。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惟弈秋之为听。(弈秋的教导)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思援弓缴而射之。(它,鸿鹄)虽与之俱学。(他,指前一个人)弗若之矣。(他,指前一个人)总结:文言文里有很多这样的词,这属于一词多义的现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留心。(7)反复吟诵,内化文本。师:那学到现在,大概能把课文背下来了吧?考考你们,老师提问,你们就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准备好了吗?师问:“弈秋,何许人也?”生答:“弃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师问:“使弈秋干什么?”生:“使弈秋诲二人弈。”师问:“其二人如何学弈?”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师问:“学弈结果如何?”生:“虽与之俱学,费若之矣。”师:你能用不同的成语来概括两个人的学习情况吗?总结:其实,我们说的成语很多来自于古文。如果有人问你专心致志出自于哪里。你可以非常自豪地告诉他出自《学弈》,《孟子 告子上》。师:学了这则文言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收获。)师总结:其实,学弈就是学做人。只要我们走的每一步人生之棋都是认真的,专心致志的,我们就是永远的胜利者。总结: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最初接触它时或许会觉得有难度,随着我们的反复诵读,日积月累,在阶梯的学习中就能发现文言的有趣与魅力,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所积淀的文化基因影响着每一代中华儿女,并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德和价值观,望你们能循着文言文的脉络,在以后更久远的学习道路上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自主学习生字词。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潜心吟咏,自主练习。 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带着问题,理解句子。与教师表演读。模仿句式,夸一夸《俗世奇人》中的人物。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意。探究俩人学弈的态度。对比朗读。理解“之”的意思。反复吟诵,内化文本。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写字。2.完成课后练习。
四、作业设计 1.背一背课文《学弈》。2.眼看第二人什么也没学会,大家想不想劝说几句?平时我们班上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如果当面不好劝,那就写一封信劝说劝说。
五、板书设计 学弈 选自《孟子.告子上》 师从弈秋 具体事例 其一人 另一人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观点 学有所成 一无所获 学习须专心,不可分心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两小儿辩日》,并背诵。2.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3.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执教时间 ____年 _____月 _____日
前置学习 预习:初读课文、突破字词1.读课文3遍,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2.给加点字注音。盘盂( )沧沧凉凉( )孰( )为汝( )多知( )乎3.写出加粗部分的意思。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及日中则如盘盂( )
(3) 熟为汝多知乎( ) 查阅资料搜集《列子》及孔子的相关资料。 我的疑问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书上写一写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课堂导入 1.名句导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2.交流资料。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课件出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3.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子》中的这个故事。4.《列子》的简介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二、探索新知 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义。(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太阳是远是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太阳的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 为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出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4.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你想对他说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精神。) 1.回忆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解疑释惑,体会道理。讨论、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最想对他说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演一演。分旁白、孔子、一儿 、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故事。
四、归纳总结 1.总结学法:今天我们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课件出示: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反复认真读课文——联系注释说文意——研读交流悟道理拓展阅读:我们可用这样的方法在课外阅读其他的文言文,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文小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掩耳盗铃》。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学设计尾页
作业设计 1.基础题: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2..拓展题: 同学们,下面的几项拓展活动中,大家可以自行选择一项或几项,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完成。课件出示: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一位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遥远的古代,巧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的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开展“你对太阳知多少”的探究活动。小练笔:读《两小儿辩日》后所想到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