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北京的春节(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0 18:1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设计: 审核: 执教:
单元内容概述:
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在时间点上算是比较应景的一个单元。刚刚过完年,学生的大半个身心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和体验里。《北京的春节》会让学生很自然地产生相关的联结;《腊八粥》可能会让他们回味起一个多月前的那碗粥;而《藏戏》会让他们联想到什么呢,可能不同地区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联结;《古诗三首》将学生的思绪展开,想到了一个个富有不同仪式感的中国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文化的浓郁和独特。
单元核心目标:
1.知道不同地域不同传统节日的风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风俗成就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知道为了实现具体的表达意图,作者往往会确定重点内容,进行详写,其他内容会略写。
2.懂得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进而理解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
或直接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确定重点,做到详略得当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能够在介绍家乡某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时,结合实际确定介绍和叙述描的
重点内容,做到详略得当。
单元任务群目标: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什么是风俗。2.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俗各异。3.文章主次要内容的安排,影响中心意思的表达。 1.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2.介绍家乡的某种风俗时,确定主要特点,做到详略得当,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阅读时,能分清主次要内容,能通过详写内容中描写的具体事物,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2.介绍家乡某种风俗时,能结合实际确定介绍和叙述描写的重点内容,做到详略得当。
单元任务群设计:
任务一:分享“家乡春节体验和见闻”
任务二:研读课文中的民俗符号
任务三:制作家乡风俗“纪录片”
1.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蒜、醋”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鞭炮、通宵”等词语。2.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执教时间 __ __年 _____月 _____日
前置学习 预习:初读课文、突破字词1.读课文3遍,边读边标上小节号,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2.完成下面的字音字形练习。彼(pǐ bǐ)此 水浒(xǔ hǔ)传 小贩(fàn bǎn) (饺 校)子 (轿 矫)车 通(宵 霄)补充词语:( )( )更新 悬( )结( ) 日夜( )( )3.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词语“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4.我发现课文里带有京味儿的词语有零七八碎儿、 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5.朗读课文,在描写元宵的样子时,课文用到了一组排比句,请写出来 从这组句子中,我体会到( )。A老铺很有气派,感受到了元宵节的场面和壮观。B快到元宵节了。6.通过认真阅读,我了解到课文中描写了很多节日: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元宵节,所以课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其中写除夕真热闹,人们会做的事情有。( )(多选)A买杂拌儿 B门外贴对联,屋里贴年画 C吃团圆饭 D守岁7.北京春节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多选)A团圆 B悠闲 C热闹 D喜庆查阅资料老舍,原名 ,代表作 ,剧本 等。我的疑问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书上写一写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课堂导入 1.师:“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一到春节,大街小巷就变得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板书:春节)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2.指名学生回答。3.师: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4.齐读课题。 聊一聊春节的活动。
二、探索新知 1.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出示:热情 自傲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2.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方,并相互交流。3.全班齐读生词。4.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板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5.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1.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作业,重点学习多音字、儿化音的读音,比较形近字。2.整体感知北京人过春节给人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 1.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节氛围。这么热闹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时间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出示课件: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1)时间顺序: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正月十九。明确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板书: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正月十九)(2)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熬腊八粥、买杂拌儿、节前忙碌、放鞭炮、吃糖、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4.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5.观察上表,你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6.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忙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请大家品读文中自己喜欢的描写春节中重要日子的文段,并试着背一背。 小组合作,梳理文章脉络。汇报交流,理清时间顺序。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五、拓展延伸 阅读“阅读链接”,联系自己的春节生活思考“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话的意思。
六、作业设计 1.课堂演练: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课后作业:(1)认真书写《习字册》,默写本课学习的生词,朗读课文。(2)搜集描写春节的古诗词,并摘录在摘抄本上,早读课时小组分享。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4.拓展阅读文段,对比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执教时间 __ __年 _____月 _____日
前置学习 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课前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知道作者主要介绍了重要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且说出了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回顾课文脉络。
二、探索新知 研读赏析,感受年味: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2.小组研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4.交流体会和感受。(1)体会年前的忙碌。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思考: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⑤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2)体会过年的热闹。①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②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③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除夕:喜庆、团圆;正月初一: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④交流反馈写“除夕”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节日喜庆、团圆的气氛。课件出示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抓住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住“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团圆的氛围。⑤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是写除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时人们主要的活动进行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⑥过渡:熬过了除夕,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接着正月初一到来了。⑦指名学生交流反馈,进一步体会正月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逛庙会时人们的悠闲与快乐。(课件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⑧指名学生读。⑨过渡:正月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挪开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什么呢?(元宵)(3)体会元宵的红火、美丽。①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课件出示:课文第12、13自然段)②创设情境,引导写话:看着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的花灯,你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请你用上文中优美的词语,写出你此刻的感受吧。③带着美好快乐的情感,全班齐读第12、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选择最喜欢的画面,交流感受。2.交流体会与感受。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看来这篇课文已经在你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2)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师: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内容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让人印象深刻。(3)抓住特色活动来写。4.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等。 小组交流写作特色,总结邮箱有略的写作方法。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同学们要懂得运用刚才总结的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写作。
教学设计尾页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等要求,可包括当堂练习、拓展活动、项目化研究等。) 1.基础题:完成《语文补充习题》。2.提高题:读一读,将儿歌补充完整。过年就是贴对子,红红火火的,把祝福和吉祥带回家。过年就是吃饺子,白白胖胖的,把温馨和团圆带回家。过年就是放鞭炮,花花绿绿的,把喜庆和欢乐带回家。过年就是 , 的,把 带回家。3.拓展题:写写你的春节,可以从吃、玩、习俗三方面中选一个方面来写,也可以都写,字数1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有详有略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