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摸到红球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定摸到红球吗》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9-18 11: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定摸到红球吗》教案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东果园学校 梁楚欣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通过让学生实验,经历猜测,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检验等过程,初步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
⑵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获得结论。
⒉教学思考:
对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学生从数学角度,从科学角度给予解释。
⒊解决问题:
立足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更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
⑵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的态度。
●教学重点: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
从生活实际得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区别。
●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㈠、教法: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具体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可能”或“不可能”这样的词语来进行描述和表达。并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带有感彩的事件让学生来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认识对于某一客观事件来说,其发生的可能性与个人的愿望无关。
㈡、学法:
本节课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小组活动为主要课堂学习方式。
●设计理念: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是主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终目的。
●教具准备:
纸盒,红、蓝色小球,骰子,硬币。
教学设计:
㈠从生活事例入手,感受确定事件
教师演示情境:
⒈玻璃杯从高空落到坚实的水泥地面;
⒉橡皮擦从高空落到坚实的水泥地面会碎。
教师提问,学生判断:
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⒉太阳每天从西方升起。
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来研究生活中的事件。学生自主学习P202正文第一段内容,并总结出必然事件及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小组讨论这两类事件的共性,研究后得出“确定事件”。
㈡、小组实验,体会确定事件
实验1. 摸球
将红、蓝色小球分别放入1、2号纸盒内。小组成员分别从1、2号纸盒内摸球。
要求:1.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放入1、2号纸盒内小球的颜色;
2.请同学们判断1、2号纸盒内分别能摸出什么颜色的小球;
3.每小组成员每人分别从1、2号纸盒中摸一个小球,并验证所作的判断;
4.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判断及所摸小球的颜色;
5.交流探究实验说明了什么。
教师巡视、参与、帮助、指导学生从中体会什么是必然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㈢通过实例,感悟确定事件
学生小组交流,探讨,举出生活中的确定事件。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的态度。通过学生表述的实例,引导学生最终将主题扣到数学问题上,从而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用掷骰子的方式,决定小组的发言顺序。
㈣通过实验,探究不可能事件
实验2. 摸球
将1、2号纸盒内同等数量的红、蓝色小球放入3号纸盒。小组成员从3号纸盒内摸球。
要求:1. 请同学们猜测3号纸盒内能摸出什么颜色的小球;
2.小组成员分别从3号纸盒内摸球;
3.记录员先记录小组成员猜测可能摸到球类的颜色,再记录小组成员实际摸到球的颜色。
4.对比猜测与实际摸到小球颜色,讨论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进行实验,组内交流得出什么是不确定事件。
㈤议一议
讨论裁判掷硬币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掷硬币,探究注意事项。
㈥随堂练习
出示P203 随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
㈦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体会
㈧布置作业:P204 习题7.1 第1题
板书设计:
§7.1一定能摸到能摸到红球吗
必然事件
确定事件 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
课后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