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07课《兼爱》
字講學
建 立 大 爱 的
情怀;学习墨子关心 社会、关爱他人、积 极救世的精神。
兼爱 思想的内涵,
把握墨子“兼爱 与
孔孟仁爱 的差异
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理
建构 与 发展与
运用提升 审美文化
比和举例说理的写法。 语言
品味本文逻辑严密、
质朴深刻的说理之美。
鉴赏与传承与
创造 理解
句式;学习本文运用类
解
思维
素 养 目 标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孔子
约公元邮 老子
770年
约公元前 468年
公元前221年, 秦国一统天下
约公元
前289年
约公元前
238年
约公元前 221年
荀子
约公元前
313年
庄 子
约公元前 286年
约公元前
471年
约公元前
479年
约公元前
571年
约公元前 551年
约公元前
3 6 9 年
约公元前
376年
墨子
约公元 前372年
约公元前 475年
春秋
战国
非兼
孟 子
显 学 :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
儒家学派、墨家学说、黄老学派、与杨朱学派组成了中国 较早的显学学说学术。
二十世纪,中国公认的三大显学是甲骨学、敦煌学、红学。 隐 学 :通常是指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
玄学:玄学一词源自于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魏 晋时期,道家学说又逐渐成为学术主流,因此“玄学”专指 以《老子》《周易》为核心研究对象的学说。
非 兼课,前_预,习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 鲁 滕 )国人。宋 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 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学习 《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舍掉儒 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
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
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 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被誉为“科圣”。墨家在先 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 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 三个学派。
墨 子 其 人
墨翟
约前476或480年
一前390或420年
课 前 预 习
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 录,编成了《墨子》一书,该书由墨子自著和 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 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 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 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 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 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 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 《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子》其
《墨
书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
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 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 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 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革 之中。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 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 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 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 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 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
背 景 探 寻
课 前 预 习
> 以....为:把....作为
治:治理;事:事务
必:一定
所自起:兴起的原因;自:从; 起,兴起,发生
焉:于是
譬之如:把它比方作,好比 攻:治疗
然:这样
弗fú: 否定副词,相当于“不”。 何独:何尝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能治之;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乱 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 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课前预习检查一一第一段
初 读 文 本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 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 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 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能 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 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 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 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研读文本 研 读 第 一 段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 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 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 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
察:明察,考察
>当:同“尝”,尝试
孝:孝敬
>自爱:爱自己【宾语前置】 >亏:使受损失
自利:使自己得利
课前预习检查一一第二段
>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 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 起于人与人不相 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 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 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 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
非兼 初读文本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 察乱何 自起 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 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 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 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 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 皆起不相爱。
虽:即使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慈:慈爱
课前预习检查 一 一第二段
初读文本
译文: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
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 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 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 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 都是起于不相爱。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
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 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 利。是何也 皆起不相爱。
课 前 预 习 检 查 一 一 第 二 段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 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 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 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 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 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 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虽至:即使是
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室:家
>窃:偷窃
>利:使…..得利
“贼”1:名词,劫夺财物者
“贼”2:动词,伤害
>家:卿大夫的封地
>国:诸侯的封地
>乱:侵夺
>乱物:纷乱之事
具此:全都在这里
具:完全、齐全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 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 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 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译文:即 使 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 不 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 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 都起于不相爱。即 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 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 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 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
中心句: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 爱。
非兼 研 读 文 本
研 读 第 二 段
研读文本 研 读 第 二 段
《兼爱》中,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 是如
何产生的
明确:墨子认为,臣子之不孝君父,子亏父而 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 乱;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
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 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
即 :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之相贼, 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
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
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 有不孝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 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 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故盗贼有亡。
若使:假使
若:像,如
> 犹:还
视:看待
恶wū施:怎么实行
> 恶:相当于“何”“怎么“
弟子:弟弟和子女
亡:同“无”,没有
有:同“又”
课前预习检查 一 一 第三段
非兼 初读文本
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
犹有不孝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
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故盗贼有亡。
>译文: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 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 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 看待父亲、兄 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实行不孝的事呢 还会有不慈爱的 吗 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 呢 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 看待别人的家象自 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 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 所以盗贼又没有了。
课前预习检查一一第三段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 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 则天下治。
若:像
治:形容词,治理得好, 安定太平
非兼 初读文本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 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 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 看待别人的家 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 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 国,谁会攻伐 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
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 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 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研读文本
研 读 第 三 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明确: 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
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 怨仇、嫉恨、诈骗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 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 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兼爱》中)
研 读 文 本
研 读 第 三 段
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中心观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 句 式 ,正面论 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
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 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
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 的观点。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
恶wū 得不禁恶wù 而劝爱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 恶wù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 人者,此也。
>第一个“恶”:怎么
>第二、三个“恶”:
动词,憎恨,讨厌 劝:鼓励
>则:就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 对墨子的尊称
课 前 预 习 检 查 一 一 第 四 段
非兼 初读文本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故天下兼相爱 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 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 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 治 理 好 ,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
爱别人”,启发就在此。
研 读 文 本
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结论为:故天下兼相爱 则治,交相恶则乱。
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 爱。
研 读 第 四 段
研 读 文 本
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明确:
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互相使对方得利。
非兼
攻要
果文梳理
>1.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 2.文章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1.以治天下为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开篇直指议论的焦点:治必知乱起 2.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反面剖析原因:乱起不相爱 3.若使天下皆相爱....若此则天下治。正面假设论证:皆相爱则治 4.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总结得出中心论点:兼爱治天下
2.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有何异同
内涵 爱的倾向性
墨子“兼爱” 无差等之爱 功利性
不受等级、血缘影响,人人平等对等互报
儒家“仁爱” 有差等之爱
宗法等级制度、血缘亲疏关系
最爱:双亲>民众>万物
相同:爱具有普遍性、广泛性;人人相爱,关爱民众
(孔子“泛爱众” 墨子“兼相爱”)
道德化 不言回报
文 本 研 读
非兼
文章主旨
本文认为“乱”起于人们的“不想
爱”,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
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从
而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
墨子是中国的良心和灵魂
——张知寒
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 孔子高明的圣人。
——毛泽东 兼爱非攻,是全人类的精神制高点。
——余秋雨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把墨子推崇为“ 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他说“古时最 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 ,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拓 展 探 究
墨子像
斯人已逝,思想和精神永存。
心存兼爱,我们的生命弹出一支支悦 耳动听的妙曲;
心存兼爱,我们的生命划出一道道优 美的弧线;
兼相爱,交相利,奏响生命的最美和 弦。
拓 展 探 究
墨子像
拓 展 探 究
本文的写作特色:“意质语显,逻辑清晰”,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1.意质而语显。
文章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 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气呵成,气势非凡。
2.逻辑严密,明辨是非。
本文先指出议论的焦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 所自起”;
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
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辩 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逻辑力量。
拓 展 探 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 学而》)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 者,人亦从而利之。”
(《墨子 · 兼爱中》)
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明确】:1 .孔子和墨子都主张“爱人”。
2.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
【明确】:2.孔子的主张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 而墨子的主张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