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记念刘和珍君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1881年 —1936年),原名周 樟 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 山 ,后
改豫 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时所用 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 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
族新文化的方向。”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16部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
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 、闰土、祥林嫂、孔乙己等。
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执政府屠杀人民群众造成的惨案。是年3月,在冯玉祥的国 民军和张作霖的奉军交战期间,12日日本派遣军舰掩护奉军舰队进逼天津大沽口,炮 击国民军阵地,被国民军击退。16日,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援引《辛丑条约》,向 段祺瑞执政府发出要求撤除大沽口防务的最后通牒。“大沽口事件”发生后,在中共 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委会领导下,北京学生5000余人在李大钊等率领下于18日在 天安门集会,通过拒绝八国最后通牒、驱逐帝国主义公使、立即撤退驻天津的外国军 舰、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决议。会后,群众举行游行请愿,在执政府门前遭段 祺瑞卫队的屠杀,死47人,伤199人。次日,执政府下令查封国民党市党部和中俄大 学,通缉李大钊、徐谦等50人。
"三 · 一八"惨案
记念刘和珍君
是一种对人 较为尊敬的 称呼
纪念性的 回忆文章, 属于记人 写事的散
文
"三 ·一八"惨案遇害的一名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
纪念逝者
揭露敌人(政府、所谓的学者文人) 警醒庸人
三、四 、五:回忆过往及叙述死难的经过
一、二:悼念逝者,叙述写作缘由
六、七:思考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追述平生事迹 概述遇难事实 详写遇难经过
初读文本概括情节
劝戒徒手请愿 激励奋然前行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2、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3、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纪 念 死 者 , 揭 露 罪 行
激励人们 , 学习猛士
警醒庸人,勿忘血债
写作目的:悲痛悼念;愤怒揭露;沉痛总结
阅读课文第1、2节,思考:鲁迅为什么纪念
赏析文本 第一部分:记念的缘由
事迹与表现
品格
预定《莽原》(毅然)
追求真理
“风潮”领袖
敢于反抗
虑及母校(黯然)
有远见、有责任感
始终微笑
温和善良
府门前喋血(欣然)
勇敢坚强、不畏生死
刘和珍: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 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概括刘和珍的主要事迹和表现。反映刘和珍哪些性格、品质
走进文本初识人物
刘和珍(1904年—1926年3月18
日),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 运动领袖之一。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 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刘和珍积 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 力、北洋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 ·—八 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
走进文本初识人物
1、反 复、强调,突出刘和珍的温和善良的性格
2、对比、 衬托,突出执政府的残暴和反动文人卑劣
弱小pk 强 大 正 义pk黑暗
3、表达作者对刘和珍牺牲的悲痛和敬意
为什么写刘和珍君的四次微笑
善良、温和的女青年
走进文本初识人物
作用
惨象
(1)刘和珍等人是怎样遇难的 作者为什么“目不忍视”
刘和珍及两救助女伴遇害,两死一伤。
卑劣——执政府前、从背部入、手枪
凶残——徒手、穿心肺、穿胸、立仆
虐杀——棍棒伤痕、头部胸部猛击
①表现爱国学生的英勇壮举
②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暴虐
(2)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细地写惨案的细节
深入 思 考 探 讨 惨 案
毅 然——坚定追求真理,渴求进步 黯然——富有斗争精神、有责任感 欣然——爱国热忱、不畏生死
始终微笑态度很温和——温和善良
(2)事实上,这些青年是什么样的人
掩盖真相、推卸责任、混淆视听
暴徒、受人利用....
(3)作者为什么“耳不忍闻”
不 入 甲 考 控 寸 埃 安
不 木
(1)流言有哪些
2 .听 流 言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缘由是
①反动派的残酷镇压,让人不敢发声,不敢反抗。
②反动文人的恶毒诬陷,掩盖真相,混淆视听。
沉默呵,沉默呵!
反复,选
择关系
作者渴望的是爆 发而不是灭亡
不在沉默中爆发
对反动派的警
告
就在沉默中灭亡
对后者死的 呼唤和激励
深入思考探讨惨案
本体
喻体
对象 人类历史的进步
煤的形成
过程 付出巨大代价
大量木材
结果 历史前进一小步
形成一小块煤
启 示 :徒手请愿不可取,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
深入思考探讨惨案 作者如何看待徒手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 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一、爱国青年——刘 和珍、杨德群、张静 淑,真的猛士、哀痛 者、幸福者,四十余 被害青年、数百死伤 者、请愿的群众。
①追求新思想,追求 进步;②直面惨淡人 生,英勇清醒,永不 逃避;③嫉恶如仇,
和蔼善良,责任感强; ④请愿欣然前往,沉 勇友爱,大无畏;⑤ 临难之从容,干练坚 决,百折不回。
①赞扬进步青年;②痛
悼死者,奉献敬意;③ 赞扬肯定和讴歌真的猛 士;③怀念和赞扬;④ 赞扬与悲痛悼念;⑤感 叹颂扬。
赞扬 至爱
深入思考文本探究
作者还提到了哪几类人 在国难中有什么表现 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人物 表现 作者态度及情感
人物 表现
二 、反 动 势 力—①非人间洋溢鲜血; —段祺瑞执政府 ②这样的世上;③开
和( 谓、 、愿 有
意的闲人、流言 害请愿者。⑥将牺牲 家 ) 的生命当作“流言”
的种子。
起
请
四
人
害
言
伤
残
流
棒
枪
有恶
文人
当局者
几个所
作者态度及情感
①出离愤怒;②愤怒、 痛斥;③愤恨;④愤 怒至极点;⑤讽 刺 其 暴行,揭露其凶残。
⑥讽刺及痛斥。
愤慨
深入思考文本探究
唤醒民众 奋起抗争
三、 庸 人—
处在中间状态 的“无恶意的 闲人”。
①淡红的血色和微漠 的悲哀,浑浑噩噩、 苟安满足;②忘却的 救主,麻木健忘;③ 沉默、默无声息;④ 牺牲的生命成为饭后 的谈资。
人物 表现 作者态度及情感
深入思考文本探究
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 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
哀痛者: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
幸福者:他们以改变黑暗现实、为人民谋得福利为最大的幸福。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真的猛士” 为什么说他们既是“哀痛者”又 是“幸福者”
深入思考品味句意
痛惜赞颂爱国青年
愤慨抨击反动政府及文人 唤醒民众,激励革命者
悲愤至极,难于言说
不欲敌人快意
作者面对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权势集团,而几乎是
整个落后的、沉睡的、麻木的社 会。
深入思考文本探究
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沉痛的悼念与 愤怒的批判
结合
悲 一 愤 激 励
说 不说
通过对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
难经过的叙述,歌颂爱国青 年追求真理、反抗强暴的大 无畏精神,抨击反对军阀屠 杀人民的凶残卑劣和走狗文 人造谣中伤的阴险无耻,激 励人们吸取教训,奋起斗争。
①否定性的语言,更能体现深挚复杂的情感
②语言的紧张对立,如“真的猛士”和“庸人”
③反复,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④善用整向、长句表达复杂的情感
⑤反语,讽刺,显出鲜明的战斗性
民族魂鲁迅
一、他对封建专制、封建文化作了最无情、最猛烈、最持久的战斗;他深情地拥抱和 吸纳了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使自己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启蒙家,还是博大精深的 文化巨人。
二、他对苦难深重的愚弱的国民的劣根性作了最透辟、最全面、最震撼人心的剖析。
三、他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被压迫民众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善良勇敢正直的人 民、进步的爱国青年发出了深情的吟唱。
一方面鲁迅用匕首、投枪进行寂寞的韧性的战斗,另一方面,他又用鲜血来滋养已 苦难深重的民族。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吟唱:“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他就 是 用生命化为邓林的夸父,他就是中国的普罗米修 斯 !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 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鲁迅就是我们民族的伟大人物,他将永远得到我们的拥护、爱戴、崇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