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 — 第二单元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06课 《兼爱》
现代的中国,有“中国梦”,奔向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秦时代的智者,也 发挥着他们的智慧,畅想着一幅幅社会蓝 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墨子的理想 世界。一起学习这篇《兼爱》。
激趣导入
素养目标
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3.能够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理解作者的观点。
4.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目 录
艺 术 感 悟
文 本 探 究
诵 读 感 悟
文 化 常 识
第四章
第 二 章
第 一 章
第 三 章
第 一 章
文 化 常 识
墨 子 ,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
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 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人物。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和墨家主要代 表人物。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 称“显学”。
了解墨子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
墨之所至,墨翟也。
> 显 学 :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 广泛关注的学问。
隐学:通常是指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 瞩目的学问。
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家与儒家
墨子学生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不知发奋努力,墨子总
是责备他。耕柱子说:“先生,我真的没有什么比别人强 的地方吗 ”墨子说:“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马和牛, 你打算鞭策哪一个呢 ”耕柱子很自信地说:“我要鞭策 快马。”墨子追问:“你为什么要鞭策快马 ”耕柱子说: “快马值得鞭策。因为它感觉灵敏,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 更快!”
墨子的用意是启发耕柱子,让他努力求学,奋发上进, 现已水到渠成,就对耕柱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 的!你应该象快马一样力求上进啊!”以后耕柱子发奋读 书,力求上进,再也不用老师整日督促了。
墨子轶事
快马寓人
■ 政治思想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 同”、“节用”、“节葬”等主张。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 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 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并 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 人不相爱所致。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了解墨子思想
■ 军事思想
■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 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 诛讨的正义之战。
了解庄子思想
《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
子言行的记录。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
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 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
《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 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 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硒 卿 掰 画
撇
■ 明确字音。
譬( pì ) 弗 ( fú ) 恶施不孝( wù )
预习检查
(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
例如: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 /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 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 起,则/弗能治。
诵读指导
(2)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自读:学生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诵读指导
第 三 章
文 本 探 究
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②以 :把
③焉 :于是、才 ④则 :就
⑤攻 :治 疗
⑥弗 :否定判断词,不
文本探究 【思考1】研读第一段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 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
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释 义 :把治理天下作为要务的君主,一定要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才能治 理得好,不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就不能治理好。就譬如医生替别人治病 那样,一定要晓得病是怎样引起的才能治好,不晓得病是怎样引起的,就不能 治好。要治平动乱岂不一样 一定要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才能治平,不晓 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就不能治平。
文本探究 【思考1】研读第一段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 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
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本段内容及作用
明确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的观点, 为下文铺垫。
2.分析这一段的说理特点
明确运用了对比和譬喻的手法来说理,更加生动形象,语气更强。
文本探究 【思考1】研读第一段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 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 自起,焉能治之。
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 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 原因。
研 读 文 本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
比喻论证是指用比喻者(喻体)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本体)之理 的论证方法。
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己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
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
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构成 本体和喻体
本体和客体(类体)
方式 比喻
比较
要求 本体与喻体性质不同; 只在某一点相似; 喻体可以虚构。
本体与客体性质相同; 相似点多多益善;
客体材料客观真实。
效果 说理形象和具体化
说理严密性和逻辑性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
【思考2】研读第二段 文本探究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 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 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 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 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 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 皆 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 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察 :考 察 ⑤利 :使……受益 ⑨然:这样
②当:同“尝”,尝试 ⑥虽 :即使 ⑩室:家
③自爱:宾语前置句,“爱自” ⑦慈 :慈爱 身 :指代自己
④亏 :使受损失 ⑧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乱 物 :纷乱之事
文本探究
【思考2】研读第二段
释义:把治理天下作为要务的君主,不可不考察动乱是怎样产生的。尝试去考察动乱是从哪产生的 (就 会发现它)产生于人们不相爱。做臣下的、做儿子的不孝敬自己的国君、父亲,这就是所谓乱了。儿子只 爱自己不爱父亲,因此损害父亲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弟弟只爱自己不爱哥哥,因此损害哥哥的利益而使自己 受益;臣下只爱自己不爱国君,因此损害国君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这些就是所谓乱了。即使父亲对儿子不慈 爱,哥哥对弟弟不慈爱,国君对臣下不慈爱,这些也是天下之所谓乱。父亲只爱自己不爱儿子,因此损害儿子的 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哥哥只爱自己不爱弟弟,因此损害弟弟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国君只爱自己不爱臣下,因此 损害臣下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这是什么缘故呢 都是由于不相爱。即使天下那些做盗贼的人也一样。盗 贼只爱他自己的家庭不爱其他人的家庭,因此偷窃其他家庭的东西利自己的家庭;强盗只爱他自身不爱别人, 因此抢夺别人财物来使自身受益。这是什么缘故呢 都是由于不相爱。即使是大夫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互相 攻伐各国也一样。大夫各爱自己的家,不爱别家,因此攻乱别家而使自己的家受益;诸侯各爱自己的国,不爱 别国,因此攻伐别国而使自己之国受益。天下纷乱之事(的原因),全都在这里罢了。
【思考2】研读第二段 文本探究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 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 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 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 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 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 皆 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 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乱起不相爱”,并分类做具体阐述。
2.概括这一部分的说理特点。
明确通过问答的方式,列举大量事例,层层深入,逐一分析。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本段中有哪些“乱” “乱”之因
思考探究(第二段)
中心句: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不爱的情况
(一)“不爱父 ”— “亏父”
“不爱兄 ”——“亏兄” “臣不爱君 ”——“亏君”
(二)父不爱子 — “父亏子”
兄不爱弟 —— “兄亏弟” 君不爱臣 —— “君亏臣”
不相爱一 →乱
研读第二段:
中心句: 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天下之乱”有哪些 是如何产生的
举例
列举兼相爱的具体做法和好处
· 爱人若爱其身
· 视 父兄与君若其身
· 视弟 子与臣若其身
· 视人之室若其室/视人身若其身 · 视人家若其家
· 视人 国若其国
研读第三段: 墨子如何论述兼爱的
小到
层层深
由
入大
【思考3】研读第三段
原文: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 身 ,犹有不孝
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 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 身 ,谁贼 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 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若此则天下治。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若使:假 如
②若:像
③犹 :还、仍然
④恶施:怎么实行
⑤ 亡 :同“无”
⑥ 有 :同“又”
文本探究
盗和贼
窃货曰盗。——《荀子 ·修身》
害良曰贼。——《荀子 ·修身》
“盗”①偷窃②偷东西的人③谗佞小人。
“贼”①祸害,害人的人②杀人作乱的人③强盗。
“盗”侧重于偷窃骗取;“贼”侧重于祸害作乱。
【思考3】研读第三段
释 义 :考察一下这些是怎样引起的 都是由于不相爱。如果天下的人都互 相爱,人们爱别人都象爱他自己一样,还会有不孝的人吗 对待父亲、兄长和 君王就像对待他们自己,又怎么会施行不孝之事。还会有不慈爱者吗 看 待弟弟、儿子和臣下像看待自己一样,哪里还会施行不慈 因此,不孝不慈 的情况就不会有。还会有盗贼吗 看待别人的家庭像看待自己的家庭一样, 还会去偷谁呢 看待别人像看待自身一样,还会去抢劫谁 因而盗贼就不会 有。还会有大夫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互相攻伐各国的事吗 看待别人的家像 看待自己的家一样,还去攻乱谁 看待别人的国像看待自己的国一样,还去攻 伐谁 因此大夫之间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各国的事又没有了。 如果天下人都互相爱,国和国之间不相攻,家和家之间不相乱,盗贼没有了,君 臣父子都能对上孝敬对下慈爱了,如若这样,那天下就治理好了。
文本探究
√ 中心论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 论证方法:
① 假设论证。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
从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 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 以反诘的与其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 可治乱的观点。
② 对比论证。与第2段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思考探究(第三段)
【思考3】研读第三段
原文: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 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 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 身,谁贼 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 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若此则天下治。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一部分内容
明确分析并点明“兼爱”的意义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概括这一部分的论证特点。
明 确 运用假设论证和反问的修辞。
文本探究
【思考4】研读第四段
原文: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故天下兼 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劝 :鼓 励
②交相:互 相
③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释义:因此以治理天下为要务的君主,岂能不禁止人们互相嫌 恶而勉励人们互爱!所以天下的人互相爱就会治理得好,互相嫌 恶就会动乱。因此墨子说,不可不勉励人们爱别人,就是这个意 思。
文本探究
【思考4】研读第四段
原文: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故天下兼 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总结全文,得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
文本探究
【文章论证结构】
起 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提出问题) 承 第二段: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分析问题)
转 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盗贼有无,天下治。 (解决问题) 合 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得出结论)
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就此而言,它在中国散文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君臣父子不爱不慈
贼窃异室
大夫乱家
诸侯攻国
君臣父子孝慈 盗贼无有
家不相乱
国不相攻
天下乱 — 不相爱
分析原因
指明方法
天 下 治 — 兼相爱
必圣 知人
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乱之所自起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课堂小结
→
文本探究 【思考5】《兼爱》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
②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补充:
墨子散文的风格,是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阐明他认为正大无失的 道理。它的动人之处,全在于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由此而来的雄 辩的气势和力量。从逻辑的角度看,本文的逻辑结构是:先从反 面立论,认为社会祸乱起因于人们不相爱,加以广泛论证,是后推 导出唯有兼爱方可止乱致治的正面结论。反面的立论与正面 的结论实际上是等值的,使文章首尾相扣,互相呼应。
【思考6】你怎么看待“兼爱则治”的观点的
明确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墨子认为兼爱为是,不相爱为非,审 察兼爱必能致治,不相爱必然致乱的道理,是出于经世致用的目 的,是有为而发的。
但是墨子简单地将社会祸乱归咎于人们的不相爱,把兼爱看作 止乱致治的良方,是出于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但兼爱说所反 映的墨家平等意识,却是对儒家爱有差别等级观念的突破,在当 时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文本探究
艺 术 感 悟
第四章
分析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
【技法指导】先秦诸子的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有其独特 和巧妙之处,如善用譬喻、对比,思路简洁明晰等。分 析其论证特点,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智 慧,对我们的写作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有指导作用。
分析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
【任务活动】合作探究,剖析特点
分析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
①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 点的阐述,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②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 可以天下大治。也就是文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 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这句话在文章的结 尾,也是对上文的总结。
③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
④综合运用,譬喻法、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手法。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治乱者何独不然
·B.故不孝不慈亡
·C.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答案】B解析:“亡”同“无”。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攻:治疗
·B.君之不慈臣 慈:慈爱
·C.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恶:怎么
·D. 不可以不劝爱人者 劝:劝说
·【答案】 D解析:“劝”的意思是“鼓励”
·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 (1).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墨子认为爱人当不分亲疏贵贱,爱 无等差,这样才能避免混乱,从而实现天下太平。( )
· (2).孟子、苟子、墨子、韩非子都继承了儒家学派的传统,是战国 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
· (3).《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汇总。原有七十一篇,现仅存五十 三篇。一部分作品反映了墨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另一部分为后 期墨家哲学、逻辑和科学方面的论著。( )
· 【答案】(2).X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
墨子名言
·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释义: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说话不算数的 人,做事也不会果敢痛快。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释义:你送给我桃子,我就回报给你李子。意思是做人要知恩图 报,不能忘恩负义。也比喻礼尚往来,相互赠送礼物。
·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 释义: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只有知行合一,把学问付诸于生活实践,才是 最根本的。否则的话,就是《弟子规》上讲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 成 何 人 ” 了 。
·4、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之虫,非爱之也
· 释义:凡事不能只看表面现象。钓鱼人虽然躬着身子,并不是因为对鱼恭敬; 捕捉老鼠的人,把虽子留给老鼠吃,并不是因为喜爱老鼠。
·5、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释义:井水越是甘甜,就越容易枯竭;树木越是高大,就越容易被砍伐。 ·6、善无主于心者不留
·馨是一-季实羹不齿发臬是他自慧就不会长久。比如被捐款、被做义工等等,
·7、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
·释义:本来是贫穷的人家,却非要学人家富人的样子,吃好的、 穿好的、用好的,这样的话,用不了多久,这个家就完了。
·8、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
·释义: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面对选择。如果都有好处,就要取 其中好处最大的;如果都有害处,就取其中害处最小的。
·9、兼相爱,交相利
·释义:爱人者,人恒爱之。你爱敬别人,别人就会爱敬你。你利 益别人,别人也会给你带来利益。
· 10、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释义: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只要生活节俭,就会繁荣昌盛;如 果贪图享受,放纵欲望,那就会走向衰亡。
· 11、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释义:仓库里没有积蓄备用的粮食,一旦遇到饥荒之年,就很难 应付了。
· 12、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释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做事没有计划,毫无思想准备, 就不能从容应付突如其来的事情。
· 13、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释义:如果没有储备武器,即使拥有真理和正义,也无法去征讨 那些不义之人。
· 14、丧虽为礼,而哀为本焉
·释义:操办丧事,虽然礼仪繁多,但表达哀悼之情,才是最根本 的。
· 15、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 释义:只要是利益他人的事情,就要坚持做下去;只要是不利于 别人的事情,就要马上停止不做。
· 16、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 释义:物理学上的镜面反射理论,也同样适用于人情世故。爱敬 别人的人,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爱敬;厌恶别人的人,同样也会 遭到别人的厌恶。
· 17、可誉而不誉,非仁也
· 释义:本来该称赞的,却不称赞;不该称赞的,却高调唱着赞歌, 这种人不会有仁爱之心。
墨子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 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 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 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
●
●
● 子墨子见王,曰:“令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舍基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 何若人
●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
敝 车 也 有 云 林 四 廳 鹿 满 之 V 出 . 人 大 早 木/I 厂 厅
渠尧袭架,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棰禮垩吏型攻柒爸,烤此筒爽。”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
公输盘曰:“诺。”
( 举 园 酬 分 名 , 番 皆 人 论 人 干 号 早 √ 人 中 2 /1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
●
●
●
· 王曰: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 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 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 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释
·1.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能 造奇巧的器械,有人说他就是鲁班。
● 2.云梯:古代战争中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称为云梯。
● 3. 将以攻宋:准备用来攻打宋国。以,用来。将,准备。
● 4.子墨子:指墨翟(此字念“dí",; 姓中念作“zhái”)。前 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学生对墨子的尊称。 后一个是当时对男子的称呼。
● 5.闻之:闻,听说。之,代指攻宋这件事。
● 6.起于鲁:起,起身,出发。于,从。
● 7.而:表顺承。
·8.至于郢:至于,到达。郢,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在今天的湖北江 陵。
● 9.夫子:先生,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公输盘对墨子的尊称。
● 10.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 命,教导,告诫。焉为,两个字都 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
● 11.侮:欺侮。
● 12.臣:墨子的自我谦称(秦汉以前对一般人也可自称“臣”)。
● 13.愿借子杀之:希望借助你的力量去杀了他。愿,希望。借,凭 借,依靠。
14.说:通“悦”,高兴,愉快。
·15.请献十金: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作为杀人的酬)。请,和下文
“请说之”的“请”,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请允许我”。金:量词, 先秦以二十两(银子)为一金。
● 16.义:坚守道义。
● 17.固:坚决,从来。
● 18.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的礼节。再:第二次。
● 19.请说之: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说:解说。之:代词,代墨子 下面要说的话。
● 20.吾从北方闻子为梯: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了云梯。为:做,造。 21.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 之:提宾标志。
·2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荆国有的是土地而没有足够的人 民。荆国:楚国的别称。有余于地:在土地方面有多。于:
在……方面。
● 23.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意思 是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而,表转折,却。
● 24.不可谓智:不可以说是聪明。
● 25.仁:对人亲善,友爱。
● 26.知而不争(zhèng): 知道这道理却不对楚王进行劝谏。
● 27.不得:不能达到目的。
● 28.知类:明白类推的道理。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 的事理。
·29.服:信服。
● 30.然胡不已乎: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打宋国的计划)呢 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31.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见:引见。于 王:状语后置语。王:指楚惠王。
32.诺:好,表示同意。
33.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文:彩饰。轩:有篷的车。
● 34.敝舆:破车。
● 35.褐:粗布衣服。
·36.粱肉:好饭好菜。
● 37.何若:什么样的。
● 38.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固 定用法。
● 39.云梦:楚国的大泽,跨长江南北,也包括今天的洞庭湖、 洪湖和白鹭湖等湖沼。
● 40.犀:雄性的犀牛。
● 41.兕:雌性的犀牛。
● 42.鼍:鳄鱼。
·43.鲋鱼:一种像鲫鱼的小鱼。
● 44.文梓:梓树。文理明显细密,所以叫文梓。梗:黄梗木。 豫章:樟树。这些都是名贵的木材。
● 45.长木:多余的木材。
● 46.王吏:指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
● 47.善哉:好呀。
● 48.虽然:虽然如此。
● 49.见:召见。
· 50.牒:木片。
● 51.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
● 52.机变:巧妙的方式。
● 53.距:通“拒”,抵御。
54.尽:完。
● 55.守圉:守卫。圉:通“御”,抵挡。
● 56.诎:通“屈”,意思是理屈,(办法)穷尽。
●
·57.所以:用来……的方法。和现代汉语利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 连词“所以”不同。
● 58.莫:没有谁。
● 59.禽滑厘:人名,魏国人。墨子学生。
● 60.已:已经。
● 61.寇:入侵。
● 62.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 守御者)。虽:即使。绝:尽。
翻译
·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类攻城的器械,造成后,将要用它来攻打 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行走了十天十夜, 才到达郢都,见到了公输盘。
● 公输盘说: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
● 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 量去杀了他。”
● 公输盘很不高兴。
● 墨子先生说: “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 公输盘说: “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
·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 方听说你在制造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 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 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 是仁义的;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进行劝阻,不能说是忠君的;劝 阻却没有成功,这不能称作坚持;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欺负 我的一个人,却要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 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 墨子先生说: “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计划呢 ”
·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
● 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
● 公输盘说: “好吧。”
● 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 “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 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 服,邻居有件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邻 居只有粗劣饭食,却想要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
● 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 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楚国 有云梦泽,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长江、汉水里的’鱼,鳖,
鼋,鳄鱼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却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是一个连野 鸡、兔子、小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美食佳肴同糠糟相比。荆 国有巨松、梓树、黄梗木、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是一个连多 余的木材都没有的国家,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 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 的。”
● 楚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
一定要攻取宋国。”
·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 作城墙,用木片当作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的方法用尽了,墨子先生的 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理屈,却说: “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
●
说 。 ”
· 墨子先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 楚王问其中的缘故。
· 墨子先生说: “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 国没有人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 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 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
● 楚王说: “好,我不攻打宋国了。”
● 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闾门去避雨, 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所以说: “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 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