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我 看
1.了解诗人穆旦的相关知识,积累“忧戚、飘逸、摇曳”等重点词语。
2.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穆旦(1918—1977)
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穆旦的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思辨色彩,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作具有深厚凝重的特点,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等。
跟金庸(查良镛)是堂兄弟关系。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它作于1938年,是诗人穆旦随学校(清华大学)一起来到云南之后创作的第一首诗,写于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
九 叶 诗 派
九叶诗派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1981年《九叶集》出版,“九叶诗派”由此得名。
在新诗写作中,九叶诗派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在艺术上,九叶诗派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境。
丰 rùn( ) bó 发( ) 摇 yè( )
沉醉( ) 流盼( ) 忧戚( )
飘逸( ) 漫游( )
润
zuì
qī
勃
yì
màn
pàn
曳
丰润:
沉醉:
枉然:
忧戚:
飘逸:
流盼:
(肌肤等)丰满滋润。
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白白地。
忧伤烦恼。
漂浮,飘散。
转动目光观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我看
读准韵脚。快速圈出这首词的韵脚,体会声调的和谐。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ɑ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第二、四句又换韵为ɑ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韵;第五节又换韵为iu韵和i韵。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938年6月
“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傍晚,春风和煦,轻轻拂过丰润的青草,草儿在风的轻抚中摇摆,远处的水面荡起一片绿潮;远眺,天空中,飞鸟平展翅翼,渐渐滑入云中,看不见了,夕阳染红的流云映照着红色的大地。
图 画
春日夕阳原野图
朗读诗歌,画出诗歌意象,概括意象特点,并说说这些意象让你联想到哪些诗句?
意象 意象特点 诗句联想
第一节 春风 温柔、寂静、有力度 ①______________
青草 ②_______________ 青草池塘处处蛙
远水绿潮 有力度、葱郁 ——
春风又绿江南岸
茂盛、生机盎然
意象 意象特点 诗句联想
第二节 飞鸟 自由、轻松 飞鸟相与还
晴空 悠远、庄严 ③_______________
流云 轻盈、自由 清歌遏流云
大地 ④___________ ——
第五节 ⑤________ 自在、坦荡、美丽 碧玉妆成一树高
乱花渐欲迷人眼
深邃、厚重
树木、花朵
晴空一鹤排云上
蒙自春景
宁静而富有力量,
温厚而充满生机。
第三、四两节中的“你”指什么?
融入自然,
精神永生
“我”
(诗人自己)
“你”
(大自然)
“他”
(远古的哲人)
诗人在第五节中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诗人热切地希望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一起,欣然接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
春之景
自然之景
自由、从容、活力
观照
自我
生命之春
奋发、坦荡、力量
这首诗中语言的陌生化有何表达效果?
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较多使用了语言陌生化的手法。如写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好像人的轻轻揉动而使青草“丰润”起来,“揉”字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又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加了表意的丰富性。
陌生化
画面美
所思
春风、青草、远水、绿潮
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思索人生
致敬哲人
拥抱自然
热爱生命
敬畏自然
情感美
所看
我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原野夕照的美丽图画,歌颂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孕育生命、滋养万物的伟大,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
“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鉴赏方法,见于《孟子·万章上》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就是要用自己的心思,去猜测作者的用意。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仅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以意逆志
以“己意”去“逆”作品之“志”
意
读者的切身体会
逆
接纳、揣测
考证、探究
追溯、反求
作者与作品所表达的本意
志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一)春(穆旦)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1942年2月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彷徨、焦灼、迷惘,但又显示了诗人强烈的反抗意识,他要坚忍不拔地抗争,“痛苦”地“等待”真正生命喷薄的春天。
(二)爱国诗人(穆旦)
穆旦是一名诗人,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者。面对日本的侵略,穆旦怀着满腔热血写下《哀国难》,号召国人起来抗争。在民族危亡之际,他曾勇敢地走上街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42年,24岁的穆旦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志,毅然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后随部队进入缅甸抗日战场,亲历了中国远征军与日军的血战以及随后在滇缅大撤退中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