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岳 阳 楼 记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并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翻译全文,把握文章主题。
2.鉴赏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体会范仲淹的伟大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并且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论性,文辞优美,气度豁达。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行将落成时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叙事:《桃花源记》 说明:《核舟记》
写景:《小石潭记》 言志:《岳阳楼记》
谪守( ) 属予( ) 浩浩汤汤( )
朝晖( ) 迁客骚人( ) 淫雨霏霏( )
隐曜( ) 潜形( ) 樯倾楫摧( )
薄暮冥冥( ) 万顷( ) 岸芷汀兰( )
zhé
zhǔ
shānɡ
huī
sāo
yín fēi
yào
qián
qiánɡ jí
bó mínɡ
zhǐ tīnɡ
qǐng
参照注释,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到底写了哪些内容?(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读完课文,说说文中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作者的政治抱负
……
岳阳楼的景色
《岳阳楼记》的写作缘由
迁客骚人登楼的感受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俱”,全、皆。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到了第二年
扩大
规模
同“嘱”,嘱托
代词,代这件事。
岳阳楼记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这一背景说明了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说说第1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第1段开头,“越明年”中的“越”与今天相比,词义有什么变化?
说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守” 有什么特殊用法 ?找找这一段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
“守”是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太守;
“越”在这里的含义是到;今义是跨过,跳过,词义发生了变化,属于古今异义词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中的“贤”是形容词作名词,指贤明之人。
“百废具兴”中“废”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指荒废了的事业。
再看第1段中,“具”和“属”两个字是写错了吗?
没有写错,这两个字是通假字,“具”同“俱”,全,皆的意思;“属”同“嘱”,嘱托的意思。
又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
又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最后一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找找第1段中还有没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属予作文以记之”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滕子京”。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是倒装句,应为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又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胜景,美景。
水势浩大的样子
广远、宽阔
早晚阴晴多变
壮丽景象
指示代词,那
详尽
至、到达
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如此,那么。
译文: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含着远处的山峰,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直通巫峡,向南直到潇水、湘水,那些降职远调的官员和文人大多聚会在这里,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从岳阳楼上看到的美景有哪些?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气势非凡
宽阔无边
湖光山色
为什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领起下文第3、4段的是哪句?
北通巫峡,南极萧湘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由景入情)
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在第2段中找一找有哪些字词的含义在今天发生了变化?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的两个方位词有什么特殊用法?
“予观夫巴陵胜状”中的“夫”字,古义为指示代词,那;今义是丈夫。
“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备”字,古义为完备、详尽;今义是准备。
“北”和“南”都是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北,向南的意思。
又如《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两句中的“观”字有什么不同?
“予观夫巴陵胜状”中的“观”字,是动词,意思是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字,是名词,意思是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如《鸿门宴》中“秦地可尽王也” “此天子气也”。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连绵不断的雨
隐藏光辉
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隐没形体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指天气放晴
冲向天空
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担心被说坏话,
惧怕被批评指责。
昏暗
这
国都
极点
译文: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吼叫猿哀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目凄凉冷落,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了。
第3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画面:以“若夫”领起,描绘了一幅凄风苦雨的画面。
“迁客骚人”在风雨天登楼观景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迁客骚人”在阴雨天登楼观景,引发他们“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叹,“感极而悲”之情,抒发了迁客骚人的悲伤之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日光
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美丽的鱼
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形容草木茂盛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
哪有尽头
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皎洁
面对,迎着
译文: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而且青绿。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啊。
第4段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作者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自由翱翔,鱼儿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的画面,渲染出“喜”的气氛。
第4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迁客骚人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登楼观景,产生喜悦之情。
结合第3、4段的内容,说说作者用哪些语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说说“春和景明”的“景”是什么意思 ?今义有什么变化?第4段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找一找。
“景”在文中的意思是日光,今义是景致,风景。
“沙鸥翔集”的“集”古义是停息,今义泛指聚集。
“极”字在“此乐何极”中与前文“南极潇湘”中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都是动词,在“此乐何极”中的意思是穷尽,在“南极潇湘”中的含义是至、到达的意思。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探求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在朝廷上做官。
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如果没有
同道、归依
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在朝廷上做官也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而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时间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迁客骚人”的情感与“古仁人之心”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
“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
“微斯人,吾谁与归?”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作者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之意,希望他也能像古仁人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次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政治抱负。
“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殊之处?正常的句式应是什么?
这句话是倒装句,“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微斯人”与“进亦忧,退亦忧”两句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字 ?
“微”古义是没有,今义是细小;
“进”古义是在朝廷做官,今义是向前移动;
“退”古义是退隐,今义是向后移动。
又如:沛公安在?《鸿门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中哪个字是词类活用现象?
“先”和“后”都是名词做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又如: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根据前文及示例,找一找在第5段中有哪些一词多义现象?
字词 原文 含义
或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以
则
属予作文以记之
连词,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
然则何时而乐耶
连词,那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连词,就
这样写是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第3、4段写“迁客骚人”的情感与第5段“古仁人之心”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现实意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被赋予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理想而奋斗。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学完课文,结合文段具体说说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抒情的融合。
写景
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
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和晴好天登楼所见的景色。
抒情
第4段紧跟着写景抒发迁客骚人登楼的感受。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相互映衬
议论
第5段议论兼有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5段“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岳阳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剪裁繁简得当。
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用几笔带过,惜墨如金。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括,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结构层层深入。
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对湖景的描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情中潜理,理中蕴情,逐层披露,迭进深入,如深山探宝,渐入佳境,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
文字整齐对称。
本文大量使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工于对仗。 “明、惊、顷、青”等,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
岳阳楼记
叙事:
写景:
抒情:
议论:
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暗 明
悲 喜
↓↓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