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2.5生物的多样性 第2课时 (课件 27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2.5生物的多样性 第2课时 (课件 27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19 22:45: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2.5生物的多样性(2)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体现;
3、举例说明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4、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
1、同种生物由于某种原因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逐渐形成 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并最终 成不同的物种;
2、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生物,也有各自不同的 方式;由于自然界中生物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
3、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中的 和它们所生活环境中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了地球上 及其 ;
5、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全现地球上不同地区的 、 等的差异;在不同生态系统中,
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知识点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 ;因此,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的 ;
2、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 一般较为稳定,而 、 和 等都会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尤其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 ,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 遭到了人为破坏,从而了加速某些生物的 ;
3、保护生物的 ,保护 的多样性,是保护 的根本措施。失去任何一个物种,都意味着失去了 ;
4、人类属于 ,但生物圈不只属于人类;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 的基础,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 应尽的责任。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B.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
C.“阳光→草→鼠→狐”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麦田中的小麦和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
例题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一切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B.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
C. 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我们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D. 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是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方法
例题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 )
A. 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破坏 B.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C. 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 D. 人类的大量捕杀
例题4、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例题5、阅读下列材料:
一些资料表明,自工业化以来,由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地球上生物物种以近千倍于自然灭绝的速度在迅速消失,每年消失的物种近千种。目前,全球已鉴定物种约170万种,许多物种在没有被人们发现时就已经灭绝了。人类的食品和许多药物都来源于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人类最大的资源损失,将会加大人类生存环境的脆弱性。我国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天然森林减少、草场退化等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再加上一些人对野生动植物的大肆捕杀和不合利利用而导致生物的多样性锐减。
(1)自工业化以来,由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地球上生物物种以近______倍于自然灭绝的速度在迅 速消失,每年消失的物种近__________种。
(2)下列做法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是( ) 
A.购买野生动植物制品 B.偶尔使用一次性制品 C.不遵守交通规则 D.践踏草坪
(3)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减少是人类最大的资源损失? 。
(4)为了防止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写出其中两点)

三、随堂练习:
1、人的生活离不开动物,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提供肉、蛋、奶等食品 B. 人类的部分衣着原料来自动物
C. 所有贵重药材来自动物 D. 有些动物可供观赏
2、下列人类行为中,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的是(  )
A. 过度捕捞 B. 植树造林 C. 草原过度放牧 D. 大肆砍伐森林
3、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是( )
A.大熊猫 B.白鳍豚 C.扬子鳄 D.金丝猴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 )
A. 研究价值 B. 药用价值 C. 美学价值 D. 生态功能价值
5、下列现象属于森林锐减而导致的是( )
A.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B.干旱加剧,洪涝减少 C. 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D.耕地增多,粮食丰产
6、生态旅游是人们回归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目前比较广受推崇的旅游方式。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不恰当的是( )
A. 可随意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B.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
C. 生物多样性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
D.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建筑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8、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黄岩岛是我圈南海一座美丽的珊瑚岛礁。岛礁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枪鱼。它是游泳速度最快的海洋生物之一;其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
资料二:科学家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了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原因,有关数据见下表。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质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21% 32% 17% 20%
(1)根据资料一回答:黄岩岛海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
(2)根据资料二回答:造成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首要原因是________;保护哺乳类
和鸟类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 ________(写一点措施即可)
四、课后练习:
1、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罩的草地反而生产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
A.昆虫过多 B.鸟类减少 C.光线不足 D.食物链被破坏
2、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维持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惟一措施
C. 人类应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准则和消费观念
D. 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3、下列不是保护物种的最佳措施的是(  )
A. 植树造林 B. 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人有责!如果你从江边上捡回一只罕见的活巨龟,下列做法中最恰当的方式是(  )
A. 卖钱 B. 食用
C. 送到动物园让专业人士饲养 D. 将其杀死后制成标本保存
5、鸟类是人类的朋友,而自然界中鸟类的数量和种类正在急剧减少,造成鸟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二氧化碳增多 B. 栖息地和繁殖环境破坏 C.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D. 人类大量的捕杀
6、我国海关对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要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原因是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会出现的结果是( )
A. 提高所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 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C. 有害生物很快被淘汰 D. 会使境内生物种类增加
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
B. 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 生物多样性在大气成分、地球表面温度等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D. 任何一种物种一旦灭绝,还可以通过一些生物手段使灭绝的物种再生
8、学习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后,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B.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它是有一定限度的
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B.“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若水体受到污染,则大鱼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多
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针对该幅漫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草
B.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 鼠→蛇
C.在该生态系统中,三者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
D.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不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平衡
12、如图是某水域三种单细胞藻类一年内群体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分别用Ⅰ、Ⅱ、Ⅲ表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藻类Ⅰ的数量总是最多 B. 8月份水温较高,最适宜三种藻类的生长
C. 三种藻类对季节变化的反应几乎相同 D. 4月份三种藻类合计的数量最多
INCLUDEPICTURE "D:\\HYTesBank\\bank\\117KX5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HYTesBank\\bank\\117KX5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HYTesBank\\bank\\117KX5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HYTesBank\\bank\\127WL11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HYTesBank\\bank\\127WL11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HYTesBank\\bank\\127WL112.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下图为不同因素对哺乳动物和鸟类威胁大小的条形图。
(1)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2)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3)请你写出两条保护动物的措施:
① ;
②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你知道藏羚羊吗?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它体表被毛,浑身是宝,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它身手敏捷,是田径好手,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五个可爱的福娃中,“迎迎”的原型就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自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铁路设计、施工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了保护藏羚羊的迁徙专门设置了动物通道,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严禁惊扰藏羚羊等管理措施。经过两年的适应期,可可西里藏羚羊已完全适应了青藏铁路。从2006年5月中旬开始,已有300多只藏羚羊安全、顺利地穿越了铁路。据介绍,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后,游客们将可以在列车内和铁路沿线设立的观景台上,观赏到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高原珍稀物种。
(1)通过分析以上资料,你认为藏羚羊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类动物。
(2)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保护区藏羚羊的迁徙采取了哪些措施?
(3)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保护藏羚羊等珍稀生物的做法给你的启示是:
15、制作生态瓶:请选用以下材料中的部分材料,制作生态瓶,并加以分析。
备选材料与用具:白色不透明牛奶瓶、绿色透明大雪碧瓶、无色透明大可乐瓶、消毒过的石英砂(完全不溶于水)、无农药污染的河泥、清水、金鱼藻、杨树带叶枝条、米虾(植食性)、孔雀鱼(杂食性)、壁虎等。
(1)若要制作一个能较长时间相对稳定的生态瓶,所采用的材料中应选用  为容器。
(2)在石英砂和河泥中,选用   ,因为它不仅能提供矿物质,而且还具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3)将清水注入瓶中时,一定要   (选填“注满”或“不注满”),然后再放入   和米虾或孔雀鱼。
(4)做好的生态瓶要常摆放在____。
A.背阴的实验台上 B.向阳的窗台上 C.家里的柜子中 D.自己的书桌里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适应各自环境 演化 2、生活 生存环境 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
3、所有生物 非生物因素 4、 生物圈 所有生物 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5、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
知识点2、
1、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 意义
2、种类和数量 环境污染 乱砍滥伐 气候异常 增强 环境 灭绝
3、栖息环境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一部分生命发展的历史
4、生物圈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每个人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A、生态系统都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A正确;B、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正确;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C错误;D、麦田里的小麦和杂草,共同争夺阳光、养料和生存空间等,所以小麦和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D正确。
例题2、B
解析:A: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A错误;B:就地保护指以各种类型的最新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各种类型的风景名胜区是实现这种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B正确;C:引进外来物种会对我国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丰富我国的植物资源要从保护环境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做起;C错误;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D错误。故B符合题意。
例题3、C
解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蛙类减少的原因:人类的大量捕杀,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20%;栖息地的丧失使蛙类减少,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60%;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20%;因此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故C符合题意。
例题4、C
解析:A、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若是没有人为的破坏或干扰,曲线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A不符合题意;B、S3所代表的面积表示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因此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B不符合题意;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因此代表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C符合题意;D、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例题5、(1)千; 千(2)C (3)因为人类的食品和许多药物都来源于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人类最大的资源损失,将会加大人类生存环境的脆弱性.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 生物的多样性的减少,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4)①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禁止、严惩滥捕乱杀的行为;②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人类的一些不法行为,最终达到从根本上治理环境的目的(合理即可)。
解析:(1)地球上生物物种以近千倍于自然灭绝的速度在迅速消失,每年消失的物种近千种;(2)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故C符合题意;(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 生物的多样性的减少,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措施很多,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①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禁止、严惩滥捕乱杀的行为;②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人类的一些不法行为,最终达到从根本上治理环境的目的;③保护植被,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田,等(合理即可)。
三、随堂练习:
1、C 2、B 3、C 4、C 5、A 6、A 7、D
8、(1)物种多样性 (2)栖息地丧失;设立自然保护区
(3)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植树造林等
四、课后练习:
1、D 2、B 3、D 4、C 5、B 6、B 7、D 8、C
9、B 10、C 11、D 12、D
13、偷猎、栖息地的丧失;栖息地的丧失;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乱砍滥伐(合理即可);
14、哺乳;为保护区藏羚羊的迁徙专门设置了动物通道,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严禁惊扰藏羚羊等管理措施。;要尊重野生动物的生存权利,充分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与之和平共处,懂得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合理即可);
15、(1)无色透明大可乐瓶 (2)河泥 (3)不注满;金鱼藻 (4)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2.5生物的多样性(2)教学设计
课题 2.5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新浙教版七上第二章第5节《生物的多样性》的第2课时,主要涉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多样性的保护等相关知识点。教材中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但不涉及各成分的介绍,重点在于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相关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世界是生命的丰富多彩,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从而形成不同的物种,理解生物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多样性,体会到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从而树立保护生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体现;举例说明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科学思维:从根本原因上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探究实践:通过分析、阅读等方法,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态度责任: 树立爱护生物、生物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生态系统概念;生物的多样性的体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对策;
难点 收集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有 和 ;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 3、影响生物的生物因素有 和 ; 4、生物间关系中最主要的是 关系,生物以 关系形成的联系称为 或 ; 5、生物既对环境产生 ,又会 环境,从而出现不同的 和 。因此生物体现出多样性。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生物多样性的存在 1、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同种生物由于某种原因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时,会逐渐形成适应各自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并最终演化成不同的物种。 (2)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生物,也有各自不同的适应方式。 所以,由于自然界中生物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 二、生态系统 1、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甚至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 2、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视频:生态系统(3)生物圈的范围: ①生物圈的组成: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②生物圈的范围: 向上:可达离地面约10km高空;(大气圈) 向下:可达距离地面深达2-3km的岩石层;(岩石圈) 海中:可达距离海平面11km左右的海底。(水圈) 3、生态系统的类型: (1)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的差异,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系统。 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说明该生态系统越复杂。 (2)生态系统的类型: 地球上生态系统呈现多样性,主要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多种类。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更多些,所以属于更复杂的生态系统。 视频:生态系统的类型思考讨论:1)图2.5-10所示的各生态系统分别属于哪类生态系统?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是否相同?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1)生物与环境相关: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每种生物存在都有意义: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因此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如,蜜蜂在桃花上采蜜,它们在获得食物的同时,也为桃树传播了花粉;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蜜蜂大量死亡,可能就会影响到桃树的坐果率。 思考讨论:1)导致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2)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原因: (1)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火山地震、山林火灾、虫害、洪涝、干旱等; 人类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较为稳定。而环境污染、乱砍滥伐、气候异常等都会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3)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破坏,从而加速了某些生物的灭绝。 3、保护生物多样性: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①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如,植树造林、退耕还田还林、禁止乱砍滥伐、禁止过度捕捞、禁止过度放牧,等; ②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环境保护和监察机构,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①保护生命发展的历史:每一个物种都经历了上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演化,每一个物种都是一本书,讲述着关于过去的独特故事。失去任何一个物种,都意味着失去了一部分生命发展的历史; ②人类发展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人类属于生物圈,但生物圈不只属于人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文明的代价—DDT公案 复习上1课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不同,物种就会不同,从而出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同样重要人类生存在生物圈中,了解生物圈,以保护生物圈生态系统多样性及类型众多,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同,而数量与种类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与保护物种同等重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从为什么要保护,怎样保护,使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树立环保意识学会从日常生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
课堂练习 1、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C )A. 倡导退耕还林还草 B. 安放人工鸟巢C. 随意放生外来物种 D. 设立禁渔期2、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B  )A.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维持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惟一措施 C. 人类应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准则和消费观念 D. 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3、若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 B )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B.草原上放牧越少越好 C.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不能变,否则就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受人为因素影响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过度放牧造成草原的土地沙化,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快速恢复原样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C.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D.建立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生态系统是动态变化的B.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比较稳定的C.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所占比例是不会变化的D.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水分、养分、气体等的交流6、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实验装置:如图(将A、B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1)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2)通过该实验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吗?   (选填“能”或“不能”)。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4)在A,B,C三个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参考:(1)C(2)能(3)食物链(或食物网)(4)B]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中的各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对生物的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生态系统是指一个区域中所有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总和。生态系统的类型很多,它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4、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较为稳定。 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7张PPT)
第二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5节 生物的多样性(2)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的
体现;举例说明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了解保护生物多
样性的主要措施;
科学思维:从根本原因上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探究实践:通过分析、阅读等方法,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树立爱护生物、生物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意识;增强
民族自豪感。
复习巩固
1、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有 和 ;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
3、影响生物的生物因素有 和 ;
4、生物间关系中最主要的是 关系,生物以 关系形成的联系称为 或 ;
5、生物既对环境产生 ,又会 环境,从而出现不同的 和 。因此生物体现出多样性。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水分、土壤、空气、阳光、温度、湿度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食物 食物
食物链 食物网
影响 适应
形态结构特点 生活方式
一、生物多样性的存在
1、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同种生物由于某种原因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时,会逐渐形成适应各自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并最终演化成不同的物种。
(2)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生物,也有各自不同的适应方式。
所以,由于自然界中生物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新知讲解
二、生态系统
1、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甚至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
2、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视频:生态系统概述
新知讲解
(3)生物圈的范围:
①生物圈的组成: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②生物圈的范围:
向上:可达离地面约10km高空;(大气圈)
向下:可达距离地面深达2-3km的岩石层;(岩石圈)
海中:可达距离海平面11km左右的海底。(水圈)
新知讲解
3、生态系统的类型:
(1)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的差异,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系统。
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说明该生态系统越复杂。
(2)生态系统的类型:
地球上生态系统呈现多样性,主要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多种类。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更多些,所以属于更复杂的生态系统。
视频:生态系统多样性
思考讨论
1)图2.5-10所示的各生态系统分别属于哪类生态系统?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是否相同?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牛羊
森林生态系统:
植物种类繁多
荒漠生态系统:
植物稀少、干旱
湿地生态系统:
沼泽、植物多
海洋生态系统:
水域、鱼类多
不同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有很大差别,如,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而荒漠地区的动、植物稀缺。
南极生态系统:
冰雪、企鹅
新知讲解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1)生物与环境相关: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每种生物存在都有意义: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因此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如,蜜蜂在桃花上采蜜,它们在获得食物的同时,
也为桃树传播了花粉;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蜜蜂
大量死亡,可能就会影响到桃树的坐果率。
思考讨论
1)导致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2)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原因:植被被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等
措施:
保护植被、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动物的栖息地等。
新知讲解
2、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原因:
(1)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火山地震、山林火灾、虫害、洪涝、干旱等;
人类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较为稳定。而环境污染、乱砍滥伐、气候异常等都会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3)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破坏,从而加速了某些生物的灭绝。
新知讲解
3、保护生物多样性: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①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如,植树造林、退耕还田还林、禁止乱砍滥伐、
禁止过度捕捞、禁止过度放牧,等;
②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环境保护和监察
机构,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等。
图2.5-11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
新知讲解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①保护生命发展的历史:每一个物种都经历了上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演化,每一个物种都是一本书,讲述着关于过去的独特故事。失去任何一个物种,都意味着失去了一部分生命发展的历史;
②人类发展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个人
应尽的责任。
人类属于生物圈,但生物圈不只属于人类。
科学技术
社会环境
文明的代价—DDT公案
1874年,奥地利科学家蔡德勒(O.Zeidler)首次合成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1939年,瑞士科学家穆勒(P.H.M ller)发现DDT具有神奇的杀虫功效,并因此获得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于DDT功能强大、价格低廉、药效持久等特点,其在杀虫剂中可谓一枝独秀。DDT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疟疾是一种通过影子传播的传染病,每年祸及3亿~5亿人,夺走大量生命。自从使用DDT灭蚊后,疟疾感染人数直线下降。
然而,人类无节制地滥用DDT,造成对环境的长期危害。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森(R.Carson)在《寂静的春天》中,揭露了DDT等杀虫剂对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的危害,首次提出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之后许多国家开始禁止使用DDT。2001年,152个国家签署了《斯德哥尔摩协议》,DDT沦为环境的大敌和人类的“弃儿”。
但是,禁止使用DDT后,已被遏制的疟疾卷土重来。1999年3月,300多位抗疟疾专家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继续使用DDT。
我们需要秉持科学求实的精神,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批判思维,权衡利弊,合理运用科技成果。
随堂练习
1、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 倡导退耕还林还草
B. 安放人工鸟巢
C. 随意放生外来物种
D. 设立禁渔期
C
随堂练习
2、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维持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惟一措施
C. 人类应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准则和消费观念
D. 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B
随堂练习
3、若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 )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B.草原上放牧越少越好
C.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不能变,否则就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B
随堂练习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度放牧造成草原的土地沙化,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快速恢复原样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C.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D.建立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
A
随堂练习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是动态变化的
B.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比较稳定的
C.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所占比例是不会变化的
D.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水分、养分、气体等的交流
C
随堂练习
6、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将A、B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
(1)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C
随堂练习
(2)通过该实验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吗?   (选填“能”或“不能”)。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4)在A,B,C三个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食物链(或食物网)
B
课堂总结
1、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中的各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对生物的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生态系统是指一个区域中所有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总和。生态系统的类型很多,它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4、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较为稳定。
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板书设计
2.5 生物的多样性(2)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1、生物多样性:生存环境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2、生态系统:一个区域中的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总和。
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稳定的环境: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稳定
3、生物多样性:人类生存的条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下一课时的相关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