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易错点分析】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1)世界政治组织与经济组织发展不同步
(2)传统民族国家认识到区域集团的重要性
2.影响
(1)促进了国际政治与国际制度、发展模式的变革。
(2)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各种力量加强协调平等对话,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和繁荣。
二、经济全球化对冷战后世界的影响
1.影响:(1)大国的竞争内容从对势力范围的争夺转向对高新技术和世界市场的争夺
(2)大国间军事对抗程度比冷战时期有所降低。
2.推动着冷战后大国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
3.推动了国际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5.推动全球文明的交流,但也加剧了文明冲突
【提升练】
1.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上。据联合国发布的资料,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在1989年已达1.5万亿美元;1985—1989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1%,1985—199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大约相当于全球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2.5倍。这反映出( )
A.国际投资呈现出多元化 B.世界贸易逐渐处于停滞状态
C.意识形态影响资本流向 D.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2.1874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创立,其研究视角和会议组织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二战后,该会议中的亚非学者不断增多,举办地也开始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并于1973年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些变化( )
A.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 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C.反映了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 D.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3.1994年,经过多年建设,英法海底隧道把孤悬在大西洋中的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紧密地连接起来,这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这一工程( )
A.促进了欧洲统一建设进程 B.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
C.实现了英国同欧洲大陆贸易往来 D.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
4.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
5.目前,世界地区性组织数量已达4100个。其中,无论是国际政府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职能均呈现强化的势头,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入到反恐、环保、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这反映出( )
A.国际治理成为国际关系演进潮流 B.国家纷纷让渡其部分主权
C.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盛行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然成型
6.2023年,一封得到苹果创始人等众多知名人士支持的《暂停大型人工智能研究》公开信,试图给人工智能的极速狂飙踩下刹车。2024年,欧盟国家就《人工智能法案》立法正式达成协议,这成为全球首部在人工智能领域实施全面监管的重要法律文件。这说明( )
A.科技创新的国际环境荡然无存 B.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C.欧洲国家掌控了全球科技发展 D.经济全球化道路艰难曲折
7.下表为1999年至2008年主要气体年排放量统计表,据此可知( )
单位:亿吨
温室气体 全世界 西方七国工业集团
二氧化碳 298000 153237
甲烷 375 139
一氧化二氮 5.7 2.6
HCFC—22 0.2 0.17
A.西方国家未重视环境保护 B.城市化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D.发达国家对环境治理负有主要责任
8.如表所示为小楚同学在学习探究时引用的历史事件。据此判断,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89年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
1999年 二十国集团成立
A.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国际治理机制的发展
C.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D.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
9.【美伊关系与经济制裁】
材料一 美伊关系的交恶始于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在此后40多年里,美国没有停止对伊朗的制裁,背后的原因是美国担心伊朗对其中东霸权带来威胁。美国对伊朗制裁的起点是1979年卡特政府下令停止对伊朗的石油进口,并冻结了伊朗政府在美国银行120亿美元的资产,此后历届美国政府大多维持或升级对伊制裁。到奥巴马政府时期,又借口伊朗研发核武器,美国联合部分主要国家对伊朗进行全方位制裁。美国政府对伊朗采取的金融制裁主要有以下两种手段:一是禁止伊朗进入国际金融体系。切断SWIFT系统(国际资金支付清算系统),使伊朗无法使用美元、欧元等进行跨境交易。制裁实施后伊朗石油出口量大减,GDP随之下降。二是冻结伊朗政府以及相关人员的银行资产。这不仅限制了经济运行,也引起伊朗人民的恐慌,对伊朗货币贬值和高通胀的预期进一步加速伊朗货币的贬值。
——摘编自陈华李鹏飞《美国对他国金融制裁的基础、路径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二 美国金融制裁明确地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它是针对完全不相干的第三国直接或间接地实施了强制性的惩罚措施迫使其断绝与目标国的经贸往来,而贸易自由本身就属于一国内政,不容许他人干涉;另一方面通过美国实施次级制裁体现出的对本国管辖权的任意扩张,特别是以各种理由对他国属地管辖的突破也凸显出对他国主权的侵犯。
——摘编自范晓波《美国金融制裁的基石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美国滥用金融制裁打击伊朗的行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材料中没有体现国际投资多元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世界贸易的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意识形态对资本流向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说明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3年(世界)。材料体现了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原来为西欧国家主导变成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说明亚非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C项正确;材料的变化原因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无关,是政治格局的变化,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的产生是1961年产生的,排除B项;材料不是体现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是政治格局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英法海底隧道连接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使由欧洲往返英国的时间大大缩短,方便了欧洲各大城市之间的来往和经济交流,促进了欧洲统一建设进程,故选A项。英法海底隧道并不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故B项错误。在此之前英国与欧洲大陆已有贸易往来,故C项错误。英法海底隧道是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故D项错误。
4.答案: 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可知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一直在增多,但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却在下降,由此可知发达国家的出口额不断增多,在世界出口额比重中占据较高比例,发达国家增加对外出口会挤压发展中国家本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D项正确:此时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逆转,仍然是发达国家主导,排除A项: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了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排除B项;根据材料“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可知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A
解析:世界地区性组织中,无论是国际政府组织还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它们都是在从事国际各方面的治理,“量已达4100个”“均呈现强化的势头”“作用日益凸显,而且深入到国际安全、环保、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体现出国际治理成为国际关系演进潮流,A项正确。参与国际组织不等于让渡主权,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联合国的作用,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成型,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面对新科技新技术,需要加强法律等方面的监管,说明科技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隐患,因此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B项正确;
科技创新的国际环境荡然无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
欧洲国家掌控了全球科技发展,与历史史实不符, 排除C项;
材料描述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而非全球化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西方七国工业集团的主要气体排放量在全世界的气体排放量中占比较大(除甲烷外,每项都占一半以上),可见发达国家对环境治理负有主要责任,故选D。仅从气体排放量的单一数据无法判断西方国家不重视环境保护(而且西方国家相对比较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所以A、C选项错误。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造成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造成的。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并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8.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9-1999年(世界)。根据材料“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欧洲联盟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二十国集团成立”可知,材料反映了国际治理机制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际治理机制的发展,没有体现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的国际组织除了政治领域还有经济领域的,政治多极化发展说法不够全面,排除C项;欧盟、世贸组织还有二十国集团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1)特点:多届政府持续,具有长期性;制裁手段多样化;主要以金融制裁为主,经济影响明显;与伊朗核问题交织。
(2)评述:美国的制裁行为破坏了国际贸易自由的原则,影响了正常的国际经贸往来,对国际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美国金融制裁明确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挑战;对伊朗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包括经济困难和生活水平下降;美国的单边制裁行为可能导致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损害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在此后40多年里,美国没有停止对伊朗的制裁”与“ 此后历届美国政府大多维持或升级对伊制裁”可知,多届政府持续,具有长期性;根据材料一“到奥巴马政府时期,又借口伊朗研发核武器,美国联合部分主要国家对伊朗进行全方位制裁”可知,制裁手段多样化;根据材料一“美国政府对伊朗采取的金融制裁主要有以下两种手段”可知主要以金融制裁为主,经济影响明显;根据材料“到奥巴马政府时期,又借口伊朗研发核武器”可知,与伊朗核问题交织。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这不仅限制了经济运行,也引起朗人民的恐慌,对伊朗货币贬值和高通胀的预期进一步加速伊朗货币的贬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朗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包括经济困难和生活水平下降;根据材料一“ 到奥巴马政府时期,又借口伊朗研发核武器,美国联合部分主要国家对伊朗进行全方位制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金融制裁明确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挑战;根据材料二“一方面它是针对完全不相交的第三国直接或间接地实施了强制性的惩罚措施迫使其断绝与目标国的经贸往来,而贸易自由本身就属于一国内政”可知,美国的制裁行为破坏了国际贸易自由的原则,影响了正常的国际经贸往来,对国际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根据材料二“另一方面通过美国实施次级制裁体现出的对本国管辖权的任意扩张,特别是以名种理由对他国属地管辖的突破也凸显出对他国主权的侵犯。”可知,美国的单边制裁行为可能导致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损害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