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以及季风环流——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以及季风环流——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19 19:3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以及季风环流——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下图为南半球某大陆西海岸某月风速随纬度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2小题。
1.该大陆及图示月份分别是( )
A.非洲大陆、1月 B.非洲大陆、7月
C.南美洲大陆、1月 D.南美洲大陆、7月
2.在该月份,影响乙、丙两地风速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压高低 B.山地阻挡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世界大范围气压中心对气候和天气都产生着巨大影响,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 (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小题。
3.与甲地气候形成相关的是( )
A. 副热带高压、盛行西风 B.东南信风、东北季风
C.副热带高压、东北信风 D.东南季风、西北季风
4.图中高压中心( )
A.被副极地低压切断而形成 B.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
C.可能出现在冬春季的夜晚 D.势力较夏威夷高压弱
5.图中气压系统出现时( )
A. 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B.长江中下游闷热少雨
C. 中南半岛寒冷干燥 D.地中海沿岸高温多雨
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偏东或偏西是白令海海冰面积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海冰面积的变化也对该区域水文、大气等造成巨大影响。左图示意1979—2021年白令海海冰融冰开始日与结冰开始日的变化,右图示意阿留申低压中心偏西时的位置。据此完成6~8小题。
6.1979—2021年白令海冰情的变化特征是( )
A.结冰开始日延后,融冰开始日提前,结冰期增长
B.结冰开始日延后,融冰开始日提前,结冰期缩短
C.结冰开始日提前,融冰开始日延后,结冰期增长
D.结冰开始日提前,融冰开始日延后,结冰期缩短
7.推测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偏西时,白令海海冰面积变化趋势及其成因( )
A.变大,盛行偏北风 B.变大,盛行偏南风
C.变小,盛行偏北风 D.变小,盛行偏南风
8.白令海海冰大面积融化后该海域( )
A.海水盐度减小 B.海水温度降低
C.大气逆辐射减少 D.空气湿度减小
大气环流、水汽输送、海—气温差等条件有利于黄海局部区域形成海雾。下图为山东青岛小麦岛监测站的多年统计月均温图。据此完成9~10小题。
9.小麦岛周边海域逆温开始增强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冬半年,该海域海雾频次减弱的原因是( )
A.海-气温差变小 B.偏南风变频繁 C.大气更不稳定 D.水汽输送增多
下图为某日海平面气压状况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诗词描述的时间与图示时间相符的是( )
A.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B.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C.昼暑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D.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12.图示气压状况出现时( )
A.北极的极光绚丽缤纷 B.塔里木河处在丰水期
C.巴西高原上植被繁茂 D.印度半岛西北风强劲
读“某月的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此季节,图中②处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4.此季节,图中①处风向最主要的成因是( )
A.澳大利亚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
B.赤道低压带与澳大利亚高压之间的气压差异
C.印度洋与澳大利亚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极中山站坐落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普里弦湾东南沿岸,是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二个常年科考站。中山站天气恶劣,多大风天气,年平均大风天气日数达159天,地面风受南极大陆冷高压和绕极低压带(环绕南极大陆的低压带)控制。研究发现,近30年来中山站四季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图甲示意中山站地理位置及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乙示意中山站四季定时(10分钟)风速日变化。
(1)简析中山站年平均大风天气日数多的主要原因。
(2)描述中山站夏季定时风速的日变化特点,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该站夏季平均风速最小的成因。
(3)近30年来中山站四季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该图示意南半球某大陆西海岸的风速变化,据图分析,此时32.5°S左右到40°S左右,风速最小,说明此时该区域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由此判断此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南,所以该月份最可能为1月,B、D错误;非洲大陆纬度范围是40°N以南至40°S以北,故此地不是非洲,是南美洲,A错误,C正确。故选C。
2.答案:C
解析:甲地此时受东南信风的控制,风速较大。根据纬度判断,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速小。丙地此时受西风带控制,沿海地区地势平坦,风速大。所以乙、丙两地风速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C正确;乙、丙两地都位于南半球某大陆西海岸,两地的海陆位置情况、地形情况差距不大,B、D错误;气压高低对风力影响小,气压差的大小才会影响风力,A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图中甲位于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为西南风,从而带来大量水汽。冬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吹东北季风,从而形成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故选B。
4.答案:C
解析:图中高压出现在蒙古地区,为西伯利亚一蒙古高压,形成于北半球的冬季,可能出现在冬春季的夜晚,C正确;冬季,大陆降温快,从而形成大陆高压,将副极地低压切断,A错误;高压盛行寒冷干燥的下沉气流,B错误;由图中数值可以看出,蒙古高压中心大于 1032 百帕,夏威夷高压大于 1026 百帕,势力强于夏威夷低压,D 错误。故选C。
5.答案: A
解析:图中西伯利亚一蒙古高压出现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此时为夏季,巴西高原草木葱茏,长江中下游温暖少雨,A正确,B错误;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此时为干季,炎热少雨,C错误;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多雨,D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读左图可知,实线是结冰日期,虚线是第二年的融冰日期。结冰日期整体延后了,融冰日期(次年)整体提前了,结冰期-融冰期-结冰期,结冰期变短,B正确。故选B。
7.答案:D
解析:低压中心气流辐合,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水平方向来看,低压中心西侧为偏北风,东侧为偏南风。与常年位置相比,如果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偏西,说明东侧的偏南风势力强,而偏南风由纬度较低的海域吹拂而来,驱动北太平洋暖湿空气(暖海水)向北输送进入白令海,会使得该海域水温随之升高,不利于白令海海冰生成;同时偏南风势力强,也不利于北侧的海冰向南移动,抑制白令海北部的海冰向南扩展。所以,白令海海冰覆盖范围较常年平均小,D正确。故选D。
8.答案:A
解析:冰融化后是淡水,会稀释海水中的盐分,故海冰大面积消融会导致局部海域海水盐度下降,A正确;冰的反射率高于水面,故海冰大面积消融会降低海域的反射率,下垫面反射率低则吸收率高,故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海水升温,B错误;海水升温增加水汽(云量),增加大气湿度,从而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进而大气逆辐射增强,加强温室效应,致使底层大气温度升高,C、D错误。故选A。
9.答案:A
解析: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陆地气温上升较快而海洋温度变化相对缓慢,海陆之间的温差增大使得近海面的大气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并且逆温开始增强,A正确;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水温度也较高,海气温差相对较小,不利于逆温的形成和增强,B错误;秋季气温开始下降,与春季相反,此时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温差减小,逆温不像春季那样增强,C错误;冬季海气温差相对稳定,逆温现象较为稳定,不是逆温开始增强的季节,D错误。故选A。
10.答案: C
解析:冬半年大气不稳定,使得水汽容易扩散从而导致海雾形成的条件不充分,海雾频次减弱,C正确;海雾的形成通常需要一定的海一气温差,海一气温差变小不利于海雾的形成,但海雾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海一气温差这一个因素,A错误;偏南风可能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空气湿度大,有利于海雾形成,B错误;水汽输送增多一般会有利于海雾的形成,而不是导致海雾频次减弱,D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分布可知,图示半球为北半球,北纬30°附近陆地上出现了亚洲低压,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诗句中与图示时间相符的是“昼暑已云极,宵漏自此长”,C正确;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描述春季;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描述秋季;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描述冬季,A、B、D错误。故选C。
12.答案:B
解析:图示气压状况出现时,北半球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塔里木河处在丰水期,B正确;极光绚丽缤纷应在极夜期间,A错误;巴西高原处于南半球,为冬季,草木枯黄,C错误;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D错误。故选B。
13.答案:C
解析:图中②处位于印度半岛附近,此季节亚洲大陆上形成低气压(热低压),因此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则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即为②处的夏季风,C正确。故选C。
14.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①处南侧为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与陆地上的冷高压融合而成),①处北侧是赤道低气压带,水平气压梯度力应由南指向北,在南半球水平气流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偏转,从而形成东南风,因此此季节,图中①处风向最主要的成因是赤道低压带与澳大利亚高压之间的气压差异,B正确;与澳大利亚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赤道低气压带与亚洲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异关系不大,A、C错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并没有导致①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改变风向,因此不是①处风向的主要成因,而是②处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D错误。故选B。
15.答案:(1)受南极大陆冷高压和绕极低压带控制气压梯度大;纬度高气温低冰雪广布摩擦力小;坡度陡内陆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冰川风大且持续时间长等。
(2)特点:呈单峰单谷型;风速在凌晨5时前后达到最大之后风速开始减小16时前后风速降至最小随后风速开始增加;整体晚上风速大于白天。
成因:中山站地面风受南极大陆冷高压和绕极低压带控制夏季南极大陆气温较高大陆冷高压和绕极低压带强度较弱且绕极低压带北移使得高、低压之间气压梯度小导致夏季中山站平均风速最小。
(3)受全球变暖影响海陆温差变小空气流动速度降低;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大量地表裸露地表粗糙度增大风速减小等。
解析:(1)由图可知,南极中山站所在的普里兹湾位于70°S附近,位于南极大陆冷高压和绕极低压带之间,常年受由冷高压指向低压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且由于南极大陆纬度高气温低,冷高压势力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南极大陆多冰雪覆盖,摩擦力小,风力大;南极大陆中部地势高,沿海地势较低,来自南极大陆冷高压的气流顺地势下滑,在重力作用下,风力加快,持续时间长;故中山站年平均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大。
(2)结合所学知识,南半球夏季即1月份,南极大陆夏季气温较高,大陆冷高压势力较弱,高、低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较小;绕极低压带平均位置偏北,距离南极大陆高压更远,高、低压之间气压梯度小;加之夏季气温较高,普里兹湾海面以及拉斯曼丘陵部分冰雪消融,下垫面性质较为复杂,摩擦力增大,风力减弱;因此中山站夏季平均风速相对最小。
(3)结合所学知识,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冰川融化,海陆温差变小,高、低压之间气压梯度小,空气流动速度降低,风力变小;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复杂的地表裸露,地表粗糙度增大,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