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19 19:4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3小题。
1.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是( )
A.山地坡度 B.上部林带 C.山体海拔 D.基带类型
2.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体顶部( )
A.面积小 B.降水多 C.风力大 D.气温低
3.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 )
A.水分 B.土壤 C.温度 D.光照
高山林线交错带是山地森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为树线,由孤立的树木连接而成;下边界为林线,是封闭森林的最高海拔上限。白马雪山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中段,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山高谷深,自然景观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图示意白马雪山针叶林和灌丛草甸随高程的分布。据此完成4~5小题。
4.白马雪山的高山林线交错带的海拔为( )
A.3500~3700m B.3900~4300m
C.4300~4500m D.4500~4700m
5.推测白马雪山5100m以上的自然带可能为( )
A.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高山冰雪带 D.高山灌丛草甸带
雪线是指气候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最热月积雪区域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下面左图为全球雪线分布图,右图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6~7小题。
6.下列关于雪线高度的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雪线最高,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B.南北纬30°附近地区雪线最高,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温高,降水少
C.10°S的雪线比10°N高,是由于10°N的降水量较多
D.中高纬地区雪线高度的变化速度北半球快于南半球
7.下列有关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推测,正确的是( )
A.东南坡低于西北坡,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B.东南坡低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阳坡,气温高,雪线高
C.东南坡高于西北坡,东南坡坡度大,雪线高
D.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速,该山雪线将会降低
游客在游记中写道:“高大的山脉东西方向延展,近似与纬线平行,金黄的麦地沿着山北麓绵延,一望无际。小麦收割后,秸秆会被打成捆作为牲畜的冬储饲料,背后的半山腰横亘着墨绿色的云杉林带,林带以上是青青的草原,再向上是一处处洁白的雪峰。”据此完成8~9小题。
8.游客在游记中写道的“山北麓”中的“山”是指( )
A.阴山 B.秦岭 C.祁连山 D.天山
9.文中描述的半山腰林带分布得益于( )
A.东南季风 B.盛行西风 C.西北季风 D.西南季风
林线是森林分布的上限,林线以上无森林分布。在某些山区,受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影响,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由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现象,即林线倒置,此现象多见于横断山区。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山林线海拔分布图(单位:米)。据此完成10~12小题。
10.影响藏东南地区林线海拔等值线向高纬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
④季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与东南丘陵相比,横断山区林线倒置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地高差大B.局部环流 C.土壤肥力高 D.山坡降水多
12.林线倒置现象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水平分异 B.垂直分异 C.地方性分异 D.整体一致性
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14.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山脉南北坡气候差异显著。南坡沟谷众多,地势坡度相对小,西北坡及北坡地形陡峭,南坡雪线较北坡低。该区多裸露冰川(冰川表面冰碛物少)和表碛冰川(冰川表面多冰碛物)(如图)。表碛冰川表层冰碛物自上而下厚度变化明显。其中X冰川为该区山谷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冰碛物。
(1)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低的原因。
(2)推测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3)表层冰碛物的厚度对冰川的消融具有两面性,尝试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地草原带上方出现了山地疏林草原带,说明在山地下部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水分条件改善,影响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为其上部林带的分布下限,推断水分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依据是上部林带分布下限,B正确;山地坡度、山体海拔不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基带类型没有差异,D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山体顶部面积较小,导致不同坡向之间相互干扰,导致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A正确;山顶海拔较高,降水较少,B错误;风力和气温不是影响不同坡向高山灌丛草甸带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III2、III3、Ⅲ4均为云杉林亚带,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乔木层密度不同导致的林下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越好的Ⅲ4垂直分层结构越明显,光照条件最差的Ⅲ3垂直分层结构最差,影响其垂直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正确;水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A错误;III2、III3、Ⅲ4土壤差异较小,B错误;温度条件是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
4.答案:B
解析:由图及高山林线交错带的概念可知,白马雪山山地针叶林分布于海拔2100~4300m,其中海拔3900m处针叶林占比最大,海拔3900m以上针叶林占比降低,且草甸占比上升,表明海拔3900m以上森林封闭度降低,可知林线(封闭森林的最高海拔)的海拔约为3900m,海拔4300m以上针叶林占比接近0,可知树线(孤立树木)的海拔约为4300m。由此可知,高山林线交错带的海拔在3900~4300m,B正确。故选B。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白马雪山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带,白马雪山5100m以上区域海拔较高,气温低且灌丛草甸的占比接近0,依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知,5100m以上的地方自然带最可能为高山冰雪带,C正确。故选C。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雪线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赤道地区气温高,但降水较多,从图中看,并不是雪线最高的,A错误;南北纬30°附近地区雪线最高,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温高,降水少,B正确;10°S的雪线比10°N高,不一定是由于10°N的降水量较多,雪线高低的因素影响不仅是降水,C错误;中高纬地区雪线高度的变化速度北半球慢于南半球,D错误。故选B。
7.答案:A
解析: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南半球,东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A正确、B、C错误;随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速,雪线将会升高,D错误。故选A。
8.答案:D
解析:由材料关键词可知,该山脉为东西走向,且该山地半山腰分布着雪岭云杉的林带,林带之上为草原和永久积雪带再结合该地区种植小麦,饲养牲畜,可以推算出,该地位于我国天山北侧,D正确;祁连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C错误;秦岭山顶的自然带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带,没有出现积雪冰川带,B错误;阴山整体上海拔不高,出现雪峰的可能性小,A错误。故选D。
9.答案:B
解析:该山地半山腰分布着雪岭云杉的林带,主要是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地形向西北开口,未完全封闭从而使得盛行西风可通过该地到达天山北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天山北坡降水较多,最终在该山地半山腰形成雪岭云杉的林带,B正确;受海陆分布以及地形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对天山影响较小,A、D错误;西北季风对该地区分布云杉影响小,C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受纬度位置影响,林线海拔等值线应大致与纬线平行,①错误;该区域海陆位置差异不大,②错误;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经横断山区向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受地形影响,等值线向高纬凸出,③正确;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等值线向高纬凸出,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解析: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在谷底因受下沉气流影响,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明显,导致出现干热风效应,谷底十分干燥,出现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由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现象。综上所述,横断山区林线倒置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局地环流,而与山地高差大、土地肥力高、山坡降水多关系不大,B正确。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林线导致现象是因局地环流引起的特殊现象,不符合水平分宜、垂直分异特征,体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A、B错误,C正确;林线倒置现象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由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现象,体现出了差异,不能体现整体一致性,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正确。故选A。
14.答案:A
解析: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因此,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正确。故选A。
15.答案:
(1)南坡为西南风迎风坡,沟谷多,有利于水汽深入,降水多,且坡度小,利于积雪,故雪线低于北坡。
(2)自上而下厚度增加。理由:自上而下冰川消融增多,冰内物质出露增多;冰川消融过程中,山体两侧基岩裸露区扩大,岩石风化形成的松散物质掉落至冰川表面,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低海拔处堆积,冰川表碛物厚度渐厚。
(3)当表碛物较薄时,表碛因反照率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升温,加快下覆冰川消融;当表碛覆盖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阻热效应(热量向下传递少),进而抑制冰川消融。
解析:
(1)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低可以从气候和地形两个角度来分析,①气候:南迦巴瓦峰南坡属于迎风坡,受到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雪量(或降水量)较大,导致雪线较低。而北坡属于背风坡,受冷干气流影响,降雪量较小,雪线较高;②地形:南坡地形较缓,且多沟,有利于水汽的深入积雪堆积雪线较低;而北坡地形陡峭,沟谷少,积雪不易堆积,雪线较高。
(2)X冰川为该区山谷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碛物,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的变化是逐渐增厚。原因如下:由于冰川受到太阳辐射自上而下的消耗过程中,冰内物质逐渐出露,融化加快,冰碛物出露增多。同时,随着冰川消融,山体两侧基岩裸露区扩大,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开始风化形成的松散物质,并掉落至冰川表面,受本身重力作用不断向低海拔处进行堆积,从而导致冰川表碛物厚度逐渐变厚。
(3)表层冰碛物的厚度对冰川的消融具有两面性,主要体现在对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和对冰川底面的隔热作用上。一方面,当表层冰碛物较薄时,冰碛物的反照率较低,这意味着冰碛物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冰川消融加速。这是因为冰碛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会传递给下覆的冰川,使得冰川温度升高,进而加速冰川融化。另一方面,表层冰碛物对冰川底面具有隔热作用,当表层冰碛物覆盖超过一定厚度时,冰碛物的阻热效应开始显现,即热量向下传递减少,这使得冰川消融速度减缓。这是因为厚厚的冰碛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阻止热量向下传递,从而抑制冰川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