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热力环流——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热力环流原理,在冬季进行以下实验:在教室窗户顶框上粘贴一张纸巾,打开窗户,观察纸巾飘动方向。据此完成1~2小题。
1.打开窗户后教室内外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可以观察到纸巾向教室内飘动的现象
B.吹动纸巾的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垂直方向气压差
C.该实验可以随时进行,不需要考虑天气状况
D.实验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室内外热力差异
河北省青龙县地处燕山山脉山谷之中,常年山谷风现象明显。下图为2010—2022年青龙县气象站关于该地冬、夏两个季节逐时最多风向统计图。据此完成3~5小题。
3.青龙县气象站所在山谷走向大致为( )
A.南北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4.图a、b分别对应的季节及判断理由( )
A.冬、夏 冬季谷风开始早,持续时间长
B.冬、夏 冬季山风结束晚,持续时间短
C.夏、冬 夏季山风结束晚,持续时间短
D.夏、冬 夏季谷风开始早,持续时间长
5.造成冬夏季山谷风持续时间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植被状况 D.人类活动
下图是北半球高空500hpa等高线分布图,其中甲、乙对应的地面分别是丙、丁,如下图所示(a>b>c),读图,据此完成6~7小题。
6.判断地面附近丙处气流的运动状况及天气状况( )
A.辐合上升晴朗 B.辐合上升阴雨
C.下沉辐散晴朗 D.下沉辐散阴雨
7.若图示气压状况是由热力因素导致的,则易形成丁处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
A.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B.夏季白天的内陆湖
C.夏季晴朗白天的城市 D.夏季白天的山坡
广东顺德的清晖园被誉为“岭南晚清四大名园”之一。园区在“筑屋顺前就后,由低而高”的空间布局与“植被疏密有致、水体合理适度”的景观要素配置的共同作用下,改变园内微气候,巧妙地应对了岭南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下图为清晖园布局图。据此完成8~10小题。
8.荷花池东南部乔木较少,推测主要利于( )
A.冬季风通过 B.夏季风进入 C.促进水面蒸发 D.拓宽景观视野
9.夏季的白天,园中平均风速最大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有助于解决园中的通风、遮阳问题的设施是( )
A.荷花池 B.亭榭 C.连廊 D.实体建筑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左图)。右图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地方时为( )
A.5~6时 B.7~8时 C.13~14时 D.16~17时
12.B处锋面性质及其移动方向为( )
A.暖锋 东南 B.暖锋 西北 C.冷锋 东南 D.冷锋 西北
雅江县城(30°N,101°E)位于雅砻江中游南北走向的河谷西侧。2024年3月16日下午该县发生森林火灾,烟尘随高空风飘散到成都上空。下图为该日雅江县城气象要素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9:00-13:00,该县城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升温过程,是因为( )
①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增强
②气压降低,保温作用增强
③位于河谷西侧,气流下沉增温
④太阳高度增大,太阳辐射增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导致烟尘飘散到成都的高空气压状况是( )
A. A B. B C. C D. D
15.读热力环流与等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形成的;图甲中,a处空气_______(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温_______(高于或低于)B地。A、B两点相比,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___,气温日较差小的是_______。
(2)请将甲图中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值按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
(3)乙图所示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_______(白天或夜晚)。
(4)若甲图为城市风环流图,①处为_____(绿地或城市),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_______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冬季室内气温高,气流由地面向上运动,地面形成低压,上空形成高压;室外气温低,空气下沉,地面形成高压,上空形成低压。大气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窗户底部气流由教室外流向教室内,窗户顶部气流由教室内流向教室外,B正确。故选B。
2.答案:D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窗户顶部气流由教室内流向教室外,纸巾粘贴在窗户顶框上,应向教室外飘动,A错误;吹动纸巾的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方向气压差,B错误;不同的天气状况,教室内外气压差异不同,所以该实验需要考虑天气状况,C错误;实验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室内外热力差异引起了热力环流,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据图并结合热力环流的知识可知,夜晚时段是山风,上午日出后2—3小时开始出现谷风,并且随着地面升温风速逐渐加大,午后风速达到最大。然后风速下降,到傍晚平息下来转换为山风。直至第二天早上再转换为谷风。因此气象站测得山风的风向应该是N(北风)。故气象站所在地山在北、谷在南,山谷的走向为东西走向,C正确。故选C。
4.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与图b相比,图a中山风开始晚结束早,持续时间较短,而谷风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较长,B、C错误;夏季日出早,山坡增温早于冬季,故夏季谷风开始早。夏季日落晚,山坡降温晚于冬季,故夏季谷风结束晚。因此夏季谷风持续时间长,D正确,A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冬、夏季昼长不同,导致太阳辐射出现和结束的时间不同,所以山、谷风持续时间不同,A正确;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本题所在区域山谷风是局地环流,B错误;植被状况和人类活动不是影响山谷风持续时间不同的主导因素,C、D错误。故选A。
6.答案: B
解析:材料提及,a>b>c,由材料可知,甲乙在高空,甲处500hpa等压面海拔较高,乙处500hpa等压面海拔较低。则甲为高压中心,乙为低压中心。则甲对应的近地面丙处,为低压中心,所以大气垂直上升,C、D错误;大气垂直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降水,B正确,A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若图示气压状况是由热力因素导致的,丁地大气垂直下沉,必然是受热少的区域。暖流流经的海面增温,大气垂直上升,A错误;湖泊比热容大,白天升温幅度小,温度低,大气垂直下沉,B正确;城市排放热量比郊区多,大气垂直上升,C错误;白天的山坡比同海拔山谷上空升温快,大气沿坡上升,D错误。故选B。
8.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岭南湿热多雨,夏季盛行偏南风,荷花池东南部乔木较少,有利于夏季风进入,可以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B正确;该地冬季为偏北风,荷花池东南部乔木较少,冬季风通过,对改变园内微气候意义不大,A错误;只是荷花池东南部乔木较少,对促进水面蒸发的作用不大,C错误;荷花池东南部位于清晖园南部边缘,乔木较少不具有拓宽景观视野的作用,D错误。故选B。
9.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②位于园区实体建筑之间的通透亭廊,呈东北~西南走向,南部有绿地、荷花池。夏季的白天绿地、荷花池升温慢,②处通透亭廊两侧的实体建筑升温快,与图中其他地点相比,②处通透亭廊形成的热力环流最显著,受其影响,该处近地面风向大致为西南风,又与该地夏季风风向接近,再加上②处两侧实体建筑通道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的狭管效应,使②处平均风速可能最大,B正确。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清晖园中的荷花池有利于通风,但不能解决遮阳问题,A错误;亭榭主要是遮阳,不能解决园中的通风问题,B错误;连廊将庭院内的厅堂、阁舫、亭榭相连,可以解决遮阴、防晒、避雨、通风等问题,C正确;从整体来看,实体建筑不属于解决园中通风、遮阳问题的设施,D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焚风应越过山脉沿山坡下沉,即从山顶吹向山麓(高海拔向低海拔),同时受下沉增温影响,湿度下降,温度上升。因此据左图可知,A观测点若出现焚风,则焚风由山顶吹向A处所在的山麓,应为偏北风。据右图可知,该日7—8时A观测点风向由弱南风转为强北风,且伴有升温、减湿过程,应为焚风出现的时间,B正确。故选B。
12.答案:A
解析:锋面的本质是物理性质(冷暖、干湿)不同的气团相遇形成的过渡带或交界面,其移动方向与势力较强的气团移动方向一致。据图分析,受焚风影响,锋面北侧为暖干气团。受湖泊影响,锋面南侧上空在午后形成冷湿气团。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读右图可知,地方时14:00-18:00,A地以强北风为主,北风南下至B处与湖泊的冷气团相遇,形成锋面,且以偏北风为主导,因此是暖气团占主导,为暖锋,推动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A正确。故选A。
13.答案:B
解析:该月份是3月份,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较小,①错误;气压降低,不会导致气温升高,②错误;由于河谷是南北走向,而县城位于河谷,白天太阳辐射使山坡增温快,山坡上的暖空气上升,谷地冷空气下沉至县城所在河谷西侧,气流下沉过程中空气压缩增温,③正确;从时间上看,雅江县城在101°E,北京时间9:00-13:00时,雅江县的地方时大致为12:00之前,该时段太阳高度确实在增大太阳辐射也在增强,这是导致升温的直接原因之4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
14.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烟尘飘散到成都需要高空风为西南风。西南风是从高压吹向低压的,高空风向向右偏转90°后与等压线平行。所以通过对风向的判断,在给出的选项中,只有A选项(成都高空为低压)符合这一条件,A正确。故选A。
15.答案:(1)下沉;低于;B;B
(2)①>②>④>③
(3)夜晚
(4)绿地;净化、增湿
解析:(1)从甲图可知,A处等压线向上凸出,为高压,说明处空气下沉,其近地面气温低于B地。B地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气流上升,可能会出现降水;B地出现阴雨天气,白天对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所以气温日较差小的是B。
(2)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一般情况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故①、②气压大于③、④,又因为①盛行下沉气流、②处上升气流,故①>②、④处气流流向③处故④>③,因此气压值按由大到小排列为①>②>④>③。
(3)乙图中陆地气流下沉,海洋气流上升,说明近地面温度陆地低于海洋,所示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夜晚。
(4)若甲图为城沛风环流图,由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地面温度较低,应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净化、增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