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构造地貌的形成—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1.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2.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回答小题。
3.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A.山地、背斜 B.山地、向斜 C.盆地、向斜 D.盆地、背斜
4.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 )
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
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
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
④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某研究团队到重庆市中梁山开展地质考察,并绘制了地质剖面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6.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石灰岩一砂岩一泥岩 B.砂岩一石灰岩—泥岩
C.泥岩一石灰岩一砂岩 D.石灰岩—泥岩一砂岩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开展粒子与核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及宇宙学等领域的暗物质探测研究、中微子物理实验研究等一些重大基础性前沿课题的重要研究场所。该实验室位于四川省锦屏山公路隧道中部侧向开挖的山体中,是目前世界上埋藏最深、规模最大的地下实验室。图为实验室所在区域的地质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推断锦屏地下实验室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8.锦屏地下实验室建在山体深处的主要原因( )
A.工程技术水平高 B.交通较为便利
C.屏蔽多数宇宙射线 D.水能资源丰富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震中35.70°N,102.79°E)发生6.2级逆冲型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可能为拉脊山北缘东段,为挤压逆冲型断层(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与重力作用而成)。断裂带东侧的官亭盆地,位于距震中北方约10KM,黄河自西向东穿过,两岸发育河流阶地或新老洪积扇,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宜于发展农业生产。地震中官亭盆地发生地震-滑坡-泥流,属于此次地震Ⅷ(8度)烈度区。据此完成小题。
9.下图中表示挤压逆冲型断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官亭盆地地震烈度为8级,原因可能是( )
①地震震级高且发生在凌晨
②距震中近且震源浅
③人口稠密,房屋建筑质量较差
④地震导致黄河泛滥形成水灾
⑤地震诱发滑坡-泥流等次生灾害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破火山口是指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口由于后期受自然或人工的破坏而成为的不完整的火山口,多数破火山口都是火山喷发之后火山锥下方空虚陷落而形成的。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部分破火山口区面积,该区域由成列环状海底火山喷发而成,其喷发多属小型爆炸,产生的火山灰可以达到4500~9000米的高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火山带的直接成因是(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拉伸
C.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 D.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张裂拉伸
12.与通常的火山口相比,破火山口( )
A.形状规则 B.面积更大 C.锥体更高 D.坡度更陡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湾省基隆市中学生小明暑假期间跟随当地研学团对家乡和周边海域进行了研学活动。下图为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绘制的基隆东部及其附近海域地形剖面和岩层分布图。
(1)指出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及丁处的构造地貌。
(2)简述丙岛屿形成的过程。
(3)简述A地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涟源凹陷位于湖南中部,发育有众多区域性褶皱地貌,泥页岩是含煤碎屑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涟源凹陷泥页岩在向斜区埋深厚度大,而在背斜区埋深很浅甚至被剥蚀。下图为涟源凹陷地质示意图。
(1)说出形成涟源凹陷的主要内力作用,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2)判断从甲地至乙地之间依次经过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涟源凹陷背斜区泥页岩埋深很浅甚至被剥蚀的原因。
1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藏身于页岩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和常规天然气一样,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美国依靠页岩气将走向能源独立,中国页岩气储量高达30万亿立方米以上,居世界第一。我国页岩气储备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下图为“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和我国四川盆地页岩气分布区地质结构图”。
(1)试评价我国页岩气开发条件。
(2)分析与阿巴拉契亚盆地相比,四川盆地开采页岩气会遇到哪些困难?
(3)现有的页岩气开采过程,是将以百万升计的水、沙子和化学药剂通过高压一起注入页岩井下,压裂岩层,使页岩气溢出。分析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该河谷剖面图中显示,河道宽浅,可能位于河流下游,A错误。剖面图中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河流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B正确。乙处侵蚀作用强,可能位于河流的凹岸,C错误。没有流向和所在半球,不能判断右岸侵蚀左岸沉积成沙洲,D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沉积岩层中下面的沉积早,图中背斜构造形成后被侵蚀,有河流形成,②比①形成早,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A错误。③处地层被外力侵蚀,没有断裂,B错误。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变形,C正确。结合洪水线位置可知,甲地洪水期会被淹没,不适合聚落的发展,D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分析,乙处气温高,周围气温低,地貌状况可能是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根据地质构造图,乙处岩层向上搭起,属于背斜构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答案:C
解析:沉积岩的沉积顺序是下面的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所以甲处后沉积,乙处先沉积,①错误。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②正确。上部后沉积,下部先沉积,③错误。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甲处的岩层受力发生弯曲上拱,形成背斜,后受外力侵蚀,形成背斜谷,故地质构造为背斜,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答案:A
解析:根据沉积岩的分布规律,越在下面的年龄越老(或根据背斜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中心老,两翼新),图中石灰岩在最下面,形成最早,之后为砂岩,最后是泥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实验室位于四川省锦屏山公路隧道中部侧向开挖的山体中,开挖隧道位于背斜构造,图中的②是背斜,B正确;①位于断层,地壳不稳定,A错误;③位于向斜,向斜易积水,不能开挖隧道,C错误;④位于山体的边缘,与材料不符,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宇宙射线是高能粒子流会对极为敏感的中微子探测实验造成严重的背景干扰,深埋于地下的实验室利用厚厚的岩石层作为天然屏障,能够有效阻挡来自宇宙空间的宇宙射线从而创造出一个极低辐射背景的环境,这对于捕捉极其微弱的中等信号至关重要,C正确。工程技术水平高、交通较为便利、水能资源丰富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A、B、D错误。故选C。
9.答案:C
解析:材料提及,挤压逆冲型断层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与重力作用而成,四幅图片中,只有丙图符合,C符合题意;甲图岩层只是断裂,没有相对错动,不是断层,A错误;乙图中上盘下降,B错误;丁图中,上盘下盘水平错动,不符合挤压逆冲型断层定义,D错误。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地震中,烈度衡量的是被破坏程度,官亭盆地地震烈度级别高,震源浅(10km),距离震中近(10km)有关,②符合题意;甘肃积石山县“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宜于发展农业生产”,人口稠密,经济水平落后,房屋抗震能力差,③符合题意;“地震中官亭盆地发生地震—滑坡-泥流”,⑤符合题意;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发生的地震,当时为半夜,而C正确,故选C。
11.答案:A
解析:该火山岛位于阿留申群岛,位于北美洲和北太平洋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处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板块的碰撞挤压导致地壳活动频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B
解析:多数破火山口都是火山喷发之后火山锥下方空虚陷落而形成的,因此破火山口的海拔较低,锥体应该更低;其火山口的直径应该更大,且火山口陷落坍塌破坏,火山物质滑落,使火山口面积加大,B正确,C错误;由于是受重力空虚陷落而形成的,一般形成时间较短,具有突发性,故形状不规则,A错误。一般而言海拔越低,其坡度越缓,D错误。故选B。
13.答案:(1)乙处地质构造类型:向斜。丁处构造地貌:海沟。
(2)太平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做相向运动产生挤压;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受挤压作用剧烈抬升,部分地区高出海面,形成岛屿和山地。
(3)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岩层破碎;在外力的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
解析:(1)由图可知,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可知乙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丁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区,且属于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故在丁处形成的构造地貌是海沟。
(2)由图可知,丙岛处在平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的挤压碰撞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得亚欧板块受挤压作用剧烈抬升,部分地区高出海面,形成岛屿和山地。
(3)由图可知,A处的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构造,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
14.答案:(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形成过程: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下,区域岩层发生塑性变形,形成褶皱,而后岩层发生断裂,涟源位于断裂凹陷下降一侧,最终形成低地,即涟源凹陷。
(2)地质构造:向斜一背斜一向斜。判断依据:向斜区泥页岩埋深大,埋深最大区域为向斜槽部,由甲至乙中部泥页岩埋深先增大后减小,为向斜构造;中部出现埋深最小值,故为背斜构造;由中部至乙方向,埋深先增大后减小,是向斜构造。
(3)背斜地势由顶部向两侧倾斜,泥页岩组成物质易流失;背斜因受张力产生裂隙,表层岩层易被侵蚀,导致泥页岩易出露被剥蚀。
解析:(1)涟源凹陷的主要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地震等,这些内力作用共同主导了大陆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地形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地壳运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则为地形变化提供了能量释放的途径。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下,区域岩层发生塑性变形,形成褶皱,而后岩层发生断裂,涟源位于断裂凹陷下降一侧,最终形成低地,即涟源凹陷。
(2)读图可知,从甲地至乙地泥页岩埋深线经历了从低到高又到低的变化趋势,根据泥页岩是含煤碎屑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涟源凹陷泥页岩在向斜区埋深厚度大,而在背斜区埋深很浅甚至被剥蚀。可知向斜区泥页岩埋深大,埋深最大区域为向斜槽部,由甲至乙中部泥页岩埋深先增大后减小,为向斜构造:中部出现埋深最小值,故为背斜构造:由中部至乙方向,埋深先增大后减小,是向斜构造。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背斜地势由顶部向两侧倾斜,存在一定坡度,在外力作用下泥页岩组成物质易流失;同时背斜因受张力产生裂隙,表层岩层易被侵蚀,导致泥页岩易出露被剥蚀。
15.答案:(1)有利条件:①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资源储量有保障;②我国能源消费量大,页岩气市场广阔;③页岩气清洁、高效,污染小,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
不利条件①页岩气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与消费地相距较远,运输成本高;②页岩气分布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③塔里木盆地水资源短缺,制约开采。
(2)①埋藏深;②(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③多断层,地质条件复杂;④四川盆地人口密集,开采活动对社会生活影响较大;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小,开采活动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⑥技术较为落后,开发成本较高。
(3)①大量取水和钻井破坏地表环境,导致生态破坏;②开采过程中,会污染地下水;③随页岩气溢出的可能有含化学药剂的水,污染地表环境。④开采过程中,会污染水资源、土壤。
解析:(1)有利开发条件:由材料可知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资源储量有保障;页岩气清洁、高效、污染小,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结合中国能源状况可知我国能源消费量大,页岩气市场广阔。不利条件:页岩气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与中国主要消费市场--东部地区,相距较远,运输成本高;由图可知页岩气分布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而且塔里木盆地”水资源°短缺,制约开采。
(2)由图中矿井的开采深度可知四川盆地页岩气埋藏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四川盆地地下多断层,地质条件复杂;结合四川盆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可知,该地区人口密集,开采活动对社会生活影响较大;人口数量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小,开采活动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经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开发成本较高。
(3)认真审题,获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百万升计的水”、“化学药剂”注入页岩井,“压裂岩层”,所以可以推断:大量取水和钻井破坏地表环境,导致生态破坏;开采过程中,会污染地下水;随着页岩气溢出的可能有含化学药剂的水,污染地表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