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3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19 20: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河流地貌的发育—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蛇曲,又称河曲,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段。因形成条件不同可分为自由蛇曲和嵌入式蛇曲(蛇曲形成后,地壳抬升,看起来像“嵌入”地面一样)。左图为自由蛇曲景观图,右图为嵌入式蛇曲景观图。完成下题。
1.蛇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 D.冰川堆积
2.与自由蛇曲相比,嵌入式蛇曲( )
A.河道摆动更频繁 B.河岸更缓 C.河水流速更缓慢 D.河谷更深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图“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U”形谷 B.水流平缓 C.河床底部平坦 D.岸壁较陡
4.推断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地壳抬升—固结成岩—流水下蚀
B.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下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流水侧蚀
D.断裂下陷—固结成岩—流水下蚀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袭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某地区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河流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ef段
6.河流袭夺发生后( )
A.ab河段流量变大 B.cd河段流速变快
C.ef河段搬运能力下降 D.cg河段含沙量减少
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顺直河段处于萎缩状况的江心洲(三峡水库以下)平面示意图。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该顺直河段江心洲萎缩速度较快。运用遥感影像定量计算江心洲的面积变化,反映江心洲萎缩或发育过程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据此完成下题。
7.在拍摄和获取长江中下游江心洲遥感影像的最佳时间段时,工作人员吃的应季时令水果是
A.草莓 B.沙糖桔 C.秋梨 D.西瓜
8.该顺直河段江心洲萎缩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冲淤情况表现为( )
A.洲头、洲尾以冲刷为主,洲尾较洲头冲刷严重
B.洲头、洲尾以冲刷为主,洲头较洲尾冲刷严重
C.洲头以冲刷为主,洲尾以淤积为主
D.洲体中间淤积量大
9.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大多数江心洲均呈现面积减少和洲体萎缩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泥沙淤积减少 B.河道宽度变大 C.下游流速加快 D.径流量增大明显
330万年前,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地表起伏小,晋陕黄河段发育了宽广的河谷。随着鄂尔多斯地块抬升,汾渭地堑下陷,晋陕黄河段形成深邃的峡谷。距今25万年时,在外力作用下汉河口以北连通河套古湖,浑河从黄河上游的干流演变为黄河的支流。下图为晋陕黄河地貌示意图。
10.早期晋陕黄河河谷较宽是基于( )
A.断层活动 B.侧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冰川作用
11.晋陕黄河形成深邃的峡谷后,谷深的南北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及成因是( )
A.南段谷深大于北段 南段落差大 B.北段谷深大于南段 北段位于上游
C.南段谷深大于北段 南段支流多 D.北段谷深大于南段 北段河谷狭窄
12.促成汉河口以北连通河套古湖的外力作用可能是( )
A.风化作用 B.岩浆活动 C.风沙作用 D.溯源侵蚀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江心洲是江河中的沙洲,由泥沙不断淤积而成。洪水泛滥时其顶部会被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覆盖,致使其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河流在其上游水库蓄水前后江心洲面积变化情况。
(1)江心洲面积最小的季节是____,说出判断依据____。
(2)描述发育江心洲河段河流地貌的特点。
(3)说出水库蓄水后江心洲的面积变化,并分析成因。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自甘肃进入宁夏,在蜿蜒的峡谷中穿行数十公里,在黑山峡大拐弯处冲刷淤积形成一片狭长的河滩地,南长滩村坐落在此。南长滩村历史悠久,据考证是西夏党项贵族拓跋部为躲避战乱逃难至此,依托黄河的滋养和大山的隔绝生存下来繁衍成村。村中古宅错落,屋舍俨然,宛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源于历史悠久和特殊的生态禀赋,2008年12月南长滩被国家住建部确立为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23年4月,宁夏中卫市成立了南北长滩移民安置、村落规划及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拟计划将南长滩村复制搬迁至沙坡头南岸半岛。下图为“南长滩村景观图”。
(1)分析历史上南长滩村形成的自然条件。
(2)图中村落和农田的布局呈现“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解释布局的合理性。
(3)从政府的角度说明南长滩村搬迁的意义。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情况下,河流流经弯道时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长江下荆江河段多急弯,研究发现,该河段丰水期主流线偏向凸岸一侧,越接近主流线流速越快。受河面宽度及主流偏向影响,该河段存在“凸冲凹淤”的特殊演变过程,尤其是上游三峡工程蓄水拦沙后主流线继续偏移,凸岸侵蚀明显增强,凹岸心滩快速发育。为整治河道,当地在下荆江急弯段修建护岸堤坝工程。下图示意下荆江河段某典型急弯的心滩及护岸堤坝位置。
(1)简要指出下荆江河段发育众多急弯的自然条件。
(2)分析下荆江河段凹岸心滩的成因。
(3)说明三峡工程蓄水后该区域凸岸侵蚀增强的原因。
(4)推测图中护岸工程的修建对河道凹凸岸冲淤状况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河曲地貌是流水侧蚀作用形成的,与风力侵蚀、地壳运动、冰川堆积作用无关,B正确。故选B。
2.答案:D
解析:相较自由蛇曲,嵌入式蛇曲受两岸河床制约,河道摆动小,A错误;读图可知,嵌入式蛇曲河岸更陡,B错误;嵌入式蛇曲多在地势起伏较大地区,河流流速快,下切作用强,河谷更深,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D
解析:“U”形谷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的,该地河谷位于河流上游,受下蚀形成,并非“U”形谷,A错误。该峡谷河段位于上游地区,区域地势起伏大,流水速度快,受流水侵蚀的影响,河床底部起伏较大,并非平坦,区域地壳抬升,加之流水下蚀,岸壁陡峭,D正确,B、C错误。故选D。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其形成与流水下蚀紧密相关,与流水侧蚀关系不大,C错误。该区域受外力作用固结成岩,形成了沉积岩埋藏于地下,之后受地壳抬升,在地壳抬升的背景下,流水下蚀进一步加强,河流深切,形成深切河谷,所以形成过程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下蚀,B正确,A、D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河流裘夺前,被袭夺河流向东北方向;裘夺发生后,因裘夺河水位低,被袭夺河的部分河段流向袭夺河。由图可知,ab段、bc段没有改变流向,依然流向东北方向,A、B错误;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d段,由流向东北转为流向西南,C正确;ef段流向没有发生转变,依然与被裘夺河流流向一致,D错误。故选C。
6.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袭夺部位以上的ab河段补给没有变化,流量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cd段由原来的c流向d,转为由d流向c,因不确定袭夺前后落差的变化,无法确定其流速快慢,B错误;被袭夺后,ef段失去上游河段的流量补给,流量变小,搬运能力下降,C正确;cg段增加了ac和cd段的流量补给,流量变大,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泥沙增多,D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江心洲面积变化减少的实质是每年江心洲洲体的泥沙淤积量小于冲刷量,使得江心洲洲体体积减小,从遥感影像上观测是江心洲面积减少。由于江心洲露出水面的面积受长江水位变化影响,非汛期枯水位时,江心洲面积大,汛期高水位时,江心洲的面积大为减少甚至全部淹没在水下,因此江心洲影像选取以冬季为最优,冬季的应季时令水果是沙糖桔,B正确。故选B。
8.答案:B
解析:图中原边线与新边线分别示意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江心洲的边界,洲头部分两线的间隔较明显,意味着洲头面积减少,原因是受流水侵蚀和河流含沙量减少,洲尾部分两线间隔不明显,因此江心洲洲头受到的冲刷较洲尾严重,B正确,A、C错误;由于水库拦截泥沙,导致洲体中间泥沙淤积减少,且受到流水侵蚀,面积减少,D错误。故选B。
9.答案:A
解析:三峡水库蓄水后,拦截流水,拦截泥沙下泄导致泥沙淤积减少是江心洲萎缩的根本原因,A正确;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下游会出现径流量减少,流速减慢的情况,因而侧蚀减弱,河道不会变宽,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 B
解析:据材料“330万年前,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地表起伏小晋陕黄河段发育了宽广的河谷”可知,早期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且长时间基本不发生变化,地块内地形较平坦开阔受此影响晋陕黄河流速缓慢,导致河流外力作用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道不断拓宽,形成宽广的河谷。因此早期晋陕黄河河谷较宽是基于侧蚀作用.与断层活动、沉积作用和冰川作用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 A
解析:与北段相比,南段临近号除多斯地块与汾渭地堑交界河流落差更大,下切更强。同时南段附近的汾渭地堑出现多次下陷,导致河流下切次数更多而进一步加深河谷。沿途支流汇入.使南段河流水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更强。因此南段河谷深度大于北段。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汉河口以北支流溯源侵蚀.切穿与河套古湖的分水岭,后古湖湖水下泄形成河道,使晋陕黄河往西北方向延长,因此促成汉河口以北连通河套古湖的外力作用可能是溯源侵蚀。D正确;风化作用、岩浆活动和风沙作用均不能使河流延长.与河套古湖贯通,A、B、C错误。故选D。
13.答案:(1)夏季 依据:该江心洲位于我国南方,夏季降水多,水位升高,江心洲面积最小。
(2)河谷通常较为宽阔;河道较为平坦,落差小;河床较浅;河道有分叉等。
(3)变化:江心洲面积减小(萎缩);成因:水库蓄水后,水库拦截了上游来沙,泥沙量减少;水库泄洪时的清水会对河道起到冲刷作用,使得江心洲面积萎缩。
解析:(1)读题干可知,该地区是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河流流量大,水位高,江心洲面积最小。
(2)心滩形成后,心滩两侧环流作用更强。由于心滩的规模比浅滩大,对水流的阻力也显著增大,所以洪水流过心滩表面时,由于流速明显减小,使大量较细的泥沙在心滩表面沉积下来,心滩的高度也随之淤高,逐渐地高出年平均水位,便形成江心洲。发育江心洲河段河流地貌的特点往往是较为宽阔,水流比较缓慢;河道比较平坦,落差小,泥沙容易淤积;河床较浅,泥沙容易出露;河道有分叉,对中间的江心洲冲刷较小等。
(3)水库蓄水后江心洲面积减小。原因是:在上游水库蓄水后,一方面,水库起到拦截上游来沙的作用,另一方面,水库蓄水后导致原水库位置水位与库下河道水位之间落差增大,正常下泄库容时,其清水会对中下游河道起到冲刷作用,因此,拦截泥沙下泄、清水冲刷中下游河道是江心洲萎缩的根本原因。
14.答案:(1)背山面水,地理位置封闭(或隐蔽、隔绝),(可躲避战乱)安全性好;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地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临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
(2)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3)便于集中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节省政府财政支出;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文化旅游融合,促进旅游业发展。
解析:(1)据材料可知,南长滩村历史悠久,据考证是西夏党项贵族拓跋部为躲避战乱逃难至此;据图可知,该村落背山面朝黄河,依托黄河的滋养和大山的隔绝生存下来繁衍成村,地理位置封闭,三面环水,有利于防御,安全性好;位于河流的凸岸,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地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背山面水,临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
(2)据图可知,村落和农田的布局呈现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夏季降水较多,高宅可以避洪水,低田利于引水灌溉,形成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3)据材料可知,宁夏中卫市成立了南北长滩移民安置、村落规划及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拟计划将南长滩村复制搬迁至沙坡头南岸半岛,便于集中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节省政府财政支出;新迁入地基础设施完善,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搬迁后,减少人为破坏,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知名度高,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文化旅游融合,促进旅游业发展。
15.答案:(1)地形平坦;下游洞庭湖湖水顶托;河岸多松散沉积物;丰水期河流流量大。
(2)丰水期主流偏向凸岸,凹岸附近流速较慢;弯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河水挟带(来自上游或凸岸的)泥沙在凹岸堆积,形成心滩。
(3)三峡工程拦沙,该河段泥沙来源减少;三峡工程蓄水后,该区域枯水期缩短且最低水位上升,凸岸堆积减弱;凹岸心滩扩大,主流线继续向凸岸偏移,凸岸侵蚀增强。
(4)护岸工程主要位于凹岸,修建护岸工程后,凹岸抗侵蚀能力增强,凹岸淤积增强;减缓了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利于河道“凸冲凹淤”的持续。
解析:(1)河流某河段发育众多急弯说明河曲发育,河曲发育与河流流量、地形、环流作用、河岸物质组成等有关。下荆江河段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河流以侧蚀和沉积作用为主,在疏松泥沙河岸地区多松散沉积物.侧蚀作用更加明显.河流横向环流作用明显,形成一系列河曲;此外。下荆江河段在枯水期有洞庭湖来水补给顶托,丰水期径流量大河流的侧蚀和横向环流作用更加明显,所以形成众多的急弯。
(2)凹岸心滩的形成是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的结果。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河水通过弯道时,河道变宽且丰水期主流线偏向凸岸一侧,越接近主流线流速越快,而凹岸附近流速较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心滩。
(3)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蓄水的同时也拦截了部分泥沙,导致下游沉积物减少;三峡水库蓄水后可以对下游河流径流量起到蓄洪补枯的作用,下游枯水期缩短且最低水位上升(水量增大),凸岸堆积减弱此外,凹岸心滩扩大,主流线继续向凸岸偏移,凸岸侵蚀增强。
(4)读图可知,护岸工程主要位于凹岸,凹岸易遭受流水侵蚀,因此构建护岸工程能增强凹岸的抗侵蚀能力,促进凹岸淤积;同时减缓了丰水期河道裁弯取直,则利于河道“凸冲凹淤”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