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气压带和风带—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其位置变化对白令海海冰范围有重要影响。当其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东侧时(图1)有利于海冰向外扩张。图2示意1979~2021年白令海融冰开始日、结冰开始日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当低压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东侧时有利于海冰向外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风向 B.降水 C.光照 D.洋流
2.1985年以来白令海( )
A.结冰开始日提前 B.融冰开始日延后
C.结冰期逐年缩短 D.海水的盐度下降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世界局部近地面季风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地区( )
A.①地1月盛行东北季风,7月盛行西南季风
B.①地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②地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
C.②地夏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D.②地若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则易发生洪涝灾害
4.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①地高温多雨 B.②地寒冷干燥
C.③地形成高压中心 D.①地受高压影响
下图为北半球大气环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③⑤三处气压带形成的因素中是动力因素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③ C.③ D.③⑤
6.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太平洋上形成低压
C.南亚盛行西南风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7.下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水平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8.图中②代表的风带是(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
9.图中③气压带气流运动方向及天气为( )
A.向下阴雨 B.向下晴朗 C.向上阴雨 D.向上晴朗
10.图中①③⑤⑦气压带是受热上升引起的是( )
A.① B.③ C.⑤ D.⑦
我国夏季雨带一般位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长江流域梅雨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强弱密切相关。2020年的梅雨自6月初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降雨量大被称为“暴力梅”。下图分别为近几十年长江流域入梅时间次数统计图和2020年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逐日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分析2020年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 )
①持续向北移动
②与多年平均相比,6月初偏北
③波动向北移动
④与多年平均相比,7月初偏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据图文分析推测2020年天津地区雨季开始的时间是( )
A.6月下旬 B.7月上旬 C.7月下旬 D.8月上旬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存在以及对全球不同区域的控制时间直接影响着区域的气候。下列左图为地球上某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右图示意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区域的控制时间。
(1)判断左图所在的半球及其所处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比较图中a、c两种气候降水特征的差异,并简述原因。
(3)指出在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周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卡奔塔利亚湾有著名的“牵牛花云”景观。“牵牛花云”形成于海上,呈有序线状排列,在早晨伴随着朝霞逐渐向陆地移动,上午到达陆地上空。在伯克敦的观测表明,干季少见“牵牛花云”登陆的现象,下面左图示意常出现“牵牛花云”现象的地理位置,右图为“牵牛花云”景观。
(1)简析“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
(2)结合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状况,分别指出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干、湿季盛行风,并说明成因。
(3)分析干季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现象的原因。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东亚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该地区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该地区夏季风建立的早晚,与东亚和西太平洋热力转换的早晚在时间上较为一致。东亚与西太平洋盐力交换早,则夏季风建立时间早,撤退时间晚,夏季风持续时间长。青越高原对东亚与西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有巨大影响。夏季青藏高原温度升高产生大范围的加热作用,深刻改变东亚地区的季风环流。
材料二:
材料三:
(1)指出东亚夏季风建立与撤退的时间(侯:五天为一候)并说明原因。
(2)分别说明近年来,青藏高原夏季大幅度升温及升温幅度波动较大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3)若某年度青藏地区夏季气温大幅度升高,推测该年度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变化趋势及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低压中心气流辐合,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水平方向来看,低压中心西侧为偏北风,东侧为偏南风,偏北风势力强,有利于北侧白令海海冰向南移动,即有利于白令海北部的海冰向南扩展,A正确,与降水、光照、洋流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读左图可知,实线是结冰日期,虚线是第一年的融冰日期。结冰日期整体延后了,融冰日期(次年)整体提前了,结冰期-融冰日期-结冰日期,结冰期变短,但是波动不是逐年缩短,A、B、C错误;由于结冰期缩短,海冰融化更明显,而海冰融化后是淡水,会稀释海水中的盐分,导致海水盐度下降,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夏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密切相关,C正确;南亚(②地)若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则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降水量大,易发生洪涝灾害,D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③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位于南半球,当地夏季时,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因此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冬季时,①地受冬季风影响,低温少雨,A错误;②地位于热带地区,北半球冬季时②地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少,但气温较高,不具有寒冷特征,日错误:南半球夏季时,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且③地夏季大陆比海洋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高,空气上升,因此③地形成低气压中心,B、C错误,D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纬度分布可知,①③⑤分别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其中赤道低压带为热力因素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为动力因素形成,D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图中⑤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当其被切断时,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北半球为冬季,北京盛行西北风,A错误;副极地低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B正确;南亚盛行东北季风,C错误;台风影响东南沿海的时间为夏秋季节,D错误。故选B。
7.答案:A
解析:结合三圈环流的分布等基础知识可知: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所以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北向南排序为②①③④,A正确。故选A。
8.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根据箭头指向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①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③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②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为东北信风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答案:B
解析:图中③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0.答案:A
解析:图中①为赤道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上升引起的,A正确。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B错误;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来自高纬的冷气流与来自低纬的暖气流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形成的,C错误;⑦为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D错误。故选A。
11.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读图可知,2020年高压脊线波动北移,①错误,③正确;6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与多年平均位置相比偏北,“入梅”时间早,②正确;7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脊线较常年偏南,雨带控制江淮地区的时间长,导致梅雨季节长,④错误;C正确,故选C。
1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纬度在40°N,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以北5—8个纬度,北京及周边地区雨季开始的时间为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于32—35°N附近时,读图可知,7月31日,脊线达到32°N,8月继续向北移动,能达到该纬度,因此2020年北京及周边地区雨季开始的时间是8月上旬,D正确。故选D。
13.答案:(1)半球及季节:北半球夏季。理由:图示乙风带吹西南风,丙风带吹东北风,符合北半球风带的分布特征,且气压带均移至偏北位置,应处于北半球夏季。
(2)差异:a气候全年降水丰富,c气候全年干旱少雨。
原因:a气候所在地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气流上升,盛行对流雨,而c气候所在地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热天气。
(3)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空间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解析:(1)结合左图风带风向向右偏移的现象,可以判断出为北半球风带气压带示意图;再根据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气压带均移至偏北位置,应处于北半球夏季。
(2)结合右图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区域的控制时间所示,a气候所在地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气流上升,盛行对流雨,全年降水丰沛;c气候所在地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热天气,全年干旱少雨。
(3)甲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风带为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4.答案:(1)不再接受海面水汽蒸发补给,逐渐变干;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气团登陆后逐渐增温。
(2)干季——东南信风。干季为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来自内陆的东南信风控制;气流来自陆地,性质干热。湿季——西北季风。湿季为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气流来自低纬海洋,性质暖湿。
(3)干季,盛行来自陆地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空气水汽不易凝结成云;受东南信风(偏南风)控制,风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不一致。
解析:(1)气团性质主要指冷暖、干湿。依据题干条件,“牵牛花云”形成于海洋,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不再接受海面水汽蒸发补给,将逐渐变干;“牵牛花云”早晨形成于海洋上,上午到达陆地上空,白天上午陆地温度比清晨的海洋高,气团登陆后逐渐增温,温度升高,蒸发强,气团变干变暖,势力不断减弱。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关。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为南半球的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气流来自内陆,较为干燥,干热少雨;湿季时,为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季风,西北风从低纬度的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水汽,温暖湿润。故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干季盛行东南信风,湿季盛行西北季风。
(3)由上题可知,干季时,该地盛行来自内陆地区的东南信风,由于气流干燥,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水汽不易凝结,无法形成“牵牛花云”;此外,干季时,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风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不一致(基本相反),难以形成“牵牛花云”。
15.答案:(1)东亚夏季风建立时间约为第17侯前后,撤退时间约为第54侯前后。原因:东亚季风建立的早晚与东亚和西太平洋热力转换的早晚在时间上较为一致。陆地作为大气热源在17侯由负值转为正值,西太平洋地区相反,形成陆地热海洋冷,夏季风建立。54侯前后海洋为正值,陆地转为负值,东亚和西太平洋热力转换完成,夏季风撤退。
(2)夏季青藏高原大幅升温加大东亚与西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值,有利于夏季风的形成;夏季青藏高原上受近地面“热源”的影响,近地面受热增温快,形成热低压,热低压的吸引,使周围低海拔地区空气补充过来,夏季风势力总体增强。升温幅度波动大,使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增强。
(3)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变多,可能出现北涝南旱现象。
原因:夏季气温大幅度升高,东亚与西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值变大,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增加有促进作用,降水量增多;东亚地区的近地面大气上升运动较平均状态偏强,对流增强有利降水;夏季风势力增强,雨带北移速度加快,可能形成北涝南旱现象。
解析:(1)由材料可知,东亚与西太平洋热力转换早,则夏季风建立时间早,撤退时间晚,夏季风持续时间长,读材料二的图可知,东亚地区多年大气热源逐侯变化在17侯到54侯之间,含高原的东亚地区热量大于西太平洋地区,故东亚夏季风建立时间约为第17侯前后,撤退时间约为第54侯前后。原因是东亚季风建立的早晚与东亚和西太平洋热力转换的早晚在时间上较为一致。读图可知,陆地作为大气热源在17侯由负值转为正值,西太平洋地区相反,东亚地区的气温高于西太平洋地区,形成陆地热海洋冷,海洋形成高压,陆地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夏季风建立,54侯前后海洋为正值,陆地转为负值,东亚和西太平洋热力转换完成,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洋形成低压,陆地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撤退。
(2)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青藏高原大幅升温(形成热低压)加大东亚与西太平洋(夏季海洋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海陆热力差值,加强海陆间的气压差,有利于夏季风的形成:夏季气温较高,青藏高原上受近地面“热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强烈增温)的影响,近地面受热增温快,气流上升形成热低压,受热低压的吸引,使周围低海拔地区空气补充过来,夏季风势力总体增强;由于高原地区升温幅度波动大,气温差的变化大,使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增强。
(3)由上题已知,青藏地区夏季气温大幅度升高,形成热低压,与东亚与西太平洋(夏季海洋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海陆热力差值变大,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夏季风增强,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量增多;气温升高使得东亚地区的近地面大气上升运动较平均状态偏强,对流运动增强,降水增多;夏季气温大幅度升高,使得夏季风势力增强,雨带北移速度加快,在南方停留时间短,在北方停留时间长,可能形成北涝南旱现象故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变化趋势是降水变多,可能出现北涝南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