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的最后一课。中国近代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的过程,本课的文化教育事业作为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之一,包含了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内容之间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其中,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并且中间有些内容与学生的其它学科或与学习生活相关,授课时注重与生活联系,注重学科知识的迁移,帮助重点内容的突破。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利用剧照、图片、绘画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通过对文艺作品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
【教学难点】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北京大学图》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
学生:洋务运动期间创办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戊戌变法期间建立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走进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
(设计意图)从当今著名的高等学府说起,通过人人心之向往的大学切入主题,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回顾北京大学的沿革,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
1.新式学校的创办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列举近代中国兴办的新式学校?
学生:完成表格。
过渡:在新式学堂内,学生学习那些学科的知识呢?一起来看材料。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时期,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只限于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教师:对比两则材料,思考新式教育新在哪里?
学生:科目丰富,切合实际
过渡:材料中提到的科举制度,到了当下,仍然继续实行吗?
2.科举制度的废除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下所学知识,思考中国科举制度的变迁。
学生:隋朝(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度创立;在唐朝得到完善,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演变为八股取士,到1905年正式废除。
教师: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废除。
过渡:那么科举制度是如何逐步被废除的呢?
学生:
①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②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③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教师: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新式学堂的创办和科举制的废除说明中国的教育逐步迈入近代化。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主要讲解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近代不同时期各自创办了那些新式学校,然后通过出示新式学校和传统学校的课程和课时设置,对比新旧教育的区别,得出新式教育的“科目丰富,切合实际”的特点,继而引出教育中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的发展,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思考科举制度的变迁,然后讲解科举制度废除的标志、过程及影响。复习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事物。
过渡:清政府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艰难迈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中国近代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此基础上,中国近代的新闻出版业在文化担当的路上发展着。它们的情况如何呢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投向新闻出版业。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 我国近代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概况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
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
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东方杂志》《新青年》《生活》
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新华书店
2. 新式报刊
教师: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中文报刊中,1872年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除《申报》外,民国时期还有哪些著名报纸?
学生: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展示图片:
教师:除了报纸外,杂志也是宣传的主阵地。出示《民国刊物图》,思考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有哪些?
展示图片:
学生: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教师:其中《新青年》得到了毛泽东的盛赞。他说道:“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过渡:报纸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出版业在中国的发展。
3.出版机构
教师:出示图片,设问你知道这些书籍来自什么出版机构吗?
学生:商务印书馆。
教师: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除此之外,民国时期还有哪些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
学生: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总体上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业的概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后通过设置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演示“【历史地图】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动画,直观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业发展的知识点。
过渡:出版机构经常刊登著名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如《新青年》曾刊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成就。
三、文学艺术的成就
1. 文学的成就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20世纪初以后,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
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文学上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著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2. 美术的成就
教师:请列举20世纪初以后,中国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
学生:齐白石和徐悲鸿。
教师:齐白石擅画花鸟草虫,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徐悲鸿有哪些代表作?
学生:《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
展示图片:
过渡:同学们,在艺术领域里,除了徐悲鸿用手中的画笔来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外,还有音乐领域里的聂耳和冼星海,他们用歌声来激励人们的斗志,勉励中国人民战胜困难。
3. 音乐的成就
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同学们思考音乐家创作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什么时代背景?
展示图片:
学生:抗日战争。
过渡:当音乐与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时产生了一种综合性艺术,那便是歌剧。歌剧被搬上荧幕,便成了电影。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歌曲:《毕业歌》”视频,直观感受歌曲:《毕业歌》的知识点。
4. 电影的成就
教师:什么时候电影传入中国呢?
学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教师:第一部无声电影和第一部有声电影分别是?
学生:《定军山》、《歌女红牡丹》。
展示图片:
教师:当时著名的电影明星有赵丹、周璇等,他们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涉及到文学成就、美术成就、音乐成就、电影成就。通过列表的形式让学生对主要的文学家及其作品有所了解,并重点介绍鲁迅及其作品;讲述艺术成就时,通过美术作品、电影作品等图片的展示,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通过《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的欣赏,给学生听觉上的刺激。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投入,使得教师建构的情境被强化,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
【本课小结】
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涌入和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走到了尽头;一批有远见卓识的文学家、艺术家,为了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用激情呼唤着时代的变革;新闻媒体用报纸、杂志、书籍等工具来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