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雾在哪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雾在哪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23: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课《雾在哪里》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该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雾在不同场景中的神奇变化,展现了雾的淘气与神秘。教材通过雾这一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通过雾的“说”与“做”,以及由此带来的景色变化,构建了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这种先写雾说的话,再写雾的行为,最后写景色变化的写法,不仅让学生易于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课文中的生字词丰富,如“论、切、散、岸、街、梁”等,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和书写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感受雾的神奇与变化,同时注重生字词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和书写能力。此外,还应通过拓展想象和创作表达等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听故事、看图画,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雾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具体来说,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能会对雾的神奇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也可能在理解雾的行为与景色变化之间的关系时感到困惑。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直观的图片展示以及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雾相关的小故事或画作,以此来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此外,针对部分学生在生字词学习上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巩固,如生字卡片、书写练习等,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思。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生字词与课文内容相结合,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来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雾的神奇与变化带来的美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雾的变化过程。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编写与雾相关的小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雾的神奇与美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写与雾相关的小故事。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5分钟) 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教师手持一张清晨或雨后雾蒙蒙的图片,缓缓步入教室,同时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清晨,当你轻轻拉开窗帘,发现外面的世界变得模糊而神秘,白茫茫的一片,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轻柔的纱幔轻轻覆盖。这样的景象,你们见过吗?它是什么呢?” 引导回答:等待片刻后,邀请学生睁开眼睛并分享自己的想象或实际经历。 “对,这就是雾。今天,我们就将一起走进一个与雾紧密相连的奇妙故事——《雾在哪里》。” 介绍雾的形成:利用简单的语言,结合图片或动画,向学生简要介绍雾的形成原理。 “雾是大自然的一位魔法师,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时,它们就会手拉手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了我们眼前这片朦胧的雾景。” 板书课题与识字:在黑板上书写课题《雾在哪里》,并指导学生识记“雾”字。 “看,这个‘雾’字多有趣啊!左边是雨,就像天空在哭泣时落下的泪水;右边是务,就像这些小水珠在忙碌地工作,汇聚成了我们眼前的雾。同学们,你们能记住这个字吗?” 学生活动: 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关于雾的见闻或感受。 认真听讲,观看图片或动画,理解雾的形成过程。 观察并尝试记忆“雾”字的写法。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雾吗?它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我见过,雾让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模糊糊的,好像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0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任务:分发课文,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用我们的小手指着字,轻声地读一读课文《雾在哪里》。注意哦,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集中识字: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散步、淘气、海岸、于是、变暗、桥梁、甚至、躲藏、一切、消失、房屋、街道……”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个别读,教师适时纠正并强调发音要点。 “雾、淘、于、暗、岸、街、梁、甚、至、切、躲、失……” 学生活动: 轻声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句子通顺。 跟读词语和生字,注意发音准确,积极举手尝试个别读。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请大家跟我读这个词语——散步。”
学生:“散步。”(全班跟读) 三、精读课文,初步感受雾的淘气(15分钟) (一)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雾的淘气(5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雾在哪里以及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小声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雾都去了哪些地方?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引导找出雾去过的地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谁能告诉大家,雾去过哪些地方?” 识记“岸”字:结合“海岸”一词,引导学生识记“岸”字,并讲解其字形含义。 “海岸的‘岸’字,右边是‘干’,就像水干了露出岸来一样。谁能来记一记这个字?” 感受雾的淘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雾的印象。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雾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识记“淘”字:结合“淘气”一词,采用趣味记忆法帮助学生识记“淘”字。 “淘气的‘淘’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陶的一半,就像水在玩泥巴一样淘气。大家记住了吗?” 学生活动: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简单标记。 举手回答雾去过的地方,分享对雾的印象。 识记“岸”和“淘”字,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字形含义。 (二)深入段落,体验雾的奇妙之旅(10分钟) 教师活动: 引导深入阅读: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雾去过很多地方,那么它在这些地方都做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课文中的几个精彩段落。” 学习第三自然段: 情境再现:通过图片或简短的动画展示雾笼罩海面的场景。 问题引导:“当雾飞到海上时,发生了什么?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述雾行为的句子和海面变化的句子。” 合作朗读:教师提议进行分角色朗读,教师读旁白,学生分别扮演雾和海面变化的角色,增强情感体验。 感受表达:“读完这一段,你们觉得雾的心情是怎样的?它给海面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识记生字词: 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示并强调段落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暗”、“藏”等,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并记忆。 学生活动: 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键句子并做好标记。 参与合作朗读,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表达雾和海面变化的情感。 分享自己对雾心情和海面变化的感受。 识记并尝试运用新学的生字词。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当雾飞到海上时,它是怎么做的?”
学生:“雾把大海藏了起来。” 教师:“那么海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三)总结提升,初步感受雾的淘气与神奇(5分钟) 教师活动: 总结归纳:“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雾不仅淘气,还喜欢到处旅行,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带来奇妙的变化。它就像一位魔法师,让周围的世界变得既神秘又美丽。” 情感升华:“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被雾的这种淘气与神奇所吸引呢?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和兴奋,继续探索雾的更多秘密吧!” 学生活动: 回顾并总结雾的特点和带来的变化。 表达自己对雾的感受和兴趣。 四、拓展延伸,激发想象(10分钟) 教师活动: 创意写作:“同学们,雾不仅去了海上,还去了很多其他地方,比如森林、城市、公园等。现在,让我们发挥想象力,想象雾来到了你最喜欢的地方,它会怎么做?那里又会发生哪些奇妙的变化呢?请拿起笔,写一段小短文或者画一幅画,展现你想象中的场景。” 分享交流:“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的作品。可以是朗读你写的小短文,也可以是展示你画的画,并讲述一下雾在你的想象中是如何表现的。” 鼓励表扬:“每位同学的想象都非常丰富,你们笔下的雾都充满了魔法和神奇。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份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进行创意写作或绘画。 勇敢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聆听他人的分享,给予掌声和鼓励。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愿意先来分享你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你的雾之世界。” 学生:“我画的是雾笼罩的森林,树木都变得隐隐约约,好像森林里藏着许多秘密。小动物们都躲了起来,只听到远处传来的鸟鸣声。” 教师:“哇,你的画真是充满了神秘感!雾中的森林确实让人想要一探究竟。谢谢你的分享!”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活动: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雾在哪里》这篇课文,感受了雾的淘气与神奇。通过朗读、识字、合作朗读和创意写作等活动,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和好奇心,去探索更多的知识和奥秘。”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雾,记录下你看到的景象和感受,并尝试用几句话或一幅画来描述它。” “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思考雾还去了哪些地方,又带来了哪些变化。准备在下节课上与大家分享。” 结束语: “同学们,雾的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想象,就能发现更多的美好和奇迹。期待大家在下节课上的精彩表现!现在,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5分钟) 教师活动: 生字复习:教师手持生字卡片,逐一展示“论、切、散、岸、街、梁”等字,请学生快速认读并尝试口头组词,以检验学生的记忆情况。 情境回顾:利用PPT展示上节课学习的雾在城市上空和岸边变化的图片或动画,引导学生简短复述雾的淘气行为,如“雾把城市藏了起来,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提问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能感受到雾的什么特点呢?它为什么会让城市变得如此神秘?” 学生活动: 认读生字卡片,积极参与口头组词活动。 观看图片或动画,回忆并复述雾的变化过程。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雾特点的理解。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雾在城市上空做了什么?”
学生:“雾把城市藏了起来,让一切都变得看不见了。” 二、精读课文,深入剖析(15分钟) (一)继续分析雾的神奇变化(10分钟) 教师活动: 引导深入:引导学生继续阅读第七至九自然段,关注雾在更广阔范围内的变化,如田野、森林等。 提问讨论:“雾在田野和森林里又是如何施展它的魔法的?这些变化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情感朗读: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特别是要读出雾在不同场景中的不同情感,如淘气、得意等。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课文,找出雾在田野和森林中的变化细节。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雾变化的感受和理解。 参与分角色朗读,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表达雾的情感。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雾在森林里做了什么,让你印象最深刻?”
学生:“雾把森林笼罩得严严实实,连小动物都找不到了,我感觉好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迷宫。” (二)深化理解雾的特点(5分钟) 教师活动: 总结特点:引导学生总结雾的更多特点,如“无处不在”、“变幻莫测”等,并鼓励学生用课文中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拓展思维:“除了我们课文中学到的,你们还知道雾有哪些其他的特点或作用吗?” 学生活动: 思考并总结雾的特点,用课文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分享自己课外了解的关于雾的知识,拓宽视野。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能用一句话总结雾的最大特点?”
学生:“雾的最大特点就是它能让一切变得模糊,创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三、拓展延伸,创意表达(15分钟) (一)雾的旅行日记(10分钟) 教师活动: 创意启发:“如果雾是一位旅行家,它会记录下自己到过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为雾写一篇‘旅行日记’。” 写作指导:提供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点,如时间、地点、事件、感受等,鼓励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 学生活动: 构思雾的旅行路线和经历,准备写作材料。 动手写作,记录雾的“旅行日记”。 (二)分享与评价(5分钟) 教师活动: 分享环节: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雾的旅行日记”,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互动评价:引导学生从内容创意、语言表达、情感投入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正面鼓励和建设性建议。 学生活动: 勇敢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接受同学的评价。 认真倾听他人的分享,学习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朗读日记):“今天,雾来到了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它轻轻地抚摸着每一座房屋,让村庄变得如梦似幻。村民们惊讶地走出家门,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教师:“你的日记写得真美,把雾的淘气与神秘都表现出来了。其他同学有什么想说的吗?” 其他学生:“我觉得他的语言很生动,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被雾笼罩的小村庄。我也想试试写这样的日记。”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活动: 情感升华:“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跟随雾的脚步,走进了它神秘而多变的世界。雾不仅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朦胧而美丽,更激发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力。希望大家能像雾一样,保持一颗好奇和探索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知识梳理:“回顾本课,我们不仅复习了生字词,还深入探讨了雾的神奇变化和特点。大家记得雾的哪些特点吗?对,淘气、神奇、无处不在、变幻莫测……这些都是雾独有的魅力。” 作业布置:“为了巩固今天所学,也为了继续培养大家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我给大家布置两个作业。第一,请大家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雾的旅行日记’,可以加入更多的细节和感受,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第二,观察自己生活中的雾天,记录下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然后写一篇短文或画一幅画,下周课堂上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雾天故事或画作。” 学生活动: 认真听取教师的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思考并记录下作业要求,准备回家完成。 五、课后实践与反馈(课外时间) 学生活动: 完善“雾的旅行日记”:学生回家后,根据课堂上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雾的旅行日记”。他们可能会添加更多的细节描述,如雾的颜色变化、触感、气味,或是雾中的声音(如远处的钟声、鸟鸣在雾中变得模糊而悠远),以及自己在雾中的情感体验和想象。 观察并记录雾天: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学生留意并观察生活中的雾天。他们可能会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分,到户外去感受雾的轻拂,记录下自己亲眼所见的景象,如远处的山峦在雾中若隐若现,街道两旁的路灯在雾中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或是行人在雾中缓缓行走的身影。同时,他们也会记录下自己的听觉感受,如雾中的寂静或是偶尔传来的脚步声、车流声,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雾天的观察活动,共同探索雾的奥秘,增进亲子关系。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观察雾,提出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如“你觉得雾像什么?”“在雾中行走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等。 六、课堂分享与交流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雾的脚步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并布置了两个作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享大家的成果,看看谁的‘雾的旅行日记’最生动有趣,谁的雾天观察记录最细腻感人。” 分享环节: 首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或展示自己的“雾的旅行日记”,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 接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雾天观察记录,可以是短文、画作或照片加简短说明的形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雾天的景象和感受,让其他同学也能感受到那份朦胧而神秘的美。 互动评价: 引导学生从创意性、观察细致度、语言表达或画面表现力等方面对分享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正面鼓励和建设性建议。 教师可以适时总结学生的分享内容,提炼出共同点和亮点,加深学生对雾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活动: 积极参与课堂分享,勇敢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认真倾听他人的分享,学习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 积极参与评价环节,为同学的作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分享与交流,我们不仅看到了大家丰富多彩的‘雾的旅行日记’和雾天观察记录,更感受到了大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创作的热情。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这份好奇心和创造力,用你们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用你们的笔和画去记录那些难忘的时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自然和生活的奥秘。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学生回应:“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