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达成,西藏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新中国全境解放
C.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2.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 )
A.彭德怀 B.林彪 C.刘伯承 D.聂荣臻
3.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土地改革的开展 D.“一五”计划的实施
4.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制约,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实行了( )
A.赎买政策 B.农业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手工业合作化
5.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标志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信息,该会议是( )
时间:1956年 地点:北京 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中共八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1977年12月,李先念在某次会议上说:““文化大革命”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基于这一历史教训,党和国家应坚持( )
A.科教兴国战略 B.民主集中制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依法治国
8.如图是《人民日报》刊登的毛泽东题词,雷锋精神影响、教育了中国几代人。雷锋被誉为( )
A.党的好干部 B.“铁人” C.“两弹元勋” D.解放军好战士
9.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其核心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0.1979年安徽凤阳县流行的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
11.某位同学依据其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应该是( )
A.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B.国家实行的“一五”计划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2.中共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其目标是( )
A.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完善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曲描写的是( )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设立经济特区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4.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是(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一带一路”建设
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思想解放 B.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C.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 D.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1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中共中央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违法案件,这主要体现了党中央(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7.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学习小组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这组图片的主题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1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有关“人民军队建设”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 )
A.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300多架
C.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D.2017年,朱日和阅兵,体现了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新局面
19.1949年,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据此,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
A.多层次外交 B.不结盟的外交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全方位外交
20.“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大智慧。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巧妙运用这一智慧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不结盟”政策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1.如图是1971年10月,多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欢呼庆祝的场景。与此相关的是(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22.“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巩固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重视国际合作。”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A.“一边倒” B.只与周边国家交往
C.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开展全方位外交
23.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直接推动了我国( )
A.文化事业的发展 B.教育事业的发展 C.经济水平的提升 D.统一大业的进程
24.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人们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25.“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它表明( )
A.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中国经济居世界首位
C.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二、材料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国大典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
材料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抗美援朝精神”的涵义是什么?举出两位“最可爱的人”的杰出代表。
材料三: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是新中国政权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同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根据材料三、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为以上材料及问题拟定一个主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确定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具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什么?该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建设”的认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梦”是什么?
材料二:小岗破冰,深圳探路,浦东闯关,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海南弄潮……一次次观念裂变、一轮轮探索突破、一场场攻坚克难,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摘编自钟华论《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走出一条富民之路、强国之路”得益于我们党的什么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中国道路”?这一道路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
29.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10月22日)
材料二:
材料三: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时间 事件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1992年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2005年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
2008年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2015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材料四: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祖国统一”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但台湾及部分岛屿等尚未解放,新中国全境解放的表述有误,排除B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A项正确;林彪、刘伯承、聂荣臻都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排除BCD项。故选A项。
3.答案:D
解析:观察图示可知,1953—1957年,中国钢、原油和煤产量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一五”计划时期,“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故钢、原油和煤产量剧增,D项正确;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不是1953年后重工业发展的原因,排除A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不是1953年后重工业剧增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1950—1952年,我国实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与题干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制约,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土地改革后,农业分散经营,缺乏工具、牲畜,影响农业发展,国家从1953年起开始引导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B项正确;1954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排除AC项;对手工业合作化是对手工业改造,与题干农业生产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排除A项;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排除B项;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56年9月”“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是中共八大。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后,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A项正确;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1954年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文化大革命”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党和国家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手恢复经济,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革”造成经济损失,与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无关,排除A项;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与题干吸取国民收入损失教训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D项正确;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指的是焦裕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被誉为石油“铁人”指的是王进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两弹元勋”指的是邓稼先、钱学森等国士,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B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排除A项;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排除C项;1992年,胡锦涛开始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C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排除A项;土地改革运动发生在1950—1952年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可以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应该是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企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D项正确;题干材料与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实行的“一五”计划,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共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完善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不符,排除C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78年底开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
解析:“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位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C项正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排除A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农村,而不是城市,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开放融入世界,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D项正确;1984年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排除A项;“一带一路”的建设提出是在2013年,排除B项;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是在1990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针对“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做了思想准备。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思想解放,A项正确;改变了计划经济、建立了市场经济,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内容不符,排除BD项;经济体制改革,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使各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题干内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作用”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A项。
1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共中央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它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未涉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排除A项;推行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内容之一,在题干中未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全面依法治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图片依次为辽宁舰、歼-20战机,战略导弹,这些都属于武器装备,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不断发展,陆海空三军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武器装备不断更新,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发展。因此题干图片主题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C项正确;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1953年的一五计划开始,主要成就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排除A项;题干图片武器装备,与外交事业的发展和现代的社会生活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1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2017年,朱日和阅兵,体现了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新局面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300多架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9.答案:C
解析:据题干“1949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项正确;多层次外交是指国与国之间不同级别的外交,排除A项;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新时期的外交策略,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外交的基础上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但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1955年”“周恩来”“万隆会议”,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排除A项;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排除C项;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2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71年10月,多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欢呼庆祝的场景”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B项正确;中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2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重视发展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巩固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D项正确;材料体现我国实行全方位外交,与“一边倒”外交不符合,排除A项;“只与周边国家交往”与材料“重视发展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不符,排除B项;材料“各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不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2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一方针直接推动了科技文化事业的进步,A项正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与教育事业发展没有直接故选,排除B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与经济水平提升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香港、澳门回归推动了统一大业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
2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A项正确;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不是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人们更加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可知,题干材料描述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C项正确;题干材料表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没有强调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排除A项;中国经济不是居世界首位,排除B项;题干材料表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没有提及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26.答案:(1)时间:1949年10月1日。
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代表:黄继光、邱少云。
(3)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解析:(1)时间: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精神: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可得出信息:抗美援朝精神的涵义是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代表: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等。
(3)意义:根据材料“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可得出信息: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根据材料“新中国政权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可得出信息:土地改革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根据材料“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可得出信息:土地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主题:根据材料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巩固新生的政权可得出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7.答案:(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意义: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4)合理的制度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言之有理,1点即可)
解析:(1)会议: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以答案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文件: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所以答案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制度及地位: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所以答案为,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前提:根据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可得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意义:根据材料三“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表中工农业总产值不断增长,可得出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4)认识:本题相对开放,可从合理的适合国情的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回答,例如合理的制度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8.答案:(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最多)
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得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决策:根据材料“小岗破冰,深圳探路,浦东闯关,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海南弄潮……一次次观念裂变、一轮轮探索突破、一场场攻坚克难,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强国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小岗村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深圳指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后推行的措施,所以决策是实行改革开放。会议: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中国道路”:根据材料“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成果: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新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4)做法: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事实就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做出决策,体现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体现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以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等。
29.答案:(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题目:祖国统一。
论述: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大团结;为了解决台湾、香港、澳门、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问题上首先得到实践。香港和澳门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祖国在完成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此后两岸关系不断升温,经济、文化、政治往来日益密切,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解析:(1)基本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根据题目:祖国统一。围绕题目,根据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等知识展开解读。论述: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大团结;为了解决台湾、香港、澳门、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问题上首先得到实践。香港和澳门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祖国在完成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此后两岸关系不断升温,经济、文化、政治往来日益密切,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