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地球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
而目前人类最深的科拉钻井只有约12 公里。
我们又该如何去窥视神秘而又 深邃的地心世界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The innerstructure of the earth.
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科学家主要通过对 地震波 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波有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 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 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 的性质而变化。
1.什么是地震波
2.地震波可分为哪几类
3.不同的地震波有怎样的传播特点
读一读:阅读21页图示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归纳:横波与纵波的特点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 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作地震波。
地震波 速度 能通过的物质
共同点
纵波(P) 快 固体、液体、气体
速度都随所通 过物质的性质而发 生改变
横波(S) 慢 只能通过固体
纵波 横波
(Primary-Wave) (Secondary-Wave)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S波
03:57:26 -03:57:43
地震發生(美濃下方) 维冠大樓倒塌
-450
30 35 40 45 50
纵 波(P 波 ) 比 横 波 (S 波 ) 的 速 度 更 快
新化站束西分量
-200
-250
-300
-350
-400
430 cm/s
S 波
P 波
時 問
加 速 度 ( c m / s )
25
X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纵 波
ONNONNONNONNONNOMNONNONN
地震波的运动
●→
质点报动方向
波的传插方向
想一想: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横波
(Secondary-Wave)
纵波
(Primary-Wave)
纵波 横波
(Primary-Wave) (Secondary-Wave)
思考:
地震波 速度 能通过的物质
共同点
纵波(P) 快 固体、液体、气体
速度都随所通 过物质的性质而发 生改变
横波(S) 慢 只能通过固体
如何利用地震波的特点来研究地球内部空间
归纳:横波与纵波的特点
N
S-wave
shadow zone
02地震波传播时
中国地震局地震所宽所量兴期
Munts
Uular Lur=
Earth Cross Section
S-wave shadow zone
S-wave
shadow zone
GSN&GEOPHYSICAL OBSERVATORIES
地震波经过不同的物质结构时传播特点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判断 地球的内部构造
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 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
Co-locatedsenso ▲ GSN sensor ▲Gravimeter ▲ ▲ Magnetometer GPS ▲
▲ Barograph
Meteorologlcal
Key
P waves
S waves
Surface waves
Liquid outer
core
Earthquake
(1)判断那一条是横波;哪一条是纵波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程中,在一定 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 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在图中,有哪些不连续面
账
/ k m
活动: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速度/km-S-1
根据地球内部地震传播速度图 0 3 6 9 12 15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横波 纵波
根据地球内部地震传播速度图
(1)判断那一条是横波;哪一条是纵波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程中,在一定 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
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在图中,有那些不连续面
活动: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速 度 / (km·s- )
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外核
内核
速 度 / (km·s- ) (3)在右图中,画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
古登堡界面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地 幔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地核
内核
(3)在右图中,画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
速 度 / (km·s- )
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
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
地幔
古登堡界面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 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
莫霍界面
下地幔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
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 120km。 由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岩石圈下面是软流圈。
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 度 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 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软 流 层
上地幔
岩石圈
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内 核
2 . 地 球 内 部 圈 层 结 构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 岩石圈层。厚约60~120km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 部组成。岩石圈下面是软流圈。
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温度很高,岩石部 分 熔 融 ,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4.试在图中画出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位置
莫霍界面
岩石圈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内核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厚度约3400多
千米;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将地核分为外 核 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 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超强的压力 将铁原子和镍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岩石圈地壳 流层 上 圈层 厚 度 ( k m ) 不连续面
特征
地壳 17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a.由固体岩石组成
b.厚薄不一,大陆厚,海 洋薄
地 幔 上地 幔 2800
a.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温度
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
慢流动,是岩浆发源地
b.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
石圈
下地 幔
5150
地 核 外核 3470
a.主要由铁、镍组成
b.外核为熔融状态的金属
物质,与地磁场形成有关
c.内核为固态金属球
修
内核
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
900
2900
下地
深度
/km
6370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悬浮物质 (尘埃和水汽)。
影响
①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气;(O )
②使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 缓 ;(CO )
③产生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深刻影响 着人类活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 (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物质组成: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 的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冰川等
影响
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物质; (水是生命之源)
②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
③促进地表能量转换;
水圈
物质组成:涉及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
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 )
影响
①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②促进太阳能转化;(光合作用)
③改 变大气圈组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④改 变水圈的组成;(蒸腾)
⑤改造地表形态等。(生物活动)
生物圈 (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生物圈 (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物质组成:涉及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 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动物、植物和微生
①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②促进太阳能转化;(光合作用)
③改变大气圈组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④改变水圈的组成;(蒸腾)
⑤改造地表形态等。(生物活动)
思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 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 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 境。请指出下图A、B、C、D分别代 表上述哪个圈层
水圈 地 石 地
生物圈
究
圈
大气图
岩
1.找出照片中主要事物,如山、云、 山顶积雪、河流、草、树木等。
岩石圈的表层、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
2.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
大气圈:云;
水圈:山顶积雪、湖泊等;
生物圈:草、树木;
岩石圈:山。
3.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湖泊附近水源充足,树木茂密;山坡水分条件好, 气温较高,树木和草类较多;山顶气温低,有积雪 分布,体现了四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 渗透,各圈层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 传递,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环境。
认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及其相互联系
自然景观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图 1.36为一张自然景观照片。
活动
图1.36 自然景观照片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地壳+上地幔顶部)
内 部 圈 层 外 部 圈 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划分依据 地震波
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小结
纵波
横波
自然环境
N
S-wave
shadow zone
02地震波传播时
中国地震局地震所宽所量兴期
Munts
Uular Lur=
Earth Cross Section
S-wave shadow zone
S-wave
shadow zone
GSN&GEOPHYSICAL OBSERVATORIES
地震波经过不同的物质结构时传播特点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判断 地球的内部构造
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 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
Co-locatedsenso ▲ GSN sensor ▲Gravimeter ▲ ▲ Magnetometer GPS ▲
▲ Barograph
Meteorologlcal
Key
P waves
S waves
Surface waves
Liquid outer
core
Earthquake
(1)判断那一条是横波;哪一条是纵波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程中,在一定 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 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在图中,有哪些不连续面
账
/ k m
活动: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速度/km-S-1
根据地球内部地震传播速度图 0 3 6 9 12 15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横波 纵波
根据地球内部地震传播速度图
(1)判断那一条是横波;哪一条是纵波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程中,在一定 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
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在图中,有那些不连续面
活动: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速 度 / (km·s- )
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外核
内核
速 度 / (km·s- ) (3)在右图中,画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
古登堡界面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地 幔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地核
内核
(3)在右图中,画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
速 度 / (km·s- )
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
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
地幔
古登堡界面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 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
莫霍界面
下地幔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
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 120km。 由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岩石圈下面是软流圈。
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 度 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 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软 流 层
上地幔
岩石圈
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内 核
2 . 地 球 内 部 圈 层 结 构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 岩石圈层。厚约60~120km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 部组成。岩石圈下面是软流圈。
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温度很高,岩石部 分 熔 融 ,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4.试在图中画出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位置
莫霍界面
岩石圈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内核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厚度约3400多
千米;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将地核分为外 核 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 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超强的压力 将铁原子和镍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岩石圈地壳 流层 上 圈层 厚 度 ( k m ) 不连续面
特征
地壳 17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a.由固体岩石组成
b.厚薄不一,大陆厚,海 洋薄
地 幔 上地 幔 2800
a.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温度
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
慢流动,是岩浆发源地
b.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
石圈
下地 幔
5150
地 核 外核 3470
a.主要由铁、镍组成
b.外核为熔融状态的金属
物质,与地磁场形成有关
c.内核为固态金属球
修
内核
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
900
2900
下地
深度
/km
6370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悬浮物质 (尘埃和水汽)。
影响
①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气;(O )
②使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 缓 ;(CO )
③产生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深刻影响 着人类活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 (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物质组成: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 的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冰川等
影响
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物质; (水是生命之源)
②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
③促进地表能量转换;
水圈
物质组成:涉及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
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 )
影响
①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②促进太阳能转化;(光合作用)
③改 变大气圈组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④改 变水圈的组成;(蒸腾)
⑤改造地表形态等。(生物活动)
生物圈 (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生物圈 (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物质组成:涉及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 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动物、植物和微生
①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②促进太阳能转化;(光合作用)
③改变大气圈组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④改变水圈的组成;(蒸腾)
⑤改造地表形态等。(生物活动)
思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 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 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 境。请指出下图A、B、C、D分别代 表上述哪个圈层
水圈 地 石 地
生物圈
究
圈
大气图
岩
1.找出照片中主要事物,如山、云、 山顶积雪、河流、草、树木等。
岩石圈的表层、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
2.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
大气圈:云;
水圈:山顶积雪、湖泊等;
生物圈:草、树木;
岩石圈:山。
3.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湖泊附近水源充足,树木茂密;山坡水分条件好, 气温较高,树木和草类较多;山顶气温低,有积雪 分布,体现了四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 渗透,各圈层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 传递,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环境。
认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及其相互联系
自然景观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图 1.36为一张自然景观照片。
活动
图1.36 自然景观照片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地壳+上地幔顶部)
内 部 圈 层 外 部 圈 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划分依据 地震波
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小结
纵波
横波
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