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第01期)】
专题14 生物的分类、进化和多样性保护
考点1 生物的分类
1.(2024·重庆·中考真题)《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中写道:“本年度收录的动物部分隶属于18门、52纲、246目、1884科、14194属、69407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门 B.目 C.属 D.种
【答案】D
【解析】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据题干:《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中写道:“本年度收录的动物部分隶属于18门、52纲、246目、1884科、14194属、69407种。”可知,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4·云南·中考真题)根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度进行分类,狼这一物种不会被划入( )
A.食肉目 B.猫科 C.哺乳纲 D.犬属
【答案】B
【解析】狼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山西·中考真题)中国国宝、全球“网红”大熊猫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如下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代表分类等级“属”
B.大熊猫与猫的亲缘关系最近
C.图中的分类只以动物食性为依据
D.图中四种动物只有大熊猫的牙齿有分化
【答案】A
【解析】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可代表分类等级“属”,A正确。
B.大熊猫与猫都属于食肉目,而大熊猫与黑熊同属于熊科,科的分类单位较目小,故大熊猫与黑熊的亲缘关系比大熊猫与猫的亲缘关系更近,B错误。
C.动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C错误。
D.图中四种动物都属于哺乳动物,牙齿都有分化,D错误。
故选A。
4.(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请根据下图提示,运用生物学分类知识,分析判断与梅亲缘关系最近的植物是( )
A.松 B.菊 C.竹 D.兰
【答案】B
【解析】索引表中的五种植物中,只有梅与菊所处的分类单位最小,都属于双子叶植物,共同特征最多,故梅与菊亲缘关系最近,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2024·湖北·中考真题)某校生物社团为给校园植物挂牌,查阅了部分植物的分类等级,记录如下表。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
校园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
等级 名称 门 纲 目 科 属
腊梅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目 腊梅科 腊梅属
樟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目 樟科 樟属
月季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蔷薇属
樱花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樱属
A.腊梅和樟 B.月季和樱花 C.樟和月季 D.腊梅和樱花
【答案】B
【解析】A.腊梅和樟:两者都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樟目,腊梅属于腊梅科,樟属于樟科,腊梅和樟属于同一目,但是相较月季和樱花同一科来讲,亲缘关系较远,A不符合题意。
B.月季和樱花:两者都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月季属于蔷薇属,樱花属于樱属,月季与樱花属于同一科,相较而言亲缘关系较近,B符合题意。
C.樟和月季:两者都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樟属于樟科,月季属于蔷薇科,樟和月季属于同一纲,但是相较月季和樱花同一科来讲,亲缘关系较远,C不符合题意。
D.腊梅和樱花:两者都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腊梅属于樟目,樱花属于蔷薇目,腊梅和樱花同属于一纲,但是相较月季和樱花同一科来讲,亲缘关系较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4·河北·中考真题)萝卜、白菜是常见的蔬菜,这两种植物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如下图所示。图中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等级是( )
A.植物界 B.白花菜目 C.十字花科 D.萝卜属
【答案】A
【解析】A.在生物分类学中,“界”是最大的分类等级。它包含了所有已知的生物种类,无论是植物、动物、真菌、细菌还是其他生物。在这个问题中,萝卜和白菜都属于植物界,而植物界显然包含了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植物,远不止萝卜和白菜这两种。因此,界是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等级,A符合题意。
B.“目”是生物分类等级中的一个中间等级,它位于界、门、纲之下,科之上。在这个问题中,萝卜和白菜都属于白花菜目。然而,白花菜目这个分类等级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数量远少于植物界。因此,目并不是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等级,B不符合题意。
C.“科”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更具体的一个等级,位于目之下,属之上。在这个问题中,萝卜和白菜都属于十字花科。但十字花科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数量同样少于植物界和白花菜目。因此,科也不是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等级,C不符合题意。
D.“属”是生物分类等级中非常具体的一个等级,它位于科之下,种之上。在这个问题中,萝卜和白菜分别属于不同的属。属的分类等级相对具体,它通常只包含少数几种非常相似的植物。因此,属显然不是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等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某同学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他将芦荟、榕树、蜈蚣归为一类;将锦鲤、荷花、蝌蚪归为另一类。他的归类方法是( )
A.按生物生活环境 B.按生物用途
C.按生物个体大小 D.按生物形态结构
【答案】A
【解析】A.芦荟、榕树、蜈蚣都是陆生生物,锦鲤、荷花、蝌蚪都是水生生物,A符合题意。
B.芦荟、榕树、蜈蚣和锦鲤、荷花、蝌蚪的用途各不相同,且没有明确的分类规律,B不符合题意。
C.芦荟、榕树、蜈蚣和锦鲤、荷花、蝌蚪的个体大小没有明确的分类规律,C不符合题意。
D.虽然芦荟、榕树、蜈蚣和锦鲤、荷花、蝌蚪在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是该同学归类的依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2 生物的进化
8.(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枯叶蝶的体形和体色酷似枯叶,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点分析,这是( )的结果
A.新陈代谢 B.过度繁殖
C.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答案】C
【解析】枯叶蝶的体形和体色酷似枯叶属于拟态;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如枭蝴蝶的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的眼睛,这样可以吓唬鸟类,这种现象属于拟态。拟态可以防御敌害,以利于保护自己,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BD错误,C正确 。
故选C。
9.(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叶海龙全身覆盖的叶状附肢并非用来游泳,而是使自身隐藏于周围的大型海藻中,以避免被天敌发现。下列关于叶状附肢形成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地质变化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经常使用的结果 D.主动变异的结果
【答案】B
【解析】A.叶状附肢的形成需要可遗传变异遗传给后代,地质变化不会引起可遗传变异,A不符合题意。
B.叶海龙是一种海洋动物,以漂浮的海藻和游近的小虾为食,叶海龙全身覆盖的叶状附肢有利于隐藏自身,那些具有有利变异(即具有更好的伪装能力)的叶海龙个体,能够完美地融入周围的大型海藻中,更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生存下来。而那些形态结构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容易被捕食者发现或无法有效捕食,从而被淘汰。因此,叶海龙的形态结构是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B符合题意。
C.经常使用也不能引起叶海龙产生可遗传变异,不能将叶状附肢传给后代,C不符合题意。
D.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不能主动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4·湖南·中考真题)某种比目鱼可以通过调节体色和花纹来融入不同的环境。这种生存技巧( )
A.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利于躲避敌害
C.不利于捕食 D.是主动变异形成的
【答案】A
【解析】A.比目鱼能够调节体色和花纹以适应不同环境,这一特性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逐步形成的。在自然界中,具有这种能力的比目鱼更有可能在躲避天敌和捕食猎物时获得成功,从而提高其生存和繁衍的机会,A符合题意。
B.比目鱼通过调节体色和花纹,可以使其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大大降低了被天敌发现的风险。这种伪装技巧在保护比目鱼免受捕食者威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B不符合题意。
C.除了躲避敌害外,比目鱼的这种变色能力还有助于其捕食猎物。当比目鱼需要捕食时,它可以通过改变体色和花纹来更好地接近猎物,增加捕食成功的几率,C不符合题意。
D.比目鱼调节体色和花纹的能力并不是主动变异形成的,而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这种适应性的基因在种群中得到传播和保留,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具有变色能力的比目鱼,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我国相继发现了中华龙鸟、孔子鸟等大量古鸟化石。这些古鸟化石既保留了古代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鸟类的一些特征。这些化石证据支持( )
A.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动物
B.爬行类动物起源于古代鸟类
C.哺乳类动物起源于古代鸟类
D.爬行类动物起源于古代鱼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这些古鸟化石“既保留了古代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鸟类的一些特征”。这表明这些古鸟在进化上与古代爬行动物有亲缘关系,并且在某一时期发展出了鸟类的某些特征。这直接支持了鸟类是从古代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观点,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2.(2024·河南·中考真题)比较各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可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几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类的相比,存在差异的氨基酸数目如图所示,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猕猴 B.果蝇 C.小麦 D.向日葵
【答案】A
【解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可作为分子生物学证据,来研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结合题图可知,猕猴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差异最小,因此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据材料记载,我国的家鸡与云南等地的野鸡(原红鸡)都是由古代原红鸡进化而来的。古代原红鸡经过祖先的长期驯化,形成了现在野性退化的家鸡,而现存的野鸡比家鸡更敏捷、更善飞。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家鸡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野鸡和家鸡的变异并不都是有利的
C.家鸡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加快了生物向着人类意愿的方向演化
D.野鸡善于飞行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A
【解析】A.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故A错误。
B.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变异是有害的,故B正确。
C.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家鸡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加快了生物向着人类意愿的方向演化,故C正确。
D.野鸡善于飞行这种性状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A。
14.(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人们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将越来越接近历史原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对地雀的形态特征起选择作用
B.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只能找到复杂、高等的生物化石
C.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蛋白质等有机物
D.由于滥用抗生素,细菌出现了抗药性变异
【答案】A
【解析】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因此,地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等具有选择作用,因此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对地雀的形态特征起选择作用,A正确。
B.新近形成的地层里也能找到简单、低等的生物化石,B错误。
C.米勒的实验说明无机小分子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C错误。
D.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本来存在着“耐药性”个体,使用抗生素后,不耐药的个体被杀死,耐药性个体能够生存并将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后代,长期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D错误。
故选A。
15.(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除草剂等化学产品的广泛使用,不仅对生物产生直接作用,也会带来一些未知的长期影响。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随着草甘膦(一种除草剂)的长期使用,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逐渐增强。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甘膦使牵牛花产生了抗性变异 B.牵牛花与草甘膦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
C.牵牛花抗性增强是由于产生了定向变异 D.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永远有利于自身生存
【答案】B
【解析】A.牵牛花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牵牛花的群体中原本就有对草甘膦的抗性个体存在,草甘膦对牵牛花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A错误。
B.牵牛花与草甘膦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抗性个体在斗争中得以生存,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草甘膦对牵牛花进行了选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获得了生存机会,并大量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群体中抗性个体越来越多,表现出抗性增强,C错误。
D.判断是有利变异还是不利变异的根据是看是否有利于产生变异的生物个体的生活,环境条件不确定所以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未必永远利于自身生存,D错误。
故选B。
16.(2024·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孔子鸟化石,其翼端有爪,由此推断鸟类的祖先可能是古代的(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答案】C
【解析】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郑氏始孔子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来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现代马的进化过程有比较完整的化石证据。下图是马及其前肢的进化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现代马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C.现代马的形态、前肢特征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D.从始祖马到现代马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B
【解析】A.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A错误。
B.现代马是由躯体较小的始祖马,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故从始祖马到现代马以及现代马的形态、前肢特征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工选择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CD错误。
故选B。
18.(2024·河北·中考真题)2022年,在河北围场早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完整的古七鳃鳗化石(如下图所示)。对该化石研究得知,古七鳃鳗具有鳃孔、背鳍和尾鳍等结构特征,与现存的七鳃鳗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围场在早白垩纪时期有古七鳃鳗分布
B.古七鳃鳗具有鳃孔和鳍,适于陆地生活
C.现存的七鳃鳗可能由古七鳃鳗进化而来
D.古七鳃鳗化石是研究七鳃鳗进化的直接证据
【答案】B
【解析】A.由于在河北围场早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完整的古七鳃鳗化石,这直接证明了在早白垩纪时期,围场地区有古七鳃鳗的分布,A正确。
B.题目中提到古七鳃鳗具有鳃孔、背鳍和尾鳍等结构特征,这些特征在鱼类中很常见,特别是与呼吸和游泳相关的结构。鳃孔是鱼类用于在水中呼吸的器官,而鳍则用于在水中游泳。这些特征都表明古七鳃鳗更适应水生环境,而不是陆地生活,B错误。
C.化石记录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之一。由于古七鳃鳗与现存的七鳃鳗在形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推测现存的七鳃鳗可能是由古七鳃鳗经过长时间的进化而来的,C正确。
D.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因为它们记录了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的形态和分布。通过对古七鳃鳗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七鳃鳗的进化历程和与其他生物的关系,D正确。
故选B。
19.(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2024年4月,古生物研究人员在山东莱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一个“变形蛋”,经研究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恐龙蛋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恐龙的遗体
B.恐龙蛋是研究恐龙的唯一证据
C.“‘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是一种假说
D.恐龙蛋出现的地层比鱼类化石的古老
【答案】C
【解析】A.恐龙蛋是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恐龙的遗物,故A错误。
B.恐龙蛋化石是研究恐龙的直接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故B错误。
C.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这只是一种推测,一种假说,故C正确。
D.恐龙是爬行类动物,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爬行类动物的化石则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说明鱼类比爬行类动物低等、结构简单,故D错误。
故选C。
20.(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地球上“第一只鸟起飞,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在我国辽宁,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馆中的“中华龙鸟”和“辽宁古果”等众多化石让人震撼不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生物总是从体型小的进化到体型大的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晚近形成的地层里
【答案】B
【解析】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直接的证据,故A正确。
B.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与体型无关,故B错误。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即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故C正确。
D.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3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
21.(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神农架山脉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这里生长有银杏、珙桐等植物3700多种,生活有金丝猴等野生动物1050多种,它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上资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答案】B
【解析】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题干未体现,A错误。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据题干“这里生长有银杏、珙桐等植物3700多种,生活有金丝猴等野生动物1050多种,它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知,以上资料主要体现了生物物种多样性,B正确。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题干未体现,C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环境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范畴,D错误。
故选B。
2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下面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做法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B.禁止个人将活的动物、新鲜的果蔬等由国外携带入境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收集和宣传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答案】A
【解析】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之一,两者不能等同,生物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符合题意。
B.我国禁止个人将活的动物、新鲜的果蔬等由国外携带入境,B不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
D.收集和宣传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利于提高自己以及他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认识,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下列对生物多样性内涵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①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 ②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可见,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生物数量的多样性”,故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24.(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
B.“自然”是指直接影响人类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濒危物种
【答案】C
【解析】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
B.“自然”是指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B错误。
C.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都会对生物圈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错误。
故选C。
25.(2024·湖南·中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22年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收录了125034个物种,这直接体现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结构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①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 ②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可见,2022年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收录了125034个物种,这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C.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物种适应环境能力更强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丰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答案】B
【解析】A.生物多样性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B正确。
C.环境改变时,基因多样性低的物种难以适应新环境,C错误。
D.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B。
27.(2024·河北·中考真题)2023年,河北省对72个县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了水杉、银杉、白鹈鹕、黑嘴鸥、细鳞鲑、松江鲈等6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丰富了我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下列不属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的是( )
A.就地保护
B.国家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C.异地保护
D.完全禁止利用
【答案】D
【解析】A.就地保护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之一。它指的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生地或主要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以维持其自然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这种保护措施可以确保野生动植物在它们自然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A不符合题意。
B.国家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立法,可以明确保护的对象、保护的措施、违法行为的处罚等,从而提供法律保障,B不符合题意。
C.异地保护是指当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时,可以将其转移到其他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保护。这通常涉及动物园、植物园、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等机构,C不符合题意。
D.完全禁止利用:这一措施不符合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原则。合理的利用不仅可以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促进公众对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D符合题意。
故选D。
28.(2024·河南·中考真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人们在生活中常有以下做法:①使用一次性餐具;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分类投放生活垃圾;④将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这些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一次性餐具通常是由难以降解的材料制成,如塑料或泡沫塑料,这些材料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此外,一次性餐具的生产过程也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增加碳排放。可见,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①错误;
②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等,相比私家车,能够减少车辆数量,降低交通拥堵,从而减少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②正确;
③通过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可以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分别处理,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和减量化水平。这有助于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③正确;
④电器在待机状态下仍然会消耗电能,增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可见,将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错误。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9.(2024·福建·中考真题)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栖息着20多万种生物。以下为海洋中部分动物图。
(1)海洋生物多种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填字母)。
(2)B和C均以D为食,B和C的关系是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它们都属于生物部分中的 。
(3)E主要以水母为食,经常误食同样半透明的塑料废品,为保护E,你能做的是: 。
【答案】(1)生物种类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BCDE
(2)竞争 消费者
(3)不乱扔塑料垃圾(或尽量少用塑料制品)
【解析】(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海洋生物多种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B鲸鱼,C蛇,D鱼类,E乌龟,体内均有脊椎骨构成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B和C均以D为食,B和C的关系是竞争,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它们都属于生物部分中的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3)E主要以水母为食,经常误食同样半透明的塑料废品,为保护E,能做的是不乱扔塑料垃圾(或尽量少用塑料制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第01期)】
专题14 生物的分类、进化和多样性保护
考点1 生物的分类
1.(2024·重庆·中考真题)《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中写道:“本年度收录的动物部分隶属于18门、52纲、246目、1884科、14194属、69407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门 B.目 C.属 D.种
2.(2024·云南·中考真题)根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度进行分类,狼这一物种不会被划入( )
A.食肉目 B.猫科 C.哺乳纲 D.犬属
3.(2024·山西·中考真题)中国国宝、全球“网红”大熊猫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如下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代表分类等级“属”
B.大熊猫与猫的亲缘关系最近
C.图中的分类只以动物食性为依据
D.图中四种动物只有大熊猫的牙齿有分化
4.(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请根据下图提示,运用生物学分类知识,分析判断与梅亲缘关系最近的植物是( )
A.松 B.菊 C.竹 D.兰
5.(2024·湖北·中考真题)某校生物社团为给校园植物挂牌,查阅了部分植物的分类等级,记录如下表。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
校园植物分类等级记录表
等级 名称 门 纲 目 科 属
腊梅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目 腊梅科 腊梅属
樟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目 樟科 樟属
月季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蔷薇属
樱花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樱属
A.腊梅和樟 B.月季和樱花 C.樟和月季 D.腊梅和樱花
6.(2024·河北·中考真题)萝卜、白菜是常见的蔬菜,这两种植物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如下图所示。图中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等级是( )
A.植物界 B.白花菜目 C.十字花科 D.萝卜属
7.(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某同学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他将芦荟、榕树、蜈蚣归为一类;将锦鲤、荷花、蝌蚪归为另一类。他的归类方法是( )
A.按生物生活环境 B.按生物用途
C.按生物个体大小 D.按生物形态结构
考点2 生物的进化
8.(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枯叶蝶的体形和体色酷似枯叶,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点分析,这是( )的结果
A.新陈代谢 B.过度繁殖
C.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9.(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叶海龙全身覆盖的叶状附肢并非用来游泳,而是使自身隐藏于周围的大型海藻中,以避免被天敌发现。下列关于叶状附肢形成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地质变化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经常使用的结果 D.主动变异的结果
10.(2024·湖南·中考真题)某种比目鱼可以通过调节体色和花纹来融入不同的环境。这种生存技巧( )
A.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利于躲避敌害
C.不利于捕食 D.是主动变异形成的
1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我国相继发现了中华龙鸟、孔子鸟等大量古鸟化石。这些古鸟化石既保留了古代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鸟类的一些特征。这些化石证据支持( )
A.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动物
B.爬行类动物起源于古代鸟类
C.哺乳类动物起源于古代鸟类
D.爬行类动物起源于古代鱼类
12.(2024·河南·中考真题)比较各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可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几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类的相比,存在差异的氨基酸数目如图所示,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猕猴 B.果蝇 C.小麦 D.向日葵
13.(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据材料记载,我国的家鸡与云南等地的野鸡(原红鸡)都是由古代原红鸡进化而来的。古代原红鸡经过祖先的长期驯化,形成了现在野性退化的家鸡,而现存的野鸡比家鸡更敏捷、更善飞。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家鸡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野鸡和家鸡的变异并不都是有利的
C.家鸡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加快了生物向着人类意愿的方向演化
D.野鸡善于飞行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4.(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人们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将越来越接近历史原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对地雀的形态特征起选择作用
B.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只能找到复杂、高等的生物化石
C.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蛋白质等有机物
D.由于滥用抗生素,细菌出现了抗药性变异
15.(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除草剂等化学产品的广泛使用,不仅对生物产生直接作用,也会带来一些未知的长期影响。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随着草甘膦(一种除草剂)的长期使用,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逐渐增强。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甘膦使牵牛花产生了抗性变异 B.牵牛花与草甘膦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
C.牵牛花抗性增强是由于产生了定向变异 D.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永远有利于自身生存
16.(2024·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孔子鸟化石,其翼端有爪,由此推断鸟类的祖先可能是古代的(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17.(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现代马的进化过程有比较完整的化石证据。下图是马及其前肢的进化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现代马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C.现代马的形态、前肢特征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D.从始祖马到现代马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18.(2024·河北·中考真题)2022年,在河北围场早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完整的古七鳃鳗化石(如下图所示)。对该化石研究得知,古七鳃鳗具有鳃孔、背鳍和尾鳍等结构特征,与现存的七鳃鳗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围场在早白垩纪时期有古七鳃鳗分布
B.古七鳃鳗具有鳃孔和鳍,适于陆地生活
C.现存的七鳃鳗可能由古七鳃鳗进化而来
D.古七鳃鳗化石是研究七鳃鳗进化的直接证据
19.(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2024年4月,古生物研究人员在山东莱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一个“变形蛋”,经研究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恐龙蛋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恐龙的遗体
B.恐龙蛋是研究恐龙的唯一证据
C.“‘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是一种假说
D.恐龙蛋出现的地层比鱼类化石的古老
20.(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地球上“第一只鸟起飞,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在我国辽宁,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馆中的“中华龙鸟”和“辽宁古果”等众多化石让人震撼不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生物总是从体型小的进化到体型大的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晚近形成的地层里
考点3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
21.(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神农架山脉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这里生长有银杏、珙桐等植物3700多种,生活有金丝猴等野生动物1050多种,它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上资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2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下面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做法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B.禁止个人将活的动物、新鲜的果蔬等由国外携带入境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收集和宣传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23.(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下列对生物多样性内涵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4.(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
B.“自然”是指直接影响人类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濒危物种
25.(2024·湖南·中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22年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收录了125034个物种,这直接体现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结构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C.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物种适应环境能力更强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丰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27.(2024·河北·中考真题)2023年,河北省对72个县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了水杉、银杉、白鹈鹕、黑嘴鸥、细鳞鲑、松江鲈等6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丰富了我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下列不属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的是( )
A.就地保护
B.国家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C.异地保护
D.完全禁止利用
28.(2024·河南·中考真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人们在生活中常有以下做法:①使用一次性餐具;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分类投放生活垃圾;④将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这些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9.(2024·福建·中考真题)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栖息着20多万种生物。以下为海洋中部分动物图。
(1)海洋生物多种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填字母)。
(2)B和C均以D为食,B和C的关系是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它们都属于生物部分中的 。
(3)E主要以水母为食,经常误食同样半透明的塑料废品,为保护E,你能做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