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你都走过什么道路呢?平坦的柏油路,颠簸的石子路,开满野花的乡间小路……
那你有没有走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条美丽的道路吧。
课文导入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CONTENTS
情境导入
01
初读感知
02
新知探究
03
拓展延伸
04
情境导入
Part 01
作者简介
张秋生 天津静海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曾任《儿童时代》杂志编辑,后调上海少年报社,任总编辑,并兼任《童话报》主编。出版有儿童诗集《“啄木鸟”小队》《三个胡大刚的故事》,童话集《小巴掌童话百篇》等。
我会认
洼 印 凌 增 棕 靴
wā
yìn
zēng
líng
zōng
xuē
多音字
着
看着
着火
看着(zhe)自己苦心经营的实验室着(zháo)火,他仍能沉着(zhuó)应对,一丝不乱。
zhe
zháo
zhuó
沉着
帖
服帖
请帖
他看起来很服帖(tiē),不管是让他找字帖(tiè),还是送请帖(tiě),他都痛快地去了。
tiē
tiě
tiè
字帖
多音字
铺
铺路
店铺
间
车间
间断
这条大街正在铺(pū)路,影响了整条街上店铺(pù)的生意。
他每天晚上都会去车间(jiān)巡视,从未间(jiàn)断过。
pū
pù
jiān
jiàn
字词学习
明朗—— 增添——
蹦跳—— 规则——
明亮
增加
跳跃
规整
近义词
明朗—— 小心——
增添—— 规则——
昏暗
大意
缩减
凌乱
反义词
【放晴】阴雨后转晴。
【地毯】铺在地上的毯子。
【雨靴】防水的靴子,用橡胶、塑料等制成。
【规则】(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齐。
【明朗】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湿漉(lù)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熨帖】舒服。文中指落叶平整地贴合在地面上,没有空隙,好像很舒服的样子。
【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词语释义
初读感知
Part 02
整体感知
课文中的小姑娘在雨天背着书包去上学,在铺满金色梧桐树叶的水泥道上走着。这条像发亮的地毯的水泥道让她感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
课文讲解
阅读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雨后,我们出门去上学。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两个词交代了季节、天气,写出了刮风下雨时间长。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品析
两个“一夜”说明风雨持续时间长,写出了秋雨绵绵的特点,正是因为风雨长,所以梧桐叶落得多并紧贴地面,为下文做铺垫。
探究分析,课文开头为何要写秋雨?
如果没有秋雨,落叶就随风而逝,就不会贴在地上,也就没有作者的好看的靴子了。
新知探究
Part 03
课文讲解
阅读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雨后,上学的路上出现了美景。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品析
前文的“天空开始放晴了”与本段中“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具体写出了秋雨后天空的清亮、晴朗。
明朗写出了一夜秋风秋雨后天空清凉、晴朗的景象。
思考:你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水洼”的意思吗?
水洼是指路面不平,下雨后积水形成的水坑。
思考:“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两个词在文中的意思你懂吗?
两个词将水洼比喻成镜子,说明其水质清澈如镜。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一片片落叶紧紧的铺在水泥道上,为后文描写美丽的水泥道做铺垫。
品析
叶子为什么会铺在路上?
“一片片、湿漉漉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很潮湿,所以叶子紧紧的粘在水泥道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品析
写整条铺满落叶的水泥道。
把满地的落叶比作“彩色的地毯”;“很远很远”突出了“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很长。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品析
落叶比作巴掌,颜色和形象描写的形象贴切,写出了秋天梧桐叶的美。
写出了掉落的树叶紧密地、平整地贴合在湿漉的水泥道上的状态,与“粘”字相呼应,把水你到之美描写的细致入微。
理解: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熨帖”的意思吗?
“熨帖”在文中的意思是“平整、妥当”。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比喻句 描写了作者走在水泥道上的愉悦心情。
把小雨鞋比作小鸟在蹦跳着、歌唱着,新奇而又生动。
品析
想一想:文中“一步一步”“一片一片”能否改为“一步步”“一片片”?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步一步”“一片一片”更能写出我走的慢,仔细地数着,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对这条美丽的水泥道的珍惜。
课文讲解
阅读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第一次发现水泥道的美!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品析
再次强调了秋天的美景。
文首也出现了这句话,想一想为什么会重复出现。
这是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说一说:为什么结尾说“我”第一回觉得“门前水泥道真美”?
因为“我”欣赏着水泥道上的图案,感受着这份独特的美,在美中“我”享受着快乐!所以说,“我”头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美”。
写法总结
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比喻即打比方,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1.比喻:
写法总结
首尾呼应是写作手法的一种,就是文章前后是说明一个意思,或者说是铺盖,覆盖上首,互相照应。一般在文章开头提到一次相应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首尾呼应的作用:可使结构更加紧密严谨,内容更加完整,强调主题,加深印象,引起共鸣。
2.首尾呼应:
写法巧借鉴
写法点拨:文章首尾呼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主题更加突出。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写法总结
学习了上面的写作方法,你能用首尾呼应来写一段话吗?
运用示例:
【开头】那天的那件事,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使我终生难忘,因为它为我赢来了第一声喝彩。
【结尾】我永远无法忘记那第一声喝彩,因为它给我带来的远不止是祝贺,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艰辛的付出,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课文结构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赞美美景
热爱生活
秋雨后天空明朗
亮晶晶的水洼
闪着雨珠的叶子
湿漉漉的水泥道
铺满落叶的水泥道
梧桐叶——金色的小巴掌
水泥道——彩色的地毯
小雨靴——小鸟
水泥道真美
本文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深秋,雨后初晴,道路两旁的树叶飘落下来,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整条道路就像铺上了一块色彩绚丽的地毯。“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课文主题
拓展延伸
Part 04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tiǎo)北楼》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唐]温庭筠《更漏子》
课堂拓展
关于梧桐的诗句:
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