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名称 《七月的天山》
科 目 语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年级 四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80分钟)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习作方面刚刚有些起色,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也学习了一些抓住景物特点,还需要掌握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能通过认真阅读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尤其是华丽的词句、修辞手法的妙用;但是揣摩其表达效果上还需要老师的引导,进而体会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掌握认读生字,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摘抄优美的词句。21世纪教育网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总分总的写法进一步掌握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有感情朗读,感受天山的美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边疆的美丽富饶,进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等修辞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作者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引入新课
1、创设语境:近期播出的电视剧《七剑下天山》中的天山引入课题,并演示课件看看电视剧中的天山景色。2、那我们今天的北国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领略一番。(板书课题)
教学活动2 二、整体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自主了解课文内容。2、自主了解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分-总)进入天山,再往里去,走进天山深处。3、检查学生的预习生字情况。抽几名学生串读课文。
教学活动3 三、根据课件提示,探究式学习根据课件演示提示的问题有针对地读课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⑴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⑵ 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⑶ 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⑷ 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教学活动4 四、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情况1.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体会。21世纪教育网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在班上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学习心得。4.利用课件展示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者的观察顺序,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用词用句的精妙。妙用修辞所表现的效果。
教学活动5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⑴ 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⑵ 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⑶ 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教学活动6 通过学习,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教学活动7 七、回顾板书,总领全文板书设计:骑 马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美热 爱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