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广西南宁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广西南宁专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0 09:46:04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广西南宁专版)
(满分:75分 时间:75分钟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共34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2.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这个新生的政权面临着一种新的形势:它规模更大,精力更加充沛,需要更多的粮食,而产粮地已经开始渐渐南移。光靠黄河中下游已无法供给庞大的帝国中枢。为此隋朝( )
A.建立科举制 B.开凿大运河
C.设立市舶司 D.南下灭陈朝
3.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吏,其余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吏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并将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这一变化 ( )
A.降低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削弱了选官用人的严肃性
C.关闭了世家子弟入仕途径 D.加强了用人上的中央集权
4.历史课堂上,针对老师设置的问题“假如真的能够穿越,你最希望自己穿越到哪个历史时期?”下列四位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唐朝,他们的理由陈述,你认为成立的是 ( )
A.小石:我想穿越到唐代,去跟岳飞进行交流
B.小风:我想穿越到开元盛世,看看唐三彩和长安城
C.小乐:我想穿越到唐代去参加科举,感受一下察举制
D.小夏:我想穿越到唐太宗时期,邂逅商鞅,向他求教
5.★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 ( )
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
6.★史料记载,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发生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已形成 B.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C.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 D.农业生产工具革新推动繁荣
7.唐朝前期,先后出现了被誉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升平时期。这一时期 ( )
A.开通了大运河 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开创了科举制 D.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8.《唐六典》载:“凡织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絁,四曰纱,五曰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九曰,十曰褐)。”这反映了唐朝 ( )
A.生产工具的革新 B.丝织品已供不应求
C.丝织品品种繁多 D.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9.★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唐朝宰相共369人,共出自98个家族,其中少数民族宰相多达24人,出自15个家族,占唐朝宰相总数的6%左右。这反映了唐代 ( )
A.汉族人才匮乏 B.民族政策开明
C.中原文化衰落 D.中外文化交融
10.★下列关于图一、图二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一、图二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
B.图二人物为图一人物带去玉米种子
C.图一、图二两人和亲与先进的中原文化相关
D.图一、图二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11.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只如吴道子画仲由,便戴木剑;阎令公画昭君,已着帷帽。殊不知木剑创于晋代,帷帽兴于国朝。举此凡例,亦画之一病也。”由此可见 ( )
A.绘画作品不能脱离现实 B.绘画史料有一定局限性
C.人物画的历史价值不高 D.宫廷画容易受政治影响
12.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1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对外交往的是 (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4.唐长安城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这说明了唐朝 ( )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5.关键词检索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据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 )
A.后梁政权的建立 B.黄巢起义
C.唐朝的灭亡 D.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16.★《新唐书·兵志》记载:“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西汉郡国并行 B.东汉三国鼎立
C.唐朝藩镇割据 D.唐末宦官专权
17.★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的因素在不断地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 ( )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1分)
1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二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1分)其对唐朝发展有何影响?(2分)
材料三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3)根据材料三,运用史实,说明唐朝文化的特点。(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需要具备的因素。(3分)
19.(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进行了大量国防建设和土木工程建设。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赋役繁重,刑罚严酷。隋炀帝时期,赋役过重、刑罚严苛,其本人骄奢淫远,不恤民力,修东都、开运河、建行宫……对高丽发动战争。——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位帝王的相同做法。这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3分)
材料二 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在专制体制下,实行了一定内容和形式的“民主”,使贞观年间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君臣共商国是成了“贞观之治”的特色,对巩固君臣关系和臣属的忠君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世民要“提倡和鼓励诤谏”的原因。这一举措有什么积极作用? (4分)
材料三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日:“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以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祸乱、灾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3)根据材料三,指出崔群认为“开元末又不及中年”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开元末年的危机最终造成了什么局面? (4分)
(4)从以上几位帝王治国理政的措施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分)
20.(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 (1分)为中心,北抵 (1分)南至 (1分)。
材料二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摘编自《通典》卷十《漕运》
(2)根据材料二分析开凿大运河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炀帝的这一行为产生了怎样的恶果?(2分)
材料三 605— 610年间隋炀帝先后征发了200多万民工,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期间,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了工地上。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把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连为一体。运河通航后,江南的粮食布帛可以很便捷地运输到都城长安及洛阳。自隋唐以后,沿运河两岸兴起了一批商业都市,杭州、镇江、扬州、开封等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商业都会,这些城市历经宋、元、明、清而不衰,不仅是一座繁盛都市,而且也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
(3)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第二种,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你的观点是什么?(2分)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6分)答案:
1. ( D )
2.( B )
3. ( D )
4. ( B )
5. ( B )
6. ( B )
7. ( B )
8. ( C )
9. ( B )
10.( C )
11.( B )
12. ( B )
13. ( D )
14. ( A )
15.( B )
16. ( C )
17. ( B )
18 (1)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分)
(2)制度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文化方面:唐诗繁荣。(1分)影响:推动了唐朝的全面发展,使唐朝出现兴盛局面。(2分)
(3)“大进”:阿拉伯帝国的风俗习惯、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对唐朝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域文化。(2分)“大出”: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日本模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等。(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
(4)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制度创新;经济、文化发展;对外开放。(3分)
19.(1)相同做法: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大肆兴建工程;征收赋役;刑罚严苛。(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结果:导致了王朝的灭亡。(1分)
(2)原因:诤谏事关国家兴衰。(2分)积极作用: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2分)
(3)原因:开元末,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2分)局面: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分)
(4)统治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执政素质;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要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20.
(1) 洛阳 (1分),北抵 涿郡 (1分)南至 余杭 (1分)。
(2)问题:不恤民力,劳动力不足,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等。(2分)恶果:隋朝速亡。(2分)
(3)【示例一】观点: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2分)理由:大运河开凿期间,先后征发200多万民工,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工地上。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人民负担,还造成很多人家破人亡,激化了阶级矛盾。(5分)因此我认为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1分)
【示例二】观点:要多方面看待修建大运河的影响。(2分)理由:大运河的修建沟通了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从这方面来说,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征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是导致隋朝衰亡的原因之一。(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