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演唱 ☆牧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演唱 ☆牧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20 09:5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牧歌》教学设计
课 例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牧歌》 课 型 欣赏课 班 级
教材分析 《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的代表歌曲。简洁的旋律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长的节奏,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 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感情。 2005 年 11 月 25 日,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作“名录。《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通过学唱和欣赏,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2.引导学生用不同艺术形式,对《牧歌》进行编创。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不同艺术形式,对《牧歌》进行编创。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课堂礼仪 师生问好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带领大家活动活动,好吗?生:好!(蒙古族《白马》音乐律动)师:同学们,在刚才的音乐律动中,大家是否注意了这几个动作?谁能知道它是什么民族的代表性动作?生:蒙古族。师: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有关蒙古族的。新课教学师:音乐的魅力是让人惊叹,为什么这么说呢?给大家讲一个草原上发生的故事:在草原上有一户人家母骆驼生了小骆驼,但由于生产时难产母骆驼拒绝喂养小骆驼,于是,当地的人们就想起来传统的方法,给母骆驼唱歌,同学们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一探究竟吧?(播放《劝奶歌》视频)师:视频的最后是什么情况?生:母骆驼接受了小骆驼师:视频中的音乐给你什么感受?生:声音嘹亮..........师:这是蒙古族中长调的风格特点。同学们,仔细聆听这一首歌曲,看看歌曲中描写了什么画面?(播放《牧歌》音频(学生自由说)师:出示课件(长调: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师:歌曲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画面和意境,就是音乐中的一段体。说能告诉我这首一段体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所组成?生:两个乐句。师:那我们一齐再次聆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感受?生:辽阔、宽广。师:这么美的词,我们先朗诵一遍,试试能不能读出辽阔的场景。有谁愿意尝试?生:(朗诵)师: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读的好吗?生:好!师:你为什么觉得她朗诵的好?生:抑扬顿挫、语速慢(自由回答)师:那是不是和这个有点像呢?教师示范画旋律线,通过朗诵歌词让学生与音乐旋律起伏相联系,体会词曲之间的关联性。师:那跟着老师我们一齐来演唱一下吧?教唱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长调的“长”在哪里?以及正确演唱装饰音。师:通过我们的听、说、画、唱等环节,谁能总结一下这首歌曲的特点?生(自由回答)师:蒙古组长调的特点就是:舒展、自由、平稳、踏实。那么,接下来进入我们的编创环节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不同的编创形式表现蒙古族长调特点!时间:5分钟生(编创环节1)小组展示师:在刚才几个小组的展示中,同学们利用每组的优势,尽情编创。在这里,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他们!我们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表达了长调的特点,但是,好像没有注入自己内心的情感。接下来,我想再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把这首歌填上属于自己的歌词,注意编创歌词要是一段体式,呈现出一个画面和场景或意境。生(编创环节2)小组展示3.自由抒发师:刚才我们演唱了几个小组编创的歌词,在加上他们设计的动作,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问一下大家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生(自由回答)4.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有这么多收获呀!希望大家记住,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我们要去继承并去发扬它那今天音乐课就上到这里啦!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根据新《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编创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七年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于是我发挥个人专长,增添课堂色彩。我擅长的是民族舞蹈,而《白马》是我国蒙古族音乐,我加入课堂手势舞进行本堂课导入教学,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通过“听”“说”“画”“唱”教学活动,学生在体验、感受音乐中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所描绘的意境等方面有了较深的理解,并更加深入的感知蒙古族的音乐风格特色,全面的掌握了蒙古族音乐长调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结构,教学编创环节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编创的认识以及能力,让学生用歌声、肢体动作、歌词编创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但是,在教学过程我还需要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指令不清晰、明确导致学生在编创中方向不准确、盲目。另外,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民族知识比较薄弱,应加强学生的民族音乐基础素养课培养。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融入到音乐中去。总之,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这首歌曲,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能够为他们不断学习音乐、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