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 (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0 10: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七年级语文上册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题解:一个在太丘做官姓陈的人和朋友约定同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一、朗读
1.用朗读表现课文三个层次
起因
经过
结果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一、朗读
2.用朗读表现课文中的人物
陈太丘
友人
元方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一、朗读
3.用朗读表现人物的情绪
客人:
元方:
礼貌—怒-惭
礼貌—批评-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二、辨 析
1.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
2.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美字:
3.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
4.两个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字:
5.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
1.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
期:约定;如:不期而遇
相:相:互相。文中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我”。
2.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美字
尊:敬词。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如:尊姓大名
家:谦词。对别人称自己亲属中年长于自己的人。如:家父
3.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
门(外):在门(之外)
(入)门: (进入)家门
4.两个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字
舍:放弃,不要。文中指“不再等”。
委:抛弃,丢下,舍弃。
5.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
信:信用
  礼:礼貌
三、品 析
1.从文中的一个字(词)读出了什么? 
2.从文中的一个句子读出了什么? 
3.从这篇文章读出了什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期日中。过中不至”。
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两个错误,对父亲的友人进行反驳。
3“友人惭,下车引之”
由“怒”到“惭”,说明友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感到惭愧。“下车引之”说明友人想对元方表示友好,以示悔意。
主题感悟
诚信有礼 为人方正
四、课堂小结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一个关于守信重礼、品行修养的故事。我们为人要懂礼貌、有诚信、尊重他人。希望同学们能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
民无信不立。—孔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李氏》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
五、拓展延伸
五、拓展延伸
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在平凡中传承中华美德?
1.在家里
2.在学校
3.在社会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 人
元 方
知错能改
无信无礼
懂礼识仪
聪明机智
诚信
有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