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知识清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春》知识清单(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0 10:5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知识清单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作品风格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二、创作背景介绍
《春》大致写于 1932 年下半年或 1933 年初。1927 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三、文体常识
《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写景抒情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四、字词梳理
1. 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
2. 酝酿(yùn niàng):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 卖弄(mài no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4. 喉咙(hóu lóng):咽喉。
5. 应和(yìng 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6. 嘹亮(liáo liàng):(声音)清晰响亮。
7. 烘托(hōng tuō):陪衬,使明显突出。
8. 静默(jìng mò):寂静;没有声音。
9. 风筝(fēng zheng):一种玩具,在竹篾等做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10. 抖擞(dǒu sǒu):振作;奋发。
11.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 1 段):盼春,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表达对春天的盼望之情。
第二部分(第 2 7 段):绘春,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 2 段:春草图,写春草的嫩、绿、多。
第 3 段:春花图,写春花的多、艳、甜。
第 4 段:春风图,写春风的柔和、温暖、芳香。
第 5 段:春雨图,写春雨的细密、轻盈、绵长。
第 6 段:迎春图,写人们迎春的欢快情景。
第三部分(第 8 10 段):赞春,赞美春天的新、美、力,总结全文。
六、重点句段赏析
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赏析:两个“盼望着”,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之情。“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
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赏析:“偷偷地”和“钻”,把小草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突出了小草的鲜嫩和碧绿。
3.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赏析: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柔和、温暖。
4.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赏析: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斜织”一词,表现了春雨的动态美。
5.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赏析: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分别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表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七、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八、写作借鉴
1.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所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作者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描写春天,其中绘春部分又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几个方面展开,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3. 调动多种感官写景:如写春风,从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听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
九、自我检测题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酝酿( ) 抖擞( ) 应和( ) 黄晕( )
2. 解释下列词语。
卖弄
烘托
呼朋引伴
3. 文章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4. 分析“春风图”中是如何描写春风的?
5. 作者在文中把春天分别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