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苏武传》课件(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苏武传》课件(共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1 15:0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辞父母,别长安。出使匈奴气志坚。 前长河落日,身后大漠孤烟,一去十九年
出汉塞,越重关。牧羊北海节不残。 俯首玄冰三尺,举头日月高悬。大圣有运 贤。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 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 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囟
扣留十九年。 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 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 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苏武牧羊
苏武
李白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两千多年 来,苏武崇 高的气节,
成为中国伦 理人格的榜 样,成为一 种民族文化 的心理要素。
学习 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基础知认
2、把握课文内容,体悟苏武坚贞不屈 民族气节。
3、弘扬爱国主题,在新时代中继承发 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 、识作者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 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
① (虽)才高八斗
史学界: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
文学界:与扬雄并被称为“班扬”;
地理界:与张衡并被称为“班张”;
辞赋:九岁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②(却)官卑位低
永平五年(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告发班固“
改作国史”。皇帝下诏入狱。幸得其弟班超上书申 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汉明 了解情况后,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图书 先后任郎官、校定秘书、玄武司马(都是下级官吏 章帝后期,班固辞官回乡为母亲服丧。
③(竟)含冤被害
班固从窦宪北征匈奴以后,进入窦宪幕府。此时的
窦宪,因平匈奴有功,骄傲日盛,窦氏家族在京城肆 意强夺民财,侵害百姓,抢夺民女,甚至谋划杀死皇 帝,后被和帝一举铲除。窦宪案发后,当时的洛阳令 种兢对班固一家怀有私仇,种兢借机报复,将班固关 进监狱拷打折磨,冤死狱中,卒年61岁。
《汉书》简介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 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 成。
·性 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 名著。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 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 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 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
传。
濮書
·
9
《汉书》
《史记》
体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时间跨度 230年左右
3000多年
体例 纪、表、志、传
本纪、列传、世家、 书、表
《汉书》与《史记》之比较
两书合称为:“史汉”
·10
史书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 ·
11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 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
<汉书>:本纪
列传 表

世家
列传
书 志
·纪传体
·12
背景简介
秦末汉初,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
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 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 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 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 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 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 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 与匈奴修好。
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 一)缘由:奉命出使(1)
(二)遭遇:
1、因变被扣(2—3)
2、自杀殉汉(4)
3、卫律劝降(5)
4、幽置大窖,苦守北海(6)
5、李陵劝降(7、8)
(三)结局:获释归汉(9、10)
(一)缘由:奉命出使(1)
①武,字子卿。少以 ( 凭借)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
(渐渐)迁至移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 (多次,屡次)
通使相窥观( 窥探观察)。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
前后十余辈 ( 批)。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 ( 目的连词,
来) 相当 ( 相抵)。天汉元年,且辊侯单于初立,恐汉 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 (丈人:对长辈的尊称。 行:辈)也。”尽归 ( 使动,使……归)汉使路充国等。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职位的关系而被任 用,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 渐升到移中厩监。
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屡 次互派使者窥探观察对方的
情况。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先后十几批人。 匈奴使者来汉朝,汉朝也同样扣留他们来相抵。天汉元
年,且辊侯单于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攻击,就说: “汉天子是我的长辈。”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
武帝嘉 ( 赞许)其义,乃遣武以 ( 凭借……的身份)中郎
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句式:定后,留在汉朝的 匈奴使者),因(趁机)厚赂(赠送丰厚的礼物)单于, 答 ( 回报)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 (临时委任) 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 一起、一同)。既至匈奴, 置 (备办)币(财物)遗(赠送)单于。单于益( 渐 渐) 骄 (倨傲) ,非汉所望 ( 期望) 也。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凭借中郎将 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并赠送 单于丰厚的礼物,回 报他的好意。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 及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常惠等招募士卒和侦察兵一百人一 同前往。到了匈奴后,置 办了一些财务送给单于;单于渐 渐倨傲起来,并不是汉朝所期望的。
第一段:文章一上来还是标准传记笔法,交代姓
名字号、官职履历等。 接下来直入主题,说明苏 武出使的背景和直接原因。汉连年征伐匈奴,
“数通使相窥观”,并各自扣留对方使者。天汉 元年(前100),匈奴主动释放善意,遣归汉朝使者, 汉朝遂派遣苏武以中郎将身份送匈奴使者回归,
一方面出于外交礼仪,表现大汉的宽宏,“答其 善意”:一方面也是借此“窥观”匈奴。结果发现, 因“厚赂单于”,“单于益骄”,并非汉之“所
望”。这也为下文苏武等人被扣埋下了伏笔。
(二)遭遇:
1、因变被扣(2—3)
②方 ( 正)欲发使送武等,会 ( 适逢) 缑王与长水虞常
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 汉,后随浞野侯没( 陷没)胡中。及 ( 连同、以及) 卫 律所将(率领)降者,阴(暗地里)相与(一起) 谋劫 单于母阏氏归汉。
匈奴正要派遣使者送苏武等人返回汉朝,适逢匈奴国内
的缑王与原长水虞常等人密谋反叛。缑王是昆邪王姐姐
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又随浞野侯陷没 在匈奴中。连同卫律所率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 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 ( 平时)与副张胜 相知 ( 相熟识,有交情), 私 候 ( 私下拜访) 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 ( 替)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 ( 希望) 蒙其赏赐。”张胜许之, 以货物 (财物) 与 ( 给) 常。
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 时 与副使张胜相熟识,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皇 帝非常怨恨卫律,我虞常能替汉朝暗中用弩弓射死 他,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希 望能得到朝廷的赏 赐。”张胜答应了,送了一些财物给虞常。
③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 欲发(发动、动手) ,其 一 人夜(名作状,在夜里)亡 (逃跑),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 常生得(指被活捉) 。单于使卫律治 ( 审 理)其事,张
胜闻之,恐前语发 ( 暴露、泄露) , 以状 ( 情状、情况)
语( 告诉) 武。
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和王室的子弟在 家。虞常等七十多人想要动 手,其中一个人趁夜逃跑,
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战斗。缑王等人都
死了,虞常被活捉。单于让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 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泄露,把情况告诉了苏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 ( 动词,牵连) 我 。见 ( 加在
动词前表被动)犯乃(才)死,重(更加)负国。”欲 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 ( 牵扯)张胜。单于怒, 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 即 ( 假使) 谋单于,何以( 用什么)复加 宜皆降 ( 使动,使…… 投降)之。”
苏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
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苏武想自杀,
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牵扯出了张胜。单
于大怒,召集贵族大臣们商议,想要把汉朝的使者都杀 了。左伊秩訾说:“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 罚呢 应该让他们都投降。”
本来苏武等人使命已完成,准备回归,结果陡然生
变。文章第2、3段写苏武等“因变被扣”。先是一段插 叙,交代缑王与长水虞常谋反的背景,从中也可见出当 时汉与匈奴斗争的复杂性。因虞常与苏武的副使张胜过 去相熟,以射杀汉天子所恨的卫律为由,私下请求帮忙, 张胜许之。后事发,叛变未成,虞常被生擒。张胜“恐 前语发,以状语武”,苏武知道自己必受牵连,与其
“见犯乃死,重负国”,不如自己先行了断。其后,虞 常果然牵连出张胜,单于大怒,“欲杀汉使者”,在臣 下劝说后,改为劝降。
2、自杀殉汉(4)
④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听取供词),武谓惠等:“屈节辱命,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翻译句子:污损了节操,辜负了使命, 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 引 (拔出)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煜火,覆武其上,蹈
(同“韬”,叩击,拍打)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又 能呼吸)。惠等哭,舆 ( 名词用作动词,用车载送)归营。单于 壮 ( 意动,认为……豪壮) 其节( 气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 收系( 逮捕监禁)张胜。
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听取供词。苏武对常惠等人说:“污损了节操, 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苏武拔出佩刀 来自杀。卫律大惊,自己抱着苏武,骑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 挖了个坑,放进没有火焰的微火,把苏武放在火坑上,叩击他的 背使其出血。苏武已经气绝了,半天才又能呼吸。常惠等人哭了, 用车载送苏武回营帐。单于很认为苏武的气节豪壮,早晚都派人
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思考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 请结合文
章3、4段简要分析。
自杀原因: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分析:
第一次苏武“欲自杀”被劝止后未施行,是因为未被 讯问先行自杀,不加辩驳,无异于自陈其罪;而第二次当 着卫律面自杀,反可显其坦荡无私。他的一番话语“屈节 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也是铿锵有力,表现出守 节不辱、刚烈不屈的品格。
思考2:苏武的自杀行为,众人对此产生了怎样的 反响
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
他的行为让叛徒感到惊讶,让敌人感到震憾、感佩。 所以,我们在自杀过程当中,可概括为:
一惊,一哭,一壮。
他要自杀,他的同行者放声大哭,卫律这个降臣,之 前因事株连,畏罪逃亡,投降匈奴,自然理解不了苏武的 行动,所以“惊”,赶忙“自抱持武,驰召医”。经过一 番土法诊治,苏武气绝半日后又苏醒过来。这一刚烈行 为,甚至让单于受到震动,“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也许知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忠臣贤士,单于愈发想让苏 武投降,收为己用。这才有了下文三番五次的威逼利诱, 也才有了苏武高尚人格的集中展现。
3、卫律劝降(5)
⑤武益(渐渐)愈(痊愈),单于使使晓(通知)武。
会 (会同)论(判罪)虞常,欲因(趁)此时降(使动, 使……投降) 武 。剑 ( 名作状,用剑)斩虞常已 ( 句末 语气词) , 律 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 判处) 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 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 何谓(说什么)相 坐 ”
苏武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 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用剑斩杀虞常后,
卫律说:“汉朝使者张胜谋杀单于的亲近之臣,判处死 罪。单于招募投降的人免罪。”举起剑要杀张胜,张胜 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判处有关的人相 连坐治罪。”苏武说:“我本来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
们的亲属,说什么连坐治罪
复举剑拟 ( 比画)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
归匈奴,幸 ( 幸而)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 弥 ( 满)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这样)。 空 (白白地) 以 身膏 ( 滋润)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 通过,经由)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 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
卫律又举剑比画着要杀苏武,苏武不动。卫律说:“苏先 生,我先前背叛汉朝归附匈奴,幸 而受到单于的大恩,赐 我爵号称王。有几万手下,牛马满山,富贵到这种地步! 苏先生今天投降了,明天也会这样。白 白拿身体给荒野做 肥料,谁又能知道呢!”苏武不理他。卫律又说:“你通
过我投降,我就和你结为兄弟;假如不听我的话,以后即 使想再见我,还能得到这个机会吗 ”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 ( 通“叛”,
背叛)主背亲,为 ( 动词,做)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
见( 句式:宾前,要见你干什么) 且单于信汝,使决
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 ( 使动,使……相斗) 两 主,观祸败。若 ( 代词,你)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 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苏武骂卫律说:“你本是汉朝臣子,不顾恩德道义,背
叛主上,背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做俘 虏 ,要见你干什么
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平心处理, 持守公正,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从旁观看
祸败。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想要两国互相攻打,匈 奴的灾难,就要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思考3:卫律是如何劝说苏武的 苏武又是如何回
答的
第一招:威逼
“剑斩虞常已”“举剑欲击之”“复举剑拟之”
第二招:利诱
“幸蒙大恩,赐号封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于序事中寓论断)
第三招:正面劝,反面逼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正面劝)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反面逼,意即与其空守着 所谓的名节默默无闻死去,不如选择-一些实惠。)
苏武:
1、“不动”“不应”
苏武既不怕死,也不爱利,甚至行动之中充满着蔑视。
2、正义凛然,痛骂卫律
其 一 ,你本是汉臣,“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不 以为耻,反以为荣,我与你无话可说,见你作甚!
其二,单于让你审理此案,你“不平心持正”,是何居心 难道你 想借此挑拨汉与匈奴关系,“斗两主,观祸败”,从中渔利吗 这 里体现出苏武从使臣立场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反唇相讥,可谓有 理有节。
其 三 ,你明知道我是绝对不会投降的,还要从我身上下手 ,“欲令 两国相攻”;如果你杀了我,匈奴与汉再次陷入战争,那么匈奴之 祸可就开始了。言外之意,你们要以我为借口向汉开战,最终受害 的 将 是 匈 如 . 可 谓 反 击 右 力
4、幽置大窖,苦守北海(6)
⑥律知武终不可胁 ( 逼迫、挟持、威逼而致屈服), 白
(报告)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 (囚 禁)武置大窖 中,绝(断绝)不饮食。天雨 (动词,下)雪,武卧啮
( 咬,嚼)雪,与旃( 通“毡”,毛织的毡毯)毛并咽 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 ( 以之为,把他当作)神,乃徙 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 ( 生子)乃得归。 别 ( 分 开、离析)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另外的地方)。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威逼而致屈服,报告了单于。单 于更想让他投降了。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中,断 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降大雪,苏武躺着嚼雪,
同毡毛一起吞下去,几天都没有死。匈奴人视之为神。于 是把他转移到北海边上荒无人烟的区域,让他放公羊,公 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 别囚禁到其他地方。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 ( 通“弄”,收藏)草实 而食之。杖 ( 执,拄)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 五六年,单于弟於轩王弋射海上。武能网 (名作动,结网) 纺 缴 ,檠 (名作动,用檠矫正)弓弩,於靳王爱之,给 ( 供 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 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困顿)。
苏武到北海后,匈奴断绝了他的粮食供应,他就挖野鼠穴中
藏的草实充饥。他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寝卧和起身都拿着,
旄节上的牦尾全部脱落了。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靳王 到北海打猎。苏武能结网,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用檠矫正 弓弩,於靳王很喜欢他,供给他衣食。这样过了三年多,於 靳王病重,赐给苏武牛马、盛酒酪的器皿、帐篷。 於靳王死 后,他的手下迁走了。这年冬天,丁令人偷走了苏武的牛羊, 苏武又陷人了困顿。
思考4: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 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为自己的崇高 使命和行为准则。
(1)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耻辱,所以要自杀。
(2)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 刀自刎,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增加说 话的分量,为国雪耻,扭转外交上的被动局面;
(3)匈奴想以摧垮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他的意志,所以苏
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求死变成了求生,“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他活下去的前提与支柱仍然是汉朝使节的身
份 。
苏武将生死置之度外, 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 所以在局势的变化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放生变化。
5、李陵劝降(7、8)
⑦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 求( 访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 ( 置办) 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 一 向) 厚 (关 系很好) ,故使陵来说足下( 您),虚心欲相待。终不得
归汉,空(白白地)自苦亡(通“无”)人之地,信义安 所见乎 ( 您对汉朝的信义又能在哪里显示呢 )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做皇帝的侍从。苏武出使匈奴的
第二年,李陵投降了,不敢访求苏武。过了很久,单于派 李陵到北海,李陵为苏武置办酒席,安排歌舞。李陵趁机 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和您一向关系很好,所以派我来 劝说您 ,单于对您一心向往,想以礼相待。您终究不能回
国,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有谁知道您对汉朝
的信义呢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 门与屏之间的通道,殿 阶),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 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 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
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翻译:为 什么要这样久久地折磨自己) !
前些时候您的大哥做奉车都尉,跟随皇帝到雍城的械阳官去,扶着 皇帝的车子下殿阶,擅在柱子上把车辕折断了,明大不破”,用剑
自杀了,单上期给二百万钱安群他。您的第苏资阳随坐帝去把的教 席土,一个骑马的宦官和黄驸马抢着上船,把驸马推人河中淹死,
宦官骑马逃跑了,皇帝下诏派苏我送葬到阳陵。您贤去追捕,没有 抓到,他因害怕而喝毒药自杀了。我临来时,您的母亲已去世,现 在又过去了十多一个儿子,的妻子还很年轻,听说已改嫁了。只剩 下两个妹妹和你的两个女儿、正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年,是 生是死都不知道。人生如朝露般短暂,为什么要这样久地折磨自己。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关押)保
宫。子卿不欲降,何以 ( 凭什么) 过 (超过)陵 且陛下 春秋高,法令亡( 通“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诛灭, 这里指全家杀尽)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 乎 ( 句式:宾前。子卿还为谁守节呢) 愿听陵计,勿复 有云。”
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好像发狂一样,痛心自己对不起
汉朝,加上老母被关押在保官。您不肯投降的心情,怎能 超过当时的我 再说皇上现在年纪老,法令没有定规,大
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就有几十家,(即便回国也是)安危无 法预知,您还为谁守节呢 希望你听我的话,不要再说什 么了。”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句式:被动
句。全靠皇帝栽培),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 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 ( 贡献、献出),虽蒙斧钺 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 所恨 (怨恨) ,愿勿复再言。 ”
苏武说:“我们父子没有什么功业德行,全靠皇帝的栽培,
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上的亲
近之臣,常常希望以身许国。现在能有机会献出自己的
生命,即使被杀,也确实心甘情愿。 臣子侍奉君主,就 像孩子侍奉父亲一样,孩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怨恨 的,希望您不要再说了!”
⑧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 (一定)听陵言。 ”
武曰:“ 自分 ( 料想,断定)已死久矣!”王必 ( 一定)
欲降 ( 使动,使……投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 ( 献 出)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 ( 同
“诀”,辞别、告别) 去 。
李陵与苏武喝了几天酒,又说:“请您一定听我的话!”
苏武说:“我料想自己早已是该死的人了!您如果一定要
逼我投降,那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在您面前死去!” 李陵见他极其真挚诚恳,感叹道:“唉,义士!我李陵和
卫律的罪行严重,无以复加!”于是泪水浸湿了衣襟,与
苏武告别离开。
思考5:李陵是如何劝说苏武的 面对李陵的肺腑 之言,苏武是怎样反驳的
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讲的是苏武在这里对汉朝的效忠是没有人会知道的,如果苏武 是为了求得忠君的名节,那么,处在北海牧羊最终不得归汉的情况 下,只能是: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
这里,李陵设身处地的为苏武着想,把名节流传的信念推翻。
②“前长君为奉车……何久自苦如此”
从李陵的口中得知,兄长苏嘉三弟苏贤自杀、母亲离世、妻改 嫁、子女存亡不知(重大家庭变故)。
这一系列的变故,对苏武的打击之重可想而知。如果苏武是留 恋着汉朝的家庭而拒不肯降,现在的苏武可说是家破人亡,没有什 么可顾虑了。
这里,李陵又一次设身处地为苏武着想,把家庭安全信念推翻。
“且陛下春秋高……勿复有云”
如果苏武是为了效忠君主而拒降,则李陵则认为武帝 年高,法令无常,待臣下刻薄寡恩,即使能归汉,安危也 不可知,意即,这样的君主,你家这样的遭际,何必为汉 守节
你效忠君主,可君主又对你怎样呢 这里,李陵再一
次设身处地的为苏武着想,把效忠君王信念推翻。
李陵处处为苏武着想,把名节流传、家庭安全、效忠 君王信念推翻,使他的劝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苏武的回答: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我愿“肝脑涂 地”。即使遭受酷刑,我也心甘情愿。“臣事君,犹子
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从友情角度看,李陵推心置腹,言辞恳切,不虚伪, 不做作,指出汉之薄情,君上之寡恩,劝降也确是在为 苏武的现实处境考虑;但从所持立场看,李陵更多考虑私 情和个人利益,而苏武却是超越个人,从家国角度看待 此事,显然李陵的思想境界与苏武不在一个层面。 苏武 信奉的是儒家“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 恨”的思想,愿意“杀身自效”,以报答皇帝对他们一 家的知遇之恩,“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不仅不 怨,还能保持感恩,这种恪守伦理,坚守道义,不惜杀 身成仁的思想,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值得赞扬的高尚行 为;历史地看,苏武故事为后人传颂,客观上也有利于中 国人家国观念的形成。
思考6:文章为什么要对卫律和李陵劝降写得特别
详细 用意是什么 还有那些对比 你能找出来 吗
卫律和李陵的劝降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真金不怕 烈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 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信念始终如 磐石一样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于序事中寓论断
对比一:卫律与苏武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是个 卖国求荣的小人。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贰,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 磊落。
对比二:李陵与苏武
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忠贞不渝,坚忍不拔,无怨无悔。
对比三:张胜与苏武
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
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 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
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 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 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 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三)结局:获释归汉(9、10)
⑨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 言( 谎称) 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 ( 名作状,在 夜里)见汉使。具(完全,详尽)自陈道 (陈述说明)。教使者 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 ( 责备)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 道 歉)汉使曰:“武等实在(确实还活着)。 ”
汉昭帝即位,过了几年,匈奴与汉朝和亲。汉朝要求放回苏武
等人,匈奴则谎称苏武已经死了。后来汉朝使者又到匈奴,常惠 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拜见,得以夜里见到汉朝使者,自已 详细地陈说这几年的情况。他让使者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 射猎时,射下一只雁,脚上系着封用缣帛写的信,说苏武等人在 某大泽中。使者大喜,按常惠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环顾左右,
大惊,对汉朝使者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⑩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 (通“已”)降及物故 ( 死亡 ),
凡 (总共)随武还者九人。武以 ( 在……的时候) 始元六 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 ( 在……的时候) 强壮出,及 ( 等 到)还,须发尽白。
单于召集会见苏武的随行人员,除去以前已投降的和已死 去的,跟随苏武回国的共有九人。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 都城长安。……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以壮年 出使,等回国时,胡须和头发都已变白了。
第9、10两段写苏武“获释归汉”。汉朝天子虽然喜怒无
常,却也并非全然刻薄寡恩,还记挂着苏武等人,于是在 和亲期间,向匈奴要人。匈奴还是不愿让苏武回归,诈称 其已死。经常惠等夜见汉使,定下计谋,单于这才无法隐 瞒。于是苏武等得归汉朝。来时“百余人俱”,“随武还 者”仅九人;留匈奴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 尽白”。前后对比,物是人非,语含凄凉,作者的叹惋之 情溢于言表;然而虽然历经磨难,终于守节不辱,坚执道 义,作者对苏武的感佩之情也可以体会。
难点突破一:文章是如何从环境和细节描写入手,
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1)运用典型环境,烘托人物。
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他的周围有 操生杀予夺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 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 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更是把苏武置于死地。这 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 展现了人物忠贞不贰、义不受辱的品格。
(2)通过细节描写,表现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如写苏武额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 第二次被匈奴救活,单于也钦佩苏武的气节,充分衬托 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又如写苏武 被囚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北海,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 尽落”等细节表现苏武坚强的意志。
难点突破二: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段文字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值
得提倡的忠诚 晏子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诚于国 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 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 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 谓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 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参考观点:
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
首 先 ,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 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 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 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 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
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 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 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
然而苏武的忠诚里还是有一些愚忠的成分,面对一 个暴戾、嗜杀成性、猜忌不休的汉武帝,苏武仍要报答 其恩情。
但 是 ,无论如何,苏武身上体现出来的“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坚贞的 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都是不容置疑的。即使有人 真的不能理解苏武的忠贞,我们也必须懂得,无论处于 什么境地,无论多么艰难,都不能成为我们背叛家国的 理由。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述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 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故事,生动地 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苏武:茫茫大漠中最坚韧的守望者
获奖名片:坚韧守望
评价:十九年如一日,他牧羊于大漠,孤独与寂寞伴他 左右,但他从没想过屈服。富贵对于他恰似过眼云烟, 忠心对于他才是永恒无限。他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时间没有磨灭他的气节,孤独没有打败他的信念。 他用七千多个日日夜夜铸造了一段不朽,他用心中对祖 国的忠诚激励了无数后人。
颁奖词:持一支旌节,心怀大汉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 铃,游走于沙漠败草之中。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的牧 羊人,用勇气,用执著书写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悲歌。你 的忠心成为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事迹:面对大汉与匈奴关系日益紧张的形势,汉朝派苏
武出使匈奴。从虞常谋反私会张胜,到虞常兵变失败, 毫不知情的苏武硬是被牵扯进去。但他为不失气节、不 玷辱使命选择自刎。被救活后,卫律的威逼利诱都不能 改变他的信念。在大窑中嚼着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 在北海边,他牧着等待生小羊的羝羊,没有粮食。他取 野鼠所储存的果实充饥,但手中日夜拿着汉廷的符节, 即使节上的牦牛毛全部脱落也没有放下。他对大汉的忠 贞令人感动,终于在被扣押十九年后,须发尽白地回到 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