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诗经》,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最早的一部诗歌总 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 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反 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
作品簡介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宫廷宴飨 或朝会时的乐歌,《大雅》31篇, 多为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
篇,多为个人抒情之作。
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 方音乐,共有160篇十五国 风,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
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共 40篇。
作品簡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铺陈直叙,
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借一个事物作类比。用来作比的事物比本体更加生
动具,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熵蛴,齿如瓠犀。”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作品簡介
《秦风》,是《诗经 · 国风》中的内容。
秦,古秦国在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南部,包括西汉水流域大部),东周初,因 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 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秦风”就是这个 区域的诗。
秦人在商周时代与戎狄杂处,以养马闻名,以尚武称著。所以在秦风中,有
一种在别的风诗中少见的尚武精神和悲壮慷慨的情调。
《国风 ·秦风》共有十首诗:车邻、驷職、小戎、兼 葭 、终南、黄鸟、晨风、
无衣、渭阳、权舆。
寫作背景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周 幽王岳父申侯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 王死,周平王举室东迁。
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 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 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 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
《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 的,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从军歌谣。
“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以 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
故曰同仇也。”
——王先谦
谁说没有衣裳
和你穿同样的战袍。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文 本 研 讀
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 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修:整治 同仇:共同对付敌人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于:句中助词。
兴师:出兵打仗。
王于兴师,
文 本 研 讀
泽:通“禪”, 贴身内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偕作:一起行动。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谁说没有衣裳
和你穿同样的衬衫。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做准备
文 本 研 讀
裳:下衣,此指战裙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
王于兴师,修我甲 兵。与子偕行!
说没有衣裳
和你穿同样的战裙。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1)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
(2)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王于兴师”首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诗
人将其放在后面,具有补充交代的作用,先“议”后 “ 叙 ” 。
文本研 讀
“王于兴师”在文中置后有何作用
与子同袍 长袍 修我戈矛 长柄武器 与子同仇 共同对敌
与子同泽 贴身内衣 修我矛戟 长柄武器 与子偕作 一起行动
与子同裳 下衣 修我甲兵 铠甲兵器 与子偕行 一起赴战
V 战服 业 兵器
思想行动
表现战士们克服困 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表 现 战 士 齐 心 备 战的情景 表 现 战 士 们 的 爱 国 感 情 和 大 无 畏 精 神
探 究 賞 析
三部分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层 层 递 进
重章叠句
> 加深印象,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
> 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深化诗的主题,强烈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征战、英 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探 究 賞 析
本文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秦风 ·无衣》全诗充满慷慨激昂的
豪情,战士们奋勇杀敌以及同甘共苦的精 神感染着我们,诗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 战士们守护家园的勇气和决心,这是一首 表现战士们相互鼓舞、同仇敌忾的军歌。
主旨賞析
課堂练習
課堂练習 理解性默写
1.《秦风 ·无衣》中,诗歌开篇就用“ : ” 两
句,渲染了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的情况。
2.《秦风 ·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的句子是“
3.《秦风 ·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
66
4.《秦风 ·无衣》中,表现将士们修整矛戟, 一起行动起来投身到征战 中的诗句是“
5.《秦风 ·无衣》中,表现将士们修整戈矛,共同对付敌人的诗句是
66
6.《秦风 ·无衣》中,展现着秦国军民互助的团结精神,其中描绘士兵 洋溢着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愤慨地摸到檫抢, 一起行动的句子是
99
66
對 比 學 習 楚辞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古典诗歌浪漫主 义的源头。《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 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 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 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 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對 比 學 習
九歌 · 国殇
操:拿着被:通“披” 毂 :(gǔ) 车的轮轴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矢:箭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侵犯 蹦 (liè):践 踏 殪(yì):缁地而死。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行(háng):
行列
對 比 學 習
援:拿。
霾,通“埋” 絷(zhí); 绊 住 玉枪:嵌玉饰的鼓槌。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 玉枪兮击鸣鼓。
天时:天意
坠:通“怼”(duì), 恨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忽:指原野宽广无际。
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超:通“迢”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對 比 學 習
挟;携,拿 惩:恐惧,悔恨。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武,力量强大 终:始终。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指精神永存。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對 比 學 習
《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
此诗是屈原在民族危亡年代所作,爱国主义精神在诗中得到 充分体现。全诗极写卫国壮士在战斗中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 雄气概,讴歌他们为维护祖国尊严、解除人民灾难而献身的精神。 慷慨悲壮的歌唱,不仅寄托了对阵亡士卒的哀思,而且表达了诗 人与祖国同休戚、共命运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激情,有力地说明,
诗人和人民大众爱憎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知識補充
知識補充
小雅 ·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桃,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