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雪孩子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1 雪孩子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0 13:1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雪孩子》
课时安排 一、二
一、教材分析
《雪孩子》作为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不仅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更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讲述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而勇敢牺牲自己的故事,深刻展现了勇敢、善良和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从教材编排来看,《雪孩子》位于二年级上册的某个单元中,该单元往往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同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结构也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此外,《雪孩子》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雪孩子的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同时,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也为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进行故事改编或续写,进一步锻炼其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雪孩子》这篇课文,学生可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故事中的雪孩子和小白兔都是他们熟悉且喜爱的角色,而雪孩子勇敢救小白兔的情节也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然而,二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可能难以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雪孩子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去救小白兔,以及这一行为所体现出的勇敢和善良品质。同时,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想象力方面也有待加强,可能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想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分段朗读、角色扮演、情感朗读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雪孩子的品质;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故事改编或续写,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情感变化。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复述课文或进行故事改编。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雪孩子的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故事改编或续写。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练习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约1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面带微笑,轻盈地走进教室,目光扫过每一位学生,用充满期待和温暖的语调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奇妙世界,那里有一个特别的朋友正等着我们——雪孩子!你们有没有在冬天里亲手堆过雪人,或者在梦中与雪人成为好朋友呢?现在,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晶莹剔透、憨态可掬的雪孩子,他正邀请我们一起去探险呢!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翻开课本,走进《雪孩子》的故事吧!” 学生活动:
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纷纷闭上眼睛,脸上浮现出向往和好奇的表情。随着老师的叙述,他们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期待着与雪孩子的相遇。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大家想象一下,当你第一次见到雪孩子时,你会对他说什么?”
学生A:“我会说:‘哇,雪孩子,你真可爱!我们能一起玩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约6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轻轻翻开课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先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记得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展示生字卡片:逐一出示生字卡片,如“添”、“渐”、“浑”、“淋”、“烧”、“灭”、“烫”,每出示一个字,都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 部首识字:“看,‘添’和‘渐’都有‘氵’部,它们和水有什么关系呢?想象一下水流慢慢增加的样子。” 加一加:“‘浑’字,左边是‘氵’,右边是‘军’,就像水军混在一起,水就变浑浊了;而‘淋’字,就像是雨水落到我们身上一样。” 生活识字:“大家有没有听过‘添油加醋’这个词?这里的‘添’就是增加的意思,就像妈妈做菜时会说‘加点盐,味道更好’。” 偏旁识字:“火能烧东西,所以‘烧’和火有关;而‘灭’字,就像是用一横盖住火,火就被熄灭了;至于‘烫’,看到这个字,你是不是就能感觉到热得受不了了呢?” 学生活动: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尝试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记忆生字,并在心中默默重复,加深印象。每当老师提问,总有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能用‘淋’字造一个句子,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它的意思?”
学生B:“昨天放学时突然下雨了,我没有带伞,结果被雨淋得湿漉漉的。” 三、初学默读,了解内容(约15分钟) 教师活动: 出示默读儿歌:“眼睛看书,嘴巴不动,手指不指,心里默默读。”边念边做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确默读的要求。 示范默读:选取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进行默读示范,边默读边轻声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到了什么信息?比如天气怎么样?雪孩子是怎么出现的?” 分组默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默读5-8自然段。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进行默读,并纠正不良习惯。 全班默读:全班一起默读9-14自然段,鼓励学生边读边在心中总结每部分的内容,为后续的分享做准备。 学生活动:
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默读练习,尝试在心中总结故事内容,并在小组内分享默读感受。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上台分享。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在默读过程中,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C:“我印象最深的是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融化了。我觉得他很勇敢,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己。” 四、书写生字(约13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生字:在黑板上工整地写出今天要写的生字“赶、旁、唱、旺、浑”,强调每个字的书写要点和间架结构。 示范书写:以“赶”字为例,详细讲解并示范书写过程:“‘赶’字是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干’,注意横平竖直,再写外面的走之底,走之底的写法要流畅自然,注意起笔和收笔的位置。” 逐一示范:接着示范“旁、唱、旺、浑”等字的书写,提醒学生注意笔画的顺序、占位。 五、生字书写练习与反馈(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发放练习纸:为每位学生分发一张带有田字格的练习纸,上面已预先打印好需要书写的生字“赶、旁、唱、旺、浑”。 书写指导:再次强调书写姿势的重要性,如坐直、握笔正确等,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鼓励学生保持练习纸的整洁,字迹清晰。 自主练习:学生开始自主书写生字,教师巡回观察,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纠正错误的书写习惯或笔画顺序。 同伴互评:完成书写后,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评。每位学生选取同桌的练习纸,根据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简单的改进建议。通过互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点评:最后,教师挑选几份具有代表性的练习纸进行全班点评,表扬书写优秀的学生,同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书写生字,努力将所学到的书写要点应用到实践中。 在同伴互评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并给出真诚的评价和建议。 聆听教师点评时,学生认真听讲,反思自己的书写情况,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 六、拓展阅读与情感升华(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情感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雪孩子的勇敢和无私有了深刻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雪孩子为什么要救小白兔?他的行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拓展阅读:为了加深学生对勇敢和友情主题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或朗读一篇与勇敢、牺牲、友情相关的简短故事或诗歌。通过拓展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正能量的内容,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情感升华:在拓展阅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可以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对雪孩子或自己的朋友说的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情感引导和拓展阅读内容,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总结收获和感悟时,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友情、勇敢等主题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约1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将《雪孩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生字造几个句子。同时,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像雪孩子这样的朋友,你会怎么做来珍惜这份友情?’明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答案。”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记录作业内容,并准备回家后完成作业和思考问题。 八、课堂总结与激励(约2分钟) 教师活动: 总结回顾:教师以温馨而鼓励的语调,带领学生们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雪孩子》的奇妙世界,不仅学会了新的生字,还通过默读和讨论,深入了解了雪孩子的勇敢和无私。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书写生字,也在同伴互评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和勇敢的价值。” 激励展望:接着,教师给予学生正面的激励和展望。“你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小探险家,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于探索未知。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会像雪孩子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他人,传递爱与勇气。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和收获,继续前行吧!” 学生活动: 学生们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与激励,脸上洋溢着满足和期待的表情。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九、课堂结束语(约1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以亲切而温暖的笑容结束本节课:“好了,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精彩表现。记得完成今天的作业哦,我们明天再见!” 学生活动: 学生们纷纷收拾好学习用品,向老师道别后有序离开教室。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期待,准备迎接下一次的学习之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 教师活动: 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候,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手持一幅描绘泼水节热闹场景的图画或PPT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说:“同学们,你们看这幅画,你们知道这是在庆祝什么节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充满欢乐与祝福的节日——《难忘的泼水节》。” 简要介绍泼水节的由来和习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画,猜测节日名称,并认真聆听教师的介绍。 表现出对泼水节的好奇和向往。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学生A:“是傣族的!”
教师:“非常正确!那你能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泼水节上,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B:“我会和大家一起用水桶、水枪互相泼水,还会跳舞、唱歌,肯定很开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轻轻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出示生字卡片,随机抽取学生认读,如“泼”、“桶”、“互”等,纠正发音。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话表达。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积极认读生字,并尝试概括课文大意。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C:“课文主要讲了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约15分钟) 教师活动: 分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暂停并提问该段的主要内容或关键词语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互动、泼水节的热闹场面等。 通过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之间的深厚情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 学生活动: 认真倾听教师的朗读,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词语,并尝试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学生D:“我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 四、情感升华与拓展(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情感升华:提问“为什么说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情节、人物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民族团结、领导人与人民亲如一家的理解。 学生活动: 深入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如“因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所以这个泼水节特别难忘。” 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或倾听他人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 五、作业布置(约2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查找更多关于泼水节和民族团结的资料,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同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认真记录作业内容,准备回家后完成作业。 六、课堂总结与反馈(约5分钟) 教师活动: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周总理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学生活动: 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如“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泼水节的知识,也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小丽,你觉得今天自己学得怎么样?”
小丽:“我觉得今天学得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特别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美好。” 七、巩固练习与反馈(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字词巩固:为了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设计一系列互动游戏,如“快速指认”、“词语接龙”等。例如,教师说出“泼水”,学生需快速接出“水桶”、“互相”等词语,既复习了生字,又增加了课堂趣味性。 段落复述:选取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段落,邀请几位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要求尽量保持原文的情感和细节。其他同学作为听众,认真聆听并给予掌声鼓励。复述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亮点和可改进之处。 情感理解题:设计几道选择题或填空题,考察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例如:“课文通过描写______(具体事件或场景),展现了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之间的______(情感或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积极参与字词巩固游戏,享受学习的乐趣。 认真准备段落复述,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课文故事。 深入思考情感理解题,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小明,请你来复述一下课文第二段描述泼水节热闹场面的内容。”
小明:“好的,课文第二段说,到了那天,傣族人民穿上节日的盛装,拿着各式各样的容器,里面盛满了清水,还有的撒上了花瓣。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大街上,互相泼水,祝福对方。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八、阅读策略指导(约5分钟) 教师活动: 教授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阅读中捕捉关键信息,如通过标题、开头和结尾预测文章内容,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等。 强调细节阅读: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关注故事情节,还要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这些都能帮助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鼓励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个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学习并掌握阅读策略。 在心中默默应用这些策略,思考如何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课文。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同学们,在阅读时,我们不仅要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还要学会捕捉细节。比如,当读到‘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时,你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E:“我能感受到周总理非常亲民,他穿着和傣族人民相似的服装,就像他们中的一员。” 九、课堂小结与预告(约3分钟) 教师活动: 总结本课: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通过阅读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预告下节课:“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难忘的泼水节》,探讨更多关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感人故事,以及这些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请同学们提前预习课文,思考还有哪些问题想要在课堂上讨论。” 学生活动: 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做好预习准备。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在课后能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并期待我们下节课的精彩继续。下节课见!”
学生齐声:“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