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7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7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1 15: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9张PPT)



字銅 本 活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历史 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 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 “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人物及作品简介
孔 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孔子墓地
000 360
孔子的出身
孔子的“ 祖国”是宋国。
宋是商王的后代,是商遗民的保留地。
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孔子六世祖):宋国大司马--
---太宰华父督
孔父嘉死后,家道中落,他的后代,“畏华氏之 逼而奔鲁”
孔子的出生:
父亲叔梁纥(姓孔,名纥,字叔梁): 鲁 国 耶 邑 宰 ,力气很大,逼阳之役,曾力托悬门, 传说身高十尺(合2.31米)
母亲颜徵在: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而无子;又娶妾,得一子,有腿疾; 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
孔子出生时,爸爸70岁,妈妈18岁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合葬于防山。 孔子出生卑贱,从小受歧视。
孔子是由妈妈拉扯大的。
孔子的居住地在山东曲阜。
孔子的姥姥家是颜氏。孔门弟子中有八 人出自颜氏,最出名的学生是颜回。孔、 颜两家是姻亲,这些学生都是从姥姥家带 出来的。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看仓库、喂牲口---)
1、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
“鄙事”,有志于学。
·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1- -33岁( 前551—前519年)孔子居鲁
孔子19岁娶妻,20岁生子。
老婆是宋国姑娘,叫并官氏
儿子叫孔鲤,字伯鱼
孔子30岁,开始有点名气,以知礼出名。 他授徒设教,招收第一批学生。
34-- 35岁(前518—前517年)孔子适周适齐
-- 据说,上周朝的图书馆问礼于老子
一-前517年,去齐国找工作,齐景公不用 --在齐国,最大的收获是听古典音乐,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36 --50岁( 前516—前502年)孔子 返 鲁
-- 孔子从齐国回来,没官做,只好退修诗书礼
乐,教书育人做学问,自娱自乐。这一段是他 做学问的黄金时代。
--孔子这个人,一心想当官,但不是当官的命。
--估计是阳货(季氏的陪臣)阻止他当官。
51 -- 54岁( 前501一前498年)孔子仕鲁
一-前501年(51岁),阳货奔齐奔晋。
--孔子出任中都宰。52岁出任鲁司空,继任大 司寇;54岁,孔子以鲁大司寇摄行相事,诛少 正卯。
--鲁国政权仍掌握在季桓子手中,被迫出国。
55 --6 8 岁( 前497一前484年)孔子周游列国
--55—59岁,去鲁适卫,事卫灵公
--60—63岁,去卫适陈,事陈滑公。
孔子经曹、宋、郑至陈,途中险遭宋司马桓杀害, 换装逃跑。
一路颠簸,别人冷嘲热讽,郑人说他“累累若丧 家之狗”
--64—67岁,去陈适卫,事卫出公。
69- -73岁(前483一前479年)孔子 返 鲁
--69岁,儿子孔鲤卒。
--71岁,根据鲁国的史记,改编成《春秋》一书。颜
回死,孔子大哭一场。
--72岁,子路死于卫国内乱,结缨而死,惨烈,孔子 大哭。
--73岁,孔子卒。“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
公 !” 孔子是含泪告别这个世界的。
孔子弟子有多少
--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点)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
子六七人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有教无类,腊肉做学费。子曰:“自行束修 以上,吾未尝无教诲焉。”--《论语.述而》
孔子得意门生
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是颜回、闵损、 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赐、言偃、 卜商,合称“孔门十哲”,语出《论语 · 先进》: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耕(伯牛)、
冉雍(仲弓、冉子)。
言语:宰我、子贡(端木赐)。
政事:冉有、季路(子路、仲由) 。 文学:子游(言偃)、子夏。
孔子怎么上课
--他是把学生分成好多层,大徒弟带小徒弟,
传帮带。大徒弟、小徒弟;核心弟子、外围弟 子
--上课,学生陪他聊天,大家在一起讨论
--孔子重乐教,教学有一大特色,就是“弦歌 一堂”。
--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
孔子思想
(1)、 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 治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他 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 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已所不欲,毋 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
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 (2) 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
·提倡“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
· 因材施教
《论语》
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 体
和 对话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
V “四书”:
v 《论语》《大学》
v《中庸》《孟子》
人 物 及 作 品 简 介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
“仁”即“爱人”, 提 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主 张“有教无类,因材
施教”, 并 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精神。
·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半部《论语》 治天下” ,可见其影响力极大。
题目解说
· 《<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
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 做人的十二条语录,是孔子在不同时 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
· “论”的意思是编纂,《论语》是 记 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以语录 体和对话体为主,儒家的经典著作之

注意下列读音
1、论 (lún) 语
2、不亦说 (yuè) 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 (xǐng) 吾身
5、传 (chuán) 不习乎
6、不逾 (yú) 矩
7、学而不思则罔 (wǎng )
8、思而不学则殆 (dài)
9、贤哉(zāi)
10、一箪 (dān) 食 在陋(lòu)巷 (xiàng)
人不堪 (kān) 其忧
11、曲肱 (gōng) 而枕之
12、博学而笃 (dǔ) 志 知之者不如好 (hào) 之者
·二.理解作品意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通“悦” 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炔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 不亦君子乎 ”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 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 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 也是君子吗 ”
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行巩固。
理解 :
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修养之乐。
2. 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
wèi “多次”不是确 反 省
为人谋而不忠数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办事尽心竭力 诚实
传 不习乎 ”
(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习
翻译:曾 子 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 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呢 跟 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 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理解:
讨论正确的品德修养:
常常反省,防患未然,诚实守信。
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 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 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
“有”通“又” 独立做事情 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超过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 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情达理,不为外物所 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 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 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理解 :
这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的 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 程,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与他人能 和睦相处。
不断提升自己,与他人和睦相处
重点字词解释:
(1)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 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2)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 立做事情
(3)惑:迷惑,疑惑。 (4)天命:指不能 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能听进不同意见(6)从心所
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7)逾矩: 逾,超过;矩,规矩。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 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 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旧的(知识) 领悟
以 (之) 为 师
凭 (这一点) 做
新 ,可
可以
矣。”

理 解 :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解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 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 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 险。”
理 解 :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结合。
6. 子 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贤德 简陋 忍受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呀,颜
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 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 回却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呀,颜回!”
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理 解 :
讨论人的思想修养:
静心修养,安贫乐道。
重点字词解释:
1、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 2、箪 (dān):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3、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4、堪:
忍受
5、回 :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房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真高尚啊!”
段解:赞扬颜回乐于学习、贫贱(困)不移的精神。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问和事业 喜欢,爱好 以....为乐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 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理 解 :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8.子 曰 :“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吃饭 冷水矣。 胳膊 也
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不正当的手 对于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 弯着胳膊汉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来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 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理 解 :
讨论人的思想修养:
安贫乐道,鄙夷不义之财。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
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 ,不会为
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
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字词解释:
(1)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2)疏食:粗
粮。
(3)水:在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 “汤”指热水。
(4)曲肱:弯着胳膊。肱 (gōng), 胳膊,
(5)于:对,对于。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段解: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的精神。
9.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虚数, 走 =于之,
几个人 在其中
择其 善 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们的 优点 顺 从
好的方面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
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 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 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理解 :
讨论善于借鉴别人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流逝 这,河水 舍弃
翻译:孔子对着滔滔的江水,感慨地说:
“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 呀 ! ”
理解 :
感慨时光的流逝:
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光阴。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11. 子 曰:“三军可夺帅 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 改变 普通人
翻译 孔子说:“一国军队的主帅可以
被夺去,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字词解释:
(1)三军:古制,12500人为 一军
(2)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翻 译 :孔子说:“一国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夺去, 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段 解 :道德修养。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 渝。
理解 :
讨论正确的道德修养:
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 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 矢志不渝。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志向坚定 恳切 考虑
仁在其中矣。”
翻译: 子夏说: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 坚守自已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 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
理解 :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广博学习,坚定志向,多问多思。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 ,既要多
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
的事情。
字词解释:
1、子夏:孔子的学生。
2、笃 (dǔ): 忠实,坚守。
3、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 考虑当前的事。
4、仁:仁德。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 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啊。”
段解: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态度: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 匹夫不可夺其志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强化训练营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你对《论语》中的哪
一章最有感触,为什么
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无 好


O
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的名言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只,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回: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
欲捕彘杀之。妻止之回:“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目:“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 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
曾子杀彘 (zhì)
课外拓展阅读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 跟着去。母亲就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 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从集市上回来,就看 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 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 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 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 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 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 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把猪 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
三人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则 是无信
学 而 不 思则 罔
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有相同的意思
行走

不舍 昼夜
太丘舍去
舍 行 则
舍弃
下 车 引之 相当于“他”,代指元方
学 而 时 习之 相当于“它”,代指学到的知
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
相当于“它”,代指学问和事业
曲 肱 而 枕之 相当于“它”,代指胳膊 择其善者而从之
相当于“它”,代指好的方面,优点
代词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 “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不随意增减。
2. “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 . “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 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 达出来。
而三 従人 之行 其必 不有 善 我 者 師 而焉 改擇 之 其 善 者
三、拓展小拼盘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 (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 (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直译不通,用意译)
海學



重 佛
中国建求同 晶



稍軍 章
返回
题 诵
文言文词语学习方法:
1 、 “单”变“双”:
学 学习 朋 朋友 温 温习 乐——快乐 师——老师 知—— 知道 思——思考 改—— 改正 择—— 选择 逝 流逝 舍 舍弃
2 、 通 假 字 :
说:通“悦”,高兴,愉

有:通“又9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3、古今异义:
时:按时
三:多次 水:冷水
可以:可以凭借
善者:优点,长处
不善者:缺点
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
4、词 类 活 用 :
温故而知新
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故,旧的知 识。新,新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饭疏食饮水
名词活用为动词。吃,吃饭。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曰:名词作状语,每日
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这类词要多领会,留心,记忆
5、语 气 词 :
乎 相当于“吗 ”
矣 相当于“了 ”
也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 文中是“在其中”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6、 虚 词 :
之它,它们。他,他们。 ( 分别指 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于 1 、 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对 于
于我如浮云
表示修饰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表示承接关系
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表示顺接
表示转折
“ 而 ”的 基 本 用 法 有 两 种 :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承接)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并列)
(4)面山而居 (表修饰)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2)为人谋而不忠乎 (表转折)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表转折)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承接)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承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
(7)曲肱而枕之 (表修饰)
(8)不义而富且贵 (表承接)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