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通过朗读、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并运用到实际观察中。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图片等)、生字卡片、课文朗读音频。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基本信息,搜集相关潮汐、潮汛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询问学生是否看过海水涨潮,特别是钱塘江大潮。
教师:(面带微笑)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它描绘了我们祖国大自然中的一个壮丽奇观——钱塘江大潮。有没有同学曾经亲眼见过海水涨潮,特别是像钱塘江那样的大潮呢?
(学生中有人举手,也有人摇头,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教师:没关系,无论你是否见过,今天我们都将通过课文和视频,一起感受那份震撼人心的美。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正站在钱塘江边,等待着大潮的到来……(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2.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观潮》。
(音乐渐弱,教师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
教师:(随着视频的播放)看,这就是钱塘江大潮!它以其雄伟壮观、惊心动魄而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观潮》,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一自然奇观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
3.教师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课件,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可适当进行组词造句训练。
交流识字方法:“
潮”“逐”“震”是翘舌音,“盼”是前鼻音,“崩”是后鼻音,要读准。“据”“渐”是多音字,可通过查字典辨别字音。“堤”“阔”“滚”可结合图片、动画来理解。
(3)指导学生归类识字,如部首归类、量词归类、近反义词归类等。4.词语学习。
(1)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在理解“山崩地裂”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上文提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想象画面,钱塘江大潮如同万马奔腾而来,其声势之浩大,有如天地崩裂一般,令人神往而敬畏。
(4)通读课文,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钱塘江大潮?
预设: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等。
(板书:气势磅礴)
5.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
6.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并讨论潮来之前,江面是什么样的?并用笔画下来。
2.潮来之前,江面是什么特点?
学生A:潮来前,钱塘江很平静,江面很宽阔,还笼罩着一层薄雾。
教师:很好,你找到了关键词语“平静”、“宽阔”和“薄雾”,这些词语共同描绘出了潮来前的宁静美。
从哪里能感受到?指导读好这句。
3.再来看开头的第二节,除了写潮来前江面的平静,还写了些什么?
预设1:写了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引导:(1)这其实在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你能不能抓住这几个要素,再结合第一小节的内容,对课题进行扩充,说说文章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农历八月十八我们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观看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2)为什么说海宁市的盐官镇是观潮的好地方?(读一读书后的小资料思考 师介绍特殊的地理位置)
预设2:写了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地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引导:这段人物活动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让读者感受到前来观看的人多;人们的心情很急切)
预设3:写了观看的位置“海塘大堤”
引导:正因为是站在海塘大堤上观看,所以整个江面一览无余,不仅如此远处的景物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也尽收眼底
短短的一小节,却包含了那么多信息,我们也感受到了潮来前江水的平静,引读,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宽阔的——那么潮来时,潮退后又是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2.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潮:三部分都要窄、写紧凑,中间部分整体向上倾斜、下边十字比上边稍大。
阔:门字要宽大,活字要小,舌字首撇要短、平,下边横稍长。
逐:首撇位置靠左,弯钩在撇靠上位置起笔,下边两撇,右下边的点稍大。
崩:山字要扁宽,下边两个月字并排、都要窄。
余:人字要舒展,下边是两横、下横要长,竖钩在上横处起笔。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讲评。
(五)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归纳作者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2.强调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
(六)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搜集更多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平静、宽阔、薄雾
潮来时:
潮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