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2、用模唱的方式学习《银杯》,会用向远喊唱的声音表现出欢快热烈的情绪。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及知识,了解音乐常识民歌、一段体。3、对比欣赏《牧歌》,感受、体验蒙古族短调和长调歌曲的艺术特点。
4、 通过唱蒙古族风格的流行歌曲(或齐唱其中一首),了解蒙古族歌曲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从而更加的喜欢蒙古音乐。
2学情分析
蒙古族音乐音比较高,学生音区没有那么高,气息还不足。
3重点难点
蒙古族音乐音比较高,要让学生真假声结合让学生唱会、会唱、唱好。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银杯
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老师好”刚才同学们表演了口琴,老师也给大家表演个节目。教师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段后让学生回答参与导课。教师演唱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蒙古族)出示课题《草原牧歌》——《银杯》
活动2【讲授】银杯
蒙古族文化,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蒙古族、蒙古文化方面的一些了解。
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引导点播,力争一带而过,又能激发学生热情,开阔视野。)
好,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图片来更加直观的感受一下草原风情与文化。
播放幻灯…….(草原风情图片)马头琴是蒙古族著名的拉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族常年以游牧和狩猎为生,擅长骑马、射箭、摔跤等竞技项目,被誉为是“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歌曲
下面我们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短调——《银杯》。
短调《银杯》
(1)请欣赏范唱,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歌曲速度以及歌曲表现的场景?
(2)欣赏完讨论回答。歌曲表达的是热情地情感,中速稍快速度,表现场景:了解这是一首祝酒歌,常用于酒宴聚会,彰显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
(3)朗读歌词,让学生了解“赛勒日外咚赛”是歌曲里的衬词,没有具体歌词意思,语气词,表达对客人的热情情感。
(4)复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歌曲有几个乐句?(两个乐句)掌握一段体:又称一部曲式,由一个乐段构成,一般只有一个音乐形象,一种音乐意境。
了解民歌:劳动人在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5)A、试着唱一下乐谱。讲解前倚音和下滑音,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及知识,模唱装饰音。对比演唱一下,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族音乐的艺术特点。
B、解决难点。找出这首歌中最高音,蒙古族音乐音程有较大的跳进出现四度、五度八度大跳(放慢随琴唱,提醒注意真假声唱法)用向远喊唱的声音演唱高音部分。全班演唱
C、找出歌曲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感,你能唱一下吗?全班演唱两遍。
D、分组演唱、集体背唱。
(6)歌曲表现:教师讲解蒙古族人敬酒、唱酒歌、接酒、行酒礼、饮酒谢酒,过程。让学生模仿其敬酒动作边唱边表演,表现出欢快、热烈的情绪,感受酒歌中所蕴含的蒙古族文化。
活动3【活动】银杯
结合学习评价的第一题,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找出班中演唱《银杯》的最佳歌手。
我们欣赏一首蒙古族民歌长调——《牧歌》(提醒注意比较跟上一首短调有何不同)
分析辨别长短调
活动4【测试】银杯
分析辨别长短调
梳理长短调的各自特点。
(1)短调:字多腔少,结构短小规整,节奏整齐匀称,具有叙事性特征
(2)长调:节奏自由、字少腔长。长调用蒙古族语叫“乌日图道”意即长歌也称长调。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所以被称作——草原音乐的活化石
并问:“同学们现在清楚长调的与短调的区别了吗?”
(3)考一考你们:播放《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片段请同学们分辨出哪个是长调哪个是短调。
活动5【作业】银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教师出示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格的创作歌曲目录,选唱一首。今天我们学习了蒙古族民歌中的短调歌曲《银杯》并欣赏长调歌曲《牧歌》,在下节课我们会更一步去了解探讨蒙古族音乐。最后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真正的走进蒙古草原,去感受草原的辽阔美丽,蒙古人的热情好客,蒙古歌声的悠扬、婉转。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