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7 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0 20: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与读书相关的文章,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语文要素包括: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二)课文内容与结构
《我的“长生果”》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亲身经历,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文章开篇点题,借助一连串的比喻,将书比作“长生果”,形象地表达出书籍对作者成长的重要意义。接着,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包括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读文艺书籍和读中外名著的不同阶段,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痴迷和热爱。然后,作者重点讲述了两次写作的经历,一次是写《秋天来了》,因借鉴模仿而获得好评;另一次是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因真情实感而打动人心。通过这两次经历,作者阐述了自己对写作的独特感悟。文章结尾再次强调书是人类的“长生果”,与开头呼应,点明主旨。
二、教学目标
认识“喻、瘾”等生字,会写“喻、差”等字,会写“流光溢彩、如醉如痴”等词语。
能梳理作者读书和写作的经历,体会作者从读书和写作中悟出的道理。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和阐述道理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梳理作者读书和写作的经历,理解“长生果”的含义。
体会作者从读书和写作中悟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和阐述道理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读写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我的“长生果”》。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是不是心中充满了疑惑?(板书课题)
在探寻“长生果”的奥秘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叶文玲。叶文玲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她从小就热爱文学,在长期的写作生涯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她的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深受读者喜爱。
(稍作停顿,观察学生的反应)长生果,大家都知道是吃了能让人长生不老的果子。那在叶文玲的这篇课文中,她所说的“长生果”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PPT 展示一些与长生果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可以先大胆地猜测一下,叶文玲为什么会把某个东西比作“长生果”?
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猜测。(点名让学生回答,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学生 1:可能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水果,吃了能让人变得聪明。
学生 2:也许不是真正的果子,而是一种比喻,代表着对叶文玲非常重要的东西。
学生 3:会不会是叶文玲特别喜欢的一本书,让她收获了很多知识。
同学们的猜测都很有创意,那到底谁的猜测更接近真相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重点强调“喻”“瘾”“囫囵”“莎”等字的读音和写法。例如,“喻”字要注意与“愉”区分;“瘾”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笔顺;“囫囵”两个字较难,要多读多写。
理解“如醉如痴”“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等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或造句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如醉如痴”,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沉迷于某件喜欢的事情时的状态;“囫囵吞枣”可以联系文中作者读书的经历来理解。
趣味游戏巩固生字词:
生字猜猜猜:教师描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猜猜是哪个生字。比如:“这个字左边是个口,右边是个俞,猜猜看是哪个字?”
词语接龙:以课文中的词语为基础,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增加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找错误:教师故意写错一些生字词,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我的‘长生果’”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学生可能会回答:写了作者读书和写作的经历。
教师进一步引导:更具体一些,比如作者小时候读了哪些书,读书有什么收获,以及写作方面的成长等。比如文中提到作者读“香烟人”小画片时的痴迷,读文艺书籍时的陶醉,还有读中外名著时的积累。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完善对主要内容的概括。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以及书对作者写作的巨大帮助,将书比作“长生果”,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例如,作者在读书过程中积累了词汇,明白了写作的道理,还在写作上取得了进步。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自己的读书和写作经历。从最早读“香烟人”小画片,到后来读文艺书籍,再到读中外名著,以及之后的写作经历,清晰地展现了作者的成长过程。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 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对少年读书生活的回忆。“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直接表达了书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2 - 6 自然段):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讲述了自己读书的类型和读书的收获。这部分详细描述了作者不同阶段所读的书以及从中得到的乐趣和收获。
第三部分(7 - 14 自然段):回忆了两次写作的经历,说明了读书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像“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语句体现了作者在写作中的感悟。
第四部分(15 - 19 自然段):总结全文,再次点明书是“长生果”,表达了对书的热爱之情。“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紧密联系和自己的深刻体会。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2 - 6 自然段),思考:作者小时候都读了哪些类型的书?读书的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默读思考,圈画相关语句。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例如:作者读“香烟人”小画片时“看得津津有味”,那小画片不过是印着粗糙的图案,却让作者入迷;读连环画时“如醉如痴”,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读文艺书籍时“广泛的阅读”,只要有几分钱就去租书看;读中外名著时“用哥哥的零花钱和同学交换看书”,对书的渴望无比强烈。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阶段读书时感受的变化,从最初简单的乐趣到后来深入的沉醉。
再读这一部分,小组讨论:作者从读书中获得了哪些好处?
小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
各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总结:读书不仅丰富了作者的想象力,让她仿佛置身于书中的世界,如“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还积累了词汇,像“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等词语的积累,为表达打下基础;同时提高了理解能力,能理解书中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7 - 14 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写作方面有怎样的经历和体会?
学生自主思考,标注关键语句。
引导学生抓住“我终于悟出了一点道理”“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等语句,体会作者在写作中的感悟。
例如,作者在写《秋天来了》时,因为引用了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语句,获得了好评,明白了写作要借鉴和模仿。在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时,因为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又明白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全班交流:作者悟出了哪些写作的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如:“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意味着写作要有创新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不能千篇一律。“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强调了真情实感和个人创造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谈谈对作者这些写作道理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在写作时借鉴好词好句让作文更生动,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写出真实感受才能引起读者共鸣。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指导,比如可以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或者指出学生理解中的亮点和不足。
回到课文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再次体会作者将书比作“长生果”的深意。
引导学生理解书对作者成长的重要性,就像长生果能让人长生不老一样,书给作者带来了知识、智慧和成长。书不仅滋养了作者的心灵,还让她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
让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书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否也像“长生果”一样带来了益处。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的读书和写作经历,明白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也感受到了书的巨大魅力。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读书的升华,而书就像生命中的“长生果”,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营养。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在范读过程中,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更好地传达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对书的热爱之情的语句,画出来并读一读。
例如:“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引导学生分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比作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流光溢彩的画页和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读书生活的美好和令人愉悦。
再如:“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从“牵肠挂肚”一词能体会到作者对书中故事和人物的深深牵挂和投入。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你能体会到她怎样的心情变化?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回答:书像长生果一样,给作者带来了丰富的营养和无尽的乐趣,让作者不断成长和进步。文中提到作者通过读书积累了词汇,提高了写作能力,书就如同滋养生命的长生果,给予她智慧和力量。例如“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是作者从书中汲取营养后的创作心得。
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总结出作者从最初对书的好奇和渴望,如看到“香烟人”小画片时的眼羡;到沉醉其中的痴迷,像读连环画时的如醉如痴;再到后来因为读书而在写作上取得进步的喜悦和自豪,比如写《秋天来了》和《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时的感悟和收获。
引导学生再次精读课文中描写作者读书时的细节和感受的段落,如:“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那是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中的附赠物。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了个眼羡的份儿。”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渴望得到小画片却又无法实现的羡慕和无奈的心情。
让学生思考并交流: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和体验?比如为了一本喜欢的书而焦急等待,或者因为读了一本好书而兴奋不已。
总结:通过精读课文,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书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书不仅是作者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它能带给我们知识、快乐和成长,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与书为友,享受读书的乐趣。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比喻句)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比喻句)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比喻句)
让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对于“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这个比喻,让学生思考其如何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回忆读书生活时的美好感受。比如蜂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欢快、泉水在山谷中流淌的灵动,形象地展现出读书带来的愉悦是如此的轻盈和美妙。
探讨“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一比喻是怎样形象地突出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让学生理解“长生果”代表着滋养和长寿,将书比作长生果,意味着书能给人类带来持久的智慧和精神滋养。
分析“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这个比喻如何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美丽和带来的舒适。
组织学生找出文中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描写片段。
例如:“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等词语,感受其精准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状态。
再如描写作者读书时沉浸其中的段落:“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还有描写作者写作经历的段落:“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品味这些词语和段落,加深理解和记忆。可以让学生个别朗读、小组朗读或者全班齐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味和节奏。
开展仿写练习,让学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或优美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
给出一些主题,如“我的爱好”“我的校园生活”“我最喜欢的季节”等,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
例如,仿照“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学生可能会写“像鸟儿掠过天空,像微风拂过树梢”。
模仿“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学生可能创作“音乐,被人们称为心灵的‘抚慰剂’”。
学生展示自己的仿写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选择、情感的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先让学生自评,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同学互评,提出优点和改进的建议;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思考以下问题:
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读书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和改变?
在读书过程中,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或瞬间?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和感受,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倾听和交流。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其中,适时引导。
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分享读《西游记》时对孙悟空勇敢无畏精神的敬佩;有的可能会谈到读《小王子》时被那份纯真的情感所打动。
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小组内最精彩的读书故事。
代表发言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感受不同的读书体验。
结合课文和同学们的分享,引导学生思考: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到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就像课文中作者通过读书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和写作素材;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如同作者从书中了解到不同的世界和人生;读书可以丰富情感,像作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各种悲欢离合;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正如作者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提升了自己的创作水平。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当今信息时代,如何更好地读书和利用书籍。
可以讨论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优缺点。比如电子书方便携带,能存储大量书籍,但可能会影响阅读体验;纸质书更有质感,便于做笔记,但较为笨重。
如何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比如每天设定固定的阅读时段,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简短阅读等。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比如根据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成长需求等。
教师总结: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丰富内心世界、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就像课文中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书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滋养。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书的价值永远不变。它可以带我们穿越时空,领略古今中外的智慧;可以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获得启示;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希望同学们能像作者一样,热爱读书,让书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长生果”,不断丰富我们的人生。
(七)布置作业
必做作业
完成一篇不少于 400 字的作文,题目为《我的读书之旅》。要求:借鉴课文的写作手法,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来叙述等,详细描述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收获以及读书给自己带来的改变。
完成课本上与本课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
选做作业(二选一)
制作一张读书手抄报,内容包括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的简介、推荐理由、读书心得,以及一些与读书相关的名人名言或优美诗句。
选择一本自己最近读过的书,录制一段 3-5 分钟的读书分享视频,向大家介绍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拓展作业
制定一份下个月的读书计划,列出想要阅读的书籍清单,并合理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
开展“家庭读书分享会”,与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在《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中的学习收获,以及自己的读书故事,然后倾听家人的读书经历和感悟。
板书设计:
读书经历
小画片
连环画
文艺书籍
中外名著
读书收获
丰富想象力
积累词汇
提高理解能力
写作经历与感悟
《秋天来了》——借鉴模仿
《一件不愉快的往事》——真情实感
书是“长生果”
滋养心灵、助力成长
六、教学反思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读书的作用及乐趣。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成功之处: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学生通过对作者读书经历和写作感悟的分析,深刻体会到了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道理。
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不足之处:
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在讨论作者的写作感悟环节,学生讨论过于热烈,导致时间过长,后面的总结和拓展环节略显仓促,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对学生个体关注不足
在小组讨论和发言过程中,没有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表现和理解程度,可能有部分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学内容的拓展不够深入
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论读书的意义时,可以提供更多的现实案例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如探讨数字化阅读时代如何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等。
改进措施:
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时间,在保证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通过课堂提问、巡视指导等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丰富教学内容的拓展,提前准备更多相关的资料和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