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一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7-20 14:5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集合,.若“”是“”的充分条件,则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设p:或,q:或,则p是q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3.“”是“”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是“”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已知集合,,则“”是“”的(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9.已知p:,q:,且q是p的必要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A.(3,5) B.
C. D.
10.若,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1.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 D.
12.下列选项中,满足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  )
A. B.
C. D.
13.在梯形中,,则“是等腰梯形”的一个充分条件可以是(  )
A. B. C. D.
14.下列条件中,是“”成立的必要条件的是(  )
A. B. C. D.
15.在整数集Z中,被6除所得余数为k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即,,1,2,3,4,5,则(  )
A.
B.
C.“整数a,b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
D.“整数a,b满足”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16.若M、N是全集I的真子集,下面四个命题m,n,s,t是命题充要条件的是(  )
,,,
m B.n C.s D.T
三、填空题
17.若“”是“”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18.已知命题p:,命题q:,那么p是q的   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19.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20.已知则p是q的   条件.(从“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择适当的一种填空)
21.集合 ,则“ 或 ”是“ ”的   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22.已知是的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四、解答题
23.求证: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的充要条件是.
已知集合,集合.
(1)若,求实数的值;
(2)若,,且p是q的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5.已知命题:关于的方程有实数根, 命题.
(1)若命题是真命题,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6.已知集合,集合,.
(1)求, ;
(2)设,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7.集合 .
(1)若,求;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8.已知命题“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假命题.
(1)求实数m的取值集合;
(2)设集合,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答案:C
解析:解:,.
因为“”是“”的充分条件,即当时,成立,
所以或,即.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化简集合,解不等式或,即得解.
2.答案:B
解析:因为或是或的真子集,故,但,
故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或是或的真子集,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
3.答案:B
解析:由得或,
则“”是“”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进而判断出“”是“”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答案:B
解析:由可得,
因为不能推出,但能推出,
故“”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定义得答案.
5.答案:A
解析:充分性:当时,,充分性成立;
必要性:解得或,必要性不成立;故为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进而判断出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6.答案:A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可以推出,但是并不能保证,故为充分不必要条件,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进而推出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7.答案:A
解析:因为“”在时,左右两边同时乘以,此时不等式不成立,故不满足充分性;
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即可得到不等式成立,故满足必要性.
故“”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得答案.
8.答案:A
解析:由可得,解得或.
所以“”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集合的相等求出x,再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定,即可得答案.
9.答案:B
解析:因为q是P的必要条件,所以,
解得,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B
分析: 根据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得到,解该不等式组即得m的取值范围.
10.答案:A
解析:解:由,解得或,
所以由推得出,故充分性成立,
由推不出,故必要性不成立,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A
分析:解一元二次方程,再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得答案.
11.答案:B,C
解析:由,可得或.
对于方程,当时,方程无解;
当时,解方程,可得.
由题意知,,则可得,
此时应有或,解得或.
综上可得,或。
故答案为:BC.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进而得出实数a的值。
12.答案:A,B,C
解析:对于A,由可推出,所以是的充分条件,A符合题意,
对于B,由可推出,所以是的充分条件,B符合题意,
对于C,由可推出,所以是的充分条件,C符合题意,
对于D,当,时,,但是,所以不是的充分条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充分条件的判断方法,进而找出p是q的充分条件。
13.答案:A,B,C
解析:解:在梯形中,,若可得是等腰梯形,
若可得是等腰梯形,
若,可得,即可得到是等腰梯形,
若,则,无法得到是等腰梯形,
故“”,“”,“”是“是等腰梯形”的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ABC
分析:由,若可得是等腰梯形,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
14.答案:A,B
解析:解:因为,所以,则成立的必要条件是或
故答案为:AB.
分析:先解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再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得答案.
15.答案:B,C
解析:对A,因为,由可得,所以,A不符合题意;
对B,
,B对;
对C,充分性:若整数a,b属于同一“类”,则整数a,b被6除所得余数相同,从而被6除所得余数为0,即;
必要性:若,则被6除所得余数为0,则整数a,b被6除所得余数相同,
所以“整数a、b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C对;
对D,若整数a,b满足,则,
所以,故;
若,则可能有,
故整数a,b满足”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对A,由定义得,再判断元素与几何关系即可;
对B,由定义及被6除所得余数为0至5的整数可判断;
对C,分别根据定义证明充分性及必要性即可;
对D,由定义证充分性,必要性可举反例即可判断.
16.答案:A,C
解析:由得图,
对于A,,易知等价于,m是p的充要条件;
对于B,,易知等价于,n不是p的充要条件;
对于C,,易知等价于,s是p的充要条件;
对于D,M、N是全集I的真子集,不成立,t不是p的充要条件.
故是p的充要条件的有m,s,
故答案为:AC.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进而找出是p的充要条件的命题。
17.答案:
解析:由“”是“”的充分条件,知,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充分条件的定义可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
18.答案:必要不充分
解析:解:因为命题p:,即为,命题q:即为,
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条件,
故答案为:必要不充分
分析:先化简命题,再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
19.答案:
解析:根据题意,是的真子集,故可得,即.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得结果.
20.答案:必要而不充分
解析:当,若时,若时,故p不是q的充分条件;
当时,必有,故p是q的必要条件;
综上,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
故答案为:必要而不充分.
分析:由已知条件结合充分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21.答案:必要不充分
解析:由题得 ,
当 或 时,即 ,即当 时, 不一定成立;
当 时, 一定成立,所以“ 或 ”是“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必要不充分。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从而推出“ 或 ”是“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2.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故,解得:,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充分条件的判断方法,进而得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
23.答案:证明:充分性:由得.
即满足方程 .
∴是方程的一个根
必要性:是方程的一个根,
将代入方程得.
故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的充要条件

解析: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进而证出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的充要条件是 。
24.答案:(1)解:因为,
所以,所以,所以;
(2)解:或,
,,且p是q的充分条件
由已知可得,所以或,
所以或,
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或.
解析:(1)利用已知条件结合交集的运算法则,从而借助数轴求出实数m的值。
(2)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和补集的运算法则,再结合充分条件的判断方法, 可得, 再结合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和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而借助数轴得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
25.答案:(1)解:因为命题是真命题,所以命题是假命题.
所以方程无实根,
所以.
即,即,解得或,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2)解:由(1)可知:,
记,,
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所以(等号不同时取得),
解得,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1)依题意命题是假命题,即可得到,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2)记 , ,依题意可得B是A的真子集,即可得到不等式组,解得即可.
26.答案:(1)解:由得,所以;
由得,所以,
所以,.
(2)解:因为,所以,,
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
所以解得:.
解析:(1)利用已知条件结合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方法,进而得出集合B和集合C,再利用交集和并集的运算法则,进而得出集合B和集合C的并集和交集。
(2)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进而得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
27.答案:(1)解:当时,,又 ,
所以,;
(2)解: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即,
所以有 ,解得,经验证时,符合题意,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1)由,得到 , 根据集合交集、并集的概念及运算,即可求解;
(2)根据题意,得到是的真子集,结合集合的包含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 即可求解.
28.答案:(1)解: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真命题,
则,即,
解得:或,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假命题则,
所以,
(2)解: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则,解得,
经检验时,,满足,所以成立,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1)先令求出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真命题时m的范围,再求补集即可;
(2)由题意可知A是B的真子集,可得,解出,再检验端点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