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0 15:3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作者:鲁 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百草园的景物是那么美,百草园的故事是那么动人,百草园里捕鸟是那么好玩,这确实是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儿童的乐园。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三味书屋是否也是儿童的乐园呢?
新课导入
1、如果说百草园是鲁迅的“快乐老家”,那么三味书屋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启蒙学堂呢?请认真阅读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圈点批注,并写下你对三味书屋的认识。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三味书屋的陈设……
三味书屋的先生……
三味书屋的教材……
三味书屋的规矩……
三味书屋的戒尺……
三味书屋的学生……
三味书屋的课堂……
三味书屋的后园……
三味书屋的乐趣……
提示: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2、鲁迅回忆了三味书屋生活的哪些场面,哪些细节,哪些人物,有何种心情?请你用“三味书屋里有 ”的句式说话。
例:三味书屋里有博学方正的先生;
三味书屋里有问老师“怪哉虫”而不得的无奈;
三味书屋里有读书的场面;
……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3、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抓住了几个场景来写?
只有读书的无奈
后院偷得的乐趣
人声鼎沸的读书
习字对课的辛苦
画画做戏的快乐
渊博和善的老师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4、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是枯燥乏味还是自由快乐?
快乐自由
和善的老师
读书的场面
做戏和画画儿
后面的园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5、与现代学校相比,你喜欢“三味书屋”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其实也是很快乐的,没有一开始作者想象的那么可怕。因为这里也有一个园,可以逃课到这里面玩,有可爱的老师和同学。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1、通过学习本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依据是什么?
我看到了一个爱玩好动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天真幼稚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聪明好学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热爱自然的童年鲁迅
归纳主题,认识鲁迅
2、在对百草园的回忆中,有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留恋,是哪一句?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3、其实在对三味书屋的回忆中,也有一句话深沉地表达了对三味书屋那段生活的留恋?
 “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
归纳主题,认识鲁迅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心理。
本文主题
归纳主题,认识鲁迅
赠语:
“ 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 冰心
归纳主题,认识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疑是一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成年后的鲁迅在仰望流云时,追寻闪烁在他眼前的一朵朵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是何等的诗意,又是何等的惆怅,放下手中的书本,人生经历的书本却又悄然翻开,让我们也拿起笔,精心描绘一段精彩的童年趣事。
敞开心扉,书写真情
百草园
三味书屋
总 结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下面各题。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④“人都到那里去了?!”
⑤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⑥“读书!”
中考链接
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⑧“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⑨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⑩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中考链接
1、文章是如何刻画先生形象的
答: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中考链接
外貌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和蔼、极方正、质朴、博学。而“我”对老先生也充满着恭敬、敬佩。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从本段中可看出老先生是怎样的人以及“我”对他有怎样的态度?
中考链接
中考链接
学生读书时,因不理解,不知句读停顿,只会照本宣科,因而没有标点;先生不仅理解句意,而且对所读内容有自己的体会,是充满感情、陶醉其中的品读,因而既有标点,还有带有个人感彩的语气词。
3、从选文⑦⑧两段中可以看出学生读的内容没有标点,而老师读的内容有标点,这说明什么?
4、文章结尾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中考链接
表达了作者对那段童年生活的怀念、惋惜和惆怅之情。
不是枯燥无味。可以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在老师读书很认真的时候偷偷画画儿。
中考链接
5、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 有哪些趣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