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课件:第10课《短文三篇》(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课件:第10课《短文三篇》(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9 18:4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12亲爱的的同学们,你们生活得怎么样?感受到生命的幸福了吗?生命幸福与否,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我们今天能有一个朝梦想奋斗的和谐的学习环境,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很幸福。只有不断地追求幸福,才能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当然,在短短的一生中,为了自己的幸福指数更高,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还应坚守我们的人生信条。?情景导入3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
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
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
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
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
争。” 人,应当赶快生活。
——奥斯特洛夫斯基
4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品味文章当中韵味丰富的语句,能简要分析其哲理内涵,把握其哲理美及语言美;?
3.联系生活实际,阐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认识生命的本质及意义,懂得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标5热爱生命——蒙田文体常识 随笔?? 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 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的区别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引自刘锡庆《“随笔”随谈》) 9作者简介 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一译蒙台涅。加斯科涅郡人,出身于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蒙田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国,留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写成《随笔集》(或译《随感录》) 2卷,于1580年出版。赋予 厚赐 惋惜 弥补

丰盈 躁动不安 枯燥 fùy?cìw?n×īm?y?ngzàozào生字词 哲人:
丰盈:
躁动不安:
稍纵即逝:
垂暮之年:
浑然不觉:
(书)智慧卓越的人。1.身体丰满2.富裕、丰富(本文)。因急躁而动个不停。时间一放松就失去了。 指老年。 垂暮,将近晚上,
比喻接近晚年。完全没有感觉。浑然,完全地,全然。 词语解释12整体把握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第一段:从“度日”谈起,阐释了对生命的认识,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第二段:过渡,导出第三段。
第三段:揭示生的本质即死,表达更加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13研读第一段1.作者觉得热爱生命就要如何对待生活?
2.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哲人”的有什么不同? “哲人”认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我却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 要热爱生活,“坏日子”要飞快地过,好日子要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14研读第一段3.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 “生命”对人是公平的,人人都有,又和“度日”呀,“光阴”呀,密不可分,但是,面对这一个简单的问题,作者深知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态度。从这入手,会使人感觉:浅显、熟悉、亲切,其后就会自然的一步步的接受作者的观点。15研读第二段作者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格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作者对这句话没有作任何评论,他引用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 说明随便打发时光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16研读第三段1.面对“死亡”,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2.“我”热爱生命,但为什么“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不要害怕死亡,只有乐于生,才能不感到死之苦恼。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它过得丰盈饱满。 因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而“我”热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人生的时候,“我”会毫不惋惜。17研读第三段3.“生之本质在于死。” 这句话怎么理解?
4.“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抓紧时间和有效的利用时间。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18内容总结 两段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
作者蒙田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第一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
第三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他对 “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是因为认识到了“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作者在第一自然段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在哪些方面? 好日子 细细品尝
坏日子 消磨光阴
哲人 打发 消磨 回避 无视 苦事 贱物
我 值得称颂 富有乐趣 自然的厚赐
优越无比 对待生命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什么样不同的结果呢? 糊涂的人 一生枯燥无味 躁动不安 将希望
寄于来世
聪明的人 享受生活充实 享受生活也要讲究方法,作者在第三段是告诉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享受生活呢? 抓紧时间
有效利用时间
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享受生活。 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热爱生命 蒙田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对"度日"的认识消磨光阴慢慢赏玩飞快的去“度”细细品尝对生命的理解“哲人”苦事、贱物“我”优越无比糊涂人寄托来世对死亡的态度毫不惋惜乐于生生活关心抓紧时间对比论证风格:朴素、明辩,富有逻辑性23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帕斯卡尔24作者简介 布莱兹·帕斯卡尔(1623-1662)是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25整体把握第一部分(第1段):人与自然界的万物区别开来的主要标志是人能够思想。
第二部分(第2-4段):提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5段):指出人追求自己的尊严,应求之于思想的规定。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26重点研读1.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2.“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因而说他是“苇草”,但人又能思想,这是别的力量所无法摧毁的。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27重点研读3.帕斯卡尔为什么把人比作“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以“苇草”为喻,形象地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28重点研读4.《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作者把思想看做是人之所以为人以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他的优势表现在他的精神上,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29重点研读4.《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想,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30文章小结内容总结:
文章的核心观点: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文章主旨:
人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人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31信条——富尔格姆32作者简介 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他当过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他和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有《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信条》选自他的散文随笔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这部散文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成为美国年度第一号畅销书。33①自读这篇课文,画出那些对你感触比较深的信条。
②哪一条信条或者哪几条信条对你感触比较深,是怎样的感悟? 整体把握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34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了什么?重点研读 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六条理念。
作者特别强调十六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35重点研读2.富尔格姆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36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苦恼 老炼 短暂 优越
B. 赏玩 打发 流逝 脆弱
C. 毁灭 优式 囊括 吞没
D. 推衍 分量 贴近 清淅A.“老炼”应为“老练”。C.“优式”应为“优势”。D.“清淅”应为“清晰”。37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这倒不仅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
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非常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灭亡。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手拉手,注意来往车辆,紧挨一起。A.关联词搭配不当,“不仅是”应改为“不是”。C.成分赘余,应删掉“非常”。D.语序不当,应为“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38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