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课件:第13课《张衡传》(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课件:第13课《张衡传》(共5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9 19:1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21世纪什么最重要?台北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地动仪指南车地动仪浑天仪记里鼓车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郭沫若张衡后汉书·张衡传南朝·范晔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教学目标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方面,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代表作《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的合称)。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相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知识补充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为“张衡小行星”。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时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
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
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
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鸽早1000多年。
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台北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地动仪记里鼓车指南车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浑天仪地动仪张衡墓张衡博物馆张衡故居与张衡墓庐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
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
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
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
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
色彩。 传记的种类:
自传、小传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评传、
外传广引事例而不完全以解释经义为主的书等。 《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
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
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作者范晔简介祖籍官职才华死因代表作字慰宗,南朝宋代顺阳
山阴(浙江绍兴)人。尚书史部郎、宣城太守、
太子左卫将军等职。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宋书》上说他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范 晔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
《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前四史”之一。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后世称赞其文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作者与作品简介 课外拓展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六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比五经多一本《乐》)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我国史书体例简介: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
国别体:《国语》 、《战国策》
纪传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国志》(我国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我国纪传体断代史)
补 充:《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东汉,班固,南朝刘宋,范晔,西晋,陈寿,纪传体,通史,上起黄,纪传体,断代史,上起,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断代史,上起,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如《张衡传》。 ,北宋,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如《赤壁之战》。帝,下迄汉武帝《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史记》,西汉,司马迁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全国。《资治通鉴》上一页返回下一页传记的一般写法:先写人名,籍贯,品性
综述……然后按时间顺序选 择典型事例表
现人物阅读课文,检查预习字 音
属( )文? 连辟 ( )
逾侈( ) 邓骘( )???
璇( )机??? 算罔论( )
中有都( )柱????? 傍( )行八道
蟾蜍( ) 帷幄( )
乞骸( )骨
zhǔchǐzhìxuánwǎngdūpángchán chúwéi wòháibì阅读课文,检查预习句 读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3.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阅读课文,检查预习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永元中 安帝 顺帝
阳嘉元年 永和初 永和四年研读课文,明晰结构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第二部分(2~4)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成就。第一部分(第1段):叙其学品,包括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章。侧重写文学造诣。 分析内容,把握性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谦逊持重,鄙视名利。
执著专一,治学严谨。 张衡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文学才华? (一)分析第一部分。 (二)研读第二部分。 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1)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2)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3)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4)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地动仪的作用。
(5)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6)仪器正式投入使用。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 不计名利,为民造福。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时间——阳嘉元年
名称——候风地动仪
材料——以精铜铸成
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第二部分(第2-4段):说其术学,主要是张衡的科技成就。重点写候风地动仪。 第三部分(第5-6段):明其治才。突出张衡政治的才干。突写任河间相与奸党斗争一事。 分析第三部分这两段写了哪儿几件事情?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一件是交代《思玄赋》的来历,突出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
一件为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的斗争,通过对比,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张 衡一三四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二京赋》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善机巧《灵宪》 《算罔论》浑天仪 候风地动仪 治威严、整法度文学科学政治性情文


构上疏陈事、讽议左右二张衡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课文重点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研读传记写法(1)以时间为顺序组材,概括人物的一生。
(2)突出人物重要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总结人物传记写法: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简练而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得当,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对张衡为人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让我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提升。学习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示例: 延伸拓展1.品德和人格是在学业上成功的基础。
2.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
3.学习要注重社会实践。
4.一个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
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谈谈在此篇传记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张衡?(超世之才、高尚品格)
知人论世 超世之才
“善属文”,作《二京赋》——文学
“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科学发明
“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科学著作
“善政事”,为河间相,称为政理治学态度:谦虚谨慎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为人品行:淡泊名利 质朴 超逸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品行端正,忧国忧民:
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高尚品德: 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截取重点片段塑造人
物形象,表现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苏武传》为了表现苏武的
高洁的“志”“行”和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精神,采用
了叙议结合的手法,文笔充满感情,有抒情散文的特点,
主观性较强。而《张衡传》以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简要
概括其一生为主要目的,所以用说明性的文字对张衡的文
学创作和科技发明进行介绍,其中着重对候风地动仪进行
介绍,而对其品德为人的描写都散见于字里行间,贯穿于
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笔调沉静,文字质朴。答案  《应问》
张衡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解释: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不要以自己的收入不够高而感到耻辱,而应该想想自己的学识够不够渊博。
寓义:不要在官位俸禄上患得患失,而去追求个人道德和学识的进步。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知识提升——归纳字词 1)通假字
员径八尺
形似酒尊
傍行八道
一时收禽“员”,通“圆”“尊”,通“樽”“傍”通“旁” “禽”,通“擒”,捕捉。
2)古今异义 公车特征

寻其方面

衡下车古:特地征召;
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古:方向;
今:相同或并列的几点之一。古: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走下来。3)词类活用
大将军奇其才
4)文言句式
未之有也
连辟公府不就
果地震陇西
讽议(于)左右
视事三年(意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 1、举孝廉不行

2、连辟公府不就
3、公车特征拜郎中
4、累召不应
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6、再迁为太史令
7、再转复为太史令
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上一页返回下一页文




一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封官,任命——召见,召聘——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指官职调动——指官职调动——指官职调动1、游于三辅
2、视事三年
3、上书乞骸骨
4、遂通五经,贯六艺
5、时国王骄奢文




二上一页返回下一页 ——五经,《诗》《书》《礼》《易》《春
秋》五部经书;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官职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文




三D反馈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
《三国志》被称为“四史”。(注释:“奇”与“羞”均为意动用法。)2. 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C答案:(1)状语后置(2)否定句,宾语前置(3)省略句 状语后置(4)判断句(5)定语后置3. 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