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细雨蒙蒙 B.桂花飘香 C.雪花飞舞 D.树叶飘落
2.一个热水袋装有质量为1kg,温度为90℃的水,经过4小时后,水的温度降低到40℃,下列有关热水袋内水的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是( )
A.状态 B.内能 C.质量 D.比热容
3.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20℃的冰块内没有内能
4.电水壶是常用小家电。下列有关电水壶烧水的观察和思考,正确的是( )
A.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
B.加热过程中,水的热量不断增加
C.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
D.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不断上升
5.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较大
B.在相同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较多
C.若让质量相等的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物质的温度升高得慢
D.2m in后,甲的温度升高了 30℃
6.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 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C.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D.0℃的冰熔化成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
8.如图所示,在平底烧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观察到许多物理现象,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C.塞子跳起时,看到瓶内有白雾出现,是液化现象
D.塞子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9.将质量、初温都相等的铁块和铝块( 放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它们吸收的热量( )
A.铁块和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B.铝块比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C.铁块比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0.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 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二、填空题(1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9分)
11.近年来,阴霾天气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阴霾天气时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物,颗粒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也称PM2.5,可吸入肺的颗粒物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由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1)大气中PM2.5的运动属于 (选填“机械运动”或“扩散现象”);
(2)大气中 PM2.5 的运动 (选填“说明”或“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3)打开香水瓶闻到香水味属于 (选填“机械运动”或“扩散现象”)。
12.银川市的艾依湖,它能有效调节银川市的气温。艾依湖能有效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水的 较大,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时,温度变化 。
13.2016年11月4日,宇航员首次在太空泡茶喝,实现了“天上接行杯”的愿望。泡茶时,宇航员将茶装在特制的包装袋中,注水后用加热器加热到适宜温度后饮用,若将袋内100g水从 加热到 ,水的内能增加了 J,这是通过 改变内能。[水的比热容
14.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季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某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 若水温平均升高( ,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被质量相同的沙石吸收( 则沙石升高的温度 (0.8°C(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某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得的数据描绘的时间一温度图象如图所示。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是为了使两种物质吸收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热量;由图象可知,甲物质比热容 (选填“>”“<”或“=”)乙物质比热容。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6.爷爷给小明讲了他小时候的故事,爷爷小时候家住在铁路附近,与村里的小朋友有时一起到火车道旁玩耍。一天,一个小朋友把一根废旧的自行车辐条(是一根略粗点的钢丝)丢放在了铁轨上,不久一列火车开过来,小朋友就跑散了,当火车驶过之后,发现那根辐条仍留在铁轨上,并且变成了很薄的钢片,一个小朋友好奇地将它拾起,又马上扔掉了,嘴里还说“烫手”……请你分析那根自行车辐条“烫手”的原因。
17.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如图所示,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共15 分)
18.(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易拉罐中,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加热时间/s 甲 0 40 82 126
乙 0 18 40 64
(1)实验中,可以通过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 (选填“甲”或“乙”,下同)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 液体升温更高。
(3)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液体冷却效果更好。
19.(9分)在“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中:
(1)设计实验时应运用 法。
(2)实验所需的器材有:电加热器、 、天平、电源、计时的秒表、水和煤油。
(3)实验中得到如下一组数据:
烧杯 液体 质量m/g 初温l /℃ 末温l /℃ 加热时间t/ min
1 水 300 20 30 12.3
2 水 120 20 30 6.2
3 煤油 300 20 30 6.1
4 煤油 300 20 25 3.1
①比较分析 号和 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②比较分析 号和 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③比较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④实验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还与 有关。
五、计算题(共16分)
20.(8分)质量为5kg的某种物质,当温度从 下降到 时,放出的热量为 求:
(1)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2)若该物质吸收了. 的热量,则温度应升高多少度
21.(8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其原理是以温度不高于 的热水为热媒,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面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一种供暖方式(如图所示)。
(1)某房间一段时间内循环流动的水的质量为1000 kg,进水温度为( ,出水温度为 。这段时间里水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 [水的比热容为
(2)“水地暖”以水为媒介,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请具体说明为什么要利用这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