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
主题 《古诗三首》——《山行》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清楚知道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使学习更有目标感和系统性。 2.通过图片、形声字认识“径、斜”2个生字,写好“寒、径、斜”3个生字,提高独立识字和写字的能力。 3.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通过抓住景物特点,图片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山行》,并默写。
【评价任务】 1.勾画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2.能读准“径、斜”,会写“寒、径、斜”3个生字。 3.能说出古诗的意思,会用抓住景物、景物特点,图片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山行》,并默写。
【学习内容】 这是本期第一次学习古诗,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所以安排的学习任务从认知单元主题开始,清楚知道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大单元学习的目标意识。进入《古诗三首》,先从第一首《山行》开始学习。《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所写,诗人眼中的秋天并不是萧瑟的,而是满目艳丽,给人美的享受。表达了诗人喜爱、赞美秋天的美好情感。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三年级对古诗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五步曲”。但由于放假归来,孩子们学习状态需要调动,所以,需要再次明确学习古诗“五步曲”:读明诗题——读通诗句——读懂诗意——读美诗文——熟读成诵。在这五步曲中,“读懂诗意”要借助注释和插图,这一方法孩子们会运用。“读美诗文”需要借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走进单元,引出新课(指向目标1)欣赏图画,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自然之美。找到并勾画单元人文主题。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眼中的秋天。 3.自读勾画语文要素。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 4.读课题出示美丽景色的图片,教师创设情景“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秋天,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季节,层林尽染,还有那金秋的阳光,它不仅洒在树叶上,在花瓣上,还洒在我们的心上。”让我们走进第二单元,翻开语文书第13页,你能找到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吗? 提问: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本单元要学习哪些语文要素呢?你认为“多种方法”是什么? 4.这些语文要素需要在金秋时节这个活动中去学习,让我们开启第一个学习活动,到古诗里去探寻那美丽的秋天。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能在书中准确勾画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金秋时节 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眼中的秋天。 说出两条语文要素。活动意图说明:从单元主题入手,关注、回顾篇章页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环节二:激趣导入、读明诗题(指向目标2)1.学生读出诗名,并猜一猜。 齐读诗题。 回忆学习古诗的步骤,读明诗题——读通诗句——读懂诗意——读美诗文——熟读成诵 说说对《山行》的理解。“山”指山中,“行”指行走,连起来就是指在山中行走。 清楚知晓:七言绝句是一种旧诗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 5.谈谈对杜牧的了解,记住诗人名片。 (
诗人名片
姓名:杜牧
生活朝代:唐
成就:
后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3首古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来大声地读一读,《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猜一猜这3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追问留疑: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让我们到诗中去找找答案。先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课件出示杜牧的简介。 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吟。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你们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五步曲”吗? .《山行》是什么意思呢?补充说明其意思。 小结:孩子们真厉害,能采用扩词的方法理解难理解的词语,这是学习诗歌的一种好方法。 你对大诗人杜牧有哪些了解呢?出示诗人名片。 猜出三首诗都是描写秋的。 说出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 能说出学习了杜牧的哪些古诗。 能采用扩词的方法说出诗题的意思。 记住诗人名片。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整体感知此三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引出新诗《山行》,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回忆梳理学习古诗的五步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紧跟着进入第一步曲的学习。环节三:自主阅读,读通诗句(指向目标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代表朗读,生生互评。认读词语“石径”。 3.说一说对“寒山”的理解,借助图片和注释,直观化地了解,并能准确说出意思。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并读一读“生”和“坐”的意思。 4.用会意字特点记字,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在书上描一描。 5.读出《山行》的停顿和节奏。 1.出示自读小提示: 2.抽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重点引导认读“石径”。 3.出示图片和注释,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孩子们,你们观察到诗的旁边的“注释”到了吗?,看看“寒山”是什么意思?除了有“寒山”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读一读。 小结:看旁边的注释也能帮助我们理解难理解测词语。 4.指导书写“寒”。 5.再请生朗读,明确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大声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能评价同学的朗读。 头脑中有“寒山”的直观形象,并能语言清楚表达。 能讲出记字的方法和书写时注意的要点。 读好诗的停顿。 活动意图说明:抓住重点词语“寒山”,借助注释理解词语的方法,会意字识字、记字的方法,从字音、字义、字形多维度展开学习,让词语教学有重点、有梯度、有深度,也为后面理解诗意扫清一些障碍。环节四:借助方法,读懂诗意(指向目标3)回答:借助注释、插图。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先自言自语地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回答“石径斜、生处、坐爱”的意思,并且在书中批注或勾画。 4.逐句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生生互补。 1.读懂古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2.板书借助注释、插图,让学生用以上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练说。 3.请生回答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引导在书中勾画或批注。 4.逐句说说诗句的意思,生生相互补充。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说出诗句的意思。活动设计意图:多数学生具备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的能力,这一环节重在提出任务,运用方法,放手让孩子去理解,逐步培养自主理解诗意的能力。环节五:想象画面,读美诗文(指向目标3)1.自读,勾画景物: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并交流。 2.生读第一句诗 (1)抓住“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想象画面。学习“利用注释理解难懂的词语”。生强调景物的词朗读。理解“远上寒山”的意思。诗人为何称这山为“寒山”?(深秋时节,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2)圈出“石径”“斜”,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看到的。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难懂的词语”,“石径”就是用石头铺成的小路,而且这条小路是弯弯曲曲伸向山顶的。生强调景物特点的词朗读。 (3)读诗句,观看图片,想象画面,清楚表达。 ( )的石径 ( )的山 预设:深秋时节,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生读第二句诗 学生描述在山间小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预设:所见:山高之处,云雾缭绕,炊烟袅袅;所闻:风吟,鸟啼,鸡鸣,犬吠;所感:寂静的深山仍旧让人感到乡野生活的恬淡闲适,充满生机。 (2)回顾方法,有感情朗读。 4.读第三、四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用上刚才学习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霜叶,经历秋霜的枫叶。 自读第三、四句,和同桌说一说从诗中看到的景物,有感情朗读。 抓住特点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3)借助图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4)体会心情,有感情朗读。 (5)理解“红于”就是“比……还要红” (6)了解诗人创作《山行》的背景,有感情朗读。 5.有感情朗读全诗。1.在《山行》这首诗中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呢,再读,看看有哪些景物,在诗中勾出来。 2.读第一句诗,想象画面 (1)请生读第一句,读到些景物,你脑袋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先给自己讲一讲。引导生强调景物的词读这句诗。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圈出来,你仿佛又看到什么?你去爬过山吗?你能说说山上的小路是怎么的?这石头小路有什么特点?它伸向哪儿?(山顶。)师小结方法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的重点词进行朗读。 (3)听着你们的想象,老师眼前似乎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出示秋天的景色图片,你看到了 ( )的石径 ( )的山 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你想象的画面。师小结方法三:借助图片进行理解,引导生有节奏朗读。 3.半“扶”半“放”学“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 引导学生想象描述画面。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的重点词理解想象画面进行朗读。 比较“生处、深处、升处”的差异。 (3)串讲前两句诗意。朗读回顾,读出画面感。 4.读第三、四句,想象画面 (1)跟随诗人的脚步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由读第三、四句看图,想象画面。 (2)诗人为什么停下车子不走了?你能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吗?(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是什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了说一说吗? (3)看图说说这枫叶红得怎样? (4)你喜欢这样的枫林吗?通过朗读把自己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这是二月的花,看看和这时候的枫叶比比你发现了什么? (5)谁来说说诗意? 总结:刚才,同学们用看注释、插图、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诗意,感悟了着迷人的秋色。 5.火红的枫林,火红的枫叶,是那么生机勃勃,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向衰败的痕迹。这怎能不叫人心生赞叹啊! (1)如果你此时也行走在这样的山路上,你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让学生试着把作者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师小结:体会心情也是一种朗读的好方法。 (2)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还得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本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诗人在秋来临之季,没有像封建文人在促景伤情,而是歌颂大自然的秋色之美,有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此诗不仅仅是写景物,而是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给读者启迪和鼓舞。也表现诗人自己的目标和志向!此时,你就是杜牧,你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师小结:了解背景也是一种朗读的好方法。 6.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诵全诗。勾画出诗中的景物。 联系生活实际难懂的词语,说出景物的特点,强调特点读。 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想到的景象,强调景物特点读。 借助图片想象,说出想到的景物,有节奏地读。 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能有感情地读前两句诗句 看板书朗读方法,有感情朗读古诗。 用上之前的理解难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霜叶”的意思,有感情朗读。 能通过图片对比的方法理解“红于”的意思 了解写作背景,入情入境地进行朗读活动意图说明:这一环节是本课时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教会孩子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理解诗意,把语文要素落实,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意,并且指导和小结有感情的朗读方法,以读促悟,读悟结合,感受秋天美丽的景象。环节六:熟读成诵,指导书写 (指向目标1、3)1.同桌互读。 2.配乐朗读。 3.个别生背,齐背。 4.观察仔细观察“径、斜”2这两个字的结构。 这样一幅秋天美景图,请有感情读给你的同桌听。 配上美妙的音乐,你们能读得更好听。 相信你们已熟读成诵了,抽生背、齐背《山行》 4.引导学生观察“径、斜”2个字,发现其特点。两个字的结构。 教师示范书写,讲解书写要点。 (1)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书写作业。 有感情地互读。 配乐投入地读。 会背古诗。 认真观察,正确美观书写。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三年级上期的书写指导要更有针对性,抓难点和易错点,不用每个字都教。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山行》 朗读法宝: (
想象画面
) (
借助注释
)五步曲: 读明诗题 (
体会心情
) (
联系生活
)读通诗句 理解词语 (
了解背景
) (
借助图片
)读美诗文 熟读成诵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我是背诵小明星。
我能流利朗读 ☆
我能背诵 ☆☆
我能有感情背诵 ☆☆☆
我是理解小达人。
秋 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①,我言秋日胜春朝②.
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④.
【注释】
①悲寂寥:悲叹萧条。②春朝:春天。③排:推开,冲破。④碧霄:碧蓝的天空。
1.我能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1)逢: (2)胜:
2.我能结合注释说出这句诗的大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3.这首诗的前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乐观豁达 B. 悲观难受 C. 消极抑郁
4.这首诗最可贵的地方是( )。(多选)
A. 写的秋天的景色比别的诗要美得多
B. 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C. 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
三、我是默写《山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