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联络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位于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在学生学习了第 4 课“脑的知识”后,进一步学习认识神经系统及工作过程,建立“神经系统”整体认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聚焦板块,本板块由手被刺到会迅速缩回这个学生熟知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对于人体如何感受外界刺激并指挥身体做出相应反应的过程产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对该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学生可以自然地进入到对神经系统的学习中。
探索板块,首先是做个接乒乓球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神经系统在协调身体动作中的作用。在游戏中,学生需要迅速做出反应,接住乒乓球,这需要神经系统的快速传递和协调。第二个内容身体是如何联络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动手画图等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神经系统通过传递信息来协调身体的各种动作和反应。
研讨活动分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第二个问题:“游戏中,反复练习接球,成功率提高了吗”,以上在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理解后,得出正确的答案。第三个问题“日常生活中,为保护神经系统,我们应该怎样做”组织学生讨论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拓展板块,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神经炎、帕金森病等,以及如何预防这些疾病。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神经系统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
二、学生基础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以对相关的脑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但是对于人体是如何接受外界信息,并将其传递给脑,而脑又是如何发出指令,指挥人体做出相应反应的工作过程并不知晓。这部分对于学生有一定的神秘感,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兴趣。五年级学生喜欢探究,凡是乐于亲身经历,对事物的认识都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从一些感性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的结论。
三、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进行游戏,知道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是需要神经系统协助完成,以及知道神经系统中脑、脊髓和遍布全身周围的神经是协同工作的;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知道神经从身体各个部位接收信息传递给神经中枢(脑和脊髓),再将神经中枢(脑和脊髓)的信息传给身体相应部位,使身体做出不同反应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知道减缓精神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 知道日常通过反复训练,可以加快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敏捷度。
2.科学思维:
学生通过进行接球游戏,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采用分析的思维方法,能综合接球游戏和阅读相应资料活动,归纳出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是需要神经系统协助完成,以及能概括出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是由感觉器官感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输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把刺激生成信号,信号由传出神经传输到相应器官中做出一系列反应;通过总结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了解神经系统受损的相关信息,可以了解到该要如何预防相关问题。
3.探究实践:
学生通过接球游戏的实践活动,在探究实践的活动过程中进行一次性接入且不弹出的接球,通过记录接球得分统计表得出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是需要神经系统协助完成,能运用科学语言整理出神经系统中脑、脊髓和遍布全身周围的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能运用分析、概括的方法归纳相关信息,得出神经从身体各个部位接收信息传递给神经中枢(脑和脊髓),再将神经中枢(脑和脊髓)的信息传给身体相应部位,使身体做出不同反应的结论。
4.态度责任:
学生在接球活动中,表现出人对环境刺激是如何产生反应的探究兴趣。尝试学会倾听别人观点,并充分表达自己感受,学会与同伴交流中达成合作意识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通过学习相关知识,知道减缓精神压力,保持轻松愉悦心情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以及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并能知道自己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2.教学难点
理解并描述出人体进行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五、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接球得分统计表、乒乓球、一个塑料杯或其他容器。
七、教学过程
(一)聚焦
材料准备:仙人掌图片
提问:如果我们的手无意中被仙人掌的词扎到时,我想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立刻把手缩回来
2.基于学生观察仙人掌图片,交流被刺时的想法
提问:可以回忆下之前被仙人掌刺到的时候,当时的你是什么感受呢?
感觉到有刺痛的感觉,然后立马就把手缩回来
3.聚焦问题:我们是怎样感知到外界的刺激?脑又是如何向身体发出指令的?
提问:
1.我们是怎样感知到外界的刺激?(感觉器官)
2.那是由什么器官控制着我们做出反应?(脑)
3.我们可以知道在回忆仙人掌的刺扎到出,脑对手发出了缩手指令,产生缩手的反应信号。从直观上看脑和手并不在同一位置,那么这个信息是怎么传递的呢?
4.揭示课题:身体的“联络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被仙人掌刺过的经历,通过几个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知道我们是靠感知器官感知到外界的刺激,通过问题的形式,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乒乓球、接球得分统计表、一个塑料杯或其他容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感觉器官 人的感觉器官有哪些?(皮肤、鼻子、眼睛、嘴巴、舌头)
播放神经系统组成的视频
展示身体神经系统简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知道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组成、神经系统中脑、脊髓和遍布全身周围的神经是协同工作的)
这是人体的神经系统分布图,从图中你观察到什么?(在图中可以发现到大脑和脊髓是相连的,身体里分布了很多网状的东西。)
大脑就像我们的指挥官一样,负责发送信号和接受信息,既然有了信号,就会有传递信息的联络员,所以谁是我们的联络员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遍布全身,如果少了其中一项可以吗?(不可以)
4.活动一:接乒乓球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接球游戏,三人一组,一名同学扔乒乓球,一名同学想办法用纸杯接球,另外一名同学记录成绩,确定统一的接球距离,展开比赛。
明确比赛规则:一次性接入纸杯中且不弹出的为有效接球,接住1次得1分,然后将得分记录下来。
在活动发生前,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问题:
在刚才的活动中,对于扔球员而言,他身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扔球这项工作?(眼睛、大脑、神经系统、手、腿、脚)
这几个器官,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是如何工作的?
眼睛负责进行观看,然后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发出接球的指令后传递给神经,神经再传递给手、腿、脚的神经,然后手进行接球,腿脚进行移动
教师进行讲解接球员在接球的过程中,眼睛通过观察球的方向将信号传递给我们的大脑,大脑接受到球的信号后产生了要接球的信号,信号会通过我们的(神经系统)进行传递给相应器官。期间我们看到接球员有哪些器官运动了呢?(手、脚、腿),说明我们的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全身各处了。
设想:增大两人之间距离,命中率会有什么变化?(命中率会降低)
如果要提高命中率,甚至百发百中,在不改变材料和规则的前提下,可以怎么做?(进行多次训练)
5.小组游戏活动
再进行反复练习后进行接球游戏,学生在游戏中知道反复练习可以提高接球的成功率,反复练习可以是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变快,身体动作也会变得灵敏。
问题:游戏中,反复练习接球,命中率提高了吗?
(在经过反复的联系后,接球的成功率提高了)
你有什么收获吗?
(也许是因为有了多次的练习,我们之间的默契增加了,熟悉了对方的扔球速度、方向等等,肢体的协调性也提高了。)
小结:反复练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加强我们身体的灵敏度。我们在日常生活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来加强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的神经系统视频播放,可以了解到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游戏的环节下,课堂氛围提升到高潮,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观察到接球员的反应部位,和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也在接球游戏中收获到反复练习可以加强肢体协调性。
了解身体是如何联络的
1.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
回答问题:
(1)玩游戏的时候,最先获取信号的器官是什么()?——眼睛 手 耳朵
(2)眼睛获取的信号通过()传到神经中枢?———手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3)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使身体做出反应。——传出神经 大脑 脊髓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解析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注意神经中枢包括大脑和脊髓。提出启发性问题,提供初步概念建构。
2.提问:我们若突然被强光照射,眼睛会立即闭上。说说其中的信号传递过程。
(预设:眼睛感受到强光照射时,会立即将这个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闭上眼睛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指令到达眼睛,我们的眼睛便迅速闭上,以避免受到伤害;眼睛 传 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眼睛闭上。)
3. 任务:画出“联络员”
(1)用水彩笔在人体神经图上画一画,用线与箭头来表示信息传递的过程。
(2)了解人体的神经联络:感受刺激并将信息传递给脑和脊髓的叫传入神经(也叫感觉神经),将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递给身体相应部位,并指挥其做出反应的叫传出神经(也叫运动神经)。
【设计意图】提供认知工具,提供学习资源与方法指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4.(研讨2) 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信号传递过程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通过刚才完成的 任务, 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那么我请一位同学上台给我们展示下他画的以及他的理解。
(同学上台画、汇报:感受刺激→传 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设计意图】由第一次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游戏中身体的配合,从而由游戏的自我观察中初步建立信号传递概念。 根据神经传递示意图,说说接乒乓球时信号传递的方向。
(三)研讨
1.如果神经系统受损,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
谈话: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牙痛?(有)牙痛是一种什么体验?(很痛很痛)你知道牙痛是什么受损了吗?(牙齿)其实是我们的牙神经受损了。牙痛还是 事,如果我们不 伤到了神经中枢, 如脊髓,就会导致下肢瘫痪呢。
2. (研讨3)看来,神经系统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日常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它呢?除了活动手册提供的例子,谁能来补充下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神经系统的例子呢?
(1、定时作息,不要打破 体生物钟。
2、充足睡眠 预设:让大脑休息好。
3、不要不用脑,也不要用脑过度。
4、要保持 态平衡。
5、适当多吃点营养神经的食物如各种动物脑髓。)
【设计意图】通过提示,内化对神经系统的特点与功能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构建新的认知和方法,进一步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拓展: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帕金森病,以及如何预防这些疾病。
4.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
(预设:了解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复有效的训练可以提高能力和改善大脑功能、神经系统的工作步骤和我们如何保护神经系统。)相信同学们对身体的神经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同学 们能利用今天这节课所学,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5.作业:请同学们查找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资料并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迁移,巩固学习成果。让学生了解疾病的预防措施,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采取行动,保护神经系统健康。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让学生主动了解更多关于健康的信息,丰富他们对疾病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
八、板书设计
身体的“联络员”
脑——发送和接受信息
神经系统——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感受刺激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做出反应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的内容完全按照教材来上,但是各个环节没有衔接得很紧密。教材上一个内容身体的“总指指挥”跟这节课衔接的是很紧密的,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就把它分裂开了,没有做到一个很好的回顾。如果可以利用上一节课的案例做稍微调整,会让学生更好懂些。
在导入部分大脑的产生缩手的反应略微有知识性错误,需要改成为大脑产生缩手的信号,缩手反应是直接的反射反应,这点并没有完全做好。对于上一节的知识点没有说明,与上一节的联系度不大,以后要加强对于这类的联系,设计好相关的问题和回答。在接球活动中过于紧张,板书时间有些不正确,没有及时关注到接球员的游戏环节,造成知识的割裂现象,应该要先关注到游戏的进行环节,并给予些意见。在介绍接球员的的神经系统协调下的各器官工作时,应该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接球员的器官部位有哪些运动了,通过问题引导出并将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在这一环节中总的来说预设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超出过高,没有联系到现实学生的接受程度,以至于在讲课时候没有具体解释好必要内容,上课的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把握的不够准确,上课时也过于紧张,没有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互动环节也没有关注到,在以后会注意好这个部分。
当在强光照射眼睛的案例解释的比较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拓展部分提到预防疾病的时候说到了让学生尽量不要接触化学物质,没有做到科学性的表达,这是上课的一个大忌,需要在平时锻炼的时候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