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导学清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春》导学清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1 08:20: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4-2025学年统编语文七年级第1课《春》导学清单
【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其著作包括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
二、理解词义
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烘托(hōng tuō):文中是“陪衬,使明显突出”的意思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风筝(fēng zhēng):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盼春,领起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7):描绘了大地 回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花草树木争春、人 们迎春的景象。
第三部分(8-10):赞美春天 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四、问题解疑
1.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中乐音的悦耳。
2. 第一段是“盼春”,句中“盼望着”能否去掉一个?为什么?
不能去掉。“盼望着,盼望着”反得复咏叹,将那种渴盼春天到来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如果去掉一个,这种心情就不能完美、地表达出来了。
3. 第二自然段共两句话,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总分关系。第一句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景象。第二句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情态,“朗润”写春山润泽、万物复苏;“涨”写冰雪融化、春水泱泱;“红”写春日融融、阳光明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分析句中的“偷偷地”“钻”两个词的好在哪里?
“偷偷地”和“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显得春草调皮、可爱,也流露出作者不经意间发现春草萌发的喜悦之情。
5.“嫩嫩的”“绿绿的”,本该放在春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呢?
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富有生机的特点,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6本段文字连用了几个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此处连用坐、躺、打、踢、跑、捉,六个动词,是儿童在草地上嬉戏的情景,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春草给人带来的欢乐,也侧面写出了春草的可爱。
7.“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调整一下次序?
不能,因为“红、粉、白”分别是按照由深入浅的颜色安排的,而且要对应上面的桃树、杏树、梨花,所以不能换。
8.“闹”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个“闹”字,不但写出了嗡嗡的声音,而且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的劳动情景,既有声音,又有情态,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花多、艳、鲜的特点。
9.“斜织”“笼”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斜”含蓄地写出了柔和的春风吹着雨丝,“织”照应着春雨的“像细丝”的比喻,“笼”写出了雨雾淡淡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春雨迷蒙的情状,勾勒出一幅轻风细雨交织、烟笼大地的美丽图景。
10.结尾三个比喻句各有什么含义?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放在一起构成 排比,“刚落地的娃娃”,因为春天是新的开始,突出它的 勃勃生“小姑娘”,因为春天是娇美的,突出它的艳丽姿生动;“健壮的青年”,因为春天有无穷的的活力,表现出它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五、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图画,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六、课文解析
原文 文本解读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句解:两个“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人们对春的急切向往之情;“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感到亲切和欣喜。]【1】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句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句解: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句解:“偷偷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摹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态。“钻”字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句解:写人的感受。“软绵绵”从触觉的角度突出小草柔软的质地。]【2】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句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生动展现了百花竞放的繁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句解: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绚丽多彩。]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句解:运用联想和想象,“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虚实结合,表现了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陶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句解:写蜜蜂、蝴蝶,侧面烘托了春花的繁盛景象。“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烘托出一派喧闹沸腾、生机盎然的景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句解:“像眼睛,像星星”,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花的情态。]【3】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句解:运用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句解:从泥土气息、青草味儿和花香三个方面描写春风的芳香。]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句解:从鸟鸣声、轻风流水声、牧童吹笛声三个角度描写春风的和谐悦耳。]【4】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句解:连用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密”。“斜织”“薄烟”形象贴切地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迷蒙的特点。]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句解:“逼”字准确写出了小草青的程度之深。用树叶子的绿、小草的青,突出植物经过春雨的滋润后清新而闪亮的特点。]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句解:雨中景致。由物到人,动静结合。“静默”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平和的气氛。]【5】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句解:“赶趟儿”写出了人们争相迎春的情景,与前文百花争春相照应。]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句解: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俗语,启示人们应抓住大好春光,奋发向上。]【6】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句解:“刚落地的娃娃”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表现出春天的“新”,给人无限的希望。]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句解: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突出春天的“美”,令人喜爱。]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句解:用“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7】 【文段赏析】 【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内容上,突出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和看到春天临近的喜悦,并为全文奠定了清新愉悦的感情基调; 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考点:开头语段的作用】 分析开头语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内容上,开篇点题,交代故事背景或起因,奠定感情基调等。 2.结构上,总领全文(统摄全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等。 【2】第③段对小草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描写小草的情态、动作、质地、色泽、长势,突出了小草生机勃勃、令人喜爱的特点;然后以人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烘托出小草的美好与可爱。 【3】第④段作者在描写春花时,采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 采用这样的顺序有何妙处
由高到低(树上一花下一地上)、由实到虚(花一果)的描写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既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也使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4】第⑤段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春风的 突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从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等角度来描写春风,多角度地展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芳香和悦耳。 【考点:从感官的角度描写景物】 描写景物,从感官的角度来说,一般有五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其作用: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第⑥段文字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先从正面描写春雨,写出了春雨寻常、细密、闪亮、绵长、轻盈、迷蒙等特点;然后通过描写雨中的树叶子、小草、灯光、行人和工作的农夫及草屋等景物,侧面烘托了春雨对万物的润泽,营造了一种安静、平和、温馨的美好意境。 【6】从描写人们迎春的景象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喜迎春天的景象中,可体会出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7】结尾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这三句话不仅比喻巧妙,意义深刻,而且分段排列,先后有序。三个比喻句分别是对前文几幅图画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这三句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力量上从小到大,时间上从先到后,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第1问:课文描绘了五幅春日图景,分别是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
第2问:【示例一】我最喜欢春草图。这幅图多用短句描写,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生长情态。“草软绵绵的”写出了草的触感,突出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
【示例二】我最喜欢春花图。描绘这幅图的句式丰富多样,有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多用短句,读起来节奏感强。写花的颜色,诉诸视觉;写花的甜味儿,诉诸嗅觉;写蜜蜂的闹声,诉诸听觉。
【示例三】我最喜欢春风图。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绝妙的比喻,读来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柔和的触感。“泥土的气息”“各种花的香”等,描写嗅觉;“卖弄清脆的喉咙”“牧童的短笛”,描写听觉。多用想象,如写鸟儿的“高兴”劲儿,就是美好的想象。
【示例四】我最喜欢春雨图。这幅图的描绘中长句夹杂着短句,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非常准确而形象。写雨中黄昏景象,富有诗意。
【示例五】我最喜欢迎春图。这幅图写到了老和少、城里和乡下的家家户户,写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写出了人们的希望。
二、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有。如第1段写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如同孩子的盼望,既能突出对春天来临的期待,又充满童趣。“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让我们感受到春天渐近的态势,心情无比喜悦。短短的十几个字,清新,活泼,富有诗的韵味。
三、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参考答案:
第1问:结尾三段以人为喻,人是喻体,春天是本体。一方面写出了三种人各自不同的特点:“娃娃”是新的、生长着的;“小姑娘”是漂亮的、欢快的;“青年”是强壮的、有力的。另一方面显示出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用以比喻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第2问:【示例】①春天像个调皮的娃娃,拽一下绿叶,吻一吻花蕊,又呼啦啦地跑过广阔的原野。②春天像一个魔术师,它把干枯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张绿色的毯子;它把田野变成了一片片绿色的海洋;它给大树穿上了花鞋。它使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
四、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粗语句的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参考答案:1.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春天”本无脚步,是作者想象有的。没说“来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这是课文的开头,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2.“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嫩嫩的,绿绿的”是定语后置,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后置之后,改变了正常的语序,造成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而且句子变短了,也形成一种短而快的语流节奏。
3.这一长串短句,有一种鲜明的语言节奏。“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是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草的情态。
4.这里连用三个比喻,都是形容春雨的“密”,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五、朗读并背诵全文。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
参考答案:【段落朗读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ˇ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ˇ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ˇ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ˇ酝酿。鸟儿ˇ将窠巢ˇ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ˇ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ˇ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点拨: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ˇ”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例如:
坐着,ˇ躺着,ˇ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ˇ轻悄悄的,草ˇ软绵绵的。
【即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 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 的空气里 。
A.抚摸 凉爽 发酵 B.牵引 润湿 传播
C.温暖 干燥 酝酿 D.抚摸 润湿 酝酿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清脆(cuì) 酝酿(liàng) 喉咙(hóu) 卖弄(nòng)
B.黄晕(yùn) 嘹亮(liáo) 宛转(wán) 散步(sǎ)
C.嫩叶(nèn) 应和(hè) 安巢(cháo) 窠巢(kē)
D.迷藏(cáng) 眨眼(zhǎ) 朗润(yùn) 水涨(zhǎng)
3.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卖弄 稀疏 缭亮 烘托 呼朋引伴
B.静默 应和 薄烟 舒活 抖擞精神
C.蓑笠 嫩绿 抚摸 酝酿 繁花嫩叶
D.润湿 眨眼 黄晕 宛转 花枝招展
6.依次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的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 ;一阵杜鹃啼, 一阵风起, 。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______,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__________《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8.根据课文主题思想填空。
朱自清的《春》通过描绘花草争荣,______的春天美景,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______,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劳作,奋然向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9.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______)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______)
(3)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0.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视觉角度)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
②踏花归来马蹄香(    )
(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11.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
(2)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3)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4)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选字并解析:
12.班上组织“走进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古人留下许多传颂千古的名句,从下列诗句中你能发现我国春天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第( )首,我的发现是:
(2)下列关于“春在校园”的三副对联,你最欣赏哪一副?请简述理由。
A.绵绵春雨润万物 处处园丁育栋梁
B.雄鹰展翅乾坤大 桃李争春天地宽
C.迎东风一片蓝天蹑鹏程 沐朝阳十载寒窗奏凯歌
我选 ,理由:
13.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我们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
(2)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第二环节: ________________
第三环节:唱四季歌。
第四环节: ____________________
(3)历代文人墨客向来毫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有苏东坡、杜甫、李白等著名文人的诗词为证。请打开你的知识库,挑几句诗词与大家共享。
春:_____(作者: )夏:______(作者: )
秋:_____(作者: )冬:______(作者: )
(4)我想,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下面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4.文章在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之前,作者写了第①自然段。如果不写第①自然段,行不行?为什么?
1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16.赏析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7.你还搜集到哪些描绘和歌颂春的诗句,请写2句在下面的横线上。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8.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_________图;第②段:_________图;第③段:_____图。
19.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0.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21.(甲)(乙)两段文字的雨分别属于哪一个季节,各有什么特征?
22.两段文字都写雨,在表达方式上(甲)段文字以_______________为主,(乙)段文字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为主;在描写方法上(甲)段文字主要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描写。
2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段中的画线句子。
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②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24.(甲)(乙)两段文字哪一篇引发了你对雨的遐思,请引用古诗文中描绘雨的诗句来抒发你内心的感受。
---答案与解析---
1.D
2.C
3.C
4.B
5.A
6.C
7.佩弦 散文家 诗人 《欧游杂记》
8.生机勃勃 无限希望 热爱春天 热爱生活
9.(1)拟人 (2)比喻、排比 (3)比喻、拟人
10.(1)①听觉角度 ②嗅觉角度
(2)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3)示例: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11.(1)示例一:汉字既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示例二: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
(2)示例:小岚,你好!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3)示例:书写中华汉字,弘扬传统文化。
(4)示例: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具有休息之意。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
12.(1)示例:①第一首 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海陆等因素的影响,气候过于干燥、寒冷,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
②第二首 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的时间也不同。(意思相近即可)
(2)示例:选择A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借“绵绵春雨”起兴,形象生动地把老师比作“园丁”,体现了老师们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选择B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把学生比作“雄鹰”“桃李”,展现了学生们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中积极进取、茁壮成长、前程无限的美好景象。
选择C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学生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将在这个春天里收获成功,奔向更加美好的前途。
13. 1)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2)示例:第二环节 诵四季诗文; 第四环节 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 (3)示例: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夏: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示例:结束语:走进大自然,尝尝那久违的山泉;体验大自然,看看我们美丽的家园;保护大自然,建设那美丽的家园!珍惜大自然,就是爱惜我们的生命线。让我们一起努力!
14.不行。因为这段先是宏观勾勒,勾画出春的轮廓,是绘春部分的总写,为下文具体描绘春草、春花、春风等五幅图画创设了广阔的背景。
15.不能颠倒。因为这句话与上下文的“桃树、杏树、梨树”,“桃儿、杏儿、梨儿”相照应。
16.引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分的和煦轻柔。
17.合乎题意即可
18.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19.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
20.这三个分句的语序不可以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红的像火对应的是桃花,粉的像霞对应的是杏花,白的像雪对应的是梨花。
21.【甲】文段中的雨属于春季,细、密、亮,滋润万物而又静谧悠长。【乙】文段中的雨属于秋季,端庄而又沉静。
22. 描写, 描写, 抒情, 侧面
23.①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增强语势,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和春天的喜爱之情。
②运用拟人修辞,赋予雨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悠远与沉静,表达了作者对秋雨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4.示例:我喜欢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