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共19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共19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0 21:5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①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长期并存;
②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程度、逐步深入汉族居住区。
依据图表,概括辽宋夏金时期的政局特点。
多中心并不代表天下体系的崩溃,天下是分而不崩。
——韦兵《完整的中国经验:天下的“夷狄之维”》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目录】
01.
02.
03.
04.
辽朝——契丹族
(916-1125)
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中华民族发展的多元性。
【课程标准】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1.起源——契丹族
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立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契丹始祖传说】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3.统治政策
官吏来源 负责区域 中央机构 地方官制
北面官 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北南枢密院(行政) 北南枢密院中丞司(监察) 北南宰相府
沿用部族制
南面官 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翰林院(仿唐制) 仿唐州县制
契丹人
汉人为主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宋]余靖《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根据材料分析南北面官制的特点及意义
意义:①区别对待各民族,让其保留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②汉族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加快了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3.统治政策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一、辽朝——契丹族(916-1125)3.统治政策
四时捺钵:
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契丹帐》
——(北宋)苏颂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放鹰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二、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1.起源——党项族
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2.建立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统治政策
材料二: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卷四八五《夏国传上》
材料三:元昊对宋的国书本要直接称皇帝,后通过协商改称“兀卒”。对于西夏国书中这一僭越的称呼及其他西夏官职宁令、领卢等,双方约定只能音译。音译可以假装不知夷狄之语的意思,面子上勉强过得去。
——韦兵《完整的中国经验:天下的“夷狄之维”》
中央官制仿宋制而建,同时一制二称,体现多元包容,有利于西夏与宋的和谐共存。
依据材料,分析西夏政治制度的特性所在。
二、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1.起源——女真族
2.从建立到迁都
1125年,
金灭辽。
1127年,
金灭北宋。
女真

1125年10月,金兵两路南下,宋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钦宗),逃往南方。
其地则自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木,田宜麻谷。以耕凿为业,不事蚕桑……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善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相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1)建立: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2)对峙: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2.统治政策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材料一:金之初年……行兵则称猛安,谋克,以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金史》卷44志第25《兵志》
特点:兵民合一,形成了军事、行政、生产三位一体的组织。
作用:从军事上来看,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猛安谋克与地域性的村寨结合起来,发展为地方政权的雏形,由地缘政权代替了血缘的氏族组织。
材料二:(金世宗)又谓宰臣曰:“猛安谋克人户,……与汉人错居,每四五十户结为保聚,农作时令相助济,此亦劝相之道也。”
——《金史》卷46志第27《食货一》
契丹文 西夏文 女真大字 八思巴文
辽墓壁画
政治制度
辽 南北面官、四时捺钵
西夏 仿宋而建,一制两称
金 政治典章制度:沿袭唐宋
军事社会组织:猛安谋克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1.民族崛起
(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
(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蒙古帝国简图
成吉思汗

















大翰耳朵
1206年成吉思
汗建立蒙古国
中都
1271年忽必烈定国
号为元。次年,改中都
为大都,并定都大都。
1234年灭金
临安
1279年消灭南宋残
余力量,统一了全国。
中兴
银川
北京
杭州
温都尔汗西南
1276年灭南宋




西



西






1218年灭西辽
1227年灭西夏
1115年攻占中都
1253年灭大理
南京
蔡州
襄阳


开封
厓山
蒙古军进攻金、西辽、
西夏、大理路线
元军进攻南宋路线
2.元的统一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3.统治政策
(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
①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分陆站和水站。
②驿道: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
③急递铺:专用以传递紧急文书的邮驿。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高一铺,每铺置铺丁五人,负责辗转传递军政机要文书。
(2)中央
元朝中书省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3.统治政策
行省
路、府、州、县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山东、山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3)实行行省制:
“行省”原是“行中书省”的简称。起初是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临时派出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逐渐形成常设机构,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
(4)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
进行管理。
(5)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6)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特点:辖区辽阔、犬牙交错、权力大而不专
作用:保证中央集权的前提下,提高了效率,利于地方管理
4.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回族: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5.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第三等 汉人 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评价: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的元朝的灭亡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本课小结
民族政权 辽 西夏 金 元
民族及 活动区域
政权的建 立与发展
代表性制度
与两 宋的关系 战争
议和
灭亡
契丹族
辽河上游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定都上京
“藩汉分治”制度
为夺回幽云十六州,北宋多次与辽用兵
“澶渊之盟”
1125年金灭辽
党项族
陕北、宁夏一带
1038年元昊建大夏,定都兴庆(银川)
基本模仿北宋制度
与北宋多次交战,互有胜负
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赐“岁币”
1227年亡于蒙古
女真族
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1114年完顔阿骨打建金,定都会宁(阿城)
猛安谋克制
1127年灭北宋
南宋岳飞抗金
多次和议,约为叔侄之国,宋给“岁赐”
1234年亡于蒙古
蒙古族
蒙古高原
1204年铁木真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行省制度
先后灭亡西辽、西夏、大理国、南宋,统一天下;远征西亚和东欧

1368年亡于明朝
课堂总结
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起源——契丹族
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
起源——党项族
建立:1038年,元昊,兴庆府
起源——女真族
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上京会宁府
统治政策:猛安谋克制
从大定之治到走向衰落
蒙古汗国
元朝统一:1271年,忽必烈,大都
统治政策:驿道驿站、行省制度等
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元朝的灭亡
从唐到元,在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推动下:
“中国之域”:从长城以南拓展到今天的东北、西北、西藏、云南等在内的几乎整个中国。“中国之民”:从汉族延伸到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多个民族。“中国之名”:从区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民族标记变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共有的政治符号,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名词。
★探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1)创新制度,影响深远
辽朝的南北面官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元朝行省制,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
(2)发展生产,开发边疆
经过西夏政权的开发建设,地处西陲的今河西走廊和宁夏沿黄河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3)学习汉制,民族交融
辽夏金元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加深民族交融。
同课章节目录